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经验 > 教案教学过程设计模板范文,七大洲和四大洋说课的教学过程怎么写

教案教学过程设计模板范文,七大洲和四大洋说课的教学过程怎么写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0-20 18:32:54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七大洲和四大洋说课的教学过程怎么写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其次要备学生、备课文、备自己,有教学思路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七大洲和四大洋说课的教学过程怎么写

2,初中数学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教案是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道具,对教学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把控教学节奏。有了教案,老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优秀的教案设计对老师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 文化 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 教育 .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 总结 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 逻辑思维 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一种判定 方法 ,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平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初中数学优秀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一、背景知识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选自浙江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的第5节,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提出是从学生生活熟悉的情境入手,借助于气温的高低及数轴,得出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课本安排了"做一做"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体验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的探索过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说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 2、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别是应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能利用数轴对多个有理数进行有序排列。 3、能正确运用符号"<"">""∵""∴"写出表示推理过程中简单的因果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法则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难点: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一)交流对话,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多媒体显示)某一天我们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    从刚才的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从常见的气温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能有些学生会说从中知道广州的最低气温10℃比上海的最低气温0℃高,有些学生会说哈尔滨的最低气温零下20℃比北京的最低气温零下10℃低等;不会说的,老师适当点拔,从而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以下填空。 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 广州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__广州。 2、画一画:(1)把上述5个城市最低气温的数表示在数轴上,(2)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温度的高低与相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发现原点左边的数都是负数,原点右边的数都是正数;同时也发现5在0右边,5比0大;10在5右边,10比5大,初步感受在数轴上原点右边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教师趁机追问,原点左边的数也有这样的规律吗?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进一步验证了原点左边的数也有这样的规律。从而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的乐趣,在探究中不知不觉获得了知识。)由小组讨论后,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二)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练一练(师生共同完成例1后,学生完成随堂练习1) 例1:在数轴上表示数5,0,-4,-1,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号连接。(师生共同完成) 分析:本题意有几层含义?应分几步? 要点总结:小组讨论归纳,本题解题时的一般步骤:①画数轴②描点;③有序排列;④不等号连接。 随堂练习: P19 T1 2、做一做 (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对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①2和7   ②-6和-1  ③-6和-36  ④-和-1.5 (2)求出图中各对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由①、②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代表站起来发言,口述自己组的发现,说明自己组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规律的能力。) 要点总结: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总结得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 (1)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 (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3、师生共同完成例2后,学生完成随堂练习2、3、4。 例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师生共同完成) (1)1与-10,(2)-0.001与0,(3)-8与+2;(4)-与-;(5)-(+)与-|-0.8| 分析:第(4)(5)题较难,第(4)题应先通分,第(5)题应先化简,再比较。同时在讲解时,要注意格式。 注:绝对值比较时,分母相同,分子大的数大;分子相同,则分母大的数反而小;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时,则应先通分再比较,或把分子化相同再比较。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的一般步骤:①求绝对值;②比较绝对值的大小;③比较负数的大小。 思考:还有别的方法吗?(分组讨论,积极思考) 4、想一想:我们有几种方法来判断有理数的大小?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讨论后,得出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法则,另一种是利用数轴,当两个数比较时一般选用第一种,当多个有理数比较大小时,一般选用第二种较好。 练一练:P19 T2、3、4 5、考考你: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有没有的有理数,有没有最小的有理数,为什么? (2)有没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若有,请把它写出来? (3)在于-1.5且小于4.2的整数有_____个,它们分别是____。 (4)若a>0,b<0,a<|b|,则你能比较a、b、-a、-b这四个数的大小吗?(本题属提高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 (新颖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习惯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6、议一议,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由师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法则,两两比较,另一种是利用数轴,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必须把要比较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然后按照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用"<"(或">")连接,这种方法在比较多个有理数大小时非常简便。 六、布置作业:P19 A组、B组 基础好的A、B两组都做 基础较差的同学选做A组。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 范文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组成不等式组的不等式必须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2)从数量上看,不等式的个数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每个不等式在不等式组中的位置并不固定,它们是并列的.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及解不等式组: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就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求这个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就叫解不等式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1)先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或口诀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也就是得到了不等式组的解集. 三.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数轴表示: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点 1.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应记住下面的规律: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的画实心原点,无等号的画空心圆圈; 2.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先画同各个不等式的解集,找出公共部分即为不等式的解集。公共部分也就各不等式解集在数轴上的重合部分; 3..我们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化简成最简不等式组后进行分类,通常就能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成如上四类。 说明:当不等式组中,含有“≤”或“≥”时,在解题时,我们可以不关注这个等号,这样就这类不等式组化归为上述四种基本不等式组中的某一种类型。但是,在解题的过程中,这个等号要与不等号相连,不能分开。 四.求一些特解:求不等式(组)的正整数解,整数解等特解(这些特解往往是有限个),解这类问题的步骤:先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借助于数轴,找出所需特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考点分析】 (1)考查不等式组的概念; (2)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以及在数轴上的表示; (3)考查不等式组的特解问题; (4)确定字母的取值。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点误区】 (1)思维误区,不等式与等式混淆; (2)不能正确地确定出不等式组解集的公共部分; (3)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解集时,混淆界点的表示方法; (4)考虑不周,漏掉隐含条件; (5)当有多个限制条件时,对不等式关系的发掘不全面,导致未知数范围扩大; (6)对含字母的不等式,没有对字母取值进行分类讨论。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相关 文章 : 1. 初中数学优秀数轴教案范文模板 2.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3. 七年级数学《整式》教案设计大全 4.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分类数学教案》 5. 2020初一数学教学安排优质范文5篇 6. 初中七年级下册《实数》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7. 初中数学个人教育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8. 初中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9. 初中七年级语文《春》优秀教案设计 10. 教案计划精选范文5篇最新集锦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3,教案的教学过程怎么写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倪焕之》十七:“她做这些事绝不随便,都运用无可加胜的心思写成精密的教案,先送与级任教师看过,得到了完全的赞许,还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后拿来实施。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教案的教学过程怎么写

4,初中数学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教案是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道具,对教学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把控教学节奏。有了教案,老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优秀的教案设计对老师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初中数学正弦和余弦教案设计 一、素质 教育 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 逻辑思维 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 方法 ,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若一组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相等,可以把其 顶点A1,A2,A3重合在一起,记作A,并使直角边AC1,AC2,AC3……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斜边AB1,AB2,AB3……落在另一条直线上.这样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独立证明:易知,B1C1∥B2C2∥B3C3……,∴△AB1C1∽△AB2C2∽△AB3C3∽……,∴ 形中,∠A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 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独立掌握了重点,达到知识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 而前面导课中动手实验的设计,实际上为突破难点而设计.这一设计同时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练习题为 作了孕伏同时使学生知道任意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能求出来. (四) 总结 与扩展 1.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本节课在复习勾股定理及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上,通过动手实验、证明,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教师可适当补充:本节课经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大胆猜测和积极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结论,相信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所提高,希望大家发扬这种创新精神,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2.扩展:当锐角为30°时,它的对边与斜边比值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又发现,锐角任意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如果知道这个比值,已知一边求其他未知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看来这个比值很重要,下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这个“比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预习一下.通过这种扩展,不仅对正、余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本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是为正、余弦概念打基础的,因此课后应要求学生预习正余弦概念. 初中数学优秀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时,能正确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能够熟练进行运算。依据法则和运算律灵活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运算和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绝对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数不包含0的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取决于因数中所含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数为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号;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数。积的绝对值是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运用乘法交换律恰当的结合因数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本节的难点是对法则的理解。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只是针对两个因数相乘的情况而言的。乘法法则给出了判定积的符号和积的绝对值的方法。即两个因数符号相同,积的符号是正号;两个因数符号不同,积的符号是负号。积的绝对值是这两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2.两数相乘时,确定符号的依据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也就是小学学过的算术乘法. 3.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注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号法则的区别。 4.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5.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有理数乘法仍适用,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字母a、b、c既可以是正有理数、0,也可以是负有理数。 6.如果因数是带分数,一般要将它化为假分数,以便于约分。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意义基础上,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教材给出的行程问题,认识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依据法则,熟练进行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2)+(-2)+(-2). 2.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非负数) 3.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 4.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乘法法则 问题1 水库的水位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了多少厘米? 解:3×2=6(厘米) ① 答:上升了6厘米. 问题2 水库的水位平均每小时下降3厘米,2小时上升多少厘米? 解:-3×2=-6(厘米) ② 答:上升-6厘米(即下降6厘米). 引导学生比较①,②得出: 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论,3×(-2)=?(-3)×(-2)=?(学生答) 把3×(-2)和①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把(-3)×(-2)和②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此外,(-3)×0=0. 综合上面各种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四、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有理数乘法法则,大家要牢记,两个负数相乘得正数,简单地说:“负负得正”. 五、作业 初中数学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范文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你有什么办法? 如果前面活动中的纸片换成木板、钢板等没法折的角,又该怎么办呢? 设计目的:能聚拢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活动一)探究角平分仪的原理。具体过程如下: 播放奥巴马访问我国的录像资料------引出雨伞-----观察它的截面图,使学生认清其 中的边角关系-----引出角平分线;并且运用几何画板对伞的开合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伞面形成的角与主杆的关系-----让学生设计制作角平分仪;并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寻找理论上的依据,说明这个仪器的制作原理。 设计目的:用生活中的实例感知。以最近大事作引入点,以最常见的事物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其中设计制作角平分仪,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成就感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很轻松的完成活动二。 (活动二)通过上述探究,能否总结出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一般方法.自己动手做做看.然后与同伴交流操作心得. 分小组完成这项活动,教师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启发和指导,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 讨论结果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已知:∠AO B. 求作:∠AOB的平分线. 作法: (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M、N.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 (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 设计目的: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画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议一议: 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 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 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 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作法的理解,培养数学严密性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讨论结果总结: 1.去掉“大于 MN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 2.若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 MN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的平分线了. 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 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活动三)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 思考:已知一角及其角平分线添加辅助线构成全等三角形;构成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有多少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对全等的认识。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设计模板相关 文章 : 1. 初中数学优秀数轴教案范文模板 2.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分类数学教案》 3. 初中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4.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5. 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素材模板 6. 初中数学教师述职报告最新精选优质借鉴模板 7. 初中数学教师述职报告精选最新推荐模板阅读 8. 初中数学老师教学感悟五篇 9. 中学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素材模板 10. 2020初一数学教学安排优质范文5篇

5,教案该这么写

我以前回答过这个问题:教案也有不同的用途,为上课,为应聘和为比赛。为上课适合教学用就可以,比较简单,而应聘和为比赛一般要求包括以下内容,当然日常教学用这样写也可以的:1写教材版本,授课内容,课时等占一行,这样为了以后查阅和归档方便,是该有的内容。2教材分析、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4教学方法5教学设计依据的理论和设计意图6教学过程设计(重点写)7评价(检测本课的学习水平,即作业)8反思(用于课后总结,可以不写内容,但是结构要有) 你可以在百度上打人民教育出版社,那里有基础教育各学科、各学段的教案,都是比较标准的,可以参考。
还没

6,五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精选范文模板

五年级英语要注重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经验为基础,通过卡片、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以下是我整理的五年级英语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五年级英语教学设计范文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会谈论自己及家人朋友的属相。这节课内容由词汇,对话,练习三部分构成。其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后面学习谈论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课前对学生做了简单的调查,五年级学生对十二生肖有一定的了解,以前也学习了十二生肖中的大部分动物,对一些基本的句型也能够了解和掌握,能够在教师指令下参加一些活动,对直观生动的东西充满兴趣。所以本节课利用猜谜语、卡通图片、小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了解熟悉十二生肖动物的名称 2、能正确使用第一至第十二的序数词。 3、能正确理解图文意思,了解十二生肖的排位情况。 4、了解自己与家人朋友的生肖属相,并树立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学习重点及难点 词汇:dragon rooster rat ox 句型:What is your year? My year is the year of the. 教学难点:重点句型的拓展 教具准备:课件,录音机,生肖卡片 教学基本策略及设计思路 本课题是根据本年段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和《课标》提出的学习目标来设计的,注重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经验为基础,通过卡片、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Step1师生问候,增进交流,复习旧知。 Step2讲授新知:1.设计情景,用猜谜语的形式逐一出示动物图片,在复习和学习12个动物单词中,渗透拓展词汇 ox drogon rooster rat 2.复习12个序数词。 3.学习句型Theis the. 4.小组合作,为12只动物排序。 设计意图 猜谜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生动形象,图文并茂,模仿读音,形象记忆,并就问题进行思考。小组合作,完成课文内容为12只动物排序。 Step3 1、引出新知,每一年都有动物的名字,再次按顺序读十二生肖。 2、听录音,并思考相关问题。 3. 让学生分组对话,教师巡视。 4. 学生回答所给问题。 5、知识拓展:What is his/her year?看听 ,师生对话。 My year is the year of the_____ What is your year? 听音,看书,跟读 初识对话,再读对话,体会英语 表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检验学生掌握对话和知识生成情况. Step4 1.播放课件,看短文。 2.回答问题。 What is Li Mings year? What is Jennys year? What is Dennys year? 分小组练习对话 My year is the year of the_____.What is your year? 用课文内容进行听力练习。学会表达自己及他人的属性,从而将知识拓展延伸。 3.布置家庭作业 五年级英语教学设计范文二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说、认、读,并理解本课的五个新单词:young, old , funny, kind;strict 2、能掌握句型:whos your…? whats he /she like? 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 3、培养学生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 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old,short thin,tall,strong, young, funny, kind等。要求学生能听懂句型,并结合这些句子表达的情境,学会恰当地替换句中的单词。逐步学会听、说、读、写单词:old,short,thin,tall,strong。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对话和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lets start部分在学生用书当中首次出现,教师应正确理解此部分的辅垫作用,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使用,并帮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的变化。 教学准备 1、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以及本课时的八张单词卡; 2、准备一些教师的照片或图片; 3、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情景教学法 1、warm-up(热身) (l) 播放lets start下面歌谣的录音,让学生听歌谣猜单元话题,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第一单元英语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过的句型:“i have a new friend. hes tall. hes strong, too.”并结合相关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复习 strong, tall, short,thin等词,为本课时听、说、读、写这些单词做好准备。 (2)日常口语练习,内容可参考如下: t:hello, everyone! welcome back to school! nice to see you! ss: nice to meet you! (3) 问学生几个问题,引出本课重点内容。具体会话可参考如下: t:hi,everyone!nice to see you again.what grade are you in now? ss:were in grade 5. t:do you like your new english books(new classroom, new teacher)? ss:yes! t: what are we going to talk about in unit 1?guess!whats the topic of unit 1? 2、 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l)出示lets start部分图片,介绍说: rabbit has many new teachers in her school. do you have new teachers? 引导学生根据情景图的提示描述新教师。然后说:“今天我们将学习怎样描述新教师。sarah将为大家介绍几位新教师,大家在先看一看有哪些是新教师? (2)出示lets learn部分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说: they are sarahs teachers. describe these teachers.引导学生结合预习部分回答出 strong, tall, short, thin等旧词,然后结合图卡向学生呈现新词:youny,kind old,funny。可利用简笔画、单词卡片或实物图片等—一教授新词,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读。 (3)可播放单词的声音,让学生在听过一遍后跟读单词,逐步掌握正确的读音。 (4)根据以下信息请学生判断会话中描述的教师是 lets learn配图中的哪一位: mr hu is the art teacher. whats he like?hes short and thin.完成前面铺垫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猜出哪位是sarah的新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 lets learn部分所提供的替换句型,描述sarah的其他两位新教师,练习巩固所学新词。 (5)试着写单词。 范写四会单词,让学生跟写或在单词卡片背面仿写,达到听、说、读、写四会掌握新词的目的。 3、lets play (趣味操练) (1)lets find out (找一找) 指导学生用所学新词和句型描述lets find out部分几位教师的体貌特征,然后找出正确的图片。完成这项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八张新词卡片继续进行结对或小组活动,如: my new chinese teacher is tall and strong. who is he? 让其他学生选出正确的图片。 (2)lets sing (唱一唱) 放歌曲“my new teacher”的录音,学生跟唱,进一步在音乐节奏中感知新词。 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巩固与扩展) (l)让学生做本单元 a lets learn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让学生模仿lets find out部分的录音,读给朋友或家长听。展示不同教师的图片,让学生猜出是教哪个科目的教师,然后用所学新词描述这些教师的外貌特征。 (3)让学生参照 lets find out部分设计一些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可以参考以下语言: she is tall. shes beautiful. shes very young. we all like her. whos she? (4)让学生把新学的歌曲唱给家长或朋友听。 五年级英语教学设计范文三 Unit 3 Whats ur Favurite Fd ?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 能够提问并回答三餐所吃的食物,如:What d u have fr lunch tda/n Mndas……?We have tates, tfu and fish…… (2) 能够简单描述一些食物的味道,如:The apples are sweet…… (3) 能够提问并回答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并说出原因,如:Whats ur favurite fd? I lie apples. The are sweet…… (4) 能够听懂、会唱歌曲“What d u have fr lunch?”和本单元的歌 谣。 2、知识目标 (1) 认读A、B部分Lets learn Lets tal 中的单词和句子,并掌握四会 单词。 (2) 掌握四会句子,读懂对话内容,完成句子填空。 (3) 了解Lets start Grup/pair wr Tas tie等部分的内容。 (4) 了解Prnunciatin中的字母组合w, a, fr, fl的发音规则,认读相 关的单词。 (5) 了解Str tie Gd t nw等部分的内容。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通过以旧带新的方式自 主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合作学习。 (2) 了解中国表示美好愿望的传统美食,并介绍其他国家的代表性食 物,开拓学生的视野。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Lets start Main scene Lets chant A Lets learn Grup wr 第二课时:A lets tr Lets tal Tal and atch C Gd t nw 第三课时:A Read and write Grup wr C Lets sing 第四课时:B Lets tr Lets tal Pair wr C Str tie 第五课时:B Lets tr Lets tal Pair wr C Tas tie 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 Grup wr C Prnunciatin Lets chec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单词: tat, tfu, green beans, fish, ptat, eggplant并认读者cabbage, uttn, pr三个单词及替换句型:What wuld u lie fr lunch? Id lie …… 2、 能用本课时单词卡片完成小组活动,操练新单词。 3、 能够说唱歌谣,并理解其含义。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关食物的单词:tat, tfu, green beans, fish, ptat, eggplant。 难点:本课时词汇量大,要求四会掌握的单词多。 三、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单词卡片、录音带、录音机、学生卡片和彩笔 四、 教学过程: 1、 热身 跟录音,跟唱歌曲,复习有关食物的单词。 2、 预习 (1) 吟唱歌谣。 (2) Lets start 出示Lets start 部分的挂图,出谜语,请学生猜是什么食物。师:I u t eat. I ellw and lng. I grw n the tree. M nae begins with the letter as “bee”. What an I ? 可让学生进行抢答,以此复习学过的有关食物的单词。 (3) 回答谜底,为教授四会单词tat做准备。 3、 新授: Lets learn (1) 学生说出Lets start 部分谜语的谜底后,自然引出四会单词 tat,教师出示单词卡片tat。由于本词在四年级下册已出现,在此便可反重点放在该单词的拼读上。在学生拼读熟练后,教师引入ptat的学习,随后呈现三个新单词:uttn, cabbage, pr, 领读,让学生快速记住读音,然后教师说出其中某种食品的特点,学生认读单词。再以不同方式教读其他新单词:tfu, fish, eggplant, green beans 并拼读这些单词。 (2) 做游戏操练新单词。 (3) 听Lets learn 部分录音,认读新单词:cabbage, tat, tfu, eggplant, uttn, fish, ptat, green beans. (4) 教师出示六个四会单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抢拼单词,拼读时 小组成员可提供帮助。 Lets chant 听懂、学唱本课时的歌谣,复习巩固新单词。 Grup wr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食物图片完成任务,以此来操练新单词和巩固已学句型。 4、巩固延伸: 做活动手册配套练习,熟记单词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听懂、会说:What d u have fr lunch tda? I have eggplant……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 2、 能听懂提示语,按照Lets tr录音内容判断两张配图的正误。 3、 能够了解中国一些传统食物所蕴含的文化。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询问和回答三餐所吃食物的句型。 难点:句子What wuld u lie fr lunch? What d u have fr lunch tda? 的不同用法。 针对本课时文化背景的学习,要求教师为学生介绍中国表示美好祝愿 的传统美食,以及其他国家具有代表性的食物,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 课前准备: 挂图、单词卡、录音机、录音带 四、 教学过程: 1、 热身 (1) 听歌曲,感知本课时的新语言。 (2) 进行师生对话。 2、预习 Lets tr 播放Lets tr 部分的录音,请学生做出正确判断。 3、新授 Lets tal (1) 通过校对Lets tr 部分听力练习的答案进一步呈现新句 型。 (2) 用旧句型:“What wuld u lie fr lunch?”与新句型 “What d u have fr lunch tda?”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新句式。 (3) 运用卡片练习新句式。 (4) 放Lets tal 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跟读句子。 学生可用不同的食物单词替换关键词,形成多组对话。 Tal and atch 学生进行两人小组练习,完成说说连连活动。 Gd t nw 出示本部分的图片,为学生介绍中国及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 巩固延伸: 做活动手册的配套练习,听录音,读给家长、朋友听,熟悉单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句子,并使用该句型完成问卷调查。 2、能够理解部分对话的含义并完成句子填空。 3、 能够听懂、会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为四会掌握句子,还需要解释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 挂图、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1、 热身 (1) Lets sing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跟唱歌曲,复习巩固A部分主要句型。 (2) 日常口语练习。 2、 预习 复习有关星期的单词。 3、 新授 Read and write (1) 针对预习部分的内容提问学生,让学生齐声回答。教师接着问学生: What d u have fr lunch n Mndas? 呈现一张Schl Menu说:Lets see tgether,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2) 让学生就一日三餐的话题进行小组交流,并制作一张菜单。然后由 两名代表以问答的形式在班内做汇报,适时引出句子:That sunds gd. (3) 听Read and write 部分录音,指导学生在读懂对话的基础上完成 句子填空。教师重点指导四会句子的认读和书写。 (4)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食物单词替换对话中的关键词,操练新句型。 Grup w 请学生使用所学语言完成采访,并进行汇报。 巩固延伸 依照课文自编一段对话进行表演;做活动手册配套练习;听录音,读给家长朋友听;熟悉单词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单词:tast, salt, sweet, sur, fresh,,并认读单词health。 2、 能够说唱歌谣,并理解其含义。 3、 能够了解故事大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说、读、写四会掌握的单词。 难点:单词health 的发音。 课前准备: 单词卡、录音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1、 热身 (1) 教师放本单元Lets sing部分的录音,学生跟唱歌曲。 (2) 参照上课时的课文内容进行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 2、 预习 听歌曲“An Apple a Das ”,学生跟唱并做动作。 3、 新授 Lets learn (1) 教师接着预习部分的歌谣出示实物,根据以前学过的故事,引出单 词fresh,领读单词。再通过歌词理解Health的含义,领读单词,注意th的发间。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水果或食品对人体健康有益,在学生说出水果或蔬菜时,可自然引出tast一词并带读。 出示盐、糖、醋,佯装品尝这三种调料,呈现不同表情,出示三个单词salt, sweet, sur, 让学生认读新单词。在教学新单词的过程中,应反复使用句子:“Its favurite.”让学生多次感知新词favurite, 以减轻下一课时的负担。 (2) 以游戏的方式操练新单词。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三杯溶液,请某小 组的一名学生品尝并呈现不同表情,让其他组的学生猜单词。 (3) 听Lets learn 部分录音,让学生认读单词:tast, salt, sweet, sur, fresh, health. (4) 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学生抢读抢拼单词,拼读时小组成员可提供帮 助。 Lets chant 让学生听懂、学唱本课时歌谣The apples are sweet…… 巩固延伸: 收集有关食品的广告信息;做活动手册配套练习;听录音,读新单词给家长和朋友听;熟记单词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懂、会说:Whats ur favurite fd? I/We lie……并能 在情景中熟练运用。 2、 能够听懂Lets tr 的录音,为几张配图正确排序。 3、 能够根据Tas tie中所给的范例自编一则广告。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询问和回答最爱吃什么食物的句型:Whats ur favurite fd? I lie …… 难点:单词favurite的发音。 课前准备: 单词卡片、调查表、录音带、录音机、彩笔 教学过程: 1、 热身 (1) 播放歌曲“What Wuld u Lie?”,学生跟唱歌曲。 (2) 日常口语练习。 2、 预习 (1) 放录音,跟唱歌谣。 (2) Lets tr 教师放Lets tr部分的录音,请学生为几张配图正确排序。录音内容 如下: ① Girl: D u lie bananas? B :es, there sweet. ② Girl: D u lie tates? B: es, there fresh. ③ Girl: Whats u favurite fd? B: Beef, its health. ④ B: D u lie ice-crea? Girl: es, its tast. 3、新授 Lets tal (1) 教师出示三张食品的图片,对学生说:I lie chicen, beef and fish.教师指着chicen说:I lie chicen.在旁边画上一张笑脸;接着指向beef说:I lie beef better.并在旁边画上两张笑脸;再指向fish说:I lie fish best.在旁边画上三张笑脸。最后表述:S, favurite fd is fish.出示favurite的单词卡,再询问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教读句子: Whats ur favurite fd? (2) 两人小组用该句型编一小段对话进行操练,同时也 可引导学生用该句型编一小段对话进行操练,同时也可引导学生用fruit and drin替换fd. (3) 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对话。学生可用不同的食物单 词做替换回答问句。 Pair wr 让学生拿出已发的调查表格,用所学句型对不同学生进行调查, 并要求对方陈述原因。先组内汇报,再向全班汇报,汇报时要说出:I lie …… Mie lies…… We lie……教师看哪一小组表现好,适当给予奖励。 Tas tie 请学生拿出第一课时所做的谜语卡片,向全班展示。 巩固延伸:做配套练习,读对话给家长听,熟记单词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句子:Whats ur favurite fruit? I lie apples. There sweet. I dnt lie grapes. There sur.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能够在Grup wr中使用该句型完成调查。 2、 能够理解情景对话的含义并完成句子填空。 3、 能够理解Prnunciatin中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读出相关的单词。 4、 能够完成Lets chec部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课时的四会句子的掌握。 难点:单词favurite的拼写。 课前准备:挂图、录音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1、热身 (1) 放录音,跟唱歌曲。 (2) 日常口语对话,进行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 2、预习 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广告,两人一组向大家介绍。 3、新授 Read and write (1) 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广告图片,示意学生提问:Whats ur favurite fruit? 教师回答:I lie apples. The are sweet.另外出示带有哭脸的葡萄图片说:I dnt lie grapes. The are Sur. 请学生模仿会话,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2) 看图,指着Z说:L! Whats Zs favurite fd? Can he have it? Wh? Lets listen t the tape. (3)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句子填空。 (4) 教师适当指导四会句子的书写,尤其要注意单词favurete 的拼写。 Grup wr 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学句型完成调查,找出小组中欢迎的食物。 Prnunciatin 先给出windw, ellw, snw 三个单词,让学生找出w的发音,再自己尝 拼读单词grw。用这种方式总结fl, a, fr的发音。每教授一个字母组合的发音后,请学生听例词和绕口令,鼓励学生说出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 Lets chec 完成Lets chec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每组句子的含义。录音内容如下: ① hn: What d u have fr lunch tda, Mie? Mie: I have cabbage, uttn and carrts. There tast. ② Waitress: What wuld u lie fr dinner? Sarah: Id lie green beans and fish. There health. ③ Wen1: Whats ur favurite fd? Wen2: Eggplant. Its tast. Its favurite. ④ hn: Can I have se eggplant and tfu, please? I hungr. M: Sure. 巩固延伸:做配套练习,练习发音,书写单词和句子

7,幼儿园教学案例中教学设计怎么写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教学设计是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教案仅是实施教学的计划安排,而教学设计更着眼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够客观地评价和判断教学结果。教学设计更加符合教学规律,容易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教案是教学设计中最核心的一部分,主要是对教学目标、内容、环节进行备课。

8,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什么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其中教学过程里面又包括导入环节,新知呈现环节,操练环节,知识拓展与巩固环节,再加上总结环节。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拓展资料: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是: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编写、教学过程设计(学习环境设计——情境、资源、媒体、课程组织形式;教学策略设计——教学顺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与实施、教学设计总结性评价。教学设计是进入实质性培训工作的第一步,其具体步骤包括( )。A.培训内容分析B.培训教师考评C.选择购买、编辑教学大纲和教材D.受训人员分析E.选择确定培训方法重点推荐指数:正确答案:ACDEB项是培训反馈的具体步骤之一。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计划,教学过程导入,初读感知,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

9,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怎么写

你是要写模板吗?写模板就需要选一个教学内容来写。具体来说,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板书这些主要环节。教学反思就是你上完这节课后,发现了什么问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或者哪个环节处理得较好。
1、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2、按教学的进程,教师的教学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前的反思:是指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 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 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等等)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教师的教学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 3、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批判思维 补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10,语文教学设计怎么写

首先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一篇初中语文例子 一【教学思路】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要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正确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从而在诵读中品味作品的深刻内涵,感悟主人公的激情和斗志。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1.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通过预习课文,掌握了基本知识。并且通过网络收集了解了本文的作者资料以及写作背景。具有较好的基础。但由于每一位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以及自身约束能力不同,在对文章语句赏析与情感把握上面仍然较为生疏,且掌握程度有一定的差距。 四【教学重、难点】 ①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②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五【教学策略】 主要采取多媒体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以及独立思索等方法。既能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又能让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学会合作,在共处中求知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 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媒体:①屈原专题网站 ②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七【课前准备】 学生 ①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了解屈原,了解郭沫
文章TAG:教案教学教学过程过程教案教学过程设计模板范文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