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 > 问答 >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0-29 11:43:50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1,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科学,探究科学的奥秘;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2、培养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初步学会做坡度与物体下滑速度、冲出距离、爬升高度的对比实验。二、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情境乐乐(玩偶)从陡滑梯(模型)上滑下,摔了个大跟头,这个滑梯设计不合理,怎样改进?2、尝试解决问题:学生想办法改进:把滑梯坡度变缓,乐乐安全滑下。(学生初次调试,很可能把滑梯的坡度调得过小,乐乐滑不下来,或速度过慢,不好玩。反复几次,就会调整合适。)三、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1、教师引导:看来,小小滑梯里还有些科学道理。通过上述事件,你想了解滑梯的哪些方面的科学问题?四、各组自主选取实验材料,自主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五、初步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逐个宣读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演示实验方法。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范文2020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范文2020 教师要让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范文一:书的历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纸张、泥板、竹简、竹片、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的历史 1.提问:观察自己的书本,我们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你知道古代的书是怎样的? 3.了解书的历史。播放书的历史微视频,解说词如下: 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没有纸,人们会用树枝在陶泥上刻一些简单的文字符号。后来,人们会在乌龟壳上,动物的骨头上刻划文字,这相当于最早的“书”了。技术发展了,人们会在青铜器上铸字,但这还不算真正的书。真正的书出现在战国时期,有人用毛笔将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保存,并用绳子编册成书,我们称它为简册。因为竹片和木片比较容易获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用这种材料。简册,虽然使用较为普遍,当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简册有些重。丝绸出现后,人们便在轻巧的丝绸上写字,称之为缣帛,可是丝绸太贵了,一般人用不起。这个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蔡伦。他是一位很会动脑筋的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想到了更好的办法造出了一种书写材料——纸。他用树皮、麻头和破渔网作为原料,经过多次加工,制出了最早的纸——蔡侯纸,这也是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4.聚焦话题:做书的材料发生了哪些变化? 5.穿插竹简观察体验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自己的书,图书馆里的书,认识到纸是现在做书最为广泛的材料。通过反问古时候做书的材料,引入书的历史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做出材料变化的思考。) 二、探索:尝试制作一本简易的书 活动一: 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的体验过程。 任务要求:用毛笔在竹片上写自己的姓名,和同学说一说在竹片上写字的感受。音乐声响起,将毛笔放回笔筒,体验结束。 活动二: 穿越到陶泥时期,经历用木棒在泥板上写字的体验过程。 任务要求:除了在泥板上写姓名,比一比在泥板、竹片,纸三种材料上写字的感受。完成活动记录表。音乐声响起,整理实验材料,体验结束。 活动三: 1.想办法将它们装订成册,成为一本书。 2.让学生演示,体验不同材料装订成书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的穿越体验活动,让学生经历在不同材料上写字的过程,感受不同材料书写的优缺点。通过班级装订成三本书的过程,体验不同材料装订的难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三、研讨:三种材料做成书的优缺点 1.比较三种材料的书,说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2.从做书材料的变化,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3.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书写、装订的体验活动后,对三种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体会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提出问题: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启发学生去思考没有任何一种材料是最完美的,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不断会出现更好的材料来做书,意识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范文二 : 不同材料的餐具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认识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2.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做成的餐具。 教学难点:能辨认不同材料的餐具,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不同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不锈钢碗和勺子、陶瓷碗和勺子、塑料碗和勺子、木碗和勺子、纸盒子 教师准备:不同材料的餐具、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准备好的餐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么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不同材料的餐具》板书 二、观察餐具特点 1.各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知道呢?学生分组带着问题对四种材料的餐具进行观察,提示学生可用手敲,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方法。 2.学生小组边观察边进行讨论 3.汇报:你们的观察结果是什么?这些餐具都有什么特点? 4.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用科学用语,并总结、讲解。 5.拿出活动手册,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填写活动手册。 三、做游戏巩固练习 1.“神秘的盒子”游戏。只能描述餐具或材料的特点,教师回答“是”或“不是”,最后猜出盒子里的餐具是什么。 2.根据之前总结的四种材料的特点,说一说用这些材料做碗和勺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四、交流和总结 提问:四种材料都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 五、作业 1.回家可以和父母继续做“神秘的盒子”的游戏巩固练习。 2.可以在家里在找一些别的物品观察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六、板书设计 不同材料的餐具 材料 特点 不锈钢碗 反光 光滑、坚硬 陶瓷碗 光滑、坚硬 塑料碗 光滑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范文三 : 我们生活的世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 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 1.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 自然世界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 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研究) 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 五、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分类标准: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 金属 塑料 玻璃 橡胶 纤维 纸……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范文2020

3,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模板2020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模板2020 二年级的科学老师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范文一:动植物的乐园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 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2.教学探究目标: 学会搜集证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对土壤中的动植物产生兴趣; 能够如实的描述土壤中的动植物,尊重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意识; 学会倾听,愿意分享,乐于表达,小组间做到团结合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准备: 土壤、水槽(放土壤的容器)、放大镜、镊子、铲子、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出示土壤的图片 土壤是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熟悉的是每天我们都能看见,在路上、在院里、在校园的角落。而陌生在于即便我们经常看到,但很少有人蹲下身来仔细的观察过土壤。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土壤以及土壤中的动植物。(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土壤随然在我们身边,但大多没有仔细观察过土壤的世界,调动学生观察土壤的兴趣) (二)观察土壤。 1.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土壤。 土壤中都有什么?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观察,有针对性的做实验,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1:土壤中可能会有小生物和一些枯叶子??? 生2:观察要仔细认真,有顺序,细致到每一个角落??? 生3:放大镜是放大一些小东西的,镊子用来夹物体,铲子用来铲土,观察土壤里的动植物??? 生4:在观察中要认真仔细,不漏掉每一个角落,要按一定的顺序,不要伤害土壤里的小生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测土壤中有什么,从而激发去挖掘的欲望,并让学生能够再说的过程中,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的想法) 出示注意事项做补充。 2.观察土壤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边观察边记录让学生及时留下观察后的证据,做汇报时有据可依) 3.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二课时 (三)研讨活动。 1.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 (设计意图: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组之间发现的种数可能会有所不同,认真仔细有序全面的小组会发现的比一般小组多一些,可以形成组间竞争,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 2.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动植物和土壤的“关联”的认识,即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认识,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赖土壤而生存) (四)拓展。 用防水胶、木条、有机玻璃做一个扁的透明观察盒,往观察盒里倒满土并注意保持土的湿润。把蚯蚓或是蚂蚁放到土上,再铺一些嫩草和树叶,观察蚯蚓或蚂蚁的活动。 (设计意图:拓展活动有效弥补了学生不易观察到的土壤下的动物生活情况。不同地区可以考虑“蚂蚁工坊”这一材料替换,但观察蚯蚓从观察环境的真实性和观察成本来看都更为适宜。)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范文二:拧螺丝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螺丝并了解其功能。 2、能说出正确使用工具固定螺丝的方法,要求动作规范、安全。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观察螺丝的外形特点,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固定螺丝。 2、能在选用工具时大胆猜想,并在使用其固定螺丝的过程中对猜想进行验证。 3、能在探究过程中和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科学态度 1、能对拧螺丝的活动产生深厚的兴趣。 2、能对选择的工具是否合适进行判断,在使用过程中用事实验证猜想。 3、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孔的带条,十字螺丝、一字螺丝、内六角螺丝、内三角螺丝,六角螺丝,十字型螺丝刀等。 教师与学生共同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同学们看一下,这些物品都使用了同一个零件,你们能找到它吗?学生回答,对是螺丝,螺丝的用途可真大,你会拧螺丝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拧螺丝。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1:选择工具 1、螺丝的种类很多,我们要学会选择工具。 利用大屏幕,让学生练习。 2、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活动2、固定螺丝 看视频。然后让学生看老师拧,再让学生一个一个操作,老师一定要手把手的,注意安全。 让其他学生观察评价。完成活动手册。 (三)应用与拓展 .让学生观察桌子与板凳的螺丝有松动的现象没有,有的话拧紧。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范文三:工程师那 教学目标: 1、能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出满足需要的风向标并向同伴展示。 2、继续在实践中经历工程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明确问题、设计制作和展示分享,体验像工程师那样工作。 3、通过阅读爱迪生的故事和设计制作风向标,进一步激发发明创造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设计并制作风向标。 教学难点: 找到并解决制作风向标时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爱迪生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认识,他是爱迪生。) 2、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爱迪生?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1847一1931),是举世闻名的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一生共有一千余项发明专利,如电灯、留声机、打字机、活动照相机等。 相机出示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留声机、打字机的图片。 爱迪生发明的一千多项专利中,以电灯的发明最为。爱迪生在改良灯丝材料的过程中,历时13个月,对数百种材料做了上千次实验,最终选择碳丝作为灯丝材料,使灯泡的寿命大大延长。 3、教师小结:爱迪生是世界的发明大王,他一生共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其中以电灯的发明最为,在他发明电灯的时候,为了改良灯泡,对数百种材料做了上千次实验。由此可见,要想做一个工程师,必须要不断的测试和改进,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册课本的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4、板书课题: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5、学生齐读课题,了解学习的内容。 二、设计并制作简易的风向标 1、同学们,每个人都想做一个工程师,那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呢?2、我们首先要提出和工程有关的问题,请大家看一看课本第42页上面的一幅插图,了解和工程有关的问题。 3、学生按要求观察图片,了解工程师的工作方法。明白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产品。 4、教师提出本课的制作要求: 本节课我们就来像工程师那样做一个风向标,请大家来讨论讨论:需要做个什么来测风向?风向标有哪几部分组成?怎样才能使方向标灵活转动? 5、教师指导: (1)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来测风向? 树叶、国旗、塑料袋、纸条、布条等等都可以,这些物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轻巧,凡是轻巧的物体都可以用来测风向。 (2)那我们今天来制作一个风向标,大家选择什么材料才比较合适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42页的方向标图片,了解制作一个风向标需要木片、小钉子、方向牌、小木棍、一块小木板等等。 (3)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课本上学生做成的风向标,然后同小组的同学相互讨论一下风向标的制作步骤。 (4)教师强调:风向标在制作的过程中主要有三个部分,底座用于固定,支架用于支撑,指针用于指示方向。一定要注意要让风向标旋转自如,不能出现卡顿现象。 6、学生动作制作风向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风向标的制作情况,并相机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同学之间的合作。 7、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的风向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8、测试制作好的风向标。 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吹风来测试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测试的时候,可以用小风扇送风,如果没有小风扇,可以引导学生用书本在同一方向不停的扇风。 教师选择1到2组同学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9、教师从风向标的制作、学生同桌之间的合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表扬、肯定。 三、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专项学习一一像工程师那样??了解了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事迹,学习了他的持之以恒、不怕失败的科学精神,同时动手制作了一个风向标,知道了制作风向标的步骤及方法,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这一册科学书的内容已经全部学完了,但是关于科学的探索并没有随着科学课的结束而结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都能够有所发现。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模板2020

文章TAG:小学二年二年级年级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