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知识 > 心肺复苏训练,如何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训练,如何心肺复苏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21 18:35:24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的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开通呼吸道 按压心脏 对口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1/4 次数比例。 注意保暖, 打电话 120 110 这个问题很复杂,你要看书,还要实践,不然记不住。

如何心肺复苏

2,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呐

保持呼吸顺畅,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只能托举下颏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击性挤压。 B 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 (或口唇 ),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 (或鼻 )内吹 气 ,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呐

3,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一)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成人)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2.判断意识:拍肩、呼叫,证实病人意识丧失。3.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病人跪地,双膝与肩同宽。4.开放气道:压额抬颏,观察口腔有无异物,有异物立即取出。5.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病人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超过1秒,并可以看到胸部起伏。6.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病人面部反应。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4)按压频率100次/分;(5)按压深度4~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松开与压下的时间基本相等。7.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 :2。8.首轮做5个30 :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继续心肺复苏。如有其它问题可参考 http://www.fdh365.com/news/E_Box/,或者给我留言。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4,心肺复苏的步骤是怎样的

心肺复苏的步骤:第一时间进行胸外按压,按压的部位为男性是双乳头连线中点,女性选择胸骨的中下1/3交界处。要开放气道,使患者处于仰卧位,立即清理口腔内的异物。进行人工呼吸,周围有除颤仪,则需要第一时间进行电除颤的治疗。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心肺复苏的步骤:1、进行胸外按压,对于发生急性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不论其原因是什么都要第一时间进行胸外按压,按压的部位为男性是双乳头连线中点,女性选择胸骨的中下1/3交界处,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按压深度是成年男性大约为5-6cm,儿童要求胸廓前后径的1/3,胸外按压的要点是快速、用力、不间断。2、开放气道,使患者处于仰卧位,通过压额抬颌的办法使得颈部气道尽量开放,随即立即清理口腔内的异物,包括痰液与假牙。第三,要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与呼吸频率要按照30:2的比例进行。如果周围有除颤仪,则需要第一时间进行电除颤的治疗,而不必等待胸外按压等操作的循环完成。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5,心肺复苏步骤操作要点

一、判断病人有无意识 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对病人耳边,轻声呼唤(无反应), 病人意识丧失。 二、打开口腔,检查有无异物(清理口腔异物),解开病人衣扣。 心肺复苏操作: 一、打开气道(仰头举颏法);操作: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处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判断呼吸:一听,听病人有无呼吸音;二看,看病人胸部有无起伏;三感觉,感觉病人有无呼吸气流冲击面颊(10秒钟),若无,表示病人呼吸停止。 二、人工呼吸 口对口吹气2次 频率:12次/分钟、吹气量:500—600毫升。操作:保持病人气道开放,救护人将放在病人前额手的拇指和示指捏紧病人鼻翼,以防气体从病人鼻孔逸出,用双唇包严病人口唇,缓慢将气体吹入,并观察病人胸部起伏。 判断意识:触摸颈动脉判断有无搏动(10秒钟)若无,表示病人心跳停止。 三、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部位) 定位:胸骨正中下1/2处; 按压频率:100次/分钟 按压深度:成人4-5厘米 操作:救护人一手中指沿病人肋弓上滑到双侧肋弓的汇合处,并定位于此,救护人另一只手的手掌根部贴于第一只手的示指并平放,手掌根部的横轴与胸骨的长轴重合。定位之手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两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手心翘起。 按压30次,吹气2次为一个循环 (30:2) 胸外心脏按压要点: 腕、肘肩关节垂直 髋关节为支点 按压深度4 - 5厘米 按压频率100次/分钟 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压放比例1:1) 快速有力匀速胸壁充分弹性复位 按压30次吹气2次(30:2为一个循环)

6,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一)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成人)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2.判断意识:拍肩、呼叫,证实病人意识丧失。3.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病人跪地,双膝与肩同宽。4.开放气道:压额抬颏,观察口腔有无异物,有异物立即取出。5.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病人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超过1秒,并可以看到胸部起伏。6.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病人面部反应。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4)按压频率100次/分;(5)按压深度4~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松开与压下的时间基本相等。7.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 :2。8.首轮做5个30 :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继续心肺复苏。如有其它问题可参考 http://www.fdh365.com/news/e_box/,或者给我留言。
在发现有人倒地之后通过轻拍其肩部并在其耳边呼喊检查其意识,若无意识则检查是否有呼吸,在后仰头部后以耳听是否有呼吸音,以脸感受是否有气流冲击感,以眼看是否有胸部起伏。若既没有意识也没有呼吸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不过也不要忘记请求周围人呼救急救中心。先做30次胸外按压,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频率至少每分钟100次,深度至少5厘米。然后开放气道行人工呼吸两次。以一手按额,一手抬下颌使头后仰。捏住患者鼻部,以正常吸气量吸气后从患者口部吹气一秒,后放开鼻部。一共人工呼吸两次。反复以按压30次后再人工呼吸2次的程序进行抢救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来。这里用语言叙述可能很浅显,建议您再通过相关视频材料学习,最好是能参加有关培训。回答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补充...

7,怎么样做心脏复苏

(一)判定心博骤停  首先轻摇或轻拍打病人肩部,同时呼叫其姓名或高声喊叫:“喂!你怎样啦?”,如无反应即可判断为意识丧失;然后马上以手指触摸其双颈动脉(搏动触点在甲状软骨旁胸锁乳突肌沟肉),若意识丧失同时伴有颈动脉搏动消失,即可判定为心博骤停,应立即开始现场复苏抢救,并紧急呼救以取得他人协助。  (二)安置复苏体位  正确的复苏体位是仰卧位,应在呼救的同时小心放置病人仰卧在坚实平地上,转动时应一手托住病人颈部,令一手扶着他的肩部,使病人沿其躯体纵轴整体地翻转到仰卧位。  (三)开放气道(A)  心博骤停后,全身肌肉松弛,可发生舌根后坠,使气道受阻,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采用仰头抬颊法,也可采用仰头举颈法(对有颈椎损伤者不宜)或双手托额法。注意在开放气道的同时应用手指挖出病人口中异物或呕吐物,有假牙者应取出假牙。  (四)判断有无自主呼吸  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判断病人有无自主呼吸,即观察病人胸部有无起伏;用耳及面部贴近病人口鼻,分别听和感觉病人呼吸道有无气流声及气体呼出,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五)重建呼吸(B)  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借助抢救者用力呼气的力量,使气体被动吹入肺泡,通过肺的间歇性膨胀,以达到维持肺泡通气和氧合作用,从而减轻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方法为:保持病人仰头抬颏,抢救者以右手拇指和示指捏紧病人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后,用自己的双唇把病人的口完全包绕,然后用力吹气1~1.5s,使胸廓扩张,吹气毕,抢救者松开捏鼻孔的手,让病人的胸廓及肺依靠其弹性自主回缩呼气。以上步骤再重复一次。 (六)重建循环(C)  触摸颈动脉,如无搏动,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如下:使病人仰卧于平地上或用心脏按压板垫于其肩背下,抢救者可采用踏脚凳或跪式等不同体位,用靠近病人足侧的手的示指和中指置于胸骨下切迹上方,用别一手的掌根部紧靠前一手示指,放于胸骨下1/3,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重合然后将前一手置于另一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其不接触胸壁按压深度为3.5~5cm,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各占50%,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图4)。这一方法于1960年提出后曾一直认为胸部按压于胸骨和脊柱之间的心脏受到挤压,引起心室内压力的增加和房室瓣的关闭,从而促使血液流向肺动脉和主动脉,按压放松时,心脏则“舒张”而再度充盈,此即为“心泵机制”。但这一概念在1980年以后受到“胸泵机制”的严重挑战,后者认为按压胸部时胸内压增高并平均地传递至胸腔内所有腔室和大血管,由于动脉不萎陷,血液由胸腔内流向周围,而静脉由于萎陷及单向静脉瓣的阻挡,压力不能传向胸腔外静脉,即静脉内并无血液返流;按压放松时,胸内压减少,当胸内压低于静脉压时,静脉血回流至心脏,使心室充盈,如此反复。不论“心泵机制”或“胸泵机制”,均可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七)单人或双人复苏  1.单人操作 由同一抢救者顺次轮番完成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数与胸部按压数为2:15  2.双人操作 一人先作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另一人作胸外心脏压5次,以后人工呼吸数与胸部按压数为1:5,如此反复进行。操作过程中,除须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外,通气不能与按压同时进行,双人轮换抢救位置时,可在完成一轮通气与按压后的间歇中进行,不应中断抢救时间大于5秒以上。  (八)心前区捶击  心前区捶击主要用于1min内目击心搏骤停或心电监测有心室颤动两种情况,因心搏骤停90s内心脏应激性最高,此时用右手握空心拳,在胸骨下段上方25~30cm高度以中等力量  垂直向下迅速捶击1次,大约可产生5~10JR 能量,有时可中止心室颤动而复律,如无效,可重复1次或立即进行ABC步骤。
一、胸外心脏按压术 图1 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   将病人仰卧于硬板床上或地上,头部不要高于心脏水平面,以利按压时增加脑部血流,双下肢抬高15°,利于下肢静脉回流,以增加心脏排血量。急救者站在病人左侧,右手示、中指并拢沿右侧肋缘触及与胸骨交界处,左手掌纵轴与胸骨体方向平行压在胸骨体下半部,右手压在左手上。急救者伸直手臂,借上半身力量,将胸骨下半部向脊柱方向有节奏地冲击性按压。这种动作可使胸骨向下塌陷3.8~5.0cm,使心脏间接受压,排空心内血液。在放松压迫时,胸骨又借两侧肋骨和肋软骨的弹性而恢复原位,心脏同时被解除压迫,加之胸内负压增加,静脉血即可回流至心房,以充盈心室。挤压次数应维持每分钟80~100次,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5∶1。挤压太快时,静脉血来不及充盈心脏又被挤了出来,反而达不到维持循环的效果[图1]。小儿胸壁软,活动度更大,应适当减轻挤压力量,仅用一只手掌,甚至几个手指即可,但每分钟挤压次数可增至100次。按压有效时,颈动脉或股动脉应能触及挤压时的搏动,病人面色好转,瞳孔缩小,血压重新听到,甚至恢复自主呼吸。只要按压有效,即应继续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心内药物注射(见开胸按压术)。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理科
文章TAG:心肺复苏复苏训练如何心肺复苏训练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