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知识 > 一年级识字教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教案

一年级识字教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教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23 10:53:09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1,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教案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下面我为你整理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    三、教学难点:   1、辨认“八、入”和“九、几”。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二、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三、教学难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示插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同学)   4、教学生字。   (1)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带拼音),开火车读,比赛读。   (2)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生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谁来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   (2)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   (3)男女生竞赛读。   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1)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1)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梢顿。   (2)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述后,学生继续练写。    五、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会认12个生字。    六、板书设计 :四、十、三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教案

2,识字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识字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识字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识字(一)2.口 耳 目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认识“ク”偏旁。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   教学难点: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用具:投影片(自制一部分)、生字卡片。   教 程:    一、联系生活,自主识字:   1.让学生看图,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贴上对应的生字卡片)   2.学生观察图,图右下角的象形图和生字在形象上有什么联系?   3.尝试认字:出示生字,请学生找出已经认识的生字,并说出你是怎么认识的,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二、拼音识字,读准字音。   1.出示几个生字,并注上拼音,请学生看拼音识字。   2.请一个同学带领大家读。   3.教师点拨:字头,竹是翘舌音。   4.学生自由练读生字,同桌对读,组内指读。    三、识字竞赛:   1.这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多少,看谁认得又多又快。   2.学生介绍自己认读又多又快的秘诀。    四、巩固识字   1.选生字卡片放在实物图下的括号里。   2.游戏,有的拿生字有的拿图,找相对应的朋友。   3.区分“目”与“木”的字义。读词语卡片:目光 节目 木马 树木 识字教案 篇2   托班识字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读:日、月、水、火、山、木、人、口,正确发出卷舌音:山(shan)、水(shui)。   2、通过对照阅读图文的形式,初步了解文字的起源。   3、在游戏中产生对识字活动的兴趣,增强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铅笔人手一只,实物投影仪。   2、各种报纸每人一张。   3、小黑板两块、红色粉笔两只。   4、已认识的字卡若干张,如:大、小、高、矮、笑、哭、前、后,小猫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猫捉老鼠》,复习、巩固已经认识过的汉字宝宝。   1、(老师戴上猫的头饰)师:看,老师变成什么了?(小猫)现在,小猫我又要来捉老鼠了,你们会被我捉到吗?(不会)这么自信?那我们开始游戏吧!   2、游戏方法:老师转身背对幼儿学猫叫三声后再转身举起一张字卡,幼儿必须立刻说出字卡的名字并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做错者即会被猫捉住。   例如:   “大”——幼儿两脚分开,两手侧平举。   “高”——幼儿踮脚两手高举。   “笑”——幼儿摆出各种表示笑的样子。   “哭”——幼儿小声地哭泣,如果声音过大,被猫听到也会捉住。   二、引导幼儿了解汉字的变化和发展。   1、师:刚才我们做了好玩的游戏,你们开心吗?(开心)今天,有许多别的字宝宝也想来跟我们一起玩,大家拍手欢迎它们出来。   2、师:这些字宝宝呀,它们还很害羞呢,躲在一幅幅图画里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幅图画。   3、(展示实物投影仪上的幼儿用书)师:看,这是什么图画?(太阳)咦!太阳里面会藏着一个什么字宝宝呢?(幼儿自由猜想)   4、揭开太阳图下面的一张“象形字”:大家看好了,太阳开始慢慢地变了,变成什么样子了?太阳又要慢慢地变了,看好,现在它变成什么样子了?   5、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太阳的三种变化,教师简单介绍“象形字”的由来与“现代汉字”的产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不会写字,如果要告诉别人一些事情,就会用画画的形式,时间长了,他们就发明了像“日”这样的象形字。而现在的人呢,越来越聪明,把字写得既端正又漂亮,就成了现在的汉字宝宝。   6、幼儿依次观察“月、水、火”的象形字由来与变化,进一步感知、了解文字的起源。   三、鼓励幼儿自己阅读图书,根据图画和象形字的提示,认读现代汉字,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及对文字的敏感性。   师:小朋友的小椅子下面都有一本书,上面还有许多这样从图画变来的字宝宝呢,请你们仔细地来看一看、说一说。   四、尝试认读汉字。   1、教师逐一出示字卡,请幼儿认读,然后带领全体幼儿一起读两遍,并把字宝宝放在黑板上。   2、多种方式帮助幼儿认读:   (1)教师读字音,幼儿举字。   (2)幼儿扮演小老师。   (3)教师举字,幼儿读字音。   (4)打乱次序进行阅读。注意纠正幼儿不正确地发音。   3、引导幼儿理解词义,如“日”就是太阳、“口”就是嘴巴。   五、操作活动“寻找报纸上的字宝宝”。   幼儿每人一张小报纸,一支铅笔,鼓励幼儿在报纸上寻找今天认识的象形字,并用铅笔把字圈出来,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六、开展组词游戏,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运用汉字。   例如:“月”可以组成“月亮、月饼、月光”等等;“水”可以组成“河水、喝水、开水、自来水、水滴”等等。对积极大胆参与组词游戏的小朋友给予表扬和肯定。   七、亲子游戏:谁的红星多。   方法:幼儿分成两大组,准备两块小黑板,请两位家长朋友配合,通过老师举字卡、幼儿读字的活动方式,组织幼儿开展竞赛活动。凡是回答正确地一方,其家长就可以在黑板上画上一颗红星;如若回答不出来,就不得红星。最后,评出红星多的一方为胜利者,大家鼓掌祝贺。   八、幼儿操作活动:描画汉字。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铅笔在田字格里进行描画汉字的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备注:如果活动过程太长,可以把最后一个活动安排在区域活动中去完成,教师视具体情况而定。) 识字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让小朋友当堂认识“上”字   通过学习知道上的方向   通过游戏让小朋友了解字宝宝,认识“上”字。在游戏中找到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 板书 桌子   活动流程   一、导入   和小朋友一起说《我上幼儿园》的儿歌。   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现在坐在哪里啊?(小板凳上)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字宝宝。(拿出上字的图片)   二、过程   1.看看老师这张纸会动,字宝宝要出来。看看字宝宝在什么上啊?(纸上)   让学生跟读(上、上学、身上、天天向上)   2.游戏:   小朋友找身上有什么?桌子上有什么?   3.让小朋友天天高高兴兴上学,天天向上。   4.游戏:(冰板)使学生分辨上的方向。   5.把字宝宝送回家   (在黑板上画条线,让孩子知道高的是上低的是下。把“上”字宝宝送回家)   6.给字宝宝照相   (记住字宝宝的样子)   活动延伸   通过学习,使小朋友们知道生活中的方向。锻炼孩子的识别能力。 识字教案 篇4   适用范围:   这种游戏适用于每课的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适用的内容以认读为主,可以是拼音字母、音节、汉字的笔画、偏旁、生字、词语……游戏的形式多样,可根据内容来选择:①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正面,学生任意摘果子读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读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②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正面。教师任读一个内容,点名请学生来摘。摘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摘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③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反面。教师点名,学生上台任意摘,摘下后认读背面的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读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摘果子”的游戏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很广,学生兴趣高。   游戏准备:   教师和学生各准备几套用彩纸或吹塑纸做成的果子(可以是苹果、橘子、梨)。果子上的内容可以随即更换,果子则作为小奖品能反复使用。果树,教师既可以做一棵永久使用的,也可以临时在黑板上画简笔画。   操作过程:   以第二种游戏形式为例   师:秋天到,果子熟,谁来摘个大果子。──暖,暖和的暖。   生齐:我来摘个大果子。   师:XX(教师点名,该生上台摘果子。)   生:摘下果子读“暖,暖和的暖”,全班学生跟读一遍“暖,暖和的暖”。 识字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11个生字以及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田字格前面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理解儿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起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一古文字一今文字”的演变过程   1、播放交响乐《茫》,创造学习氛围。   2、运用多媒体演示汉字演变。   (1)师: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遇到了许多许多的事情。多媒体逐一演示书中第一竖行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2)师:由于生活和劳动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勤劳的、勇敢的、富于智慧的,他们创造出了一种方法。(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出6个象形字。)师: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用画图的方法创造出来的象形字。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3)师: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运用多媒体逐一展示出生字及相应的词语,重点点拨“舟、竹、川”的意思。   二、指导学生看书   1、学生自由读书,体会这些象形字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汉字的。   2、指导看书。   (1)看屏幕,以“石”为例,说说这些汉字是怎样造出来的。   (2)学生读书。认读第三竖行的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词语。注意要看清音节,读准宇音。   三、教学生字   1、读准字音。   (1)多媒体显示:舟、竹、石、川重点指导读准“舟、竹、川”。   (2)认读生字,带拼音认读。   (3)读准词语。指导读准词语中的轻声,认读词语卡片。   2、字形教学。   (1)笔顺。   ①学生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一边说笔顺一边书空笔顺。   ②说生字笔顺,重点反馈“舟、竹、泉”的笔顺,并板书。   ③播放轻音乐。学生描红书中生字,注意写字姿势训练。   (2)启发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这几个字。   (3)给“石、竹、泉”找朋友。   3、写字教学。   (1)学生提出难写的字,老师示范书写。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词语卡片。   2、书空“舟、竹、石”的笔顺。   二、学习儿歌   1、读正确,读通顺。   (1)学生轻声读儿歌。注意看准音节   (2)反馈检查。读准生字“画、蜡、蓝、燕、笔、黑”   (3)自由读儿歌,把句子读通顺。   (4)反馈检查。   2、读懂儿歌,读出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一边读一边播放轻音乐。(读准字音。)边看图,画出自己不懂的词   (2)质疑。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交流,解决疑难。   学习第一句。   ①让学生拿出“绿、蓝、青、黑”四种蜡笔,帮助学生辨别这四种颜色。   ②看图讨论:为什么分别用绿蜡笔、蓝蜡笔、青蜡笔、黑蜡笔画竹子、河川、石头、小燕呢?   ③发儿歌插图的黑白稿,让学生涂色。再读一读第一句,加深理解。   学习第二、三句。   ①“祖国”这个词,我们上学期已学过了,淮来告诉老师“祖国”指什么?   ②小朋友画的“竹子、河川、石头、小燕”就是我们祖国的“河山”。你还知道哪些是祖国的“河山”吗?“绿绿的竹子、蓝蓝的河川、青青的石头、黑黑的小燕”,多美呀。所以说是——好河山。   ③“要问我们画什么?”我们画的是什么呢?(祖国好河山)   (4)指导朗读。我们祖国的河山是非常美丽的,小朋友们画得也非常美丽。你能读出来吗?   3、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   (2)教学新偏旁四点底、竹字头。   (3)学生看笔顺图,描红书中生字。   (4)说说怎样记住“画、蜡、蓝、黑”这4个生字   (5)用“画、蓝、黑”扩词。   (6)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画、河、笔(7)听写本课生字,检测效果。! 识字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会运用图配文线索图的形式,表现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认读文学作品中相关的汉字。   2、能用指读文字的方法进行阅读活动,对阅读活动有兴趣。   3、能积极参加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   大字卡若干,标记图《婴儿画报》30本,小字卡若干,白纸,浆糊,抹布,水彩笔。    活动过程:   出示故事名称的字条“萝卜青菜都爱吃”,幼儿认读。   教师清讲故事。   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学认汉字。   ——故事里有谁?(出示相应字卡、认读)   ——小猪到哪儿去?干什么?小白兔请小猪吃什么?小猪吃的怎么样,发出什么声音?(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字卡)   ——依次提问“小白兔、小山羊”到哪儿去,干什么?(出示相应的字卡)   ——熊奶奶请了谁?招待大家吃什么?(出示字卡认读)   教师按线索图再次讲述故事。   幼儿按线索图和教师共同讲述故事的内容。   幼儿阅读图书。   ——集体认读故事名字。   ——请幼儿阅读图书的第一页,指出不认识的汉字,幼儿之间相互学认。   ——集体阅读第一页内容。   ——幼儿自由完整阅读。   幼儿操作,发散阅读。   ——请幼儿选择动物字卡,自制图书“谁到谁家做客,请谁吃什么?”   ——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图书内容。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识字教案 篇7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夏天就要到了,在这美丽的季节里,小动物发生了那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一年级下册 识字4 教案。   2、看图说话,请你仔细观察,小动物们在做什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课件演示,指名回答)    二、读儿歌,识生字   1、小动物们多可爱啊,有一首儿歌就写了这些小动物的有趣活动,这就是我们语文课本上的识字4,你愿不愿意自己读读?在读的过程中要是遇到了困难,你怎么办?(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或者是向老师同学请教。)   2、学生快速读课文。   3、这些字你们认识吗?出示卡片:展、运、网   指名读字,组词,   展:谁能用动作比比蜻蜓展翅的动作?   运: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网:谁能到黑板上为我们简单的画一张网?你还知道什么网?   4、我们一起合作来读儿歌,小组里一人读一行,听的同学要注意听字音是否读准   5、指名读。   6、男女生比赛读。   7、在儿歌中找一找这些小动物的名字,用横线画出来。等你同桌的小伙伴也画完了,把你认识的小动物的名字读给小伙伴听,不认识的你可以问问他。   学生画出小动物的名字,不认识的同桌互相学习。   你都画了那些词?谁画的和他一样?   8、现在小动物们从儿歌中跑出来了,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出示课件)比赛读词。   小动物们又跑回去了,还能认出来吗?   没有拼音能读吗?   排列顺序读:在这些词中你还有哪个词不认识?请你的好朋友来帮助你。   还有谁不认识?快问问你的同桌。   谁全认识了?全认识的同学请起立,我们大声读一读。   9、出示图片找朋友。出示词语卡片。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什么了?(都是虫字旁)   2、还发现什么?读一读想一想,看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规律:“蚂”这个字读什么,遮住虫字旁又读什么?   像这样,在一个字当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在汉字中有许多形声字,抓住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些字。    四、指导书写   我们今天不仅学了形声字,还要来写形声字呢,指导书写“蚂、蚁”    五、朗读韵文,积累语言   刚才学习的真好,现在看看课文读的怎么样了?   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指名朗读。   指导表演读:读你喜欢的句子,全班表演读   引读:什么半空展翅飞?什么花间捉迷藏……

识字教案

3,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1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出示书本插图)小朋友们,请看屏幕。想一想,这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用完整的话说: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立正,向国旗敬礼)   2、师:每天早上,我们学校也要升国旗,那我们升国旗的时候,你还能听到什么呢?(国歌声)那个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分别请请一位少先队员和一位普通学生回答)(用完整的话说: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听到国歌声,我们排着队伍,立正,向国旗敬礼)   3、揭题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真好,这就是我们升国旗时的情景。(录像:升旗仪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板书课题:sheng guo qi升国旗)   领读课题,齐读。(提醒学生:“升”是后鼻音)    二、初读指导   师:“升国旗”就是把国旗高高地升上天空。下面我们就来学学这一课。先请小朋友们把书本翻到第~页。   教师泛读课文   师:先认真听老师把课文读一边。请你们仔细看着课文,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学生自读课文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在下面看拼音轻声读课文,把你还没把握读好的字上面画个记号。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师: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自己读过一边了,都读会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看你到底会不会了?   (1)出示生字词:(逐个出现   wǔ xīng hóng qí wǒ men guó qí   五星红旗我们国旗   shēng qǐ lì zhèng jìng lǐ   升起立正敬礼   指名认读,相机纠音。   后鼻音:星、升、正、敬   轻声:们   (2)齐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认读生字新词。   师:认识了这些新词语,请你们再自己读一遍课文,看看共有几句话?(三句)   三、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句   、请学生读第一句(出示第一句: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谁来说说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自由说)   (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金色的星星,中间一颗大的星星,边上有四颗小星星)   (出示)五星红旗   老师讲:四颗小星向着一颗大星,表示全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我们国家就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富强。   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国的国旗。   那有谁知道怎么样来读第一句才能让人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呢?   指明读。(点评:把“我们的”重读就可以读出来了)   男生读,女生读。   齐读。   学习第二句   师:五星红旗,是我们自己的国旗,那在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听到什么?(《国歌》)   师:小朋友们真仔细,那不知道有没有哪位小朋友认真观察过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是怎样升起来的?(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出示)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指明读句子。   (出示升国旗的动画)(体会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师:你们瞧,在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升得多高阿!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多美啊!谁能把这么美丽的轻轻通过朗读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齐读一、二句。   学习第三句。   (引读)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我们立正,向您敬礼。)(出示句子)   指名读句子。   这里的“您”指谁?(国旗)为什么要用“您”而不用“你”?(表示对国旗的尊敬)   师:向国立正,向国旗敬礼,表示我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那谁能把我们小朋友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感情读出来呢?   指名读   齐读。   练读全文,齐读。   四、总结课文   师: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在国歌声中,(高高升起),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敬礼)。   师:小朋友们现在都知道了,立正敬礼是对国旗的尊敬,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个小小的升旗仪式,请全体起立,少先队员敬礼,其余人行注目礼)举行“模拟升旗仪式”   五、指导书写“我”的书写方法:自己看书上“我”的笔顺。说说“我”字怎样写?生说,师写。在田字格里的范写习字册描红。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2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突破法:朗读法讨论法   能力训练点: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   美育渗透点:懂得遇到难题,要动手做做,探求答案。不迷信,不轻信盲从,敢于实践。   拓展:回家动手做做实验。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实验的形式导入(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两个铁球哪个先着地?)亚里士多德认为大的先落地。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吗?我们可以动手做做看。他虽然是个科学家也不一定对,面对问题,我们不要光动脑筋,还要动手做做,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科学家的问题》,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3.注意读准以下生字的字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生字组词。   3.指导字形,师范写,讲要点。   4.生书写,师巡视。   5.示范写,讲要点。   6.生订正,师巡视。   四、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测读。   2.复习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哪一段写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找出来读一读。这个问题怪在哪?   2.面对科学家的怪问题,大家有什么反应?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况。   3.面对议论纷纷的.同学们,玛利亚有什么反应?大家读第3段后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她。   4.谁来扮演玛利亚和妈妈。面对妈妈的回答,玛利亚说了什么?做了实验她发现了什么?她的心情如何?   5.玛利亚生气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句子来回答。指导朗读。   6.科学家对玛利亚说了什么呢?玛利亚明白了什么?   三、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了解采字的字理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夏日农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会认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夏天的美好境界.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朗读感悟   (1)在朗读感悟之前,可通过学生课前预习介绍或教师介绍,了解诗人的情况,   然后教师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美。   (2)采用领读、组内竞赛读、个别指读、自由读的方法将诗读熟。感知诗境,并能形成古诗的画面,达到流利背诵。   (3)在诗中定位生字。   2.识字与写字   (1)鉴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可让学生先自学生字:说说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记住这个字。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识字的方法,再推荐几个代表在全班交流经验。教师随机采用开火车读卡片或同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认读等方式强化读音,并及时纠正容易读错的字。   (2)字音:“采”是平舌音。“篱、惟、稀、蝶”的字音比较难读,教师要采取多种读法强化学生记忆。   (3)“采”是会意字,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   “蝶、肥、菜、稀、惟、篱”都是形声字,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   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寻找在生活中用过哪些词。如“我有一支黄色的铅笔”的“黄”,“夏天很热”的“夏”。还可以采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识记生字。   试着给这些会认的字组词,并引导学生大声地读出来。教师及时纠正字音组词的错误。   (4)本课要求写的生字较多,可在课上选择“梅、麦、采、菜”四个字指导书写。在认读和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识字、写字的规律。“麦”字的下部一撇和捺要伸展开,“菜”中部的“爪”字要小点,“艹”要盖住“采”。   (5)指导书写时,教师注意不要贪多求快,努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再下笔的好习惯。   3.活动提示   (1)连一连   设计找朋友的游戏,先在组内找,再让同学在全班找。找到朋友后还可以组一个词。   (2)读一读   可采取组长领读、小组领读、个别领读的方式强化记忆。   (3)写一写   重点识记两个成语:“无中生有”、“有口无心”,试着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上这两个成语?   (4)说一说   根据题中给出的反义词引导学生照样子说出几个,重点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指导学生说反义词要注意对仗工整,以免出现“黑——不黑”的情况。   (5)背一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西湖的夏景,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词语,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是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杯子,金鱼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小实验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一次,一位科学家向几个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一个叫玛利亚的小朋友发现这个问题是错误的。那科学家为什么要向小朋友提出这个错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讨论!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和课文中的汉字娃娃打打招呼。   2.认读生字   3.读词语   二、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1.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科学家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读后交流   (1)科学家提出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读读第一自然段。   (2)你觉得这个问题奇怪吗?哪儿奇怪?   (3)指导读,读出奇怪的语气来。   3.小朋友是怎么议论的呢?   (1)根据小朋友的发言,相机理解“抢着说”   (2)你还有不同的答案吗?刚才大家都争着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就是课文里说的哪个词语?议论纷纷。   (3)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4.引读第三段   (1)玛利亚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又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因此,她的心里充满了疑问,课文里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赶快去找找吧!理解“满腹疑惑”   (2)妈妈怎么说?   5.玛利亚动手实验,发现了什么?读第四自然段,勾画有关的句子。   6.是这样的吗?我们也来做做这个实验。   (1)演示实验。理解“水漫出来了”   (2)这样的结果是玛利亚根本没有想到的。因此,她感到又奇怪又生气,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读句子:哎呀,水漫出来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3)玛利亚这么生气,是为什么呢?   7.第二天,玛利亚找到那位科学家,质问他怎么可以提错误的问题来骗他们,科学家听了,哈哈大笑。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后相机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导学生读科学家说的话。   8.玛利亚听了,高兴地说“哦,我明白了!”玛利亚明白了什么?指导读第七自然段,读出高兴。   三、总结拓展   生活中你看到、听到或经历过类似的事吗?讲一讲。   四、作业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先说在请完成书上的最后一题。   板书设计:   不迷信   科学家的问题   动手做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5    教学目标:   1、看图认识本课的生词。   2、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看图认识本课的生词。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二、看图学习生词   (一)认识昆虫,学习名称   1、(投影片出示各种昆虫图片)你认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自己先准备一下。   2、学生看图介绍自己熟悉的昆虫(名字、习性、作用)。   3、卡片出示:螳螂、蚂蚁、蟋蟀、蝴蝶、天牛、蜻蜓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读准昆虫的名字。   (2)开火车认读生词,教师正音。   (3)齐读词语。   (4)这些可爱的小东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它们爱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我们一起去找一找他们的踪迹吧!   (二)学习第一、二行词语   1、(多媒体出示郊外图片)这里就是昆虫们的乐园,看,这里有什么?   2、出示词语:田野、树木、花丛   (1)指名拼读词语,学生齐读。   (2)你能把这些风景说美吗?()的田野、()的树木、()的花丛   (3)连起来说一说郊外的风景。   3、瞧,一群小朋友来到郊外,他们在干什么呢?出示字卡:观察、采集、昆虫   (1)指名拼读,理解词语意思。   (2)学生自由练习认读,练习用词语说话。   4、对了,星期天,生物小组的同学们要举办一次昆虫知识竞赛,他们决定采集一些昆虫的标本。你们知道什么叫标本吗?   教师出示蝴蝶标本,这就是用蝴蝶做成的标本,蝴蝶的种类很多,各种各样,也非常漂亮。   5、同学们来到大自然中采集标本多开心呀!我们来找一找图上有哪些昆虫?   三、诵读韵文   1、归类读韵文。   2、背诵课文,边背边想象。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昆虫中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位、朋、友、鱼、这、亚、对、买”8个生字,会认“科、杯、别、议、论、理、些、得”8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玛丽亚感情的变化,感悟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受自己动手试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文中要求学会和要求会认的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座互读,读准字音。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长抽读生字卡片。   4学生通过玩“开火车”等游戏识记生字(去掉音节)。   5学生再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三、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第一节。   1、学生朗读第一节。   2、说一说科学家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3、听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四、写字教学。   1、出示本课生字:位、朋、友、鱼   2、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3、交流识记方法,口头组词。   4、重点指导书写:鱼。老师范写。   5、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在巩固生字中读准读通。   1、认读生字词语。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文章读通顺。   二、在探究问题中读懂读好。   (一)再现“议论纷纷”。   1、画一画。面对科学家这个奇怪的问题,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在文章中画出来。   2、读一读。指名读小朋友的对话。   3、想一想。如果你们当时在场,你会说什么?   (二)亲手实践,解答疑难。   1、朗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玛丽是怎么想的。   2、妈妈是怎么回答玛丽亚。指名读妈妈的话。   3、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玛丽亚听了妈妈的话后,又会怎么做。   4、她看到了什么。指导读好第4自然段。   5、实验探究,体会情感变化。   (1)做实验。   (2)你看到了什么?   (3)面对这种结果,玛丽亚怎么想的?   6、有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   (三)练习对话,感悟体会。   1、创设情境,理解哈哈大笑。   2、自由读,读懂科学家的话,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比赛读,读好科学家的话。   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结合课文,说说从哪里你还能读到这一意思。   (2)玛丽亚明白了这个道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指导读好“玛丽亚高兴地笑了”这句话,体会“高兴”之情。   (4)说说当你不相信别人的说法时,你会怎么做呢?   (四)通过“”了解居里夫人。   三、在书写指导中写对写好。   6、出示本课生字:这、亚、对、买   7、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8、交流识记方法,口头组词。   9、重点指导书写:这、亚。老师范写。   10、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16科学家的问题   自己动手试一试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7    教学要求:   情感目标: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金色的草地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 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升华情感。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揪发现不揪喜爱   早晨中午傍晚   绿色金色绿色   合张合   蒲公英会合拢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

文章TAG:一年级识字教案一年一年级年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