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知识 > 幼儿观察记录表中班,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范本四篇

幼儿观察记录表中班,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范本四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01 10:07:45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1,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范本四篇

  不举手就发言   观察对象:艺艺   幼儿性别:男   观察时间:20xx   观察实录:这天我班的教学资料是印点子。要求幼儿掌握数与物对应的概念。当我出示第一张数字卡片时艺艺就站起来叫到;我明白,我明白···我用语言及时提醒他,说话要举手。当我出示第二张卡片时他有叫到;老师,我明白。我又提醒了他。之后,我又问了个问题,艺艺依然叫到;老师,我明白,我明白。   观察分析:艺艺是个爱动脑筋,要上进的孩子。但比较爱动,老是坐不住平时老师和他讲的道理他都懂,也明白自我做的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住自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可能和幼儿的年龄特征有关系吧。   措施:   1,首先要让幼儿了解到自我行为的不足,再从语言与行动上纠正幼儿。   2,幼儿较小,行为易反复,因此要从日常生活中教育。   3,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二)   培养幼儿用心的学习态度   观察对象:锐锐   观察时间:20xx年12月1日   观察环境:教室   观察目的:培养幼儿用心的学习态度   观察实录:锐锐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小男孩,每一天都能看见他和同伴开心的嬉戏,小嘴巴也总说个不停,声音也大,群众游戏时就更加活跃了。但一到上课时间却总是无精打采的,一动也不动的坐着,小手插在口袋里,嘴巴也不张,不愿同老师学习知识,老师批评了他,可他仍然不愿张嘴巴,这让老师很着急。   分析: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上课很懒散,还经常坐不住小板凳,没有其他小朋友上课时的活跃与激情。   措施:   1,与家长沟通,共同教育   2,运用不一样的游戏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3,慢慢培养幼儿上课时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三)   观察时间:12月13—23日   观察地点:中一班   观察对象:琪琪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生活行为方面,改善幼儿健康的生活态度   儿童表现及行为:   最近在不经意中发现琪琪小朋友常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经常抢占别人的东西,活动中总是喜欢自由走动或与同伴交谈。交谈资料以“奥特曼”为主要资料,如果谈得兴趣盎然时,拳脚相交。但平时他喜欢帮忙老师做事——分碗筷,摆椅子,搬桌子等,但是总是一马当先,和同伴争执。   分析: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喜欢做事是他的本质,他喜欢做事,他并不明白做某件事的行为是对还是错的,总是期望得到同伴和老师们对他的这种行为作出评价和认同、赞赏。同时期望在一些行为上得到老师和同伴的注意和信任。   措施:   纠正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在我与他交谈后,让他明白一些他人物品与自我物品区别的道理。我向家长反馈了他的状况,请家长在家中多留意幼儿的行为,推荐家长说理育儿。在活动中,我把他调到前面,可随时注意到他的行为,继续观察他的表现,在必要时可立刻制止他,适宜时表扬他。活动后,我经常与他聊天,说说家里,说说幼儿园的好朋友,引导他多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谈谈智慧树等少儿电视里的资料。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四)   观察过程:张璐是九月底来我们班的,性格很内向,在班上很少和老师小朋友说话。   观察一:   有一天,吃完饭,我让吃完饭的小朋友端着椅子坐到操场上,只见她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在一旁的卞琦璠小朋友就对她说:“你怎样不出去啊?”张璐看了一眼卞琦璠,不做声,把头低下去。   观察二:   下午快放学了,我拿出已学的字卡让小朋友来认,我先出示一张字卡对小朋友说,看哪位小朋友还认识这个字宝宝?”我一说完小朋友都很踊跃的把自我的小手举起来了,张璐想举又不敢举的小手,我看着她说:“张璐,你能告诉老师这个字宝宝怎样读吗?她缓缓地站起来,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不说话,我微笑地对她说:“不要怕,老师明白你是最棒的!”只见她小声地读:“紫色的紫”我让小朋友为她鼓掌,表扬了她。   措施:   1、创造条件,让她多开口说话。   2、多鼓励她,并多开设一些谈话活动。   效果:   经过这一个月的观察,张璐的性格活泼开朗了许多,发现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时候还能看见她高兴的笑容,有时候点她回答问题,也不会向以前那么小声地回答我,和老师小朋友交流比以前明显多。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她引导,让她快乐成长!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范本四篇

2,幼儿园中班幼儿观察记录范文四篇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一): 幼儿姓名:莹莹 性别:女 幼儿基本状况:不爱说话,不爱喝水. 观察日期:20xx年9月7号 观察环境:教室 观察目的及由来:莹莹是个贪玩的小孩,每次喝水时总是拖拖拉拉,磨蹭着不愿意喝.之后更是有"心计"的把自我的水倒在别的小朋友杯子里.我就这个问题和她外婆做了沟通,其外婆反映她在家也不爱喝水,期望老师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次能改变这种状况,让她愉快的把水喝完吗?观察项目:莹莹在课间喝水时的表现 观察策略:我每次只给她接半杯水,并在喝水前给幼儿讲故事做引导,如果她还是不喝,我就多多鼓励他,让她顺利喝完水. 观察实录: 喝水时间到了,我先讲了《亮亮爱喝水》的故事,莹莹听得很认真.小朋友排队接水时,我给她接了半杯,并在一旁鼓励他:“你这天必须能喝完.”刚开始她还认真的捧着杯子喝,不一会儿,她就开始边喝边玩,我及时的鼓励他:“快喝水呀,老师明白你喝水很快,最厉害啦!”这时,已经有小朋友喝完了.我和小朋友一齐给她喊加油,受到了小朋友的情绪感染,很快把半杯水喝完了.并高兴的对我说:“我喝完了.”我又及时的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并奖励给他一朵小花.第二次喝水时,她自我拿着水杯接了半杯水,这次她没有贪玩,很快的把水喝完了.并跑来告诉我:“我喝完了.”我高兴的表扬了她,并在小朋友面前肯定了她的进步.她高兴地回到座位上,看得出,她也为自我能这么快完成任务感到高兴. 分析: 我这次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只是降低了难度(分两次完成,一次只喝半杯.)并在喝水前给幼儿讲了关于喝水重要性的故事,透过对故事的理解,和我及时的鼓励,还有小朋友给他加油,她很快喝完了水,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由此能够看出,只要孩子的用心性被激发,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关键是老师如何在活动之初就想好如何把幼儿的潜在激情激发出来. 措施: 1.降低难度,用故事做引导. 2.及时鼓励,让幼儿在小朋友面前找到信心. 3.完成后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必须奖励,使幼儿对下一次挑战充满期盼.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二): 幼儿姓名:周芯蕊 性别:女 幼儿基本状况:喜欢打小朋友 观察日期:20xx年11月3日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目的及由来:本学期,幼儿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跃了许多,再加上搬入新教室后,活动空间也大了,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或者学奥特曼互相打着玩. 周芯蕊就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她喜欢和老师在一齐,但是她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我告状,说周芯蕊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 观察实录: 在我观察了周芯蕊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她爱打人,而是她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早上排队时芯蕊是排在第一个的,她很高兴,而这时刘妍小朋友站到了芯蕊的前面,于是芯蕊就推了她一把,结果手重了,妍妍哭着向我告状说芯蕊推他了.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芯蕊叫了过来,对她说:“芯蕊,你为什么推妍妍啊?”芯蕊说:“我没推她,她不排队就跑到我前面来了.”我又问她:“你是不是想让刘妍让开一些啊?”芯蕊点点头,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妍妍,还能怎样告诉她啊?”芯蕊想了想,对我说:“小便要排队,我站前面了你就要往后?”我笑了,摸着芯蕊的头说:“对啊!你要是这么对刘妍说,她不就不会给你告状了吗?”芯蕊点点头,对我说:“老师,我改了.” 措施:芯蕊是个聪明的小女孩,老师说的都会听,告诉她遇到事情不能够打小朋友,能够过来告诉老师.教师必须要发现幼儿的问题.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三): 观察时间:20xx.3.2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幼儿:张妍 观察目的:让幼儿明白小便要告诉老师不能小在身上 观察资料: 这天户外活动的时候,由于孩子们玩的都很兴奋.老师让小便的时候,只有几个小朋友去.过了一会儿,我们就发现张妍的裤子湿了,我想肯定是尿裤子了.我去问他:“你裤子怎样了?””出汗的”他说,我也没有再说什么,之后回班换裤子的时候,问他是不是尿湿的,他说是的,我告诉他以后想小便必须要先跟老师说. 观察分析: 由于孩子户外时,玩的很投入,有的孩子意识控制不住,尿裤子了,这些是有情可原的.孩子不愿意承认,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爱怕老师批评;二是因为自尊心的原因,不愿意让其他小朋友笑话他. 策略及措施: 1、老师在分析了原因之后,就应在维护孩子的那幼小的“自尊心”的前提下,让他认识到自我的错误,并能让他减少同样事件的发生 2、教师应及时的和家长交流与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家园合作来帮孩子消除一些不良的习惯.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四): 观察记录:学会礼貌待人 观察时间:20xx年1月 观察对象:张三 观察目的:学会礼貌待人 本学期,幼儿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跃了许多,再加上活动空间大了,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或者学奥特曼互相打着玩. 观察入微造句,用观察入微造句 观察敏锐造句,用观察敏锐造句 观察到造句,用观察到造句 观察的近义词,观察的近义词是什么 瓦特观察什么发明了蒸汽机 观察造句-用观察造句 北大清华自主选拔考考试试题了啥?注重知识储备和社会观察 家门口“飞来”名校资源———江岸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观察 全国32个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省级版观察 教改新观察政策打通科研成果转化堵点 张三就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喜欢和老师在一齐,但是他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老师告状,说张三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 在我观察了张三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张三爱打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早上活动区时张三在建筑去玩搭积木,他搭了一个个性漂亮的游乐场,而这时洋洋正巧坐在张三搭的建筑物旁穿鞋,不留意挡住了张三的搭建,于是张三就推了洋洋一把,结果手重了,洋洋哭着向我告状说张三打他了.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张三叫了下来,对他说:“张三,你为什么打他啊?”张三说:“我没打他,他碰到我的楼房了.”我又问他:“你是不是想让他让开一些啊?”张三点点头,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洋洋,还能怎样告诉他啊?”张三想了想,对我说:“请你让一下行吗?”我笑了,摸着张三的头说:“对啊!你要是这么对洋洋说,他不就不会给你告状了吗?”张三点点头,对我说:“老师,我改了.” 反思: 中班幼儿的行为问题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儿社会交往潜力的缺乏.作为老师,要不断观察幼儿的社会交往状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使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不断改善,从而减少行为冲突问题发生,保证幼儿顺利进入“社会化”. ;

幼儿园中班幼儿观察记录范文四篇

3,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表中班第二学期 中班个案分析及措施

观察地点: 中一班午睡室 观察时间: 每次午睡时间 观察记录: 第一次与晨晨接触,你肯定会觉得她是个特文静的小女孩,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她非常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就拿每天的午睡来说吧,她总是那个一直睡不着的孩子。针对晨晨这种情况,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寻着声音找过去,原来晨晨还没睡着。 观察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接着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晨晨掐我!”原来又是晨晨在睡不着的时候惹事了。 观察分析: 晨晨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间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形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晨晨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间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孩子们正在安静的操作数字游戏。忽听“嬉…”说笑的声音传开了。放眼望去。又是段阳阳!“段阳阳!”他咧着嘴巴笑嘻嘻地看者我低头开始操作了。但不一会儿他又动这个小朋友。逗哪个小朋友笑了… 个案分析: 段阳阳是个胖乎乎、个头较高的小男孩。入园以来姨奶奶就告诉我们老师。孩子生下没几个月妈妈就丢下他走了。因为爸爸和奶奶工作忙他一直由姨奶奶带者缺少母爱的段阳阳感情非常细腻。也很脆弱。他很善良。也很有礼貌。懂事的他会在生活中主动关心周围的人。但在集体生活中他的自制力较差。集体活动中做小动作。不能很好的遵守游戏规则。动作操作能力较差。因此对与这个纯真、可爱的小男孩既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有一颗细腻的母爱之心去鼓励安抚他娇嫩敏感的心。一面又要有老师的理智去发现引导他改正不足。 教育措施: 1)与经常照顾他的姨奶奶沟通建议在家里作为成人尽量少让他感觉到自己的生活缺憾。不要让孩子娇嫩的心中留下自己从小就没有妈妈。自己很可怜的感觉。因为母亲对他来言是不存在记忆的、更多的信息还是来自于自己周围成人的暗示。更何况家中爱他、关心他的人也很多。有时候可以通过故事等引导他知道虽然妈妈离开了自己。但现在有奶奶、爸爸、姨爷爷姨奶奶、姑姑等许多人也在爱他、关心他所以其实他也很幸福。应该听他们的话。努力做个好孩子。 2)在园老师可以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生活中像一位妈妈一样引导他、关心他。也要保持老师的理智。发现引导他改进不足。促进他各方面健康的发展。如生活中多一点安抚、也不妨对他的进步以亲亲额头、脸蛋予以鼓励。对他的错误也应该认真、严肃指出。 3)特别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如亲子活动中。老师可适当顾及他的情绪与他多结伴。或充当妈妈角色带他参与游戏。以避免孩子心中的敏感伤心。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表(三) 5岁的洋洋,经常说自己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可好多次其实都不是真的,比如:有一次他不想在幼儿园睡午觉,就说肚子痛,要妈妈来接他回家,可回到家后活蹦乱跳的,哪里有什么肚子痛前一段时间,在幼儿园里练习拍皮球,他突然蹲下了,说自己的腿痛,吓得老师赶紧抱着他去了医务室,结果到了那里,他说"好了"昨天晚上,妈妈忙着准备明天工作的材料,他非缠着妈妈陪他,说自己头很痛,睡不着……虽然家长和老师也知道洋洋很多时候可能是在"装病",但因为洋洋的体质确实比较弱,容易生病,所以家里人和老师也就挺照顾他的,谁知道哪次是真的、哪次是假的。可"装病"毕竟不是件好事,怎么做才能让洋洋改掉"装病"的毛病呢? 洋洋真是很聪明,让家长和老师在难分真假的情况下,不断地满足着自己。但要区分洋洋是真不舒服,还是假不舒服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谈应对办法之前,还是先来简单地分析一下洋洋的心理与行为吧-- 分析"装病" 首先要说明的是,洋洋肯定不是天生就会"装病",这一行为必定是在洋洋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一个后天通过学习而形成的行为,一般都需要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一、需求,也就是内在的驱动力。一个后天的行为不会白白产生,一定反映了某个内在的需求 二、偶然的成功经验,也就是该行为让需求得到了意外的实现 三、多次的成功经验,使行为得到巩固。如果尝试一个行为,连续多次都能得到好的回应,那么这个行为就将被定格下来,成为我们寻求需求满足的手段或者途径反之,如果一个行为多次尝试都得到了消极的结果,那么就很可能被淘汰掉。   可见,洋洋之所以反复"装病",肯定是"装病"多次(或者总是)让他的愿望得以满足而如果"不装病",可能有些愿望就不能满足了,比如:如果不说肚子痛,妈妈就不会接他回家了,而他只能乖乖地在幼儿园睡觉了如果不说腿痛,老师可能还会让他继续练习拍皮球吧。概括起来,就明白了洋洋"装病"的行为轨迹: 其一,在洋洋真的"不舒服"的时候,家长(可能尤其是妈妈)和老师特别关心洋洋,而且特别容易满足洋洋尤其是那些平时不能实现的愿望,生病的时候都可能实现了。比如:平常妈妈都让洋洋自己先睡觉,可洋洋生病的时候,妈妈总是陪在洋洋身边哄他睡觉平时妈妈一般都要等幼儿园放学了才来接洋洋,可洋洋不舒服的时候,妈妈会很早就来接洋洋了平时老师对小朋友都差不多,但如果哪个小朋友生病了,老师会特殊给以关照…… 其二,多次"真不舒服"以后,让洋洋建立了这样的一个印象--"只要我不舒服,妈妈就能满足我"。如果妈妈偶然的"失去原则",洋洋是不会有这个印象的,或者说顶多是个模糊的感觉,但多次的经验却很容易让洋洋形成这一观念。 其三,洋洋某一次想"破例"行事,于是尝试了"假不舒服",结果妈妈或者他人真的上当了,洋洋如愿以偿。 其四,洋洋经过几次尝试,发现"假不舒服"确实是个"控制"妈妈或他人的好办法,确实是个可以满足自己愿望的好办法,于是"装病"的行为形成了。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表中班第二学期 中班个案分析及措施

文章TAG:幼儿观察记录记录表幼儿观察记录表中班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