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知识 > 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教案,大班教育活动教案 我为什么长得像妈妈

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教案,大班教育活动教案 我为什么长得像妈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12 04:22:23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大班教育活动教案 我为什么长得像妈妈

我的老师像妈妈教学目标: 1、学习讲述人物的方法,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2、加深幼儿热爱老师的情感。 3、认读:“我的老师”。 教学准备: 录音机、歌曲、辅导一名幼儿先讲述。 教学过程: 1、请出被辅导的那一位幼儿讲述:“我的老师姓x,她长得很好看,皮肤白白的,眼睛亮亮的,头发又直又长。每天她都早早来到教室,把活动室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她的脾气特别好,特别爱笑……。” 2、幼儿分组,5人一组,讲述“我的老师”。 3、游戏“我给老师打电话”,让每位幼儿跟老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增强对老师的感情。 4、欣赏歌曲《我的老师像妈妈》。 5、活动结束
《我长得像谁》幼儿园教学反思今天的教学活动需要幼儿每人带一张全家福的照片,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在前一天我已经通知了幼儿,回家找张和爸爸、妈妈一起拍的照片。满以为带张照片很容易,可第二天的情况令我有点失望。全班只有八、九个幼儿带来了全家福,十几个幼儿带来了和爸爸或妈妈的单独合影,还有五、六个幼儿带来了自己的个人照片。(通知时也允许幼儿可带这些照片,但是在实在没有全家福照片的前提下)当我询问幼儿为什么不带全家福照片时,有的幼儿说忘记了,但大多数人说:“爸爸、妈妈说我们家没有全家福照片!”找家长一了解,果然都说孩子一个人的照片很多,由于工作忙等原因,就没想到过要全家一起拍张照,家里找遍了,真的没有全家福。可能现在的大人都忙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忽略了精神生活的享受吧!而在结束部分,让孩子学学父母的神情、动作,模仿生活中的爸爸、妈妈的言行时,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不是幼儿不会模仿,而是他们观察得太仔细,学得太像了。请来演示的都是爸爸翘着二郎腿抽烟、躺在床上打电脑、妈妈梳头化妆打扮的动作。我忍不住提示幼儿:“爸爸、妈妈怎么烧饭做菜、洗衣服的呀?”回答都是:“我爸爸、妈妈不做的,都是我奶奶做的。”真是让我哑口无言。

大班教育活动教案 我为什么长得像妈妈

2,学前教育怎么设计教学活动

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教案【篇一: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2【篇二: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主题活动设计】朋友——幼儿园中班主题教育活动方案一、主题选择的缘由二、主题目标1、培养幼儿合作、交往、分享、谦让等方面的基本技能。2、让幼儿了解朋友的特征、爱好等情况,理解朋友的含义。3、锻炼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发展口语表达能力。4、培养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发挥幼儿的想象力。5、让幼儿学会关心朋友,朋友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平等相处。三、主题网络图四、活动方案(一)活动名称:社会《喜欢的朋友》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交往能力。(2)促进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体验与朋友合作交往的快乐。2、活动准备(1)不同颜色的花朵若干;(2)各种不同形状的饼干若干、酱料、小勺、浅盘、一次性餐布;(3)活动音乐。3、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小朋友,你们喜欢上幼儿园吗?(喜欢)你们有朋友吗?(有)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花朵也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但是它今天不高兴,因为它的朋友不知道去哪里了,你们能帮它找到朋友吗?

学前教育怎么设计教学活动

3,幼儿园活动设计你喜欢春天还是秋天教案

活动目标:  1.针对秋天和春天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专注倾听、大胆表达的良好习惯。  2、尝试以辩论的形式进行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活动准备:  1、 课前与幼儿共同搜集多种反映冬季和夏季特征的图片,并布置在活动室。  2、 录制散文《春天》、《小果实》。  3、 可粘贴的小红花。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引入话题  教师出示分别代表两个季节的花卉图片,请小朋友说说:它们分别在什么季节开花。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探讨秋天和春天的特点  (1)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子的?春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认为秋天或者春天有什么好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好的?  3.引入论题,分组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秋天还是喜欢春天?为什么?将幼儿按观点的不同分成两个组,各组幼儿自由交流观点及理由。  4.讲解规则,展开辩论  辩论规则:  (1)两组幼儿轮流发言。  (2)一次理由充足的发言可以为本队赢得一朵小花。  (3)一方发言之后,另一方可以反驳,理由充足的,同样可以赢得小花。  幼儿辩论中,教师注意及时引导幼儿交代清楚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语言表达要完整、流畅。  4.教师简单小结辩论情况,最后欣赏散文《春天》、《小果实》。
山居秋暝 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行(唐)杜牡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出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幼儿园活动设计你喜欢春天还是秋天教案

4,幼儿园地理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的形成与国家的地理位置。  2、知道我们人类有黑、白、黄三大肤色种类,树立正确地种族观。  3、树立幼儿平等的种族观,建立幼儿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我们的家园》 图片:黄、白、黑人种图  学具:地球仪8个 蛋糕盘 构线笔 蜡笔 黑毛线 黄毛线 胶水 剪刀  教学流程:  1、你们见过外国朋友吗?他长什么样子呢?长的与我们哪里不一样?  2、我也带来了三个朋友,两个外国朋友,一个中国朋友。知道他们是谁吗?中国的刘翔(跨栏运动员);英国的贝克汉姆(足球运动员);美国的大威廉姆斯(网球运动员)。你说说他长什么样?  3、小结:  黄种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黑种人:黑眼睛、黑头发、黑皮肤。  白种人:蓝眼睛、黄头发、白皮肤。  还有其它种类的是少数人。  4、你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吗?看课件《我们的家园》。  (1)认识地球:  地球的形成;认识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个运动员。  (2)人们生活在哪里?  (3)认识中国地图,知道中国的地形与地理位置。  5、 认识地球仪:知道地球仪的地理位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游戏:找家。分成8小组,每组一个地球仪,根据老师指令找位置。  7、我们共有一个家,怎么会有很多不同种类的人呢?  8、教师出示图片,讲述人种来源的故事。  9、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我们共有一个家,一家人要相亲相爱,团结和睦;我们的民族要自强不息,国家才能兴旺,家庭才能幸福)  10、幼儿根据图片复述故事。  11、操作活动:先让幼儿谈谈与外国朋友的感想,再根据幼儿差异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  (1)绘画:我和外国朋友手拉手  根据自己喜欢的外国朋友想象作画。  (2)装饰:我的外国朋友  根据教具图片来装饰外国朋友的脸部特征。用蛋糕盘当脸、用黑、黄毛线做头发、蜡笔涂肤色。  (3)手工:我和外国朋友手拉手  第一步:一张白纸一折四。第二步:画连体人,先画上圆圆的头然后画两只手画到纸边,不画手指,以防剪断,最后画脚。第三步:按把连体人剪下。第四步:用构线比、蜡笔装饰我与外国朋友。  12、作品展示。

5,我需要一份幼儿教育教案

我给您提供一份优秀模版吧,希望对您有帮助“三生教育”活动教案活动名称:我周围的小动物-----小猫设计意图:小猫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在儿歌、故事、动画片中经常接触,然而小朋友对小猫的认识只停留在初浅的表面,我以小猫为主线来扩展更大的教育空间。如加深对小猫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了解,另外小班的孩子情感是非常脆弱的,但同时也是非常容易构建情感因素的,通过认识小猫外貌特征、小声和小猫说话、给小猫喂食等环节,带领孩子直接接触生灵,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染孩子,不需要刻意的提到该如何保护它,尊重、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油然而生。教育理念:感受小动物生命的存在并喜欢小动物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幼儿食品)观察了解小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 习性。2、萌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素质。3、通过为小猫喂食进一步引发幼儿的关爱情感。活动准备:各种小动物卡片若干、实物小猫一只,小猫食物(小干鱼、牛肉片等)小猫头饰若干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玩个游戏:请小朋友抽一张老师手中的小卡片,然后告诉老师你抽到的是一张什么小动物卡片。2、幼儿与教师互动游戏。3、当小朋友摸到小猫卡片时,自然引出主题。4、教师:今天,老师带了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5、教师出示实物小猫。二、认识小猫:1、引导幼儿观察小猫的外形特征。(毛色、眼睛、耳朵、脚、尾巴)2、幼儿自由发言。3、教师小结:不同的小猫它身上的毛色是不一样的,有白色、黄色、黑色、豹纹等,小猫的眼睛晚上象小玻璃球圆圆亮亮的,白天它的眼睛就象一条线,小猫的脸上长者胡须,胡须是用来测量老鼠洞的大小的,小猫有四条腿,走起路来轻轻地。(请小朋友学小猫走路、模仿小猫的叫声)4、启发幼儿利用生活经验讲述小猫的生活习性。(喜欢吃什么、白天喜欢什么、晚上呢等)5、幼儿自由发言。6、教师小结:小猫喜欢吃鱼、肉干巴,小猫喜欢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老鼠专门偷吃东西,还会传染疾病,所以老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不要伤害它,还要学会和我们人类有益的小动物做朋友。7、给小猫喂食(幼儿喂食,教师在一旁指导)。让幼儿体验人与动物的亲密相处,告诉幼儿喂食时手不要放到小动物的嘴里,不要把食物乱扔,喂食要适量。三、结束活动:1、音乐活动:律动表演《小猫》2、结束活动延伸:1、泥工活动〈可爱的小猫〉。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听、说语段:小河水,哗啦啦,小鱼儿,摇尾巴,小虾小虾弯弯腰,哎呀呀,小鸭来捉鱼虾啦! 2、了解会游动物的多样性,重点掌握鱼类。 3、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鱼、虾、鸭。 2、歌曲:《捉鱼》;音乐:水族馆。 3、幼儿查找会游的动物,把找到的图片带回学校鱼大家分享。 4、正方形纸、折好的鱼。 活动过程: 1、学习听、说语段:小河水、哗啦啦,小鱼儿,摇尾巴,小虾小虾弯弯腰,哎呀呀,小鸭来捉鱼虾啦! 1)情景表演:教师带着与的头饰,随着音乐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另一位教师戴着虾的头饰,随音乐弯着腰游来游去。 2)教师自我介绍:“我是鱼,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另一位教师介绍说:“我是虾,弯着腰游来游去。” 3)提问:“谁摇着尾巴游来游去?谁弯着腰游来游去?”幼儿读“鱼”、“虾”各三次。幼儿学做鱼游和虾游的动作。 4)情景表演:教师戴着鸭的头饰,请两位幼儿分别扮演鱼或者虾。当音乐停,鸭就去捉鱼虾。 5)教师介绍说:“我是鸭,喜欢捉鱼虾吃。” 6)提问:“谁在捉鱼虾?”幼儿读“鸭”三次。幼儿学做鸭摇摇摆摆走路的动作。 7)(出示幼儿用书第四册大范本第7页)教师示范朗读课文。 8)幼儿轻声跟着教师朗读课文。 9)教师小结:刚才这些动物都会游。 10)拓展:“你还认识哪些会游的动物?”把幼儿带回来的“会游的动物”的图片贴在墙上作环境布置。 2.粘贴画:美丽的鱼。 1)(出示各种形状)这是什么形状?他们可以变成各种鱼,你们想试试吗? 2)教师请幼儿摆弄你形状,从中找出各种“鱼”,表扬有创意的孩子,教师也可以给予示范。 3)(出示幼儿用书第四册12页)把设计好的“鱼”贴在操作纸上,教师巡回指导。 4)随着《捉鱼》的音乐舞蹈。 5)鼓励幼儿在家饲养小金鱼。 3、音乐游戏:捉鱼。 1)两位孩子手拉手做一张渔网,其他孩子做鱼。 2)游戏开始时,做渔网的幼儿两臂三句搭乘拱形。 3)“鱼儿”顺着一个方向,一个跟着一个由网下钻过,同时大家一起唱歌:“许多大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许多大鱼游来了。”接着做渔网的幼儿唱:“快快捉住!”“捉”字可以多次重复唱,在唱到“住”字时,做渔网的幼儿两臂放下,被包围住的幼儿取消下次游戏的资格。 4)当第二网网到“鱼”后,被网到的“鱼”和做渔网幼儿交换位置,游戏重新开始。 5)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可以调整渔网的大小,如三位幼儿拉起手做渔网等,还可以增加渔网的数量。捕到鱼后,让幼儿数数一共捉了多少条鱼。 附歌曲: 捉鱼 1=d2/4 1 12 3 4 ︱5 56 5 3︱4 45 4 2 ︱3 34 3︱ 许多大鱼 游来 了,游来 了, 游来了, 1 12 3 4 ︱5 56 5 3︱40 20 ︱3 1 .‖ 小朋友们 捉住 它,快 快 捉牢。
网上有

6,幼儿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是怎样长大的教案

教学意图:  小班幼儿渐渐地长大、懂事,对自己长大了的感觉也十分强烈。为此,设计了《我是怎样长大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试试的过程中,既感受到自己身体方面的成长,又能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妈妈,体验自己和妈妈之间的亲情,从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成长的过程。  2、通过回忆和体验自己长大的过程,懂得关心妈妈。  教学准备:  1、幻灯片“我是怎样长大的&uot;。  2、妈妈的图片。  3、红色嘴唇贴片。  教学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1、你知道自己是怎样长大的吗?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吗?  2、我们从什么时候就会笑了?  二、看幻灯片,初步了解长大的过程1、妈妈怀孕了,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天一天慢慢长大。妈妈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红红的花,想到肚子里的小宝宝,开心地笑了。  问:你知道你在妈妈的肚子里都做过什么事情吗?(踢妈妈的肚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玩,会吃手指头,也会开心地笑)慢慢地,慢慢地……十个月过去了,妈妈的肚子越开越大,行动越来越不方便。  2、宝宝出生了,他睁开眼睛,看到美丽的世界,看看这,看看那,咦!好奇怪呀?他对什么都很好奇。这时候的宝宝,好小好小,不会说话,只会哇哇地哭,所以,妈妈就要很细心的观察宝宝,为宝宝吃奶,给宝宝换尿布,妈妈好辛苦呀。  3、三个月过去了,宝宝学会了什么本领?(看图片),宝宝会翻身了,你是怎么翻身的?小朋友们来学一学?  4、六个月过去了,这时候的宝宝,不想总是躺在床上,他想干什么呢?让幼儿想想,——坐起来,这样好舒服呀!  5、又过了一段时间,七个月过去了,宝宝又学会了新的本领,想想看,是什么呢?——宝宝会爬了,摸摸这,摸摸那,真有意思。你们还记得自己是怎样爬的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6、后来,宝宝在大人的帮助下,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孩子们可以模仿妈妈和幼儿一起学走路的样子。体验妈妈的辛苦。
教学意图:  小班幼儿渐渐地长大、懂事,对自己长大了的感觉也十分强烈。为此,设计了《我是怎样长大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试试的过程中,既感受到自己身体方面的成长,又能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妈妈,体验自己和妈妈之间的亲情,从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成长的过程。  2、通过回忆和体验自己长大的过程,懂得关心妈妈。  教学准备:  1、幻灯片“我是怎样长大的"。  2、妈妈的图片。  3、红色嘴唇贴片。  教学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  1、你知道自己是怎样长大的吗?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吗?  2、我们从什么时候就会笑了?  二、看幻灯片,初步了解长大的过程  1、妈妈怀孕了,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天一天慢慢长大。妈妈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红红的花,想到肚子里的小宝宝,开心地笑了。  问:你知道你在妈妈的肚子里都做过什么事情吗?(踢妈妈的肚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玩,会吃手指头,也会开心地笑)慢慢地,慢慢地……十个月过去了,妈妈的肚子越开越大,行动越来越不方便。  2、宝宝出生了,他睁开眼睛,看到美丽的世界,看看这,看看那,咦!好奇怪呀?他对什么都很好奇。这时候的宝宝,好小好小,不会说话,只会哇哇地哭,所以,妈妈就要很细心的观察宝宝,为宝宝吃奶,给宝宝换尿布,妈妈好辛苦呀。  3、三个月过去了,宝宝学会了什么本领?(看图片),宝宝会翻身了,你是怎么翻身的?小朋友们来学一学?  4、六个月过去了,这时候的宝宝,不想总是躺在床上,他想干什么呢?让幼儿想想,——坐起来,这样好舒服呀!  5、又过了一段时间,七个月过去了,宝宝又学会了新的本领,想想看,是什么呢?——宝宝会爬了,摸摸这,摸摸那,真有意思。你们还记得自己是怎样爬的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6、后来,宝宝在大人的帮助下,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孩子们可以模仿妈妈和幼儿一起学走路的样子。体验妈妈的辛苦。  三、懂得关心妈妈  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怎样长大的了吧!在我们成长的这段时间里,妈妈辛苦吗?现在我们长大了,懂事了,不能再让妈妈这么辛苦了,想一想,我们能帮妈妈做些什么呢?(擦桌子、扫地、收拾玩具、端水、捶背,不淘气)  四、亲亲妈妈  你们看,这是谁,(妈妈),我们来亲亲妈妈吧,老师这有好多的红嘴唇,你想亲妈妈哪里,就把红嘴唇贴到妈妈哪里,让幼儿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五、教师像妈妈一样拥抱幼儿,活动结束  活动点评:  本次活动通过观看成长录像,引导幼儿在看、听、说、想等活动中,让他们将主观感受和愿望表达出来,培养了幼儿动口动脑的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幼儿特点、需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最大限度的发挥全体幼儿的主体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力求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  本次活动,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抓住幼儿的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做了充分准备,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一方面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幼儿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幼儿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回报的心理状态。  不足之处:  教师与个别幼儿交流做得不够,教师在关注能力强的幼儿同时,也应多照顾不爱说话的幼儿。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充分体现出以“幼儿为活动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文章TAG:学前教育教育教育活动活动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教案我为什么长得像妈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