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知识 > 古代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授导型教案

古代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授导型教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3-03 18:01:43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初中历史授导型教案

学习目标:12345**导入话题**内容引导

初中历史授导型教案

2,初中九年级历史优秀教案

  九年级是一个重要的学期阶段,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好历史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或者类比,充分进行联想,就可以产生很好的课堂效果。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初中 九年级历史 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九年级历史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古代埃及与金字塔   2、古代巴比伦与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与种姓制度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对金字塔建筑历史的思考与探索,从而形成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分析,提高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亚非文明的了解,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   1、金字塔的建造   2、汉谟拉比法典   3、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   1、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   2、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法设计】   1、导入:   利用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 故事 ,让学生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而神奇的文明,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如果不游览一下金字塔,就不能说是到过了埃及。从开罗西行数公里,来到吉萨村,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金字塔,便屹立眼前。在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东侧,便是狮身人面像,它以诱人的魔力,吸引了各地的游客。胡夫的圣旨公元前2610年,法老胡夫来这里巡视自己快要竣工了的陵墓--金字塔。胡夫发现采石场上还留下一块巨石。胡夫当即命令石匠们,按照他的脸型,雕一座狮身人面像。石工们冒着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细刻,终于完成了它。像高二十米,长五十七米,脸长五米,头戴”奈姆斯“皇冠,额上刻着“库伯拉”圣蛇 浮雕 ,下颌有帝王的标志--下垂的长须。一只耳朵,有二米多长。“怪物”--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的头像,真的是以胡夫作模特儿的吗?   2、“金字塔的国度”:   在学生发言(讲解“我所了解到的金字塔”)的基础上作最后 总结 :   (1)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   (2)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体现古代埃及创造了高度的文明。   3、“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提问“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由此使学生认识大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长的共同规律。   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向学生强调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祥地。关于种姓制度,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及相关材料,最大限度地从课文中获取有关种姓制度的知识信息。   5、最后,利用教材上的亚非文明地图,对全课进行总结。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   2、本节课有较强的地理概念,建议教师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独立思想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板书设计】   古代埃及(金字塔是奴隶主阶级残酷剥削奴隶的历史见证)   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公开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相关 文章 : 1. 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2. 初三历史教师教学计划 3. 2019九年级历史老师工作计划 4. 2019初三新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5. 常用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九年级历史优秀教案

3,如何写历史教案

言简意赅,浓缩就是精华,简短一点好,留更多思考的的空间
教案是给自己看的,想怎么设计就怎样

如何写历史教案

4,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文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教案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文景→汉武→光武→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理解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遗留问题,解决的过程,产生的功效   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 措施 及其历史作用   过程与 方法 :   阅读资料→理解大意→ 逻辑思维 →得出结论(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由于时间跨度大(约四百年),涉及史实多,但限于课时,在教材中,“两汉”侧重讲的是西汉,“兴衰”侧重讲的是“兴”。   本课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本课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分析史实,完成教学。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结构和过程   复习导入:   1.楚汉战争的最后结果如何?   (启发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刘邦就是汉高祖。)   2.刘邦为什么能够得到胜利?   (指导学生观看61页“导入框”,结合上一课知识回答:善于用人,爱惜百姓,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等。)   过渡讲解:俗话说“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当年汉高祖面临的也是这种情况。请看61-62页“文景之治”的内容。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国家极度贫困。长期战争导致经济凋敝。   《汉书 食货志》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刘邦,面对现实,应采取什么办法?   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   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欲图长治久安。休养生息政策因而得以出台并顺利实施。   教师出示相关的减轻租税的图片和资料。学生看书,分类归纳文帝、景帝的措施。   1.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   2.发展农业生产   3.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4.重视“以德化民” 5.社会安定百姓富裕   汉文帝与景帝共在位39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措施,使得社会安定,人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资治通卷》记载:“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后世对之评价较高,把这样的治世称为“文景之治”。   小结:   让学生归纳西汉吸取秦朝灭亡的哪些教训,制作秦汉措施比较表,如赋税、徭役、刑罚等方面。更好的体会为何“秦亡汉兴”。   这为汉武帝时达到鼎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    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文二   课时安排 1 第1 课时 一、整体思路说明 整体设计思路 自学为主,引导为辅 指导依据说明 杜郎口模式 二、教学目标设计 ·基础知识 1.掌握西汉和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2.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 1.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鼎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策略 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学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四、 教学方法 的设计   五、课堂难点解决措施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可以自己下去找些资料   教师引导辅助学生掌握重难点 六、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及导学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和名诗古句,引起学生感官上的刺激 教学过程 配乐诗朗诵《沁园春 雪》导学 教师活动 书写板书   导学案   (一)文景之治:?   阅读课本67和68页,完成以下任务:   1、背景:西汉初年,社会状况如何   西汉初年,经济 ,到处一片 景象。?   2、措施:汉高祖、 和 ?吸取了 教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 变西汉初年的状况   ①减轻 。②注重发展 。?   3、表现:“文景之治” 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文帝、景帝分别 采取了哪些措施促使了此局面的形成   ①奖励 。②提倡 。③重视 。?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阅读课本68和69页,完成以下任务:   1、措施:(1)政治上:为加强 ,武帝接受 的建议,下令允许 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 ?。?   (2)思想 文化 上: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句话含义是 。推行儒学 教育 ,在长安兴办 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 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2、作用: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 ?,开始 进入 时期,开创了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盛世局面。?    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和现象,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培养学生辩证、综合、分析史实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结合秦的历史,进行对比,找出秦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大一统之间的联系,并由此得出西汉为何能出现较长时间的强盛局面;通过 典故 、图片、知识树等教学资料,了解汉武帝统治的史实,认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封建统治思想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汉由贫穷到强盛,使我们认识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政策的调整、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重点突破: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也是课文前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客观条件;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他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本目的重点是写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课文中未作任何理论性的评析,这就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教学难点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难点突破: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再次,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即所谓“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最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是实行“独尊儒术”的必然结果。 教学准备 适合本课教学的挂图和课件   复习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引入新课“大一统的汉朝”   讲授新课   一、文景之治   1、休养生息的原因和措施   展示材料:   “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羊。”   ——《汉书·食货志》   同学们,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课本的第一段和这则材料真实的反映了西汉初期的经济状况,不光是谷物奇缺,价格昂贵,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那么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分析西汉初期经济萧条的原因有哪些?   2、文景之治   汉朝从刘邦开始包括文帝和景帝三代统治者为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是怎样克服这种困难的?采取了哪些措施?   我们把西汉初年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们针对经济凋敝采取的这些措施叫做“休养生息”或“与民休息”。下面我们把这些措施用关键词把它找出来。   我们从“汉文帝穿的衣服质地比较粗糙,他宠爱的夫人,也不能穿拖地的长裙。帏帐上不许绣花。”这些文字更能体会出当时统治者的朴素与节约,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这种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称为“文景之治”。   请同学们先把课本第三段大字内容看一遍,结合材料思考 “文景之治”时的社会经济情况具体表现如何?   出示材料:   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庚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史记·平准书》   “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建立在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基础上的,而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是在吸取秦亡教训的条件下开始的。请同学们看课本P68面“动脑筋”的题目,思考讨论秦始皇和汉文帝在修建自己的陵墓上有何不同?他们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汉初六七十年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请同学们把“汉武帝的大一统”这一子目的内容仔细地阅读一次,找出汉武帝即位后面临的社会问题,也即大一统的背景。   除同学们讲的之外,汉初的社会问题还有匈奴仍然威胁北部边境,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土地兼并问题也日益严重等等,这一切,都把加强中央集权提到日程上来。   刚才我们所提到的,都是西汉存在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西汉王朝必须加强中央集权。那么,汉朝当时实行中央集权的条件是否具备?如具备,具备了哪些条件?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下面请同学们从课本上找出汉武帝在面临两大社会问题时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   1、政治:推恩削藩国   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抗衡,解决诸侯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2、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为什么要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文四   课题 第14课大一统的汉朝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教师 宋艳红 单位 唐山市第二十八中学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学生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归纳汉初的统治政策,理解“文景之治”的含义。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和政治、思想上的措施,知道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培养学生归纳能力、表演能力、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于方法:通过《汉武大帝》的主题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理解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通过表演历史剧,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认识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初一学生   优势: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较活跃,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会比较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   不足:刚刚接触历史不久,还没有积累一定的 学习 经验 和 学习方法 ,所以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根据学生的学情,我运用了下列的教法。   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谈话法和讲解法,对于重点内容将由学生表演历史短剧的方式,加上多媒体的辅助,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历史思维能力。   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   手段 多媒体课件   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   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汉武大帝》的主题歌——《最后的倾诉》   第14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   1、西汉初期的经济形势及原因   2、主要措施:   轻徭薄赋   重视农业   奖励农桑   提倡节俭   以德化民   播放歌曲   提问:歌曲中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出示歌曲中对汉武帝评价的三句话。   解释“大一统”: 大一统,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投影:“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设疑:(1)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2)这种形势又是如何造成的呢?   假如你是汉初的皇帝,该怎么办?   提问:(1)汉文帝、汉景帝恢复、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   (2)文帝景帝的这些措施使西汉出现了什么局面?   投影出示图片汉文帝霸陵与秦始皇陵   设疑:相对两幅图片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   如何理解文景之治   认真倾听、观看   回答:汉武帝   感悟   理解   阅读   分析投影的史资料   回答(经济萧条,到处是荒凉的景象。)   找出原因。(秦的暴政和长期的战乱。)   畅所欲言   阅读教材、自主探究   归纳文帝、景帝采取的发展经济的措施。   回答:文景之治   观察图片,对比分析   启发:成由俭,败由奢。   结论:为汉朝经济的继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通过这首气势恢弘的歌曲来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使学生学会从史料中了解史实。(论从史出)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二、汉武帝大一统   1、原因:   (1)客观:   文景之治   —物质基础   (2)主观: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2、措施:   (1)政治上:   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主父偃)   (2)军事上   北击匈奴   (卫青、   (3)思想上: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董仲舒)   过渡:汉武帝就在这个时候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历史的天空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媒体展示:汉武帝的画像   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汉武帝。   介绍诸侯国问题的由来。   播放视频:《汉武大帝》诸侯谋反片段 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文相关 文章 : 1.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范文5篇 2.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3. 精选5篇关于历史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4. 最新历史见习报告范文(2) 5. 精选5篇关于历史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5,求小学历史教案

http://6124.x5dj.com/GroupForum/ThreadList.aspx?GroupID=6124&CategoryID=73550 进去吧,帮到你的.........

6,历史教案大概多少字 20分钟的课时

一分钟大概80字左右就足够了,20分钟的话,1600吧
因题干条件不完整,缺必要条件,不能正常作答
教案什么大多都在于讲、不必特意苛求字数
300

7,历史教案课件

推荐一个免费教育教学资源下载网站-课件素材库 http://www.kjxy8.cn/caidown/,教案/论文/反思/说课/课件下载/课本插图/试题试卷/课件视频教程/课件制作素材等资源约20多万条,相关教育教学资源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
http://www.kj6.net/SoftList.aspx?twoID=60&fl=0 这个上面的是九年级历史所有课件,都是免费(kj6教育资源网http://www.kj6.net)的,不过你要自己找第18课了。
到“为您服务教育网”能找到。

8,求7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http://www.zggww.com.cn/ 在这里绝对 可以找到你要的东西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98/sort0113/index_1.html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98/sort0113/index_1.html 七年级历史教案,上下册都有,但不知你要哪个版本的,所以还是你自己找一找吧。
专 题 栏 目 http://www.pep.com.cn/ 人教版教案北师版教案华师版教案浙教版教案沪教版教案苏教版教案老人教版本湘教版教案鲁科版教案研究性学习 http://www.xkbw.com.cn/Soft/ShowClass.asp?ClassID=22 http://www.snupg.com/defaultroot/front/zhuanti/2009/lianxice/
http://wenwen.sogou.com/z/q716531295.htm这里有

9,六国论的教案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2009212940 六国论[教学目标]:一.体会苏洵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二.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三.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译文。1.实词,如:弊(名)赂(动)亏(动)与(动)判(形)数(名)事(动)道(名)厥(代)速(动)等。2.虚词,如:率盖始然则向使至于等。3.古今义容易弄混的词,如:其实祖父故事至于等4.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省略句、被动句的翻译等。[教学难点]一.在阅读方面,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体会其严密的逻辑性是要点。二.在基础知识方面,对一些句子的翻译是难点。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选自《贞观政要》唐吴兢编著)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二、解题 1.六国:在我国历史上,战
《六国论》教案(结合课件讲解) ﹎﹎﹎﹎﹎﹎﹎﹎﹎﹎﹎﹎﹎﹎﹎﹎﹎﹎﹎ 课题:六国论 目的: 1、进一步了解战国时代的政治形势。 2、了解苏洵的关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 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4、掌握字词方面的知识要点。 ﹎﹎﹎﹎﹎﹎﹎﹎﹎﹎﹎﹎﹎﹎﹎﹎﹎﹎﹎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背诵《师说》。 二、新课:(有关知识参考课件) (一)文学常识: 1、作者: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家有老人泉),宋代眉山人,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有“苏氏文章擅天下”之誉。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通六经百家之书,下笔顷刻数千言,著有《权书》《衡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等。文集为《嘉佑集》。 2、文体: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本文属于史论。 (二)背诵课文。 (三)解释加提问: 1.第一段。 2.第二段。 3.第三段。 4.第四段。 5.第五段。 三、训练巩固: 完成《复习资料》。 四、小结: 提问背诵。 ﹎﹎﹎﹎﹎﹎﹎﹎﹎﹎﹎﹎﹎﹎﹎﹎﹎﹎﹎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提问背诵。 二、新课: (一)整体理解: 1.针对性: 针对宋朝统治者对外屈膝投降、割地求和的现实。 2.目的性: 总结六国因赂秦而破亡的教训,劝谏宋朝统治不要重蹈六国的覆辙。 3.中心论点: (1)请大家在第一段中划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如下: 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分论点: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二、语段阅读: 1.第一段最后一句“故曰弊在赂秦也”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 一是总结本段论述内容。 二是突出强调中心论点。 2.文章第二段论证的是哪一个分论点?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本段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对比论证。 4.本段用了对比论证方法,有哪些对比?找出来。 ——如下: 对比一: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对比二: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对比三;先人得土地之难与子孙失土地之易。 对比四:六国割地之繁与所得平安之短。 对比五: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 作用: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5.第三段是对哪个分论点的论证?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6.文章第四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办法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一句的用意是什么?是针对谁而言的? ——用意在讽谏北宋当权者勿蹈六国覆辙,是针对宋朝统治者而言的。 8.第四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由上文的评析历史,转入下文的讽谏当朝统治者。 9.请看文章第六段,读出含蓄而巧妙地点出本文写作目的的语句。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0.这一段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对比论证。 三、小结: 本文为经典史论,必须能背会写。 四、作业: 预习下文。
文章TAG:古代历史教案古代古代历史历史

最近更新

  • 一年级课程表制作图片模板,小学生课程表设计一年级课程表制作图片模板,小学生课程表设计

    小学生课程表设计横:六。竖:八。2,做一年级的课程表怎么做http://www.doc88.com/p-533793112228.html3,那位高手能否提供一个漂亮的课程表初中的样式版那肯定是个excel表了,怎么发给你呢?htt.....

    知识 日期:2023-05-04

  • 大班幼小衔接优秀案例,幼小衔接教案大班幼小衔接优秀案例,幼小衔接教案

    幼小衔接教案2,请您列举出支持幼儿园和教师工作的具体事例3,如何做好大班幼儿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4,幼儿园教育案例5,谁能找到学前班教育活动案例分析6,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7,大班.....

    知识 日期:2023-05-04

  • 幼儿英语教案模板范文颜色,颜色用英语怎么写幼儿英语教案模板范文颜色,颜色用英语怎么写

    颜色用英语怎么写color颜色2,颜色的英语怎么写colour是标准手写color最近也会用,国内比较偏向第一种,但是办公软件会自动修正成第二种goldcolor是这个吧。3,颜色英语怎么写color或者colour.....

    知识 日期:2023-05-04

  •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电子科大出版社电话多少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电子科大出版社电话多少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电子科大出版社电话多少编辑部谢主任028-832010832,成都电子科技大学400吧。全国的一本线以上、、、、、五百四五左右嘛3,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专业的课本是什么教材.....

    知识 日期:2023-05-04

  • 好吃的橙子教案,糖蒸橙子好吃!先切一半再切封面好吃的橙子教案,糖蒸橙子好吃!先切一半再切封面

    过年期间,除了吃糖果、芝麻饼等糕点,橙汁软糖也是孩子最好的零食之一,今天懒哥教你把橙子做成软糖,小朋友的最爱,2.然后把橙子的封面剪掉,大概是整个橙子的五分之一,盐蒸橙子好吃,方法:原料.....

    知识 日期:2023-05-04

  •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免费,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免费课件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免费,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免费课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免费课件2,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免费课件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花的勇气课件4,2020年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统编版5,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去哪里下载免.....

    知识 日期:2023-05-04

  • 小学生消防安全课件ppt免费,急 防火安全课件小学生消防安全课件ppt免费,急 防火安全课件

    急防火安全课件http://www.1kejian.com/edu/softdown.asp?softid=420142,消防安全知识培训ppthttp://wenku.baidu.com/view/6eff3080ec3a87c24028c4fd.html?re=view我有,怎么发给你3,小学.....

    知识 日期:2023-05-04

  • 沪江网校英语课程价格,沪江网校要钱吗沪江网校英语课程价格,沪江网校要钱吗

    沪江网校要钱吗2,请问沪江网学英语收费吗3,沪江英语的那个音标学习多少钱啊4,沪江网校英语四级课程大概需要多少钱是随到随学的吗5,沪江网校怎么收费沪江网校收费需要多少钱6,沪江网校怎么.....

    知识 日期:202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