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 > 经验 > 数学备课模板ppt,跪求人教版小学数学备课PPT下载网站

数学备课模板ppt,跪求人教版小学数学备课PPT下载网站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27 08:46:47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跪求人教版小学数学备课PPT下载网站

http://www.jpcai.com/html/list__60_14.htmlhttp://www.lspjy.comhttp://www.aoshu.com/zlk/kj/sx/

跪求人教版小学数学备课PPT下载网站

2,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教案模板

教师要注重情境图的运用,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让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下是我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范文一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解决问题与计算有机的结合。在本节的教学中,注重情境图的运用,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让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充分利用情境图,培养学生观察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本节课首先利用情境图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的能力。 2.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由于学生已有口算加减法的经验,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探究。通过与已有知识的对比,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同时,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资料的信息卡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10页情境图。(出示PPT课件) (1)引导学生观察,同时收集数学信息,并相互交流。 (2)引导学生根据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结合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揭示课题:本节课我们就要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收集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探究体验 1.(1)出示例1(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2)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35+34=? (3)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然后汇报。 算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结果是69。 算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得数是69。 (4)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5)引导学生共同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①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用另一个加数连续加上这个整十数和一位数。 ②把两个加数都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用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加起来。 2.课件出示例1(2),学生独立完成。 (1)各组汇报算法。 算法一先算39+40=79,再算79+4=83。 算法二用凑整法,先算39+1=40,再算40+43=83。 算法三先算30+40=70,再算9+4=13,最后算70+13=83。 (2)引导学生比较例1(1)和例1(2)的口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例1(1)不需要进位,例1(2)个位数相加满十了,需要向十位进1] 3.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可以根据数字的特点,灵活地选择口算方法,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设计意图: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充分体现知识的迁移,给学生充分探究和交流的空间,展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学法: 讲解法、引导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题(略) 2、看谁都能算正确。 35+30=答案 64+5=答案 48+30=答案 79+4=答案 53+40=答案 66+8=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些题的呢?先来看左边这一组两位数加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35+30=65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64+5=69 二、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35+34=69 35+34=69 30+30=60 5+4=9 60+9=69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3)观察对比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今天学习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十位上的数与和十位上的数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三、知识应用。 1、填一填(判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63+17= 3、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小结。 师: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范文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15-17例1以及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学难点: 结合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口算练习 2、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并说出算法 二、情境创设 1、出示教材图片 2、介绍一些野生动物,随即进行爱护野生动物思想教育 3、活动设计 活动1——探索算法 出示第15页统计图提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自己独立思考 学习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着重突破“十位满十”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活动2——巩固算法 出示练习四第3题的主题图 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小组交流,说出算法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做一做1、2题 2、练习四1、2题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教案模板

3,小班数学教案模板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小班数学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区别高矮和一样高及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三副、布一块、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出示课件一,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图上有一棵树距离近,一棵树距离远,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确。 3、出示课件三,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猴子爬到树顶,猴子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猴子的话对吗?为什么?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发给每个幼儿纸和笔,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篇2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4以内的数数。 2、学习单位量词,了解数的实际意义。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猪洗澡的图片,1—5圆点卡片和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出示图片,你们找找看图片上那些东西只有一样? 小结:一只小猪、一个水桶、一块肥皂、一条裤子…… 2、那你们再看看那些东西是有两样?(让幼儿个别回答,说出物品的单位量词。如果幼儿一开始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帮忙提醒。) 3、图片上有数字“1”和数字“2”表示的东西,你们看看有没有用数字“3”表示的呀?那有没有数字“4”表示的(幼儿个别回答) 二、认识数字 1、刚才你们找到图片里有一只小猪,一块肥皂,那你们看看这张原点卡片用什么数字宝宝 来表示啊?为什么? 2、很棒,我这里还有两张原点卡片,你们找找谁是这两张卡片的好朋友? 三、编数数歌 1、好,现在老师有一首很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学呀? 2、教师范念:你数1,我数1,1只小猪来洗澡;你数2,我数2,2条毛巾擦擦背;你数3,我数3,3滴水珠淌下来;你数4,我数4,4只小脚踩水花。 3、好,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4、你们一起来跟我念一遍儿歌好不好啊?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4以内的数数,还学了数数歌,你们回家帮这首数数歌编一套动作,明天来幼儿园告诉我好不好啊?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喜欢数学。 2、愿意上课大胆举手回答问题。 3、能按照物体的长短差异排出3—5个物体的序列。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裤子图片。 2、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等若干套(3—5个为一套),排序底板若干。 活动过程: 1、裤子比一比。 a、观察裤子。 教师出示挂图中的4条裤子。 教师:看,妈妈给宝宝买了什么?妈妈买了几条裤子?它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裤子,并说出它们长短不一样。 b、比裤子。 教师:哪条裤子长,哪条裤子短?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裤子两两比较,得出结果。 2、裤子排一排。 a、教师出示长短排序板。 教师:妈妈让宝宝排一排裤子,你觉得哪条裤子放在前面?可以怎么排呢? 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讲述自己的想法。 b、鼓励幼儿自主地排裤子,然后说一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排的。 c、教师和幼儿讨论长短排序的方法。 沿着排序板上下面的一条线将裤子放整齐,可以用眼睛看,找出最长(最短)的裤子排号,再通过两两比较依次排序;也可以每次找出最长的裤子,发现长了再调整。 3、给物体排排队。 a、讨论活动规则。 教师: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都来找小朋友帮它们排队啦! 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总结:先找出物体中最长或最短的一个排好,在比剩下的物体,找出最长或最短的往下排,排好后说一说。 b、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提醒幼儿将材料在排序板上排整齐。 教师鼓励幼儿参与多组操作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篇4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长短排序差异排序四个物体的序列。 2、使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排列顺序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长短不一的同色纸条四根,标记图一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出示四根纸条:这是什么?它们又什么不一样?哪根长哪根短? 2、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你你们说的是对的呢? 3、教师边操作比较两根纸条的长短边讲解比较的方法。我们怎么来给这几根纸条取名字呢? 4、出示排队标记图:谁会在红线上给这几根纸条排队呢?想想哪根纸条排在最前面,哪根纸条排在后面,要把这几根纸条排得很整齐,一边排一边说:什么纸条请你排在什么地方。 5、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给纸条排队。 6、请大家说说他是怎么跟纸条排队的? 二、幼儿操作 1、每个小朋友从桌子中间拿一张排队标记图,拿一个小袋子。 2、倒出袋子里的纸条,比一比哪根纸条是最长的、长的、短的和最短的。 3、给四根纸条按顺序排排队,一边排一边说。 三、展示幼儿作业。 四、组织幼儿整理操作材料,结束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篇5 一、活动目标 小班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较强,由此,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年根据《新纲要》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各种事物,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由此,我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堂《喂宝宝》的数学活动,让幼儿能够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去。 年龄特点,将目标定位于: 1、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体大小进行排列,并学说从小到大,从大到小。 2、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我将第一个目标定为重难点,希望能在活动中尽量去突破。 二、活动准备 根据本次活动需要,我准备了动物卡片一套,橘子四只,幼儿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我还特意邀请了大班,中班,小班,小小班,的幼儿也来参与了本次活动。 三、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我一共分了四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导入活动,我以请来小客人为导火线,先请小客人坐下,请幼儿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请幼儿自己探索,教师接着引导。 第二部分,出示橘子,请幼儿动手分,让幼儿对橘子进行讲述,比较大小,怎么样分才是最合适的,并引导幼儿初步说说从大到小,从小到大。 第四部分,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每一个幼儿都是不在同一发展基础上,所以在进行才做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指导。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相信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们也能够初步地了解排序的规律,虽然也有少数的幼儿对这个难以理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多加地讲解,让他们能掌握。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按颜色、形状、大小、种类等不同规律进行排序。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初步的分析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图片4套(大小不同的紫色三角形、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圆、颜色不同的半圆和正方形、颜色不同的苹果和茄子)、图形若干、幼儿用书《下面应该排什么》、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题1、(出示第一套图片)上面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三角形,大小不同)2、请你仔细看看上面的三角形,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3、请你告诉我下面应该排什么?(幼儿说,师演示)二、进一步学习排序1、(出示第二套图片)请你看看这组图谱,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3、请个别幼儿来排。他排的对吗?为什么4、小结:我们帮三角形一个大一个小,一个大一个小排队或帮圆一个绿一个红,一个绿一个红排队的方法叫排序。 5、(出示第三套图片):请你们告诉我,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6、请个别幼儿上来排。他排的对吗?为什么? 7、(出示第四套图片):请你看看这张图谱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8、根据顺序,请幼儿一个一个上来排,如中途排错了,纠正好再排。 9、刚才我们按一个苹果一个茄子,一个苹果一个茄子的排队的方法叫什么? 三、幼儿作业1、给你们准备了作业纸,请你们按照排序的方法给它们排队。 2、幼儿作业,师指导。 3、教师批改作业并讲评。 四、排队游戏1、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出去玩,不过有一要求,只有做到了,才可以出去玩。 2、请你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方法排队。 3、带幼儿出去做游戏。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篇7 设计意图: 皮亚杰说过:"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就是顺序关系,它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大小排序是一项很平常的数学活动,但是怎样引导幼儿学习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我们尝试以游戏的形式,在简单、轻松的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喜洋洋与灰太狼是幼儿喜爱的人物,能够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激进的探索氛围。跟随着情境,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层层深入的掌握大小排序。 活动目的: 1.乐于帮助他人,在观察、操作中体验发现的快乐。 2.感知探索按物体大小排序的规律。 3.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发现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对《喜羊羊灰太狼》有一定的了解物质 材料准备: 1.课件《帮助喜羊羊》 2.人手一份大小脚印操作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演示ppt第3页,播放喜羊羊着急求救的课件,鼓励幼儿帮助他人,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二、顺应情境,探索按物体的大小排序的规律 1.播放课件二 (1)师:"到羊村要经过树林,小朋友仔细看下,这些树是怎么排的呢?" (2)幼儿观察、讨论,讲述自己的发现。 (3)师幼共同小结:树是从标记红旗下面开始,按一棵小一棵大一棵小一棵大的规律排列的。 2.播放课件三观察石头的排序,幼儿讨论、讲述石头的排序规律。 3.播放课件四 (1)观察、讨论、讲述蘑菇的排序。 小结:树、石头、蘑菇是从标记红旗下面开始,按照一个大一个小,或者一个小一个大的规律排序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 1.师:"哎呀,不好了,美羊羊被灰太郎和红太狼抓走了,看,这是灰太狼、红太狼留下的脚印,大脚印是灰太狼的,小脚印是红太郎的,我们要救美羊羊,就要找出脚印的排列规律,才能跟着脚印走。" 2.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播放课件 五、 1.师:"我们跟着脚印找到灰太狼的家了,美羊羊救出来了。 2.喜羊羊觉得这个排序的方法很好,还能运用到哪些地方呢?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

文章TAG:数学备课模板ppt数学备课模板ppt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