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经验 > 二年级数学微课教案范例,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备课范文

二年级数学微课教案范例,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备课范文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28 03:34:51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备课范文

问好朋友借阅或去书店看看
2012年二年级下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备课范文

2,小学微课教案应该怎么写呢

很简单, 1教学内容 2教学课题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 5教学难点 6教学过程 把这几个写上就全了 希望能帮上你!

小学微课教案应该怎么写呢

3,小学二年级新版数学怎样记住5的乘法口决微课

多背诵就行了,横着背,竖着背都来一下
你去网上看下课件然后根据课件先讲给几个小朋友听,看效果怎么样,然后调整。
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1)数数的方法(借助手、计数器、数轴数)(2)累加的方法从1个5是5开始,依次是2个5是10……一直到9个5是45(3)规律记忆发,5、10、15、20、25、35、40、45个位数字是5或0,从二五开始,每两个积的十位数字是相同的
买个家教机H10

小学二年级新版数学怎样记住5的乘法口决微课

4,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微课教学设计

[葡萄]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及反思话题: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童话故事 你有什么 葡萄 学生 生字 会儿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北洋镇潮济小学辛玲云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其中四个,重点指导反犬旁的书写。2、在教师的指导下,入情入境地读好1—3自然段,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3、初步培养孩子听、读、讲童话故事的兴趣。一、分散识字,导入新课1、学习新词“葡萄”,重点指导字形。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啊?(香蕉、葡萄…)师:(出示图)老师喜欢的水果就是它,你们看,上面的草字头多像一个葡萄架啊,下面的部分就像一串沉甸甸的葡萄。2、区别“一串”和“一串串”,书写生字“串”。出示一串葡萄图:这就是(一串葡萄)出示一串串葡萄图:,现在葡萄很多很多,一串一串葡萄叫(一串串葡萄)师:小眼睛仔细看看这个“串”字像什么啊?(糖葫芦、羊肉串…)
有酸有甜

5,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式样吗参考一下

NO.1 巨蟹座   天生恋家的巨蟹座,在婚后的生活中,更让人觉得她是一位天生的贤妻良母,在生活起居上,巨蟹座的她们会体贴老公工作上的辛劳,从来不让老公分担、担心家中的一切事务,而且她们还会照顾老公到无微不至的程度,让老公体会到她们对他的关心和疼爱,能娶到这种老婆真的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NO.2 白羊座   白羊座的女生对于婚姻的观点,一旦下定决心步入婚姻,她们就会全心全意的投入、奉献于家庭中,她们对另一半的付出不求回报,就算再辛劳看到老公脸上幸福、欣喜的表情,就会觉得一切都值得这么做。团体5566中的王仁甫及其它团员前些日子为新专辑奔走活动,白羊座的季芹意外现身造势,并送上一张以“家人”名义的传情卡片,让王仁甫笑颜逐开,害羞的感动不已! NO.3 双子座   鬼灵精怪的双子座,思考模式与一般女人不同,喜欢有变化的生活方式,在婚姻中求新求变,常常会带给老公极大的惊喜和欢乐,把老公逗的乐不开支的,而且在工作上,双子座的她们更是老公的得力助手,她们会分享自己所有的资源给老公,在众人面前大力推荐自己老公的优秀事迹、表现,不仅做足了老公的面子,还让老公的事业飞黄腾达、知名度大增,更加让老公爱她! 保健 ptisys.com/list.php?catid=50012472

6,怎样使用的得地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7626239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白勺“的”的结构是用“形容词或名词或代词+的+名词”来表示,而我们最常见,用得最多的还是 “形容词+的+名词”的结构。  而土也“地”的用法可以用“形容词+地+动词”的结构来表示。  双人“得”是用“动词+得+形容词”的结构来表示

7,小学数学优秀案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与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倍”的概念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并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1、教师的主观分析:对于初次接触“倍”的学生来说“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此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决》后的一个学习内容,而学习理解“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础就是乘法,为此应将乘法作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来展开教学,以旧引新,化难为简。 3、学生认知障碍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倍”这一新概念,在理解“倍”的时候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 综上所述,本节课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直观的方式构建新知,以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做的过程,体验“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自然地探究出并接受新的知识,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设置情境,复习旧知,引出新知。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一、在本节课中结合教材分析学生的认知现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展开教学,通过实践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小学数学中大部分学习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基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学学习的素材,使他们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感知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活动。通过摆小木棍的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了做的过程,学生对倍这个概念不仅认识了结果,而且借着直观教具,在做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倍,创造了倍,自然就理解了倍。还培养了学生操作、观察的能力。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数学,以旧引新。在教学时让学生结合情境图形以旧知乘法作为学习基础来学习,达到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简的效果。 4、让学生说,关注学生过程性经验的积累。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所摆图形描述倍的关系,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数学地思考,积累经验。培养了学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5、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教学倍的概念时不急于引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而是先进行概念的巩固,让学生在掌握了倍的概念后再去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新知识就会比较扎实。 6、巧设凝问。在本次教学中,故意让学生手中的小木棍不够用,让问题自然产生,让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兴趣,为探究新知解决问题而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7、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中,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引发思维碰撞,进而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新知得到不断更正与整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还须改进的一些地方。 1、在第3个环节中,由于只让学生针对一个相同的例子来说“倍”的关系,只要有一个学生说出来了,那么有些学生就不去思考了,这样的锻炼面是狭窄的。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后来的练习中便暴露出了这个问题。如果再上一次,那么我想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让每位学生根据身边“倍”的现象来说说“倍”的关系。 2、在摆一摆的活动中,由于有些学生对于正方形比较熟悉,所以不是很感兴趣,积极性不高。如果能让学生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因为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的空间思维得以发展。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倍”的概念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并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1、教师的主观分析:对于初次接触“倍”的学生来说“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此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决》后的一个学习内容,而学习理解“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础就是乘法,为此应将乘法作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来展开教学,以旧引新,化难为简。3、学生认知障碍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倍”这一新概念,在理解“倍”的时候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综上所述,本节课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直观的方式构建新知,以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做的过程,体验“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自然地探究出并接受新的知识,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设置情境,复习旧知,引出新知。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文章TAG:二年二年级年级数学二年级数学微课教案范例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