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 > 知识 > 有趣的排序公开课教案,大班数学看图排序教案

有趣的排序公开课教案,大班数学看图排序教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17 07:26:22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大班数学看图排序教案

目标:1. 学习看图描述情节、数量关系及得数,初步掌握应用。2. 理解加法交换率与加减的互逆关系。准备:图片、算式卡片。《幼儿画册》(第三册P.55)过程:1. 引导幼儿看图并说出图意及数量关系。出示图片1,提问:原来池塘里有几只青蛙?又来了几只?这幅图的问题可以用加法算呢?还是减法。怎么列式?2. 用相同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片并说出数量关系。3. 让幼儿自由结伴选图,相互说题意并列算式。教师指导不会提出问题的幼儿,先让他们和老师一起说题意提问题,帮助他们掌握应用题的句式结构,而后逐步让他们自己掌握学着自己编应用题。4. 分组操作。(1)看图列算式(见《幼儿画册》)。鼓励幼儿看清图意。(2)三个数摆算式,提醒幼儿摆一道,记一记,读一读。(3)算式接龙,将得数接在后面。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等)。 教学过程。 作业 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看图排序教案

2,小学数学位置与排序教案

活动目标:  1、按规律进行数列推理(如:根据物体符号排序)  2、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有关容积守恒的经验。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操作学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幼听音乐,做拍手、转手腕动作,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请你听音乐跟随刘老师来做拍手动作好吗?提醒幼儿记住自己做过的动作。  提问:刚才咱们做了什么动作?拍了几次手?手腕转动了几次?我们做的动作有什么规律?  小结:我们刚才做的动作规律是:拍两次手,转两次手腕,拍两次手,转两次手腕,如果记住了规律,就容易记住动作。再次放音乐,让幼儿根据规律记动手,体验规律对记忆的帮助。  二、复习所学过的排序发放教玩具,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排序。  1、小结:让幼儿自己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排序的(有按颜色、大小、形状、高矮、长短进行排序的)。  2、引出新课,按符号排序。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组排序,请小朋友帮我观察下,和你们之前的排序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从中找出规律)  4.如果接着往下挂你们知道该挂什么吗?完成(操作图卡)  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1.你们想来设计一些有规律的图案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不同符号的小卡片,现在请你们自由选择你们喜欢的小卡片,利用这些材料,小组合作在桌子上摆出一条有规律的图形。  五、 幼儿操作练习。  三、结束:"游戏"开火车"自然结束:  师:"走我们一起坐火车到外面去参观吧,按一个女孩一个男孩的规律上车",老师戴上火车胸饰扮演司机,幼儿按规律有秩序上车,将火车开到寝室自然结束!

小学数学位置与排序教案

3,啄气球看图排序故事教案

幼儿园教案:许多许多的刺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熟悉作品中的主要对话,丰富词汇:"噘"、"甩"、"叼"、"打个滚"。 2、感受作品中主人公接纳同伴、喜欢同伴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大象、刺猬、小鸟、小兔、小猫。 2、背景图一幅3、大象、刺猬、小鸟、小兔、小猫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故事中的角色,认识大象、小鸡、小兔、小猫引导:大象是动物幼儿园的老师,今天幼儿园新来了一位小朋友(出示刺猬)。你喜欢小刺猬吗?为什么?小刺猬来到幼儿园发生了神魔事情呢? 二、教师讲述故事请幼儿欣赏。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动物幼儿园里都有谁? 三、教师演示桌面教具,再次讲述故事。 以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1、小刺猬...幼儿园教案:许多许多的刺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熟悉作品中的主要对话,丰富词汇:"噘"、"甩"、"叼"、"打个滚"。 2、感受作品中主人公接纳同伴、喜欢同伴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大象、刺猬、小鸟、小兔、小猫。 2、背景图一幅3、大象、刺猬、小鸟、小兔、小猫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故事中的角色,认识大象、小鸡、小兔、小猫引导:大象是动物幼儿园的老师,今天幼儿园新来了一位小朋友(出示刺猬)。你喜欢小刺猬吗?为什么?小刺猬来到幼儿园发生了神魔事情呢? 二、教师讲述故事请幼儿欣赏。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动物幼儿园里都有谁? 三、教师演示桌面教具,再次讲述故事。 以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1、小刺猬身上的刺象什么?碰一碰什么感觉? 教师:大象老师让小刺猬坐在小鸡旁边,小鸡噘着尖嘴巴说什么?(请幼儿学一学噘着嘴巴的样子) 2、大象老师又让小刺猬坐在小兔旁边,可小兔甩着长耳朵说什么?(请幼儿做一做甩耳朵的样子)教师:大象老师带小朋友到山上去玩,小猫嘴里……(引导幼儿说出钓着小鱼,叼着青菜,叼着大青虫。) 3、小刺猬想了什么法,把吃的东西都插在它的背上? 四、幼儿戴头饰分角色表演故事。【幼儿园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啄气球看图排序故事教案

4,蒙氏数学排序教案

蒙氏数学活动教案活动名称:排序活动目标:1. 感知长短,并学会从长(短)到短(长)的顺序排列。2. 找相同图形,并从大(小)到小(大)的顺序排列。3. 培养幼儿专注的观察力。4.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顺序)。活动准备:教具(长棒、数棒、图形) 操作手册 作业纸 胶棒 房子图片活动过程:1. 游戏:切西瓜游戏规则:幼儿拉成圈,在留一位幼儿切西瓜,拉圈饿幼儿边说儿歌边走,切西瓜,切完之后,切成两半,让幼儿站成两排,然后问一下切西瓜的幼儿,说一说哪边的队排的长,哪边的队排的短。反复两边。2. 通过游戏引出长棒:(1) 集体活动:在5个物体中找出最长的,教师出示“长棒”散放,请幼儿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教师示范比较,验证幼儿找的是否正确。(2) 请幼儿找出最长的长棒,然后在从剩下的长棒中找出最长的,依次类推,由长(短)到短(长)的顺序排队。(3) 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和长棒相同的数棒,一一对应。(4) 把长棒拿走留下数棒,让幼儿数出数棒多少节,并找出相应的数字一一对应。(5) 巩固复习感知长短,纸上作业P27---28页。3. 熟悉图形宝宝:(1)教师出示“图形宝宝”,请幼儿观察,这里都有什么图形?每位幼儿从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说一说图形的名称。(2)游戏:《比比谁最快》游戏规则:教师说出图形宝宝的名字,看看哪位幼儿反应的最快,先拿出相应的图形。(3)找朋友:教师引导幼儿把相同图形宝宝放在一起,并从大(小)到小(大)的顺序排列。看谁最好最快。4. 亲子活动:《小熊的一家》(1) 由图形宝宝引出房子:这个房子是谁的家呢?你们知道吗?(小熊) 小熊一家怎么没出来呢?难道它们不在家吗?噢,原来小熊一家在家穿衣服呢。可是,衣服有大的大,小的小,怎么穿才合身呢?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来帮帮小熊一家吧。(2) 教师引导先拿出帽子,让幼儿找一找最大的帽子,然后把最大的帽子给最大的熊宝宝戴上,小的给小熊宝宝戴上,依次类推帮它们穿好衣服出去玩啊。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

5,认识排序大班教案需要什么材料组做

活动目标  1、 能通过观察、推理发现物品、图形或数字的排序规律。  2、 能按照已有规律继续排序。  3、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之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  4、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点、难点  1、 发现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2、 自己创造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动物图片若干,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卡若干。  2、 经验准备:认识几种平面图形。  活动过程  一、 找一找  今天大森林里开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我们也去看看吧!  问题: (1)大森林里真热闹,谁来参加联欢会?  (2)它们排队有规律吗?什么规律?  二、排一排  1、有些小动物来晚了,我们来按照规律给它们排好队吧。  2、引导幼儿排列出”ABCABCABC” “AABBAABB” “AABAABAAB”“ AABCAABC”等不同模式。  三、 说一说  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有规律的?(桌子、椅子、衣服的花纹)  四、 摆一摆  1、 操作材料练习  问题:(1)你能看出来这些图形(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吗?  (2)你来试试接着往下排吧?  (3)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2、我们看了许多排列图案,你能不能用手中的材料排出一些图案,然后让自己的伙伴接着往下排?  五、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和经验。  六、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摆一摆”,在此环节幼儿可以自己动手把想的规律摆出来,体现了手脑互动,然后说出自己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在说时注意要说完整话,用“我是按照……规律排序的”句式完成。最后请小伙伴接着自己的作品往下排,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检查是否正确。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是缺少小组活动,下次设计时加小组活动,让小朋友们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6,5以内的轻重排序幼儿中班教案

目标:  1、能安静的听故事,懂得和大家一起玩很快乐。  2、学说短句:“宝宝,我和你一起玩。”、“大家一起玩,真开心。”  3、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准备:  挂图:(托班下册9号挂图),故事中角色的插入教具(两个不同表情的宝宝、布娃娃、小狗、小猴),录音机。  过程:  1、出示挂图,图上还有宝宝(带有难过表情),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家吗?  师:这是宝宝的家,宝宝怎么了?宝宝为什么不开心?(幼儿自由猜测)  2、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师:原来妈妈不在家,宝宝一个人在家,没有人陪宝宝一起玩,宝宝想:“唉,我和谁一起玩呢?没有朋友真寂寞。”小朋友,你们能宝宝想想办法,让宝宝开心起来吗?(幼儿自由发言)  (2)师出示布娃娃,提问:你们看,谁来了?布娃娃来干吗?那它是怎么跟宝宝说的?(幼儿回答后,请幼儿学说“宝宝,我和你一起玩。”)  (3)同上方法分别出示小狗和小猴。  3、理解故事内容,师讲述故事一遍。  师:有这么多朋友陪宝宝一起玩,宝宝后来有没有开心起来呢?我们一起来听下故事就知道了,故事的题目叫《一起玩》。  提问:  (1)宝宝后来有没有开心起来呢?都有谁跑过来跟宝宝玩呢?  (2)布娃娃跑过来,对宝宝怎么说?(幼儿回答后,请幼儿学说“宝宝,我和你一起玩。”)  (3)小狗跑过来,对宝宝怎么说?(幼儿回答后,请幼儿学说小狗的话)  (4)小猴也跑过来,对宝宝怎么说?(同上)  (5)玩具橱里的小动物都出来和宝宝一起玩。宝宝高兴吗?那他说了一句什么话?(请幼儿学说:“大家一起玩,真开心。”)  4、听录音机完整讲述故事第二遍。  延伸讨论:怎样才会使自己开心?  师:宝宝有了这么多朋友跟她一起玩,真开心!要是没有这些朋友陪宝宝玩,宝宝会开心吗?  师:要是在家里,只有你一个人玩,你会开心吗?所以有朋友一起玩才开心,那你们想找朋友一起玩吗?  5、游戏:找朋友。(根据歌词边唱歌边找朋友)  师:我们可以找一个朋友,可以找两个朋友,也可以找好几个朋友。找到朋友后面对面,手拉手,  边做动作边唱歌好吗?  师:和朋友一起玩,开心吗?恩,大家一起玩,真开心!那让我们一起再到外面玩会吧!(出活动室,结束课时)
我是来看评论的

7,中班数学送给弟弟妹妹的衣服公开课教案有关排序的目标清晰

【设计意图】  对于中班孩子而言,他们的数数能力由小班的手口一致点数逐渐发展到目数、目测数群、接着数;而从数数的种类上又可以分为有序排列的数、封闭式数数和散点状的数数。对于我们班的孩子而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目测数群的能力,能够目测5以内的数群。因此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为娃娃数衣服上的秘密时,我所预设的元素都是5以内的。同时,为了给于孩子们一定的挑战,我在数的种类上安排了孩子们数一些并不是规整排列的衣服上的元素(如散点状排列的纽扣、蝴蝶结等);在数数方法上,我通过加一件衣服,让孩子们尝试用接着数的方法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往下数,从而得到总数。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乐意从自己的衣服上发现数字秘密,体会生活中有很多数字。  2、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数,体验数数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衣服上的数字”的含义,发现衣服上蕴含多种数字而且会改变  难点:综合运用多种数数方法,正确数数,不漏数也不多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对于各种数数方法有一定的经验,比如正确点数、目测数群数数、接着数等。  环境准备:  1、观察幼儿服装,事先让幼儿穿着有纽扣的衣服来园,便于随后的数数活动  2、钉有纽扣的马甲,每件马甲上纽扣的数量、位置、大小均不同,便于孩子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数(附图)  3、活动配套PPT  【活动过程】  一、说说娃娃衣服上的秘密:  (一)活动导入  重点提问:  天气越来越冷了,老师为娃娃准备了一件衣服。  这件衣服不单漂亮,里面还藏着很多的数字秘密呢!  (二)配合PPT演示衣服上的数字秘密是什么  重点提问:衣服里藏着数字1的秘密,1表示它有一个帽子;藏着数字2的秘密,2表示它有2个袖子。你能继续发现数字3、4、5的秘密吗?  【设计意图:孩子们在一开始的时候会将数字秘密和现实的数字联系起来,会觉得衣服上是没有数字的。而这个问题通过PPT的演示,帮助孩子们了解老师所说的数字秘密是指衣服上那些有一定数量的物体,是要通过数数才能够发现的。从而引导孩子仔细观察衣服,数出3朵小花、4个口袋、5粒纽扣,并通过ppt进行验证】  小结:“原来娃娃衣服上真的藏着这些数字秘密。”  二、找找自己衣服上的秘密  (一)引导幼儿寻找自己衣服上的数字秘密  重点提问:  1、娃娃衣服上的秘密被你们发现了。那么你自己的衣服上是不是也有这些数字秘密呢?  【设计意图: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衣服】  2、请你找个空地方自己去数数看。数的时候一定要看仔细,不能多数也不能漏数。看不清楚的可以照照镜子,也可以请一个好朋友帮你一起数一数。  【设计意图:这是孩子们自行操作前的一个要求。其中有数数的要求,也有在操作过程中的方法推介。让孩子们知道如果自己数的时候有困难,可以去求助同伴也可以借助其他东西。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老师也要着重观察孩子数了哪些地方,是否数正确】  (二)分享交流自己衣服上的数字秘密  重点提问:  1、你找到了哪些数字秘密?你的衣服上有1吗?  有找到比3多的吗?  2、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孩子们很乐意地告诉老师他们发现自己的衣服上原来也有数字秘密——5粒纽扣、4个口袋、3个娃娃……老师在介绍的时候可以不断扩充孩子们的关注面,不断引导他们关注衣服的各个方面。另外在介绍过程中可以多补充些数学元素,其中包括问问孩子们“谁的秘密比数字*还要多?”——数字多少;“你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数数的方法,并帮助孩子们归纳整理,数量少的可以用目测的方法,排列无规则的可以按照顺序一个一个数等等】  小结:“原来每个人的衣服上都会藏着数字秘密。”  三、变变衣服上的数字秘密  (一)通过PPT演示,为娃娃原先的外套加上一件马甲  重点提问:  娃娃穿上了这两件衣服,身上的数字秘密就变掉了。现在娃娃的身上有了数字6和7的秘密,你们找到了吗?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用接着数的方法发现6个口袋和7粒纽扣,从而明白原来加了一件衣服,身上的数字秘密就会变掉,也为接下去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请孩子穿上老师提供的马甲之后去数一数,看看衣服上的数字秘密有没有变化  重点提问:  老师为你们每一位孩子都准备了一件小马甲,这些马甲有的前面有纽扣后面也有纽扣;有的前面有口袋,后面也有口袋。一定要看清楚。请你们每人选一件马甲,找个空地方去数一数。看不清楚的话可以找好朋友帮忙,也可以照照镜子。  【设计意图:在孩子自行操作之前对孩子有活动中可能出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1303736现的问题进行预警,提醒他们仔细观察,数仔细。与此同时,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老师也需要观察孩子的情况,注意孩子用哪种方法数,是否数全了,在数数过程中是不是运用了镜子、同伴来帮助自己数得更正确】  (三)幼儿数数,教师观察  (四)分享交流数数结果  重点提问:  1、你衣服的数字秘密变掉了吗?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设计意图:老师进一步的强调,让孩子们发现加了一件马甲之后,自己原先的那些数字秘密发生了变化,而且都变大了】  2、你的身上有7吗?有10吗?有没有比10大的数字?  【设计意图:继续进行数字大小概念的强化,使得活动“数”味更浓。于此同时,在验证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数数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并发现原来用接着数的方法能够使得数数变得更快】  小结:“原来加上一件小马甲,衣服上的数字秘密都会变大。”  四、看看生活中更多的秘密  (一)回顾活动联系平时生活  重点提问:  1、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上面,原来藏着那么多的数字秘密。还记得自己今天衣服上有多少粒纽扣吗?  2、知道了纽扣的数量,我们平时穿衣服扣纽扣的时候可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引发孩子将今天的活动内容和平时的生活联系起来,在平时扣纽扣的过程中用用今天的发现,一边扣一边数,让自己的纽扣不再扣错】  小结:“如果我们知道了自己的纽扣数量,平时每一次扣纽扣的时候只要一边扣一边数就不会扣错了。”  (二)关注身边,引发思考  重点提问: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除了衣服上你们还能发现身边其他地方的数字秘密吗?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从对自己的衣服的关注逐渐转移到身边的事物,激发孩子继续寻找的兴趣】
搜一下:中班数学送给弟弟妹妹的衣服公开课教案,有关排序的,目标清晰,内容
文章TAG:有趣有趣的排序公开有趣的排序公开课教案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