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知识 > 六年级上数学网课,六年级上册快速课课通P3321

六年级上数学网课,六年级上册快速课课通P3321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21 08:44:04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六年级上册快速课课通P3321

是底面周长,不是面积!28除以4是7dm,这是求棱长,V=a*a*a=7*7*7=343立方分米

六年级上册快速课课通P3321

2,免费网上课堂小学六年级数学

http://www.wxschool.com:8090/wxjy/index/小学至高中的都有,而且免费。

免费网上课堂小学六年级数学

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数学第一课

http://www.pep.com.cn/xxsx/xxsxjs/xs6a/xs6akb/电子版教材 里面也有教师用书希望会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数学第一课

4,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课达标答案44到45页的

12除以四分之一等于3米12除以25%等于48%
10。1263-1185=78(人)78/1263*100%(约等)=6.18%11.你自己写,不用说12.900*40%=360(只)900*60%=540(只)注意:答:孵出的小海龟在360只至540只之间下面根据你自己写,查一下就进行了!!!!!!~~~~~

5,六年级上册数学轻松课堂 17页

没有哦
4:9=(16):36=36除(81)=12/(27) 4/3÷3/4=16/9 1/3 1/4=7/12 2/3-1/12=7/12 12×2/7=24/7 3/4×1/6=1/8 8/5×4/9=32/45 0÷7/12=0 17×2/51=34/51 4/7×1/8=1/14 4/3÷3=4/9 17×2/51=34/51=2/3 此题回答有误,更正如下,4:9=(16):36=36除(16)=12/(27)

6,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册)全套教案,共69页,这里只能复制一小部分,详细的你可以到我们网站去下载 第一单元 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导入 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新授 教学例1 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小结例1: 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练习: 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例2 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练习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练习一第6题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7,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重点课全部课件

公式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 面积=边长×边长 (s=a×a )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表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分数应用题 : 单位“1”的量×分率(百分率)=对应量 已知量÷对应分率(百分率)=单位“1”的量 比较量÷单位“1”的量=分率(百分率)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文章TAG:六年六年级年级数学六年级上数学网课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