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 > 经验 >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笔记,高中物理的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笔记,高中物理的动能定理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05 21:20:19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高中物理的动能定理

MgR+F阻H=1/2MV^2-0中的F阻的方向你可以理解为始终沿着切面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本质上是做负功,而在此过程中重力做正功
MgR=1/2M(V^2)+Wf

高中物理的动能定理

2,怎么写高一物理 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k1 Ep1=Ek2 Ep2。动能定理:合力对物体做功等于动能变化量W=Ek1-Ek2(等号左边写做功右边照写)
相当于把l/2管长的水降低了l/2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所有水的动能
题目看不清!
Ek=1/2mV2

怎么写高一物理 动能定理

3,高中物理动能定理

f=kv2 因为匀速,所以 f=mg ,则有 mg=kv2 v2=k/(mg) ----- 动能 Ek=1/2mv2=1/2m×k/(mg)=0.5k/g 可知动能是相等的 ,为 1:1 不明白的地方请追问,明白了请采纳
速率比为2:3,动能比为1:1。
由题得:kv=Ff=mgKV=2gKV"=3gV/V"=2/3动能:mV2/2动能比是速度比的平方为4/9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

4,高中物理中的动能定理

水平速度与竖直速度相等,竖直方向运动时间t=2v/g 水平方向10=vt 得v=五倍根号二 t=根号二 故踢出速度10 由动能定理W=1/2mv方=50
gt=v/根号2,2txv/根号2=10,联立求得v=10m/s 所以所做功为1x10^2/2=50j
解:设球的初速度为v,到达最高点高度为h,所用时间为t,此时水平距离为x 则:h=1/2gt2 V2=2gh xVt=x 由题意:x=5 即解得v=5 由E=1/2mv2 得W=25j
答案,50J
设它的水平和竖直速度均为v 则它的初速度为√2v 设运动时间为t 水平;vt=10 竖直;2v=gt 由此可的w=5oj .
此题中的运动为斜抛问题,设水平速度为v由于速度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所以竖直速度也是v.竖直方向上:2*v=g*t,即t=2*v/g。水平位移x=v*t=2*v*v/g=10 因此,v=50^0.5 由此可得动能,即人做的功为:W=0.5*m*v*v=25(J)
落地点距初始位置10m 设初速度√2v 水平,竖直方向都是√2/2 *√2v=v 物体落回地面的时间 gt^2/2=vt t=2v/g vt=10 2v^2=100 v=5m/s 初速度5√2m/s Ek=mv^2/2=25j

5,动能定理的内容给我总结详细点

指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公式为:初动能(A点): 1/2MVo∧2 末动能(B点): 1/2MVb∧2合外力做功:可以是MGH、F合L、MV^2/R……动能定理:1/2MVb∧2-1/2MVo∧2=合外力做功
楼上的人完全弄错了。。。动能定理和动能完全是两回事。。。 动能定理的概念: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合外力(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总和,根据方向以及受力大小通过正交法[1]能计算出物体最终的合力方向及大小)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初动能。 表达式: w1+w2+w3+w4…=△w=ek2-ek1 (k2) (k1)表示为下标 其中,ek2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1表示物体的初动能。△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标量式,当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ek2>ek1物体的动能增加;反之则,ek1>ek2,物体的动能减少。 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初末动能都应相对于同一参照系。 题目: 1,一物体以初速度...楼上的人完全弄错了。。。动能定理和动能完全是两回事。。。 动能定理的概念: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合外力(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总和,根据方向以及受力大小通过正交法[1]能计算出物体最终的合力方向及大小)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初动能。 表达式: w1+w2+w3+w4…=△w=ek2-ek1 (k2) (k1)表示为下标 其中,ek2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1表示物体的初动能。△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标量式,当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ek2>ek1物体的动能增加;反之则,ek1>ek2,物体的动能减少。 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初末动能都应相对于同一参照系。 题目: 1,一物体以初速度v1从地面竖直上抛,受到大小不变的空气阻力作用,落回地面时速度为v2v1>v2,求物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已知答案是(v12+v22)/4g, 2.对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施以水平恒力f,当物体发生位移s时撤去f力,物体又通过位移2s而停止;设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阻力恒定,则阻力做工为——已知答案为fs

6,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知识

动能定理教案目标:1。知道动能定义及其原因;理解动能定理含义2.初步学会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了解学习动能定理的必要性3.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重点:动能定理的应用难点:理解动能定义的原因;动能定理的推导教法: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一.引入由能源问题引出动能概念,动能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 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轿车与在高速道路上行驶的轿车,哪个动能大?100米比赛时运动员的动能与飞行的子弹的动能,哪个大?质量为5kg的铅球离手时的速度为了10m/s,铅球离手时的动能是多少?二.探究: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获得一定的速度。试完成下列表格:2思考一:若情景一中,物体在外力F作用下再移动位移S,则物体速度的变化量、速度平方的变化量与前一段过程相同吗?——速度的变化量不同,但速度平方的变化量相同。由上述研究可知:水平拉力做的功,与 物体速度平方的变化量 成正比。这与上节课实验探究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即 W=m2(v2?v1)=22m2v2-2m2v1 2思考二: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功这个物理量?其意义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定义动能比较合适? 动能定义:物体质量与速度平方乘积的一半叫作物体的动能。思考三:若情景一中,水平面不光滑(摩擦力大小为f),则水平拉力做的功还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吗?为什么?——不等,因为还有摩擦力做负功。水平拉力做的功与摩擦力做的功之和与物体的动能变化相等吗?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三:应用例一: 如图,质量m=5kg的木块静止在固定斜面的底端,在平行于斜面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至斜面中点时撤去拉力F,木块恰好能运动至斜面顶端。已知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35。则拉力F若斜面长L=1.76m,则撤去拉力时木块速度多大?思考:本题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能解吗?若能,哪种方法更简单? 例二: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L的细线悬挂,将小球从图中位置(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静止释放。(1)若空气阻力不计,则小球运动到最低点的速度多大?(2)若小球运动到虚线右侧的最大偏角为α(α<θ) ,则运动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是多少?思考:本题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能解吗?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的学习,你对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有怎样的体验和认识?五:作业1.静止在水平地面、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运动距离S1后,撤去F,物体又滑行距离S2后停止。试分别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和应用动能定理两种方法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并将两种求法作一比较。2.质量为2t的汽车以恒定功率40kw从静止开始运动,经12s达到最大速度20m/s。试求汽车从起动到达到最大速度的距离S。本题应用牛顿定律及运动学公式能解吗?3.装有防抱死系统的汽车在紧急制动时其制动力的大小是一定的。试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载重货车超速、超载行驶的危害。
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合外力(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总和,根据方向以及受力大小通过正交法能计算出物体最终的合力方向及大小)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初动能。  表达式:  W1+W2+W3+W4…=W总  ΔW=Ek2-Ek1 (k2) (k1)表示为下标  其中,Ek2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1表示物体的初动能。△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标量式,当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Ek2>Ek1物体的动能增加;反之则,Ek1>Ek2,物体的动能减少。  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初末动能都应相对于同一参照系。 望采纳...0.0
f=kv2 因为匀速,所以 f=mg ,则有 mg=kv2 v2=k/(mg) ----- 动能 ek=1/2mv2=1/2m×k/(mg)=0.5k/g 可知动能是相等的 ,为 1:1 不明白的地方请追问,明白了请采纳

7,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详细知识总结带例题急急急急急急

一、动能——指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数值公式:Ek=(1/2)mu^2国际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 动能和势能都是标量,即只有大小而不存在方向。纯动能计算题比较简单,例:质量为50KG的汽车以每小时100KM的速度向前行驶,问其具有多大的动能?解:Ek=(1/2)mu^2Ek=(1/2)*50*100^2=250000(J)二、动能最常用的应用是与势能相联系,根据机械能守恒:动能+势能=机械能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公式:Ep=mgh单位也是焦耳(J)动能和势能综合试题:例:在理想状态下(忽略摩擦力),质量为m的静止小球从高度为h的斜坡滚下,到达地面时的动能为多少,速度为多少?解:根据机械能守恒知:到达地面时的高度为0,所以势能为0,即势能全部转化为了动能。即Ek=Ep=mgh又Ek=(1/2)mu^2=mgh,从而推出u=根号2gh
10个同样的扁长的木块一个挨着一个放在水平面上,,每个木块的质量为m=1kg 长为l=0.5m 他们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和和动摩擦因数u1=0.10 原来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左方第一个木块的左端上方放一质量为m=1kg 的小铅块,,他与木块间的静摩擦和动摩擦因数为u2=0.2 现突然给铅块一向右的初速度v0=4.3m/s,使其在大木块上滑行,试确定铅块最后的位置在何处,在地上还是在木块上 答案: 最终将和第十个木块一起运动 首先 受力分析把10个木块看成一个整体 它们受到铅块的f为2n 而它们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0n 所以开始10个木块都静止 如果能走完第八个木块上,到第九个身上 后边还剩两个他们的摩擦力刚好能和它们受到铅块的f为2n相平衡 等到了第十个身上时, 地面给第十个木块的摩擦力f为1n和它受到铅块的f为2n已经不能平衡了 将一起滑动,利用动量守恒解题, 它们受到铅块的f为2n 铅块的初动能为9.245j 而克服摩擦滑到木块末端需要q=fs相=2n*5m=10j>9.245j 所以未滑下 每走一个木块需作功q=f *l=2n*0.5m=1j 走完九个木块需作功q=f *l=2n*0.5m *9= 9j 剩余能量9.245j—9j=0.245j 利用动能公式计算出速度 在利用动量守恒算出共同运动的速度 最终将和第十个木块一起运动
楼上的人完全弄错了。。。动能定理和动能完全是两回事。。。动能定理的概念: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合外力(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总和,根据方向以及受力大小通过正交法[1]能计算出物体最终的合力方向及大小)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初动能。表达式:   w1+w2+w3+w4…=△W=Ek2-Ek1 (k2) (k1)表示为下标   其中,Ek2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1表示物体的初动能。△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标量式,当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Ek2>Ek1物体的动能增加;反之则,Ek1>Ek2,物体的动能减少。   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初末动能都应相对于同一参照系。 题目:1,一物体以初速度...楼上的人完全弄错了。。。动能定理和动能完全是两回事。。。动能定理的概念: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合外力(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总和,根据方向以及受力大小通过正交法[1]能计算出物体最终的合力方向及大小)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初动能。表达式:   w1+w2+w3+w4…=△W=Ek2-Ek1 (k2) (k1)表示为下标   其中,Ek2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1表示物体的初动能。△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标量式,当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Ek2>Ek1物体的动能增加;反之则,Ek1>Ek2,物体的动能减少。   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初末动能都应相对于同一参照系。 题目:1,一物体以初速度v1从地面竖直上抛,受到大小不变的空气阻力作用,落回地面时速度为v2v1>v2,求物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已知答案是(v12+v22)/4g,2.对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施以水平恒力F,当物体发生位移s时撤去F力,物体又通过位移2s而停止;设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阻力恒定,则阻力做工为——已知答案为Fs
动能定理的概念: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合外力(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总和,根据方向以及受力大小通过正交法[1]能计算出物体最终的合力方向及大小)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初动能。表达式:   w1+w2+w3+w4…=△W=Ek2-Ek1 (k2) (k1)表示为下标   其中,Ek2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1表示物体的初动能。△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标量式,当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Ek2>Ek1物体的动能增加;反之则,Ek1>Ek2,物体的动能减少。   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初末动能都应相对于同一参照系。
楼上的人完全弄错了。。。动能定理和动能完全是两回事。。。动能定理的概念: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合外力(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总和,根据方向以及受力大小通过正交法[1]能计算出物体最终的合力方向及大小)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初动能。表达式:   w1+w2+w3+w4…=△W=Ek2-Ek1 (k2) (k1)表示为下标   其中,Ek2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1表示物体的初动能。△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标量式,当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Ek2>Ek1物体的动能增加;反之则,Ek1>Ek2,物体的动能减少。   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初末动能都应相对于同一参照系。 题目:1,一物体以初速度v1从地面竖直上抛,受到大小不变的空气阻力作用,落回地面时速度为v2v1>v2,求物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已知答案是(v12+v22)/4g,2.对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施以水平恒力F,当物体发生位移s时撤去F力,物体又通过位移2s而停止;设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阻力恒定,则阻力做工为——已知答案为Fs
文章TAG:高中高中物理物理动能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笔记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