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问答 >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育科学出版社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识字1在哪里找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育科学出版社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识字1在哪里找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19 16:23:16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教育科学出版社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识字1在哪里找

教案: 《识字1》执教人:陈开艳执教时间:2009年9月2日知识与技能:1
描写夏天的作文100个字以内,可以用上一年级下册识字5里的词语

教育科学出版社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识字1在哪里找

2,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回答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本单元的专题为“识字”,安排了四课识字:《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和《猜字谜》。目的是要求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ロ语交际”是听故事,讲故事,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怎样做到说话时既连贯又完整。语文园地是对本单元内容的综合考查,要求学生在主动识字的基础上,喜欢积累优美词语,爱上阅读。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一”,包括“ロ语交际”和“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教学目标1.会认51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识字韵文,并能背诵部分韵文。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收集有关春天的词语,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春天。教学重点:1.会认51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识字韵文,积累词语。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收集有关春天的词语,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春天。 以上资料,提供参考作用。答题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了尘斋人为您解答完毕了,希望您能满意!希望可以得到您的赞!您还有什么问题吗?我可以为您解答,如果解答的不符合您的要求,您可以提出来哦!提出来我才可以进步的,感谢您!谢谢啦。心。您好,亲,还有什么我可以帮助您吗麻烦给个赞哦,谢谢您!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3,小学一年级下册备课教案全册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2/sort06/index_1.html 一年级语文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sort015/index_1.html 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备课教案全册

4,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注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   3、 了解故事内容。   4、 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   3、 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过程   一、 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 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 和小猴子打招呼!(学生打招呼)   3、 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猴子?(可爱的、机灵的、调皮的……)把“小猴子”三个字读的可爱一点,谁来试试?   (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灵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   4、 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呢?   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识字方法:加一加。   预设2:形声字。   5、 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这一天,它准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 初读故事,借助故事图了解故事内容。   1、 (1)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请用“_____”划出。   2、 读后交流:   (1) 玉米地   (2) 桃树下   (3) 瓜地里   (4) 往回走回家的路上   3、 摆放路线图。   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排一排。(听录音读)   4、 师生看路线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来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时,看见了一只兔子。   三、 精读,学习1、2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要求:(1)同桌共读第一自然段。   (2)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了什么?是怎么样的?   2、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 )又( )又( )。师小结: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点。(翻开作业本P63,第三题)   4、正音“结”,懂意义,记生字。   5、(1)用“ 小三角 ”把小猴子的心情标出来。   (2)用“O”把小猴子的动作圈出来。   6、引导学生抓住“非常高兴”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在此过程中,师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7、交流“掰”和“扛”,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师小结识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红,江(换一换)   8、我会说。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对第一自然段再次认知。   9、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1)在第2自然段中, 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猴子来到了一颗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师出示“满树又大又红桃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些什么。   4、师出示“满”,满桌,满树,满星,理解“满”。(组词)   5、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动作。师小结识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换一换);“摘”,摘苹果,摘桃子,摘花(组词)   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7、比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关的。动作。(翻开作业本P63,第四题)   四、指导书写“非”“常”   1、学生观察,指导书写。   “非”:独体字,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第二竖比第一竖长,注意同样的笔画在同一个字里也有变化,在写横时,注意间距均等。   “常”:加上两根魔术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头”和“巾字底”宽度一样。“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   2、书空,范写,练写。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和桃树下的场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互动:   2、导入:   看,(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迎吗?(生:欢迎)今天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注意:“猴” 左右结构“犭”旁)   齐读课题   3、复习字词:   (1)这只勤学的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词语宝宝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还认识吗?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贴图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可爱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后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读。   其他生思考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指生回答: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非常多。   谈话: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理解“非常高兴”(特别高兴),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根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习二、三、四段。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6)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7)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儿歌   6、课堂小结。   7、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朗读,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利用范读及例句比较等方式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通过范写、临摹写“块、常”等7个生字。   2、朗读课文,图文对照,读懂前四个自然段中相同相异的部分,利用表格,提取整合导致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主要信息,进行简单推断,并通过此过程理解“掰、扛”等动词的意思。   3、仿照课文形式,说说小猴子如果第二次下山会怎样,并适当运用所学动词。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语境中识字写字。   三、教学难点:   从反复的结构中,能推断出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1、爬杆上树是高手,爱吃香蕉和桃子,家里没有山上有。   (1)板书课题,读准课题。   (2)舌前舌后音要读标准,认识猴子的猴,侯爵的候,时候的候。反犬旁还有哪些字?猪·狗·猫等,和动物有关。   (二)朗读课文,识字。   (1)范读课文,请认真听准每个音。   (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生字。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不多字,不少字,不错字。   (3)出示字卡,粘贴到白板上。   ①带拼音读三遍。   ②去掉拼音读三遍。   第一句中的“空”是《要下雨了》一课中的,读knɡ,猜一猜,第二句中的“空”是什么读音?   ①玉米结(jiē)得又大又多。   ②小猴子下山来,最后的结(jié)果是空手而归。   这两句话中的“结”读音不同,想想课文中的“结”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这样的句子吗?   (4)仔细看课后第3题的插图,先读准字音,再做一做动作。   (5)认读其他生字,组词巩固。男女生读词,开火车读词。   (三)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同桌带动作朗读课文,了解动词意思,体会小猴子的情感变化。   2、图文结合,朗读汇报,再结合课后第3题的插图,说说这些动作都与身体的哪个部位有关,哪个动作是这几次中都有的。   3、结合课文最后一幅插图,比较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为什么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4、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   (四)情境创设,信息整合,简单推断。   小猴子知错就改,以后会怎么样呢?   (五)生字书写。   重点指导“空”字和“常”字的中心对称。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情境延伸:第二天,小猴子又下山了,他会做什么,想些什么?画一画,写一写,如果能用上几个刚刚学过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就更好了。   五、教后反思。   1、通过朗读,识字释词示意。   学习朗读是通过朗读可以识字学词,可以理解内容,也可以学习语用。所以,本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朗读的学习来完成。学生初读,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范读,不但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初步感知内容及反复的结构。通过朗读理解内容,体会结构特点。达到正确流利朗读的程度。加上表情和动作,使学生自主完成对人物心情的体会、对动词意思的理解。正是通过多次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多次感受相似的做法和相似的心情。也正是在多次朗读的过程中,生字多次“复现”,建立了音、形、义三者的联系。多音字的学习,在语境中据意辨音,使得朗读的学习和字词学习、阅读理解有机结合。   2、调整视角,使推断有迹可循。   呼应单元语文要素,本课要整合信息,作简单推断。在小猴子下山空手而归的结果已然明确的前提下,推断就要由果溯因。所以,将课后第2题调整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他会想到些什么?   3、借助插图,情境延伸,思维和语言相互促进。   语言的学习、思维的发展都要在语言实践中进行,而且要注意学用结合。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和说图的能力,课文的每幅插图又情趣盎然,因此课始就让学生看图按“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怎么样”的句式,大体说一说图的内容;结合单元课文,试着再运用“要是……就……”的句式,建立结果和行为之间的联系;表格中重点词语、动作词语的选择填空;情境延伸出小猴子第二天又下山了,他会怎样做,怎样想。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使学练结合,语言和思维相互促进和提升。   因为本课要承担“信息整合,简单推断”训练,所以,在朗读课文、内容理解上,教师引导得相对较多。实际教学时,面对不同的学情,可采用不同的策略,减少教的成分,增加学的分量,使教学更有效。

5,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要免费的

(X+2)/X=(X+5)/(X+1) X=1 100/(X+3)==200/(X-1) x=-7 4/x+4/x=1 x=9 1/2+1/(x+3)=(2-x)/(x+3) x=-3/2 (x+5)/(x+8)=(x+6)/(x+7) x=-13/2 10/2x=10/x+1/3 x=-15 (x-1)/(x-3)=(x+1)/(x-1) 无解 2/(x-3)=3/(x-3) 无解 3/(x+4)=3/(x-4) 无解 30/(x+2)=20/(x-2) x=10 2000\2x+1000\3x=(2000+1000)\9 x=4 x/(4+x)=4/3 x=-16 90/X+120/X=35 X=6 9/x+15/20=1 X=36 80/1.5x+1=80/x+1/3 x=40 80/3x-1/3=5 x=5 900/X+30=600/X X=-10 够不够???

6,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准备了《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三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1、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2、请学生了解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指名读题目:   “要下雨了”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要快下雨了。马上要下雨了。)   2、“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有什么不一样啊?   动动脑筋看。   3、《要下雨了》这篇课文可能会讲些什么?   (可能会讲一些快要下雨的事。可能会讲下雨之前有些什么情况。)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   (我们先听听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吧,坐端正,仔细看,认真听,看谁的耳朵灵)   听了录音你知道了些什么?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   3、检查读书情况: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谁勇敢的起来认这些生字朋友?   抽生认,正音,全班跟认,齐认。   我考考你们带有这些字的词语会认吗?出示:   “山坡、割草、很闷、伸腰、大声喊”等词语。   ⑴ 指名读。   ⑵ 开火车读。   ⑶ 打乱顺序分组读。   ⑷ 齐读。   4、记忆生字:   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师生互议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想一想哪些地方不好读,可以作个小记号,过会提出来。   2、你觉得哪些句子不好读,提出来大家帮助你?   3、解决了有难度的句子,请你们四人小组一起大声的,自信的读一遍课文。   4、哪些同学想来展示你的朗读本领?抽几名同学来读。   四、指导书写“吗”“吧”等6个生字   1、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试读:   ⑴ 我们一起玩吧!   ⑵ 你写作业了吗?   ⑶ 今天天气很好。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小结:有了这些语气助词的帮助,我们才能把课文读得那么美。   2、句子里的“吧”“吗”“很”是本课的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巩固发音。   3、学生口头组词,理解字义。   4、全班交流,掌握结构。   (只有“虫”是独体字,另外5个字是左右结构)   5、教师范写,生描写,说笔顺。   6、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趣揭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今天课堂上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你们想看看吗?   1、出示课件,内容:   小白兔挎着篮子往家跑。   咦,他怎么跑得那么着急呀?知道为什么吗?   (半信半疑)真的要下雨了吗?请接着看。   2、出示课件,内容:   在一阵轰隆隆的雷声后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惊奇)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找答案吧!   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整体感知   1、你们能帮小兔子找到萝卜吗?   (复习生字,把生字和拼音萝卜连起来)   2、小兔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些词语朋友,谁来读?   3、生字词语都认得很棒,小兔子最喜欢你们这样能干的孩子了,那么课文能读好吗。请同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一人一段接读,加动作读,分角色读,齐读,看看小白兔遇到了哪些好朋友,做上记号。   同学们汇报交流:   小白兔遇到了哪些好朋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教师板书: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⑴ 小白兔看到哪些现象?听到它们说了什么,它都干了什么?按照顺序,我们先学第一段,第一段有两句话,自由读这两句话,看都说了些什么?同桌在下面说一说   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理解“天气很闷”。   (下雨前空气不流动,让人心烦)   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谁来做做弯腰的动作?直起身子的动作,大家做一做。)   ⑵ 正在这时,小白兔看见了谁?小白兔怎么对小燕子说的?   (抽读)   ⑶ 出示小白兔的话:   同学们,现在你们都是小白兔,小燕子从你们头上飞过,快喊!   (生喊)   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很奇怪,大声喊要读高一点,再试试。看这句话后面是个问号,怎么读?   (生答要读出问的语气)   对,不光要读出大声喊的语气,还要读出奇怪、疑问的语气,比比看谁读得好,齐读。   ⑷ 小白兔是这样问小燕子的,小燕子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老师找同学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小燕子为什么飞得低。   引导学生看动画一:   听了小燕子的话,你们明白了什么?   (根据回答理解空气潮湿,小水珠沾在了虫子的翅膀上,小燕子低飞捉虫子。)   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为了……   教师板书:   捉虫子。   这是小燕子在捉虫子时跟小白兔说的。(出示三句话)注意带“!”的句子要读出感叹的语气。一起来读一下。   下面,谁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这段内容。   ⑸ 男女分角色读对话。   2、学习四至六段:   ⑴ 听到燕子的话,小白兔是怎么想的?第四段有一句话读一下。   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请学生读。   注意,这句话后用了“?”怎样读?齐读。   再仔细观察一下,老师把“吗”去掉,“?”改为“。”读一读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谁来讲一讲?第二句话是肯定的。第一句话,小白兔相信不相信小燕子的话?   (不)齐读。   ⑵ 正在小白兔疑惑的时候,它来到池塘边遇见了谁?   看动画二,小鱼确确实实都游到了水面上来。下面,同桌一个当小鱼,一个当小白兔,练习一问一答。   ⑶ 练习得很认真!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读的怎么样?谁来读小白兔的话?大家听他读的怎么样?   同学们,看这句话后面有“呀” 和“?”,注意怎样读,大家齐读。   指名读小鱼的话,注意“小白兔你快回家吧!”的“吧”,读出了小鱼对小白兔的关心。还有一个词,“闷得很”和前面的“天气很闷”意思一样吗?   ⑷ 下面我们都来当小鱼,现在,比刚才还闷,不但空气闷,而且水里也闷,我们都到水面上透透气。(集体表演)现在有什么感受?   小鱼为什么游上水面?自己用“因为……所以……”的话说一说。   板书:   透透气。   ⑸ 男生读小白兔的话,女生读小鱼的话,找一名同学读叙述的话。   3、学习七到九段:   ⑴ 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⑵ 哪句话告诉我们小白兔真的相信了?   齐读。   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   (立刻、马上、赶紧)   换成这些词读读。   ⑶ 正当小白兔挎着篮子往家跑时,它看见了谁?   看动画三,路边有很多蚂蚁,书上怎么说的?(一大群),它们在干什么?小白兔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现在,你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蚂蚁吧!   说得多好啊,把看到的和听到的事情转诉给别人,就叫做“消息”。   齐读(消息)。   ⑷ 听到小白兔的话,蚂蚁是怎么说的呢?齐读。这句话后面也是有“呢”和“!”怎样读?   读“是”的时候语气要重些,蚂蚁知道要下雨了,很肯定,齐读。   板书:   搬东西。   ⑸ 小白兔听到蚂蚁的话怎么做的?老师当妈妈,你们读小白兔的话,看到了妈妈,快喊啦。   ⑹ 正在小白兔喊的时候,怎么了?齐读第9自然段。看来,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4、创设情境,扮演角色:   让学生演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进行对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看黑板:   说一说小白兔怎么知道要下雨了?   2、除了课文讲的,还有哪些动物下雨前和平时有不同的现象?   (蛇过马路,晴蜓低飞)   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6、要下雨了   小燕子   低飞   小鱼    游出水面   蚂蚁    搬东西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4、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字   教学难点:   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师生谈话: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再猜猜明天的天气如何,说说猜的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到我们还能从小动物的身上知道要下雨的消息,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将生字多读两遍,读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读准了哪个字的音。   2、(出示卡片)拼读生字。   3、同桌互读,一人一句,要读得正确、流利。   4、分段指名读。   5、认识感叹号,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感叹号,让学生在文中找一找有感叹号的句子。师指导读感叹句。   三、读读说说   1、(投影)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李老师正忙着改作业呢!   正......呢!   指名读前两句,想一想爸爸妈妈现在正忙着干什么呢,小动物们正忙着干什么呢,你还能想起谁正忙着干什么呢。(指导学生说句子,读句子。)   四、指导写字   1、认读“呢、吧、吗、啊”几个字,说说这几个字在用法上的共同点,(用在句子末尾,表示某种语气)   2、观察“吗、吧”这两个字,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学生练写这两个字,同桌互相交流。   第2课时:   一、情境引入:有一天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遇到很多小动物,小动物们都告诉他要下雨了,小白兔急忙跑回家,这时,果然下起了大雨。是谁有这么神奇的本领,知道要下雨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要下雨了》,你肯定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朗读课文,分组学习。   1、自读课文,说说谁有神奇的本领,知道要下雨了。(板书:小燕子小鱼蚂蚁)   2、说说自己想当什么小动物,将喜欢同一种小动物的学生分到一起坐。   3、请各小组各自读一读写小燕子、小鱼、蚂蚁说的话,再指名读。   4、各小组讨论,要下雨了,你们都在忙着干什么?说句子“要下雨了,正忙着呢!”追问,你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师适时补充:要下雨时,土壤变得很潮湿,小蚂蚁感觉到了,就要马上搬家,以防大雨淹了他们。)(相机认识“潮、湿、搬”字   5、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师扮演小白兔,表现小白兔从充满疑问,到半信半疑,到完全相信,再到十分着急的心情。   换角色再读,师扮演三个小动物,生全体演小白兔。   三、总结,了解常识   1、情境:小白兔到家了,妈妈很奇怪,小白兔怎么知道会下雨,提前跑回了家。于是小白兔就告诉妈妈他看到了什么。   用“我看到,就知道要下雨了。”说话。了解要下雨的征兆。   2、兔妈妈对小白兔说,其实你在山坡上割草时,你已经感觉到要下雨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小白兔一下子明白过来,猜猜小白兔明白什么了?(天气很闷,就要下雨,认识“闷”字。把心关起来,就会感到“闷”。)   3、回到家,你想告诉爸爸妈妈什么?   作业:收集,看哪些小动物,还可以知道要下雨了。   板书:要下雨了   天气燕子小鱼蚂蚁   闷飞得低跳出水搬家忙   第3课时:   一、讲一讲自己收集到的知识   (师适当介绍)   二、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指名读,能背的就背诵。   三、学习“得”   1、问:要下雨时,燕子飞得怎么样?板书:飞得低。问:谁飞得高,谁飞得远?谁飞得快?你还能你这样说?(让学生感受得的用法。)   2、指导写“得”,先观察,请学生说说写的时候注意些什么问题。(寸上一小横),让学生练写两个。   3、说说还有哪些字有“彳”(往、很、行)指导写“很”字,范写,强调笔顺。   四、巩固识字   1、组词:坡割伸喊阵消   2、说出下列字的偏旁:坡割伸喊阵消潮湿搬哗(师说读字,生说偏旁,利用偏旁识记生字。)   五、练习写字。   练写本课6个生字,小组互相交流。 篇三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7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4.抄有全文的黑板或准备投影仪放映出全文。   5.请学生了解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   1.同学们,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2.下雨之前,小动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18--要下雨了。   二、充分自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做上记号。   3.同学们汇报交流:课文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教师板书;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学习生字“兔”,引导学生联系小兔子的样子记住“兔”的字形。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向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5)先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6)朗读第三段。   2.半扶半放,学习四至六段。   (1)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半信半疑,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请学生读。   (2)小白兔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先自己读读四到六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读一读。   (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①换词理解“往”。(可换“朝”、“向”)   ②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原因是什么?(板书:透透气)   ③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四到六段。   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学习七到九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边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立刻、马上、赶紧)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怎么做了?自然学习七至九段,通过朗读来回答问题。   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指导朗读。(板书:搬东西)   “消息”一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   小兔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联系前面小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来理解。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全文,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集体朗读全文。   二、指导识字、写字   1.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及熟字记字形。先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生字的,再指名说说是怎样识记某个生字的。   指导书写时,要重点提示下面几个字。   兔、低: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往:左边是双立人,不要写成单立人。   弯:上半部不要写成“亦”。   得:右边笔画多上下要写紧凑。   2.完成课后练习2。先观察生这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描红、临写。   3.用“弯、直、低、捉、消、息”进行扩词练习,鼓励学生积累词汇。   三、词句训练   1.学生先自己口头试着练习3里的词语组成句子,然后大家交流,注意每题可以组成两句。   2.让学生书面完成练习3。   3.读课后练习的句子。通过朗读、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这三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句比一句具体。   四、扩展练习   请同学们课上交流能预测天气变化的其他自然现象。可以分组交流,也可以全班在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18   要下雨了   小燕子   低飞   小鱼   游出水面   要下雨了   蚂蚁   搬东西

7,一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学计划

2011年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总体要求 1.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标变化较大,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认真研究课标,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步伐。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型向培养思维能力型转变。 2.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极为重视,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因此,要认真组织好阅读教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除此之外,每周还要补充一定量的精美时文,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3.加强作文指导,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训练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创作激情作文;作文评改也要形式多样;大力提倡周记、随笔、日记等作文形式。 4.精选训练材料,明确训练目的 对课外参考资料进行筛选,认真训练、及时批改、仔细分析、讲评落实。 二、具体措施 (一)关于阅读: 1.开放阅读,尽快学完统编教材,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利用网络,浏览电子图书馆,将优秀文章印发给学生,共同学习探讨。 2.课堂尽量少讲,加强诵读,培养语感。生字词有作业,会注音、默写。 3.关于语感培养的设想: a.诵读吟咏,感知语言神妙。 b.揣摩品味,领悟语言精髓。 c.探究规律,把握语言理趣。 d.强化实践,增进运用习惯。 (二)关于写作: 1.针对学生怕作文的心理,纠正他们对作文的错误认识,培养其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多写 。 2.改革作文评改方法:采取互评法。
挺好的~~
文章TAG: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育科学出版社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识字1在哪里找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