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 > 问答 > 教案设计意图大全中班,中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按物点数设计意图

教案设计意图大全中班,中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按物点数设计意图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14 19:27:01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中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按物点数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1.能手口一致点数10以内物品并说出总数。2.在操作中让幼儿感知1—10的数量关系。3.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彩色串珠”;“数字卡片”;圆点卡2.学具准备:“彩色串珠”;“数字卡片”。3.《操作册》第3册5—6页。 活动过程: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拍手歌。幼儿一边走线一边念儿儿歌(儿歌附后),并创编相应的动作。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小樱子的十彩棒糖店开张了,她的棒糖每串数量递增且颜色多样,小朋友们数一数,好吃的棒糖每串分别有几颗?3.游戏活动。① 卖棒糖。 教师扮演顾客来买棒糖,幼儿扮作店员根据教师的要求拿出相应的棒糖。如教师说“我要9个一串的棒糖”, 幼儿点数后,取出蓝色的串珠递给教师。② 数字宝宝找朋友。 幼儿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在活动室中寻找与卡片相同数量的物品。如“我找到10块积木、8个小碗、7根小棍”等等。幼儿还可以交换数字卡片找物品。4.分组活动。 第一组:看谁说得对。一名幼儿任指一格,另一幼儿说也此格内圆点的数量。两个一组,可以互换角色进行游戏。 第二组:找身上的数字宝宝。请幼儿找一找自己身上什么可以用数字表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如10个手指头、2只手、5颗扣子等。 第三组:操作学具“彩色串珠”。数出每串串珠上的珠子,再打出相对应的数字卡片。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中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按物点数设计意图

2,中班社会分享果果设计意图和反思

活动目标1.初步懂得分享的道理,逐步提高与人友好相处的交往能力。  2.学会分享的经验,体会与同伴分享食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水果和果脯(也可以由幼儿从家里带到幼儿园),盛果脯的盘子,牙签等。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  --提问:你带了什么水果?味道怎么样?  --幼儿简单介绍自己的水果和果脯。  2.讨论并开展分享活动。  --提问: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不一样的水果,有什么办法可以每种水果都尝到呢?  --幼儿自由讨论,将讨论的结果一起和朋友说一说。教师与幼儿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水果,这样每种水果我们都可以尝到,还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  3.与朋友分享水果,说说分享后的感受。  --幼儿与朋友一起分享吃水果。  --提问:你和朋友一起分享吃水果后有什么感觉?除了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水果,你还想和你的好朋友分享什么?  --教师小结: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朋友,朋友间要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分享,这样才能加深友谊,增进了解。  4.教师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找朋友。结束活动。  活动建议与提示1.利用最近时间某个小朋友的生日庆祝活动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分享的理解,使他们懂得分享有很多种方式,如分享食物、分享玩具、分享经验、分享快乐、分享秘密等。  2.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创造分享的机会,如:请小客人到家中分享孩子的玩具、图书等。

中班社会分享果果设计意图和反思

3,中班体能教案跳方格的游戏设计意图怎么写

【活动目标】 1、学习助跑跨跳的动作,初步掌握跳得又高又远的动作技巧。 2、敢于挑战困难、挑战自我、体验运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七条彩色皮筋,椅子14把,口哨、红橙黄绿青蓝紫手环若干。 2、音乐、优盘播放器。
【活动名称】:跳方格比赛。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识别颜色的能力和单脚落地平衡能力及团队意识,激励幼儿参与比赛的竞争性和参加跳方格活动反映的灵敏性,促进幼儿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活动模式】:定点型 【活动器材】:40×40cm的红、黄颜色www.jy135.com海绵垫各18块。做成两个2×9的长方形。如图: 【活动强度】:一般 【活动歌曲】:跳方格儿歌。 【比赛程序】: 一、比赛要求: 1、比赛场地为2×9块方格海绵组成的长方形,如上图。 2、遇黄色为幼儿跳入长方形时脚落地色,红色不准脚落地,落地为输。 3、每组参赛幼儿一路纵队排在长方形横边,一个接一个参加跳方格比赛。 二、比赛过程: 1、将全班幼儿平均分成四组,每两组(人数相等)为一个比赛组。 2、比赛开始时,参赛幼儿一路纵队站在长方形一边,第一名参赛幼儿跳完所有方格时,第二名幼儿才能接着开始跳,以此类推。哪组幼儿先跳完为胜。 3、非参赛幼儿站在离长方形2米外,观看跳方格比赛或给参赛幼儿呼喊“加油”以助威。 4、播放跳方格儿歌。 三、巡视检查:教师边组织比赛活动,边巡视查看其他幼儿情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防止幼儿进入比赛区域内影响正常比赛,注意不假离开活动场地幼儿,防范意外事故发生,确保比赛活动安全。 四、活动指导:指导幼儿熟悉每一方格颜色的含义,掌握跳、蹦动作要领;跳出第一动作时,思想就要做好跳第二动作的准备,以免耽误时间,影响跳方格的速度和团队跳方格的时间;跳或蹦时,脚不能踩方格边线,踩到为输,退出比赛。 五、比赛小结:评比跳方格最快的一组,优者给予奖励。

中班体能教案跳方格的游戏设计意图怎么写

4,和动物的皮毛做成的物品 中班教案 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1、通过主动探索,按照自己的意愿尝试用画、剪、贴等多种技能制作储蓄罐。2、体验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1、学具:罐子若干、彩色纸、剪刀、胶水、笔2、教具:范例、图示、电脑图片、实物(储蓄罐)、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一、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来猜个谜语,好吗?2、教师说谜面:我有一间小房,只开一扇天窗,扔进一枚硬币,答我一声”应当“。二、教师出示实物(储蓄罐),引起幼儿的兴趣。1、教师: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玩具?2、教师操作电脑图片,让幼儿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不同造型、款式等不一的储蓄罐3、你知道这些储蓄罐有什么用吗?三、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制作兴趣。1、刚才老师给小朋友看的这些漂亮的储蓄罐都是经过设计师用不同材料精心设计出来。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桌上的小动物,你会发现什么秘密?2、这些动物储蓄罐是怎么做出来的?四、通过图示,观察探索制作方法。1、图上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什么?2、第一步先做什么?印画的时候罐底放在正方形的什么位置比较合适?为什么?(印画时把罐底放在正方形的正中间偏下面的位置,这样可以添画小动物的耳朵)3、第二步做什么?(在印画好的图形上添画你想画的小动物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然后在需要的地方上颜色)4、接下来做什么?(沿着轮廓线把小动物的头和尾巴剪下来)5、第四幅图表示什么?(根据自己的罐子,挑选一张宽度和罐子差不多的彩色纸,把它当作小动物的衣服)6、如果你想让小动物的衣服更漂亮些,还可以怎么样7、谁看得懂这张图?(用设计好的漂亮衣服把整个罐子包起来)8、最后把小动物的头和尾巴贴在你觉得合适的位置,贴的时候注意要把储蓄罐放钱的口漏出来。9、你想做什么动物储蓄罐?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五、教师指导1、启发幼儿做出和老师、同伴不一样的动物造型。2、剪下来的碎纸屑扔进筐内。3、提醒幼儿注意绘画姿势。做好的幼儿可以和边上的同伴说说你做的是什么储蓄罐。六、教师评价:1、你做的是什么储蓄罐?并请幼儿上来进行展示。2、今天我们用废旧的罐子做成了动物的储蓄罐,回家后就可以把你的零花钱或过年的压岁钱存进去,想一想存够了干什么用呢?(组织幼儿观看海啸图片)教师引导幼儿把自己的钱捐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同问。。。

5,中班语言领域教案午饭

设计意图:  一日三餐,天天如此。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园苗班生活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因为,现在的孩子在家大多数往往是饭来张口,家长包办代替。那么,进入幼儿园以后,集体的生活场所,需要他们增强一些生活的自理能力,逐步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吃饭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这一年龄的孩子力所能及的。注重幼儿独立进餐习惯的培养,不仅能使幼儿摆脱依赖的习惯,还将对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获得一些生活能力的锻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我根据苗班幼儿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得要自己吃饭,不要别人喂。  2、学习一些独立进餐的基本方法:学用小勺,能把饭莱一勺一勺送进嘴里细嚼慢咽。  重点与难点:  掌握一些独立进餐的基本方法,改变进餐依赖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生活区角活动:舀小勺2、体育游戏:给小动物喂食3、饭厅环境布置:自己吃饭真能干、小镜子若干、小奖品若干活动过程:  感知讨论--实践操作--强化巩固1、感知讨论(1)餐厅环境布置"自己吃饭真能干"。用环境隐性的教育手段,让幼儿潜移默化感知,吃饭要自己吃。  (2)演示"学用小勺"。请几名幼儿演示各自用小勺的方法,然后让小朋友说说谁拿的方法对或不对。教师再示范讲解正确使用小勺的方法:左手扶碗,右手拿小勺,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勺柄,无名指和小指配合抵住,不宜捏得过低或过高。  (3)照镜子"我们的牙齿真能干"建议可利用吃点心时,发给每位幼儿一面小镜子,先张开小嘴照一照,看见嘴巴里有牙齿和咽喉部等,再拿一块点心放进嘴里,看看原来的点心怎么会变得越来越碎?最后是从哪里咽下去的?让幼儿直观感知一下,自己的牙齿真能干,吃东西时要咀嚼,一口一口咽下去,这样才能吸收营养长身体。  2、实践操作(1)生活区角活动:在生活角里投放一些玻璃弹或各类豆粒等材料,让幼儿练习舀小勺,掌握正确用小勺的方法。  (2)体育游戏"给小动物喂食",让幼儿扮演饲养员,给小动物喂食(要用小勺舀起"食物"送进小动物嘴里)看哪组饲养员喂得又快又多。  (3)幼儿餐点时,注意督促提醒幼儿要正确使用小勺,一勺一勺把食物舀进嘴里,要细嚼慢咽。对特殊幼儿,先要求会嚼会咽,逐步要求自己拿勺吃。  3、强化巩固建议可不定期地在午餐时搞一些小奖励,对那些能独立吃完自己一份饭莱的幼儿送以小奖品,激发幼儿独立进餐的积极性,逐步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4、活动延伸通过家园之窗,向家长进行幼儿独立进餐要求的宣传,要求幼儿在家在园一个样,父母不要包办代替,尽可能坚持培养幼儿独立进餐的习惯,随时保持家园联系,沟通了解幼儿进餐的情况。
没看懂什么意思?

6,中班科学它们是怎么出生的活动设计意图

1.了解动物出生的基本方式--胎生、卵生,有探索动物出生的兴趣。 2.能分辨常见动物的出生方式,会进行正确的分类。 3.对动物感兴趣,乐意关爱动物,有继续探索动物出生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图片若干。 2.与动物特征匹配的音乐(小猫走、小兔跳、小马跑)。 3.幼儿操作卡,操作音乐。 4.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动物宝宝找妈妈,了解胎生动物的特点。 1.听音乐,模仿动物。 教师:教师:宝贝们,你们真能干!所以今天有三个动物朋友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听他们来了!幼儿猜测它们是什么小动物,它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找妈妈。 依次播放小猫走、小兔跳、小马跑音乐,幼儿模仿,在背景图中,找到猫妈妈、兔妈妈和马妈妈。 2.通过找妈妈,初步感知宝宝与妈妈在外形上的相似性。 教师:动物宝宝和它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它们长的很相像,就是大小不一样。今为了证明这一点,马妈妈还录制了小马出生的视频呢!看!播放视频,同时播放播放背景音乐边解说。 教师:小马在水球里面是怎么出生的?小马出生的时候,和妈妈长的怎么样呀?出示出生图和幼儿一起说一说小马的出生过程。 你们能按照小马的出生过程,猜测一些小猫小兔是怎么出生的?请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是胎生的? 小结: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靠妈妈给他的养份慢慢地长大,最后直接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胎生。 (二)观看视频,了解卵生动物的特点。 (1)观看视频 教师:一群小鸡刚才看见小马的出生过程,产生了一个大大的疑问? 教师:它的妈妈也给它拍了出生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么出生的? 播放小鸡出生的视频边解说。(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小鸡在鸡妈妈的肚子里,是吸收妈妈的营养吗?小鸡出生的时候,是什么呀?(鸡蛋)之后怎么变成小鸡的? (2)出示图谱 师幼共同回忆小鸡的出生过程,边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幼儿理清思路。 鸡妈妈一开始生出的是什么呀?后来小鸡又是从哪里出来的?你还能想出哪些动物也是这样出生的呢? 教师总结:像这种吸收卵里面的营养,出生后经过孵化,才发育完全,这种出生方式叫做卵生 (3)比较小马和小鸡的出生图,初步感知其中的区别 (三)幼儿小组合作,感知判断。 1.幼儿操作,判断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动物宝宝,请小朋友来判断一下,谁是卵生宝宝,谁是胎生宝宝。 2.音乐声中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评价。 (四)结束部分 教师:这次活动我们学了许多知识,知道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还有很多动物不属于这两种生殖方式,小朋友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这些动物的资料。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提供更多关于动物分类、匹配的图片,供幼儿操作。 2.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带领幼儿做小鸡孵化试验,并记录其过程。

7,幼儿园中班活动下雨了设计意图怎么写

活动目标:  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夏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 图谱“x”“x”“X” 小花、小窗、小门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打招呼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观察大屏幕,看到了什么?  幼儿:下雨了  师:听到了什么?  幼儿:下雨的声音  2、继续欣赏,让幼儿听一听下雨天鼹鼠发生了哪些故事?  附故事:  雨天的声音  晚上,小鼹鼠正想睡觉呢,可是,它听到大门外有声音。它就走出门,打开门一看,谁也没有,不过,它看见“夏雨”了,那是夏天的雨。小鼹鼠就关上门,回到屋里想睡觉。可是,外面还是有声音,小鼹鼠知道,那是朋友们在雨天里发出的声音,可是,到底是谁呢?  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小鼹鼠听到:“沙沙沙,小草,是你吗?”  小鼹鼠有竖起耳朵仔细听:“叮叮叮,小窗,是你吗?”  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咚咚咚,小门,是你吗?”  3、提问:雨天里,小鼹鼠的哪些朋友发出了声音?  幼儿:小门、小草、小窗户(老师把图片粘贴到黑板上)  师:还记得鼹鼠朋友小草、小门、小窗,发出的什么声音吗?(把“沙沙沙”“叮叮叮”“咚咚咚”粘贴到相应的图片上)  幼儿:小草发出的是“沙沙沙”的声音  小门发出的是“咚咚咚”的声音  小窗发出的是“叮叮叮”的声音  师:它们发出声音的时候发了几下?  幼儿:3下  师:仔细听一听这3下声音中,哪一下声音是最长的?(老师示范)  幼儿:第三声是最长的  三:1、展示图谱  (1)出示“x”“x” “X”  师:用这三个“x”来表示小草“沙沙沙”的声音,哪一下是大“X”发出的声音?  幼儿:第三下,最长的声音  (2)”X”“x”“x”让幼儿看一看怎么发声音?  幼儿:小草:沙——沙沙  小窗:叮——叮叮  小门:咚——咚咚  (3)“xx x”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三个“x”是一样的,但是多了一条横线,代表快的意思。  师:让幼儿用手打打节奏(啪啪——啪)  (4)“x xx”让幼儿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用手打打节奏?  幼儿:啪——啪啪  2、这些都是鼹鼠朋友声音打出的节奏,你还知道和它们不一样的节奏吗?  师:谁还能打出不一样的节奏?  幼儿:“x x” “xx xx” “xxxx x”  四:让幼儿观察大屏幕,提问:  (1)师:看到了什么?  幼儿:高楼、路灯、小桥、树、椅子、垃圾桶、草地、小路  师: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在雨天里会发出声音吗?  幼儿:会  小草——滴答滴答  小木桥——咚咚咚  路灯——当当当  (2)我们就像鼹鼠一样的来问问它们,是不是它们发出的声音?(老师出示几个不同的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的节奏回答)  幼儿:滴答滴答,小花,是你吗?  咚咚咚,小桥,是你吗?  咚咚 咚咚,小椅子,是你吗?  (3)出示更多的图片  五:继续故事  (1)小鼹鼠就这样听着雨天里的声音“呼呼呼……”的睡着了。  师:看了那么多雨天的声音,听了那么多雨天的声音,想了那么多雨天的声音,你们是不是像小鼹鼠一样想睡着呢?  (2)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小女孩在雨天里玩水  师:她的样子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小女孩穿着雨鞋、雨衣、戴着雨帽  六:活动结束
文章TAG:教案设计意图大全教案设计意图大全中班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