首页 > 英语 > 经验 > 高中音乐课程教案,高中音乐歌唱教案

高中音乐课程教案,高中音乐歌唱教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30 07:33:11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高中音乐歌唱教案

音乐公开课教案授课教师: 王 鹏 时间:2011年5月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1、练声曲《幸福在那里》 2、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教学目标 1、 学习训练假声技术,逐步拓宽音域,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2、 通过练声曲,歌曲的学习,加强学生对声乐作品旋律性歌唱的要求,同时获得圆润甜美的歌唱音色教学重点 吐字清晰,连贯均匀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在不同音色区保持相同的歌唱状态和匀称的呼吸教学过程 1、回顾上周作业(学生视谱)2、教师视奏乐谱3、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简介4、发声练习:a、“哼鸣练习” 12 32 | 1 0 | | 嗯~ 嗯~ 嗯b、“啊”字练习 13 53 | 1 0 | | 啊~ 啊~ 啊c、“绿”字练习 12 34 | 54 32 | 1— | | 绿~ 绿~ 绿~ 绿~ 绿~ d、练声曲演唱5、学生朗读歌词6、干唱练习7、师生合奏唱(教师注意分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小结 演唱时应注意的问题1、 整首歌曲应突出旋律的连贯性,每个字要求保持竖立的感觉演唱,吸气、换气要自然;2、 节奏要平稳,音符时值要唱到位,使得乐句完整。

高中音乐歌唱教案

2,高一音乐音乐的基本要素教案音乐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能在聆听与感受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用简短的话说出节奏、旋律、音色、和声、速度、   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能主动探索音乐的欣赏过程,并在全班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对比、合作、探究、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 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时,我们总是感觉到学生的鉴赏水平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在启始课后,我设计了这堂以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重点的常规课,补充了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后面的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音乐,根据感受选择相应的词语。(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写出相应词语的序号。)   (1)欢快活泼(2)优美抒情(3)雄壮有力(4)悲惨凄凉   音乐(1)《乱红》(钢琴与笛子)音乐(2)《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音乐(3)《江河水》音乐(4)《喜洋洋》   2.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3.导题:为什么会这么选择呢?   二、表现与感受   (一)节奏与旋律   1.请同学把下面这一部分内容表达出来。   333236532365   2.节奏   问题:假设这是音符,好听的音乐,少了什么?——节奏   3.旋律   (1)有了节奏,数字变成了什么?——旋律   (2)旋律的进行:上行、下行、平行、波浪型(举例说明)   4.探讨:旋律能脱离节奏单独存在吗?反过来呢?   (二)和声[来源:学科网ZXXK]   1.出示《欢乐颂》曲谱,比较不同处。(有和声)   2.演唱,体验和声。学生唱《欢乐颂》高声部,老师唱低声部。   3.欣赏[来源:学科网]   (1)歌曲《音乐故事》(蝌蚪合唱团演唱)(和声饱满时用手势引导学生)   (2)民乐曲《春江花月夜》主题(感受乐曲的意境美)   (3)管弦乐曲《第五命运交响曲》主题(感受乐队的磅溥气势)   (三)音色   1.聆听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童声)   问(1)属人声中的哪一类?   (2)假如用男中、男低来演唱,表现出来的意境合适吗?   2.人声的分类。(学生回顾)[来源:Zxxk.Com]   3.听辨音色(分组抢答)[来源:学+科+网Z+X+X+K]   笛子、二胡、长笛、小提琴、唢呐、大提琴、小号、古筝等。   4.聆听乐器音色。(学生不太熟悉的)单簧管、双簧管、短笛、大管、大号、圆号等。[来源:Z+xx+k.Com]   (四)速度与力度   1.对比欣赏《隐形的翅膀》与《保卫黄河》。问题;速度与力度能不能换一下?[来源:学|科|网Z|X|X|K]   2.请用演唱来证明。   (五)调式、调性、织体等。(在以后的课堂中再学习)   三、巩固。   1.聆听《春节序曲》(片段),你能听到哪些音乐要素?   2.学生分组回答。   四、音乐的欣赏过程   1.说说你欣赏音乐时有怎样的心理过程。   2.音乐的欣赏过程:   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审美评价   3.思考:是不是每个人都按五个过程的顺序走?每次欣赏每个过程都会有?   五、小结。音乐要素决定着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风格流派等,我们要借用音乐要素这一钥匙,打开音响世界的门。

高一音乐音乐的基本要素教案音乐教案设计

3,高中音乐鉴赏爵士乐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爵士乐》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接受多元音乐文化,开阔学生视野。   2、 通过中外爵士乐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体验爵士乐音乐的风格特征。   3、 激发学生练习爵士乐的兴趣,为进一步欣赏和表演爵士乐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爵士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爵士乐节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二、导入---对比欣赏歌曲《茉莉花》――引出“爵士乐”。   三、新课:   1、请大家谈谈对“爵士乐”的印象。   2、教师简介爵士乐的起源,解释“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3、常见爵士乐器的简介。   4、欣赏《南部之子》   注意:   a乐器演奏部分以什么乐器为主奏?(引出迪克西兰爵士乐)   b伴奏部分强弱有什么规律(打破传统强弱规律)   5、欣赏《不知为何》,注意乐曲是否容易唱?(引出连续切分)   6、爵士乐的风格特征归纳。   7、学生用电子琴弹奏音乐片段,体会爵士乐风格。   8、学生分声部练习与多声部练习节奏。   9、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10、学生即兴表演舞蹈或律动。   四、爵士乐的价值及影响。   五、小结、下课。   资料:《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乐。乐曲速度稍快,表达演奏者愉悦的心情。乐曲开始的前半部分和结尾部分是以小号为主的爵士乐队演奏,当中穿插一段演唱。歌词:在南部有位青年人,英俊潇洒,平时穿着打扮犹如国王一般,是当地女性崇拜的偶像。青年人热爱音乐,把音乐视为生命。人们都把他称为“南部之子”。   《不知为何》是一收由诺拉/琼斯演唱的爵士音乐。在以钢琴和大提琴为主的爵士乐队伴奏下,歌声徐缓、缠绵,曲调松弛、怡然、略带忧伤。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民谣的清新韵律。诺拉/琼斯的演唱音色优美、清新亮丽。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01-1971)著名的美国黑人爵士音乐家,被称为“爵士乐之父”。表演热情洋溢、诙谐机智。   诺拉/琼斯(1979――)具有“爵士公主”之称,她的演唱融合了爵士音乐、乡村音乐、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风格。演唱专集《不知何故》曾在2003年第45届格莱美大奖上获8项提名,并获年度唱片、年度最佳单曲、年度最佳新人、最佳流行女歌手、最佳流行乐演唱专集、最佳非古典录音工程专集、年度古典制作人8项大奖。她史无前列地夺得了格莱美所有的四项最重要的奖项。   爵士乐(jazz)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的黑人音乐,后来传入城市风靡美国,并成为世界性的流行音乐。爵士乐是美国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音乐。独特的音乐语言、极具个性的灵活的音乐演奏,时而低沉忧伤,如泣如诉;时而强劲高亢,激动奔放,给人深刻的精神体验和心灵的喜悦。   爵士音乐来源于布鲁斯。布鲁斯是17――18世纪,黑奴怀念故乡和亲人,常常唱一种哀歌表达他们痛苦的心声,由于蓝色在美国被看作是忧郁的色彩,这种悲哀的歌曲,统称布鲁斯。   拉格泰姆钢琴音乐是爵士乐的另一个起源。它从非洲民间音乐发展而成。音乐带有幽默、欢乐、活泼的情趣。乔普林被人们誉为“拉格泰姆之王”。   迪克西兰爵士乐始于20世纪初,它吸收了“布鲁斯”音乐和“拉格泰姆”音乐的成分,形成一种由小号领奏的小乐队即兴演奏特色。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自由爵士乐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不同于以往爵士乐,在和声、旋律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可以自由、大胆、随心所欲地发挥。它强调音乐本身的强度与张力,加入大量的不协和音,把非洲、印度、日本及阿拉伯等不同音乐融合到一起,采用印度的西塔尔琴、塔部拉双鼓、扩音“拇指钢琴”,以及大量的电子音响设备和打击乐器。它一出现,就受到广大爵士音乐家和爵士迷的喜爱。自由爵士乐队20世纪爵士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爵士乐在我国的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就曾出现过相当规模的爵士乐演出和一些颇具水准的爵士乐音乐家。那时主要是为舞厅伴舞。80年代末以来,爵士乐在中国复兴,并赢得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高中音乐鉴赏《爵士乐》教案二   设计理念   为了适应高中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依据教材选编了爵士乐的教学内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共同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本着“普遍参与和发展个性”的教学原则,重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第十三单元《爵士乐》,设计思路如下:   1、确立主题   2、教学选材   3、活动与探究   通过视听等教学活动激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与表演:可表演一段你学过的爵士音乐,也可模仿爵士乐手的演奏。   教学目的:   让学生自主收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文字、音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共同探讨爵士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美国黑人爵士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的意识。   重点难点:   由于某些历史与社会的原因,学生对爵士音乐接触比较少,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虽然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但仍缺乏对音乐本身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爵士音乐的音乐特点,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爵士乐的资料,并以展示作业的形式说明—什么是爵士乐?   2、教师准备图片、音响、影象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   3、以小组为单位就坐,随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对比听赏:   流行音乐《夜来香》与爵士乐《夜来香》   2、引出课题:“什么是爵士乐?”(说明:对比听赏可以反馈出学生经过学习后对爵士乐的理解,并自然导入课题)   二、交流与探讨   1、学生的交流   ①学生展示各自的作业(手抄报及喜爱的音乐等),并相互交流。   ②由课代表主持,按组自选介绍的内容,并选出代表进行作业展示:爵士乐的起源,使用的乐器,演奏形式,风格与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说明:此环节可以让学生相互介绍了解彼此的作业情况)   2、学生分组展示并作介绍   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内容,灵活地进行交流、切磋和补充。并感受、体验布鲁斯与拉格泰姆的音乐特点:   教师总结:布鲁斯的音调与拉格泰姆的节奏形成了基本的爵士语汇。   关于爵士乐的即兴性   师:即兴演奏(演唱)是爵士音乐的灵魂,是它的生命所在。它自由的即兴风格,要求爵士乐手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由此这些无法准确记谱的美妙音乐,不能用录音的方式把它记载下来。有人说:一张张的爵士唱片汇聚了一部爵士音乐史。   说明:交流与探讨环节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显示出教师的指导作用。   三、思考与创作   1、爵士乐在中国   ⑴、欣赏影片片段:三四十年代的大上海舞厅中以爵士音乐做背景的场面。   师:在这个片段中你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⑵、学生交流看法,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对爵士乐在中国的看法。   ⑶、师:爵士乐在中国的影响由来已久,当这种由美国黑人贫民创造的民间音乐在征服了白人之后,传到了东方;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百老汇舞厅”“和平饭店”等,其音乐演奏形式与歌曲创作都表现出国人对爵士乐的吸收与借鉴。   2、中国的爵士乐现状   师:步入开放的中国,爵士音乐已逐渐走进人民的生活,日益受到大众的喜爱,故此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渠道收集到许多有关爵士乐的资料。   欣赏:具有爵士音乐风格的中国民歌:《采茶舞曲》片段。   3、分析与交流:   师:这首由中国民歌改编的爵士音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说明:再次归纳爵士乐的主要音乐特点,并为以下的即兴创作环节做铺垫。)   4、创作和表演——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与表演:可表演一段你学过的爵士音乐,也可模仿爵士乐手的演奏。   (说明:通过实践,让学生真正体验“什么是爵士音乐”)   四、归纳与总结   1、师:你们认为老师组织这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与学生交流学习的感受与收获)   2、师:通过音乐我们了解一种文化,而通过文化又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音乐。我很感谢大家,是你们的作业给了我无数的灵感,是你们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爵士乐”,是你们又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爵士乐”,让我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爵士乐”,谢谢大家。   (说明:让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是本课的点睛之处,也是对本次学习的总结与提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老师也是一个有限的主体,整个的学习过程应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与交流的过程)

高中音乐鉴赏爵士乐教案

文章TAG:高中音乐课程教案高中音乐音乐课程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