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知识 >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模板化学,化学教学设计怎么写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模板化学,化学教学设计怎么写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0-28 23:22:37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化学教学设计怎么写

化学教学设计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篇简易的教案,
1 教学目的2 教学方法3 教学内容4 收到的效果5 检验效果的方法

化学教学设计怎么写

2,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怎么写

1.教学目标;2教学重点、难点;3教具;4教法、学法;5教学过程;6板书设计;7教后记,在前面也可加上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等。重点是2--6。
1 教学目的2 教学方法3 教学内容4 收到的效果5 检验效果的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怎么写

3,设计方案化学

取样+H2O,+Cl2再+淀粉,变蓝的是NaI钠离子焰色反应为黄色;钾离子焰色反应为浅紫色取样所以Nacl,Kcl可以区分PS:焰色反应 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灼烧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时,原子核外的电子吸收一定的能量,从基态跃迁到具有较高能量的激发态,激发态的电子回到基态时,会以一定波长的光谱线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从焰色反应的实验里所看到的特殊焰色,就是光谱谱线的颜色.每种元素的光谱都有一些特征谱线,发出特征的颜色而使火焰着色,根据焰色可以判断某种元素的存在.如焰色洋红色含有锶元素,焰色玉绿色含有铜元素,焰色黄色含有钠元素等. 焰色反应(1)定义: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热时使火焰呈特殊颜色. 焰色反应用于检验某些微量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也可用于节日燃放焰火.
请提供详细方向和个人想法。

设计方案化学

4,化学教学设计请设计一学习活动方案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

一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醋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仔细观察什么现象发生。试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鸡蛋壳里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发现:1.杯子里面有气泡冒出2.鸡蛋壳慢慢消失3.玻璃片上变得模糊推测鸡蛋壳里含有碳酸钙,与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设计反应容器,检测CO2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与酸反应释放气体(CO2),需要1个具有气密性的反应容器放入鸡蛋并预放入/滴加酸(稀盐酸/稀醋酸),导出产物气体到澄清石灰水中,可观察到反应容器内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先浑浊后澄清【注:这一检测气体过程可能因为稀盐酸/稀醋酸的挥发性而失败,如需避免此步骤失败,可稍降低盐酸浓度或使用稀硫酸】2)如有必要,检测溶液中的Ca2+,结合1)即可证明鸡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Ca2+离子证明可通过对反应后溶液取样做焰色反应,砖红色示有Ca2+离子;或加入NaOH调节PH=7后加入Na2CO3,有沉淀析出,滤出后在稀盐酸下溶解,溶解产物加入稀硫酸不沉淀示有Ca2+1)反应结束(加酸鸡蛋壳不再放出气体)后鸡蛋壳溶解,鸡蛋柔软可变形,示主要成分以完全溶解,结合以上检测步骤(CO2、Ca2+)证明鸡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
(1)55g,3.08 (2)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氢化氢的质量为y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100 73 44 x y 3.08g 100/44=x/3.08g x=7g 73/44=y/3.08g y=5.11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g/8g=87.5% (3)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11g/55g=9.3%
取样 置于试管内高温煅烧 取沾有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管口 观察鸡蛋壳减少 玻璃片边模糊 说明有CO2产生 推测鸡蛋壳里含有碳酸根 将剩余固体移至试管 加入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说明有钙离子 综上所述 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5,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掌握了它们才有可能学好化学。而化学方程式是这三种重要化学用语的重中之重。掌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对以后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制法、物质的用途等起着关键作用。本节教材主要讲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在三个步骤中,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最为关键,教材始终以质量守恒定律作为理论指导,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就是要使完成的化学方程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的方法有几种,教材介绍了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最小公倍数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和常用的配平方法。本节课让学生多做练习,使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最小公位数配平方法。设计思路学生现在懂得的化学方程式少,不容易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为了突破难点,我找出了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的联系,通过它们的联系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上起到正迁移的作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本节课以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学生参与机会,增强他们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2、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具的化学反应的讨论、分析,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展示练习题发放练习题练一练(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金属铁在氧气中燃烧2、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高温(三)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点燃1、C+CO2CO3、高温Al+O2Al2O34、点燃CuO+C Cu+CO24、CH4+O2CO2+H2O5、Zn+HCl ZnCl2+H2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使学生能力提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小结评价参与老师评价巩固学习成果布置作业P993、4、5
原发布者:yuzhenwu1960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6,怎样设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1、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的内容。2、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和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3、本课题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一些性质,教材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实验入手,很自然的引出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4、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贴近生活,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并体会学以致用,将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二、学情分析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酸和碱的一些性质,对酸和碱有一定认识,并提前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法——pH。2、学习能力方法:部分学生会课前预习,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能对较浅层次的知识进行整合;多数学生这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3、非智力因素: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思维跳动性大,尤其对化学实验有浓厚兴趣。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重点是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分解为三个方面:反应是否发生的判断,反应微观实质的理解,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新课的导入利用学生熟悉生活情景入手,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从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从化学反应常伴随的现象、从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等,分析、讨论、探究,得出酸和碱发生了反应。在课堂教学中要不失时机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散学习难点,并注意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盐是化合物中的一类物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探究酸碱之间的反应,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发现反应规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用化学视角来认识实际生活的习惯。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对中和反应实质的理解;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探究中和反应的过程,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7,九年级化学下册几种常见的酸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几种常见的酸教学目的:1、了解几种常见酸:HCl、H2SO4、HNO3    2、了解酸的分类与命名,了解PH,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3、进行化学安全知识教育教学重点:溶液的PH教学难点:酸的命名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酸的定义及电离方程式二:新授:  1、分别出示一瓶盐酸、硫酸、硝酸,介绍其物理性质  2、介绍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和硝酸的氧化性3、介绍酸的分类和命名,强调硫酸和氢硫酸的不同4、演示酸碱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色的实验,引入PH及PH纸三:小结  理解书上彩图的意义四:练习:  1、下列物质能用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取的是(  )   A  CuCl2  B  AlCl3  C  Zn(NO3)2   D  Fe2(SO4)32、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  )   A  红色  B  无色  C  蓝色  D  紫色五:作业:  阅读第二、三节教材六:板书设计:  (一)、几种常见的酸   1、盐酸(HCl)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学名叫氢氯酸,是混合物   2、硫酸(H2SO4):  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氧化性,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3、硝酸(HN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不能用来制氢气  (二)、盐的分类的命名:HCl  H2S  H2SO4  (三)、PH------溶液的酸碱度  酸性增强   7  碱性增强
这在它们的化学性质上能否也表现出相同之处呢,配合一定的练习。 【板书】 (2)盐酸跟金属的反应 【板书】 zn+2hcl=zncl2+h2↑(现象为。 【板书】 紫色石蕊溶液遇盐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盐酸不变色。 (2)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3)复分解反应。并回答下列问题教案示例:几种常见的酸之二教学目标 1.掌握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它们的用途。 2.了解石蕊试液。第二课时以学生的阅读、自学为主: 【板书】 1.盐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注意滴管的使用?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学习几种常见的,酚酞试液等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理解复分解反应重点和难点1.重点 (1)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2.难点 书写有关酸的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以实验、讲解为主,固体逐渐减小至消失或金属溶于酸) 【投影】 练习:写出镁、铝、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板书】 2.盐酸的化学性质 (1)盐酸跟紫色石蕊、酚酞等物质的反应 [学生实验] 盐酸与指示剂反应,由学生发现、归纳并总结出其他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我们已经知道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的无色液体、重要的酸。 【板书】 一、盐酸(hcl) 【实验】 观察浓盐酸注意观察打开盛放浓盐酸的瓶塞时的现象(为增加实验效果可在瓶口轻轻呵气)。注意闻气味时的操作。 【阅读】 课本:有气体生成
文章TAG:教学教学设计设计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模板化学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