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 > 问答 > 草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一等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为什么草地会变绿

草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一等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为什么草地会变绿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15 20:04:20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为什么草地会变绿

第三自然段中: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认真读课文答案都在文章中。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为什么草地会变绿

2,概括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也是主要内容 第一段(第一小节):大草原十分美丽,作者对此赞叹不已。 第二段(二~四小节):热情好客的主人接待了作者一行人。 第三段(第五小节):快要离开了,大家十分不舍。

概括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的主要内容

3,五年级语文第一课草原主要表达特点

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二是精笔描写即“渲染”,如“草原像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群马疾驰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三是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痕迹,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第一句:老舍将草原似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第二句: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主要表达特点是情景交融 。

五年级语文第一课草原主要表达特点

4,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听歌曲引入: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 3、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

5,课文草原的辅导资料谁知道

草原》这一课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出发,我力图做到“加强预习,长文短讲,强化训练,大量阅读”。 把课前预习、课外阅读纳入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之中,把预习作为讲读的基础,把讲读作为预习的深入,把课外阅读作为讲读的延伸。尽力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般情况下,我都这样安排课时: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第二课时读议课;第三课时练习和课外阅读课。 预习指导课是在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不再把诸如查字典解决生字词、分段、概括段意等做为预习重点,而是把这些做为一种习惯来要求。预习课是把下一节讲读课中要解决的重点、难点交给学生。读议课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长文短讲。这节课仍以学生为主体。 下面,着重谈谈《草原》讲读课的教学特点。 一、以文章总结句为核心,设置教学步骤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一句是文章的结句,也是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浓缩。因此,在教学开始,我便引导学生抓住总结句,理清脉络,感知中心;进而围绕总结句,理解中心;最后回归总结句,深化中心。使教学思路与作者思路相吻合,教学重点突出。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领略草原的美景 《草原》第一段写景,作者文笔清丽,感情真挚。要想使学生领略草原美景,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但这些句子较难理解,是学习文章的难点。因此,教学时,我突出地抓住了写景的总句“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一碧千里”易懂,但整句话连在一起,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就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茫茫”,什么是“并不茫茫”,并重点理解“而”这个转折连词的作用。进而使学生体会到草原不仅仅是“一碧千里”,辽阔而碧绿的,而且景物清晰,没有空旷荒凉的感觉。
是老舍写的

6,小学英语6AUnit 5 On the farm教案及其说课稿

http://www.zhaojiaoan.com/search.asp?word=On+the+farm&m=2&searchbtn2=%BF%AA%CA%BC%CB%D1%CB%F7 1、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5 On the farm说课稿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5 On the farm说课稿一.说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教材6A Unit5 On the farm的第一课时.这一课时主要学习单词holiday, last, taste,early, pick, before,pull up和句型What(else) did you do…? I…围... 类别:六年级英语说课 大小:13.0 KB 日期:2010-06-25 [查看详细] 2、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5 On the farm 教学设计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5 On the farm 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小学英语》6A第五单元第二教时(A Listen,read and say)二、设计思路:1.本单元的动词过去式较多,学生对它们的读音很难把握,所以新... 类别:六年级英语教案 大小:9.00 KB 日期:2010-06-25 [查看详细] 3、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5 On the farm评课稿 6AUnit5《On the farm》一课是牛津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内容,陈老师授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一些新动词,并能运用新词操练新句型, 整节课陈老师很好地贯彻了英语教学提倡的交际性原则,并且运用了多种教学手... 类别:英语评课稿 大小:7.00 KB 日期:2010-06-25 [查看详细] 4、6A Unit5 On the farm说课稿小学英语6A说课稿 Unit5 On the farm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6A Unit5 On the farm。本单元问绕“国庆放假”这一话题,把有关谈论“过去所做的事情”的日常交际用语、词汇和语言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介绍了问句What did you do ? ...

7,草原第二课时的导学案

一、复习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归纳并板书:风光美)老舍先生第一次到草原所看到的美丽风光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谁来将这种美通过诵读展示给大家。(看大屏幕) 2、看来大家上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小,不仅欣赏了草原之美,而且还将美永留在心间。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访问团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吧。 二、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说说你初到草原的感受。(热情) 1、学生汇报:迎客 (1)从 "洒脱"一词体会到草原的"一碧千里",无拘无束。“听不见、也看不见、除了小鸟”感受到草原的空旷、静寂。写动态的小鸟是为了衬托草原的静。(指导一生读) (2)指导两个比喻句。幻灯出示: ①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比喻河,写出了草原的美。破折号在这里表示解释说明。“迂回”什么意思?(弯弯曲曲)"河"字后面加了感叹号,说明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有了河,才能有牲口,才会有人家,也预示着我们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惊喜之情。(指导一生读、男女分读) ②仿句练习 师过渡: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 (3)生: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古族同胞。 “飞”?出示在字典里的解释,理解文中意思。“飞”体现了蒙古族人民迎客心切,非常热情。展现了独特的蒙古民族风情,看出主人迎客的隆重热情。如果你是客人,你的心情会怎样?用朗读表现出来。谁能把蒙古人民的热情读出来?(指导一生读、齐读) (4)生读句子:①从“来到几十里外欢迎客人,立刻扭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车左右与前面引路”等地方体会主人的热情礼重。②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响成一片。这句话写出了来欢迎我们的人很多,很兴奋。(师生接读) 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置身其中,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之感,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又使人们感受到草原的激情与热闹。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由静到动,静动结合给人以美感。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试着用一用这样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3、4、5自然段。(好客)出示学习要求: 认真默读3、4、5自然段,找出蒙古人民好客的语句,细细品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然后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写在这段话的旁边,最后再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汇报:(1)真情见面。①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②生读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蒙族人民见到我们,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似的,热情地和我们握手,说呀,笑呀,就像一家人。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 "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③播放56个民族一家亲的图片,了解民族团结互助。④师:真是蒙汉一家人啊!你能再读读这句话吗? (2)盛情款待。a、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好茶,摆上了好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b、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3)尽情联欢。饭后,在草原上又举行了联欢告别仪式,让我们一起分享这蒙汉情深的欢乐吧。(出示幻灯图景,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民族的独特风情。) (4)深情话别: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无边无际的草原,回想着——(生: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招待我们;干部老翁给我们敬酒;鄂温克姑娘给我们唱歌,小伙子给我们表演赛马踤跤等,)此时的蒙汉同胞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师总结: 是啊,草原上的风光美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的人情美更使我们深受感动,这样的美不仅感染了我们,也感染了随行的老舍先生,使他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幻灯出示指导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 五、总结再现草原美 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过,但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内蒙古美丽的草原已经留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让我们聆听一首草原的赞歌,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好吗?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文章TAG:草原第二课时优秀草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一等奖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