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经验 >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网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网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0-21 08:17:34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网

2.5元,嘿嘿……
苹果3元每斤,梨2.5每斤
2.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网

2,求小学数学教案的基本格式内容最好能附上一张书写的照片感谢 搜

你好,小学数学教案一般分为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导入、探究新知、巩固和反馈练习、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模板可参照如下:http://www.teachercn.com/Jxal/XXYnjsxja/2006-1/1/20060110181041926.html
不明白啊 = =!

求小学数学教案的基本格式内容最好能附上一张书写的照片感谢  搜

3,怎样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依据课标要求,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
以我的经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写的好的话,你首先要多看教材,粗看看教材里没什么内容,但是确实得好好研读。接下来网上看看好的教学设计,模仿一下。最后多看看视频,集众家所长,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
以我的经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写的好的话,你首先要多看教材,粗看看教材里没什么内容,但是确实得好好研读。接下来网上看看好的教学设计,模仿一下。
我认为: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参,然后找到教学设计的模板,这样就可以了
大致和教案差不多,搜一下看看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注意环节等等

怎样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4,小学数学教案

示例:http://www.xbjy.net/xueke/shuxue/renjiao/04/04/200512/1039.html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课前准备】教科书第5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面包,今天老师也带大家去买一次面包。 2、出示买面包的情境图,“你能从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买面包场景插图。让学生自由说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知道了什么?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提示: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54-8=46(个) (2)8+22=30(个) 46-22=24(个) 54-30=24(个)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1)54-8-22 (2)能不能列成54-8+22?小组里讨论?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老师今天能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括号”,把(2)中的算式“54-8+22”变成“54-(8+22)”,就可以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先算8+22,然后再算54-30。大家说说括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8.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2、3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有困难时给学生以启发。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1)54-8=46(个) (2)8+22=30(个) 46-22=24(个) 54-30=24(个) 54-8-22=24(个) 54-(8+22)=24(个)
对世界充满好奇

5,需要一份小学数学6年级的人教版的教学设计及对应的教学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册)全套教案,共69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请到“飞翔教学资源网”下 载第一单元 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一、 导入1、 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2、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二、 新授1、 教学例1(1) 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 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3) 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2、 小结例1:(1) 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2) 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3、 练习:(1) 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2) 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4、 教学例2(1) 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2) 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3) 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4) 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三、 练习1、 练习一第4题(1) 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2) 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2、 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3、 练习一第6题(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3) 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4) 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四、 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五、 作业练习一第1、2、5、7、8题。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单元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4、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单元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单元难点: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2、 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1、分数乘法(1)分数乘整数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过程:一、 复习1.出示复习题。(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2)计算:++=   ++=2.引出课题。++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二、 新授1、 利用++教学分数乘法。(1)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2)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9,那么++=×3,所以×3=____________=
哪一册的 ??????上册?
你需要哪一课的教学设计
文章TAG:小学小学数学学数学数学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下载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