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知识 >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案作品,举例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改进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案作品,举例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改进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1-16 09:35:38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1,举例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改进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卫星电视教学……

{0}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论文跪求啊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当代教学论坛》2009年第4期;文/张斌(重庆市武隆县仙女山希望学校408513)
你好!也罢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1}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怎样做英语教学设计方案

1.什么是教学设计对于什么是教学设计,不同的学者对也有自己的不同诠释。有的认为教学设计( Instructional Design )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处方的一门学科,有的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的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转引自孙立仁, 2004 )。尽管表述不同,但是依据学习理论,采用系统设计的方法,实现优化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以促使有效学习的发生为目的,是运用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教育传播学等原理和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实施设计、评价、不断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皮连生, 2002 : 2 )。教学设计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要求教师通过教学的实施评价自己的设计,找出问题,修正不足然后改进自己的设计。但是,有人认为教学设计是教学的组成部分,而有的把教学设计视为与教学过程平行的行为(如下图教学的提供模型所示)。根据这个模式,教学设计指教师希望达成预期结果所采取的活动的现实计划( 盛群力,褚献华, 2002 : 2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实际展开的本身。预评(了解学生同将要学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被排除在教学设计之外。
不明白啊 = =!

{2}

4,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上好礼仪课及礼仪在实践中的应用

中等职业院校的礼仪课程教师必须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量大、直观、形象的显著特征更好地辅助开展公共礼仪课程的相关教学活动,并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运用机遇与空间,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公共礼仪课程知识更好、更熟练地运用在社会现实生活实际之中。作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现代教育技术之于礼仪课的教学优势”、“礼仪知识在学生实践的应用”这两大方面为讨论主题,就中职公共礼仪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
第一部分:基本礼仪 第二部分:家庭礼仪 第三部分:幼儿园礼仪 第四部分:公共场所礼仪 第五部分:节日礼仪 1、重点性程 a、根据班级实际状况,孩子普遍存在问题的 b、根据应用范围 家庭、幼儿园 、家庭和幼儿园 2、一般性课程:家庭、幼儿园、生活中使用机率较少; 注意事项 1、节日礼仪:首先安排 2、与气候相关的礼仪内容 3、有顺承关系的礼仪内容放一起 4、特殊情况的处理 教案撰写: 1、活动名称 2、活动目标:情感、技能、能力 3、活动准备 物质(环境创设)、知识(孩子、老师、家长) 4、活动过程 礼仪上课流程:一、热身 1、礼仪操 2、礼仪小训练 3、小游戏(三字儿歌) 二、导入:目的:引起孩子兴趣 方式: 情景表演 1、考察记忆力(都有什么) 故事启迪、 2、强化理解力(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 光盘…… (提问) 3、情感提升(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4、塑造行为(应该怎么做) 三、示 范: 1、谁来做 2、加语言描述,且简明扼要 3、循序渐进 4、动作一致 四、练 习:做游戏(例:敲门) 六、延 伸: 1、做一做(有效使用课本) 2、布置家庭小任务

5,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应用技术的新发展(2001年5月修改稿) 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 (200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000.10) 美国2061计划 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97.12.1) CAI的理论基础和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98.4.11) 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试验研究(97.12) 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 (96.10)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材培养(2000.1.18) 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2000.3) 网络应用技术的新发展(2000.5) 《创造性思维理论》 何克抗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CAI 课件脚本设计 》 何克抗 《迎接21世纪对高等师范教育的挑战》 何克抗 《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何克抗 《当代教育改革路在何方?》 何克抗 《对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分析》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何克抗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何克抗 《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 何克抗 《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 何克抗 《孔子的道德修养理论与EQ》 何克抗 《孔子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何克抗 《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何克抗 《孔子教育思想与教育的四大支柱》 何克抗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 何克抗 《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 何克抗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方针与对策》 何克抗 看看他的书吧 你会有启发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课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方面:(1)使学生获得关于生物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理论。(2)使学生知道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3)使学生获得增强体质、加强自我保健的知识,促使生理和心理健康。(4)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 2、思想教育方面:(1)初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生物体和生物界,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2)初步形成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3)通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4)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意义,形成环境保护意识。(5)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3、能力培养方面:(1)比较熟练地掌握显微镜使用、制作装片和徒手切片、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生物学基本方法和技能。(2)初步学会观察动植物的习性、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等,并且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正确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3)初步学会设计实验,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4)逐步形成分析、综合、比较、和推理的能力,学会解决一些有关实际问题。(5)通过完成高中生物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探究、实习和参观等项目,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并逐步确立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总的要求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学习的基础上,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7,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作为21 世纪的学生,不掌握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将难于跟上时代的步伐。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要打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就要很好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的课堂不是机械的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它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性 教学效果 效率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较好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起到较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一、“熟悉教材”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经常出现教材跟不上时代的现象,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不能照本宣科,要适当调整、拓展教材的内容。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景”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只有在教学思路十分清晰的情况下才能为每一节课创设形象的教学情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入很关键。精彩的开场白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与参与教学。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能容易对各种新生物充满好奇心,进而产生极强的求知欲。如在Word 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我首先利用广播教学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很强的求知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 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听起课来非常专注,操作时个个都很积极。这样的导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三、“有效教学方法”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交互的氛围中,以真实情境下的“任务”为驱动,通过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为教材中的每一模块设计一个大任务,此任务中包含这一模块中的所有知识点。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每一课完成一个或几个小任务。例如学习“Word 的功能和使用”这一模块时,我设计的大任务是要求每一位同学编制一份精美的电子报刊。本章有以下5 个知识点:1、Word 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4、 Word 的图形功能;5、Word 的表格功能。我把大任务分成5 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另外,结合时尚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设计任务也非常重要。如在教学“自选图形”时,我设计的任务是:运用自选图形设计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画。由于学生对这一任务非常感兴趣,因而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很快就掌握了各种自选图形的使用方法。 (二)任务设计要有层次,要注意渗透方法 任务设计要有层次,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学习“在PowerPoint 中插入声音”一课时,我制作了任务卡和升级卡。基本任务卡是:要求学生能在文件中插入声音,在设置自定义动画时能加入声音;升级卡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声音素材,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如Windows 中的录音机、超级解霸等)制作多媒体作品。学生制作出了很多具有个性的作品。例如,有位学生的作品《古诗欣赏》,其中不但配上了优雅的古典音乐,还加入了学生自己的朗诵录音,作品非常有创意。 (三)任务设计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训练学生思维。 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仅靠兴趣是不能长久的。学生要获取丰富的知识,除了愿学和善学外,还要乐学,而学习的乐趣来自学习过程中对于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教师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突破。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点难点的目的;只有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文字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距离,才能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只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达到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能力、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单位时间教学效率的目的。
文章TAG: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案作品举例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改进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