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知识 > 心肺复苏课件ppt免费,心肺脑复苏ppt

心肺复苏课件ppt免费,心肺脑复苏ppt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18 21:22:38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心肺脑复苏ppt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3027737.html?from=like

心肺脑复苏ppt

2,心肺复苏的解剖学基础

胸外心脏按压时要找好解剖部位:施救者以靠近病人的下肢手 (定位手)的中指沿病人的肋缘自下而上移动至肋缘交会处 (剑突),伸出食指与中指并排,另一手掌根置于此两指旁,再以定位手叠放于这只手的手背上,手指相扣,贴腕跷指,手指跷起勿压胸肋,以髋关节为轴用力,肘关节伸直向下压 (垂直用力),手掌下压深度为3.5至4.5厘米,每分钟约做100次。
搜一下:心肺复苏的解剖学基础

心肺复苏的解剖学基础

3,2016心肺复苏指南ppt

2016年心肺复苏_图文_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QHVRWv8GY4-Tt5V1q_p6VtAAbtdtwwxtSuZXQ5TcpAXrMC0C1s7RiKeXaGZimXEDHYEBGq0T1Yw8JShHI7QXYdKg6wrjdMCX15KjIp0E0a7 这是链接你可以去看看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3027737.html?from=like

2016心肺复苏指南ppt

4,心肺复苏步骤操作要点

一、判断病人有无意识 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对病人耳边,轻声呼唤(无反应), 病人意识丧失。 二、打开口腔,检查有无异物(清理口腔异物),解开病人衣扣。 心肺复苏操作: 一、打开气道(仰头举颏法);操作: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处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判断呼吸:一听,听病人有无呼吸音;二看,看病人胸部有无起伏;三感觉,感觉病人有无呼吸气流冲击面颊(10秒钟),若无,表示病人呼吸停止。 二、人工呼吸 口对口吹气2次 频率:12次/分钟、吹气量:500—600毫升。操作:保持病人气道开放,救护人将放在病人前额手的拇指和示指捏紧病人鼻翼,以防气体从病人鼻孔逸出,用双唇包严病人口唇,缓慢将气体吹入,并观察病人胸部起伏。 判断意识:触摸颈动脉判断有无搏动(10秒钟)若无,表示病人心跳停止。 三、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部位) 定位:胸骨正中下1/2处; 按压频率:100次/分钟 按压深度:成人4-5厘米 操作:救护人一手中指沿病人肋弓上滑到双侧肋弓的汇合处,并定位于此,救护人另一只手的手掌根部贴于第一只手的示指并平放,手掌根部的横轴与胸骨的长轴重合。定位之手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两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手心翘起。 按压30次,吹气2次为一个循环 (30:2) 胸外心脏按压要点: 腕、肘肩关节垂直 髋关节为支点 按压深度4 - 5厘米 按压频率100次/分钟 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压放比例1:1) 快速有力匀速胸壁充分弹性复位 按压30次吹气2次(30:2为一个循环)

5,心肺复苏作文150字左右

10月2日上午,我跟着妈妈来到了中国计量学院,参加张淑妈妈组织的假日小队活动“珍惜生命从你我做起——心肺复苏”。活动一开始,张淑妈妈用她精心制作的PPT告诉我们有关“心肺复苏CPR”的急救常识以及心肺复苏操作示范。她讲的如此的生动、形象、逼真,我们个个听得聚精会神,不亦乐乎。听完讲座后,我们16位队员们一一进行了体验操作。我早就蠢蠢欲动了,盼啊盼,终于轮到我了,我学着阿姨之前做的示范,先四周查看下是否安全,有没有电线之类的,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向病人靠近,轻拍病人肩膀并大声询问“喂,你怎么啦”。然后用手指摸摸病人的颈动脉看看是否有脉搏,如果没有,赶紧向周围人群呼救,请求援助拨打“120、999、110、122”等。再把病人放平稳,解开上衣和皮带,然后找到心脏的准确位置,左手张开,右手握拳扣在左手上,手后掌和肩膀必须同时出力,手臂不能弯曲进行上下不间断地按压十五下。这按压心脏非常讲究,光是这按压心脏十五下,就已经让我的手臂有些隐隐发酸。此时,我真想站起身来好好地舒展一下,可是一想到自己正进行一项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急救,站起身来休息一下的想法又被我重新埋进了心底。人工呼吸同样重要,左手按住额头,右手两指顶住右下颚,将病人的下巴和地面成90度角,然后用阿姨给我的纱布包住手,清理口腔异物,如有假牙要取出,再用左手捏住鼻子,右手拖住下巴,深吸一口气,再隔着纱布嘴对嘴地呼气,重复一次,然后又开始按压,就这样循环5次后,看看脉搏有没有反应,同时看看病人的胸部有没有上下起伏。如还是没有就在重复一次。这就是急救的全过程。站起身,虽然脚有些麻木,手有些酸疼,但我的心中满是幸福和快乐。心想:学会了急救,可以在关键时候帮助别人,还可以拯救别人的生命,真开心!体验完后,我们手里各自捧着“珍惜生命从你我做起——雏鹰假日小队”其中一个字进行了合影,结束了这次愉快的体验活动。

6,心肺复苏的步骤

确定是否意识丧失(一拍二喊):先轻拍并分别在双耳侧大声叫喊,看是否有反应。若有,则无需抢救;若无,则先查看口腔有无异物,再用耳感觉有无呼吸。 ↓ 用双手以大拇指固定于两侧鼻唇沟,食指和中指固定于耳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固定于下颌骨下的手势将头轻轻地侧向一侧,再用一手的大拇指按压在舌上,其余四指固定于颏下,向后上牵拉。以解除舌根后坠,并查看是否有口腔异物,若有则用手指快速掏出(若方便,可以用布緾于指上掏,更易掏出异物,只需将容易掏出的异物一次掏出,勿在此浪费时间)。有松动假牙或义齿应取下。 ↓ 用相同的手势将头扶正,并以一手压额,一手拉下巴,使下颌骨--耳垂线与地面垂直。(以保证气道通畅) ↓ (三感觉):用耳贴近被救者口鼻上方以检查是否有呼吸,同时用眼切线方向看胸廓有无起伏),时间约5秒(可口数“1001、1002、1003、1004、1005”时间约为5秒) ↓ 如存在轻微呼吸或心跳,则给予疼痛刺激(用拇指用力按压眶上缘),观察是否有反应。若呼吸心跳停止或刺激无反应,则开始施救。 ↓ 1.如果现场有多人时,用三句简短的话:1.告明自己身份(告明自己有相关知识或培训,以免抢救失败时造成医疗纠纷);2.叫人去拔打120(院内则叫主治医师);3.问有谁懂急救的请进来帮忙。 2. 如果现场无其他人,一般先求救再进行施救(因为电除颤的时间对施救是否成功的影响更大)。在下列情况应先施救:被救者是儿童、或为药物中毒、溺水、窒息(因人对于这类人快速施救成功率更高)。 ↓ 开始施救:确定地面是否平整和结实,若不是,则转移至适合场地(保证胸外按压的效果)。 ↓ 给予两次人工呼吸或面罩-气囊呼吸(气囊挤压时间约为2秒/次),再食指、中指和无句指并拢由颏下滑至喉结处,再横向滑至胸锁乳突肌内侧沟,触诊有无颈动脉搏动,触诊时间约为6秒(可以数1001、1002、……1006)。若有则继续给通气。若无则准备胸外按压,先向旁人说明“无颈动脉搏动,行胸外复苏(如果在院内还应嘱准备电除颤仪)” ↓ 胸外按压:1.在双侧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点处为按压点,以一手的掌根部为受力点,另一手的手掌贴于下面手的手背,手指交叉,双手掌根相合,手掌远端稍上翘。 2.双上肢与胸廓垂直,不能弯曲,以腰部用力按压胸廓。 3.按下与提上的时间比为1:1。 4.按压幅度约为4-5cm(以胸廓呈现明显起伏为准,对于不同年龄应相应调整)。 5.按压速度约为100次/分(可以数1下、两下、3下……10下、11、12、13……28、29、30),按压30次后给予人工通气2次,即以比例30:2进行。连续重复5轮(如有多人,应每一轮后换人,以保证下一轮的按压效果),停止两分钟,观察有无反应。若无则两分钟后继续胸肺复苏,或给予电除颤两次后继续胸肺复苏。 6.抢救30分钟后仍未恢复自主心跳及呼吸,则可放弃抢救。

7,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

《2010`AHA CPR&ECC 指南》新亮点 《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已经公开发表,该指南框架结构与《2005`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基本相似。 经过五年的应用实施,有相应的调整! 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 (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2010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生存链的变化 ★2010(新):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 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2005(旧): 1、早期识别,激活EMSS 2、早期CPR 3、早期除颤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 应及时识别无反应征象,立即呼激活应急救援系统。 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010(新): 胸外按压先于通气 ●2005(旧): 成人心肺复苏,首先开放气道,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2次通气后再做30次胸外按压,如此循环 原因: 1、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研究表明,心脏骤停时,患者经过抢救的生存率要比那些未作CPR的高。 2、动物数据表明,延误胸外按压会减少生存率,所以被延误的情况应最小化。 3、胸外按压不受体位的影响,可以即时进行,而定位头部和进行嘴对嘴呼吸都需要花费时间。 4、在双人抢救时,C-A-B的优势更突出,在第一个抢救者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第二个抢救者施行开放气道。在开始做人工呼吸时,第一个30次胸外按压也就结束了。 5、不管是单人还是多人抢救,以胸外按压开始CPR不会推迟进行人工呼吸这点应该明确。 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2010(新): 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 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 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压。 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 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2005(旧): 没有区别抢救者是否受过培训。 仅建议旁观者可以在指导下行胸外按压。 原因: 对于未受过培训的抢救者来说,通过电话,就可实行仅有胸外按压的CPR。 然而,经过训练的救援人员,还是应该胸外按压和通气同时进行。 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 ★2010(新): CPR中不再有“一听二看三感觉”。 30次胸外按压后,单人抢救者开放被救者的气道,并给予2次通气。 ●2005(旧): 开放气道实施时CPR的前提。 气道开放后,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来评估呼吸。 评估没有呼吸心跳后,在进行胸外按压! 原因: 按照心肺复苏术中C-A-B的顺序,对于没有意识,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的成人,应首先给予胸外按压。 因此,呼吸作为心脏骤停后简要检查的一部分,应放在胸外按压,开放气道,2次通气之后 胸外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2010(新): 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100次/分 ●2005(旧): 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100次/分 原因: 按压次数,中断时间,决定了胸外按压的频率。 这也是影响正常循环和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 在大多数研究中,胸外按压次数与存活率成正比。 作为CPR组成的重要部分,胸外按压不仅要把重点放在按压频率上,也要尽量缩短中断时间。 按压不足或频繁中断将会使每分钟的按压次数减少。 胸外按压的深度:至少5 ㎝ ≥5cm ★2010(新): 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至少 5㎝ ≥5cm ●2005(旧): 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 4㎝-5 ㎝ 4-5cm 原因: 胸外按压通过挤压心脏增加的血流量,可以为脑和心脏提供氧和能量。 尽管建议按压时要用力按,快速按,从几年来的实际操作情况看,多数抢救者按压深度还是不够。 此外,现有科学表明,按压深度至少5 ㎝时比4 ㎝更有效。 介于这个原因,2010AHA规定了CPR和ECC胸外按压时的最小深度。 具体可以搜索: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官方简体中文版.PDF 百度医疗团《医生工会》感谢你的热情与关注
你搜索下,可以找到《2010AHA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摘要(中文版)
文章TAG:心肺复苏复苏课件ppt心肺复苏课件ppt免费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