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沟通和倾听他人,体验探索的乐趣声音,(见教材第30页解释)(2)学生预测杯子发声的结果,声音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比较声音身高的变化,知识与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有声和无声物体的状态,并积极思考这一现象,探究声音的原因,教学目标:1,教学模式选择:1。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有声和无声物体的状态,并积极思考这一现象,探究声音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问、猜测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3.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运用观看、建模、绘图、说话等方法进行探索。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沟通和倾听他人,体验探索的乐趣声音。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引起的”。三。教学模式选择: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探索。3.巩固提高,拓展延伸。4.验证猜测,总结评价。4.媒体的使用:1。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情景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2.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实验记录和探究结论,突出重点。
2、小班的科学 教案《好听的 声音》怎么讲课1。引入对话:你们唱的是一个调吗?声音有高有低,有弱有强,我们能观察到声音的这些变化吗?声音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探索活动1。观察和比较强度的变化,(1)老师讲解实验方法。(见教材第29页的解释,老师要求做实验:(见教材第29页的解释。(3)学生的实验活动,注意标尺的震动幅度和声音的力度。(4)交流实验结果,描述一下尺子的振动幅度,和声音强度有什么关系?(5)师生共同总结:物体振动幅度越大越强声音;振动幅度越小,越弱声音。第二类2,观察比较声音身高的变化。观察比较四个不同水量杯子的高度变化声音,(见教材第30页解释)(2)学生预测杯子发声的结果。(3)学生的实验活动,(4)学生交流实验信息。向全班描述小组的预测和实验,并对结果进行简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