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 > 经验 > 音乐教学简案,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静夜思

音乐教学简案,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静夜思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27 12:38:46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静夜思

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静夜思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学习四四拍的指挥手势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歌曲及学会打四四拍指挥手势。2、难点——了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装饰音,并演唱准确三、教学过程:导入、新授、小结

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静夜思

2,小班音乐教案我的眼睛和耳朵

【活动目标】  愿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电脑动画、胸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歌表演:看朋友引入  二、看看哪些动物朋友来了?幼儿猜猜  三、红红的鸡冠,早上早早起,是谁?  动画演示:和公鸡打招呼!  你们好,我是怎么唱歌的?(幼儿自由模仿)  公鸡,公鸡,喔——喔  依此推出:小羊、小狗、小猫  四、我们听见小动物的叫声,全靠什么呢?  五、那我们两只小耳朵来听听小动物唱的歌吧!欣赏歌曲  六、你听到小动物怎么唱的?(幼儿随意唱唱)  七、老师的两只耳朵听见了,我也来唱唱

小班音乐教案我的眼睛和耳朵

3,急需一份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和实践,已经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他们已经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本学期中,还要进一步系统的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力求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正所特有的审美功能,做到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饿审美能力。 音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艺术。它“非语义性、多解性和不确定性”的美学特征给人留出的想象、思考、体验、判断的空间非常宽阔,因此利用音乐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目的任务: 1、在音乐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在唱、动、认、听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与共处,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教学目的要求: 1、会用优美、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爱我老师、爱我学校》、《风铃》、〈〈孔雀轻轻跳〉〉。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歌(乐)曲的特点,能通过欣赏,编故事,编舞蹈,发展想象力。唱准音高及音的长短。 3、通过演唱体现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学画图形谱,会编新歌词。 4、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5、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从演唱作品中体现。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学习休止符,会做音乐情境表演。 6、感受并体验不同歌(乐)曲的不同表现风格,尝试自己制作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初步学习二声部合唱。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2——3 第一课 4 4——5 第二课 4 6——7 第三课 3 7——8 第四课 3 9——10 第五课 4 11——12 第六课 4 13——14 第七课 4 15——16 第八课 3 16——17 第九课 2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买书

急需一份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4,幼儿园音乐教案蚂蚁爬山

幼儿园案例:有趣的蚂蚁  教师:屈老师  主题的产生:关注孩子的兴趣点  随着天气的渐渐暖和,小蚂蚁的出没越来越频繁了,总有一些小朋友在午餐后休息时关注起蚂蚁来。一天,雯雯和辉辉惊奇地发现几只小蚂蚁正在搬食物。辉辉大声地叫道:“快来看呀,这儿有好多小蚂蚁,它们在搬东西呢。”他的话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大家都围了过来,一个个的问题也接踵而至:“蚂蚁把食物搬到哪里去呢?” “蚂蚁的家在哪里?”“小蚂蚁有几只脚?” ……对于“蚂蚁”的话题一下子成了孩子们讨论的热点。根据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开始了有关蚂蚁的探索活动。  主题的开展:  实录一:鼓励孩子多途径寻找、收集资料  在活动的前期开展阶段,我想了解一下孩子们关于蚂蚁想了解些什么,便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到了很多有关蚂蚁的问题。在大家的一致讨论下,我们决定一起回家找找有关蚂蚁的资料。为了让孩子能多途径地去收集资料,便提出:“你们会怎样收集资料呢?”思维一向敏捷爱动脑筋的静静说:“我让妈妈帮我到电脑上去找找,网上什么都有的。”喜欢看书,见多识广的真真说:“我家有《百科全书》的书,明天我带来,上面应该有小蚂蚁知识的。”善于表达、我班的“小百灵鸟”雯雯说:“我姐姐有动物的碟片,我去问她借一下。” 连平时不太善于言语,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得不太主动的辰辰这次却非常积极地说:“我回家问爸爸,爸爸知道得多,他会告诉我的。”我班的“小淘气”龙龙说:“我回家仔细去观察小蚂蚁,找找它们的家在哪里。”……  我连忙表扬了他们,还奖给这些孩子每人一张小贴纸,并告诉他们如果真的找来,还有更好的奖品。没过两天,蚂蚁的资料越来越多,为以后的探索活动打下了基础。  反思:在收集资料前,通过教师的支持,启发,使孩子们知道了收集资料的各种途径和通道,从孩子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孩子自发学习的需要。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这种需要,我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收集资料的活动中,并采用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对参与活动的孩子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并引导他们在集体中和大家交流分享自己收集资料的方法,在无形中让幼儿彼此间相互取经。  这种形式的交流使能力强的孩子获得了发挥的空间,使自己的经验得以与大家分享;能力一般的孩子从能力强的孩子身上了解到收集资料的方法,从而得以借鉴;能力比较弱的孩子也通过和大家的交流产生了学习的愿望,从而在以后的活动中会投入更大的探索热情。

5,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蚂蚁搬虫虫

活动过程:  一、小小鸡跟着妈妈到草地上玩。  1、入场。 “今天天气这么好,跟着妈妈到草地上去玩吧!。”(边说边入场)“我们出发咯!”  2、音乐响起,幼儿跟着老师边走,边做动作。走到场地中央。  3、小小鸡在草地捉虫子吃。 师引导:“宝宝们,那里有好多小虫子,我们赶紧去捉啊!”边做动作可以边说:“捉小虫,捉小虫,小虫小虫真好吃!”“看那边还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各种各样的昆虫的形状、色彩等。 2.通过对各种昆虫的创意制作,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折、剪、添等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能掌握基本的折叠法,并用添画、拼贴等方法制作昆虫。 难点:各种昆虫形象的设计。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昆虫图片、彩色纸、剪刀、胶水、绘画材料(油画棒 水彩笔)。 (教师)昆虫图片,示范纸张。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课前请把学生收集来的昆虫图片贴在教室墙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视觉感受。 (2)上课请学生对图片上的小昆虫进行分类,要求学生说说昆虫的特点。(天上飞的昆虫、地上爬的昆虫、生活在水里的昆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昆虫的特点。 2.实物展示,分析理解。 以蝴蝶制作为例,分析外形。 (1)出示蝴蝶标本。 ①讲解外形。 蝴蝶的外形可以概括成多种形状:三角形、方形、园形、长方形 …… ②讲解形的对称。 蝴蝶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左右两边一模一样,引出对称形。 列举一些对称的现象。 ③分析蝴蝶花纹与颜色。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蝴蝶花纹的特点和色彩特点。 3.制作方法,加强体验。 (1)创设问题。 ①你认为这些蝴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呢? ②学生自由讨论蝴蝶的制作方法。 ③并根据自己小组的材料大胆设想蝴蝶的不同的制作方法。 (2)教师示范制作蝴蝶。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纸,按教科书第25页上面的图解进行折叠。 ②参考教科书第24页下方蝴蝶图例,把折叠好的纸张用纸条中间扎紧作为翅膀。 ③把纸卷成筒状作为蝴蝶的身体,并和翅膀粘合。 ④用碎纸或水彩笔进行图案装饰。 4.欣赏其它纸制昆虫,拓展思路。 欣赏教科书第24、第25页的作品,谈谈还有那些折叠及装饰方法。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小学4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四年级第七册音乐学科教案(2008-2009年第一学期) 一、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选用教材及乡土教材。2、本册教材共有歌曲七首,补充歌曲四首,其中中国民歌一首,外国民歌一首。3、综合训练以多声部发声练习与创编旋律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与创作能力。欣赏曲目共有七首,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并能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器乐训练以竖笛吹奏练习为主,能够准确表现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情绪等的变化。二、教学目标: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三、教学重点:1、通过多种形式的发声练习曲及二声部练习曲来提高演唱技巧和合唱水平,使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2、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强弱的变化,分辨并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四、教学难点:1、通过节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力。学生情况分析:2、本年级二个班学生,经过了五年半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音乐感受力,能较为准确的分析音乐作品,并能用竖笛或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
<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www.zhaojiaoan.com%2fsoft%2fsort01%2fsort0317%2fsort0321%2fdown-396.html" target="_blank">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17/sort0321/down-396.html</a> 人教课标版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 课 题 一、有趣的声音世界 共2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能创造几种声音。2、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重难点 重点: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难点:对声音的联想。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 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大雨和小雨》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在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

7,奥尔夫音乐教案找水喝水喝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发现小朋友会找各种各样的的借口逃离喝水,我反复给幼儿讲道理:“多喝水才能少生病、多喝水才能身体好……”,在幼儿喝水时,有时候还要一个一个地叮嘱“要接一大满杯水”等。我发现教师辛辛苦苦地说了很多,可幼儿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喝水与自己身体的关系,不能真正养成自觉喝水的习惯。《喝水歌》是寓枯燥的说教于生动风趣又朗朗上口的儿歌中,中班幼儿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进行简单的仿编。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年龄越小的幼儿,越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我采取实物、图片,图示,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儿歌,同时也能激发幼儿参与仿编儿歌的积极性,拓展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自主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了解水的重要性,知道多喝开水的好处,养成喝水的习惯。  3、能根据生活经验仿编儿歌,体验仿编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教学难点:能根据生活经验仿编儿歌,体验仿编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杯子、奶瓶、茶壶、花盆实物和图片各一份。  2、水杯每人一只。  3、仿编儿歌的图示一张。  教学:过程:  一、教师依次出示杯子、奶瓶、茶壶、花盆引出主题  教师提问:1)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用?  2)有一天,杯子、奶瓶、茶壶、花盆在一起说话,说什么话?  二、欣赏儿歌《喝水歌》  1、教师朗诵儿歌  教师:儿歌里,杯子在说什么?奶瓶又是怎么说的?茶壶悄悄地在说什么?花盆是怎么对大家说的?  2、教师出示图片,再次朗诵儿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3、幼儿看图学念儿歌。  4、幼儿边念边表演儿歌。  你们刚才念的儿歌真好听,我们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吧?(喝水歌)  三、仿编儿歌  1、讨论:除了妈妈,宝宝,爷爷,花儿、小朋友要喝水,谁也需要喝水?(请幼儿自由表述)他们为什么要喝水呢?  2、教师引导幼儿仿编儿歌  1)教师示范仿编  提问:动物、植物、人类都需要水,我们来编一编儿歌好吗,张老师先来编一句,听一听,老师是怎么编的。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仿编儿歌。  教师:你们平时喝水吗?你们平时什么时候喝水啊?  总结:水太有用了,老师告诉你们,水能清除我们体内垃圾,调节人体的体温、防止皮肤的干燥。我们在平时要多喝开水,养成多喝开水的习惯,我们不仅要在幼儿园多喝水,在家里也要多喝水,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四、大家齐干杯  教师:水太有用了,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喝一杯开水吧。  附儿歌:  《喝水歌》  杯子说:“装水,装水,妈妈渴了要喝水。”  奶瓶说:“装水,装水,宝宝哭了要喝水。”  茶壶说:“装水,装水,爷爷咳嗽要喝水。”  花盆说:“装水,装水,花儿渴了要喝水。”  小朋友说:“装水,装水,大家天天要喝水。”
文章TAG:音乐音乐教学教学小班音乐教学简案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