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问答 >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的意义,填写学生的调查问卷对你有什么好处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的意义,填写学生的调查问卷对你有什么好处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30 01:30:13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填写学生的调查问卷对你有什么好处

不仅是对做问卷调查人的一种帮助,更是通过问卷了解自己,从问卷中发现自己的特点、不足等,还可以从问卷中学会思考,在助人过程中不断受益。

填写学生的调查问卷对你有什么好处

2,网络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哪些影响问卷调查

我觉得有影响的,但是不都是坏的影响,主要是防沉迷,小孩子玩性大,很容易上瘾,所有要给孩子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建议把问卷发布到论坛、朋友圈、群里等线上渠道,然后参加调研的人会更多哦
把问题 用表单大师列出来,我们帮你填写

网络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哪些影响问卷调查

3,应对方式问卷的应用价值

1、作为不同群体的应对行为研究的标准化工具之一;为提高和改善人的应对水平提供帮助。2、运用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调整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护心理健康。3、用于不同群体应对行为类型和特点研究,为不同专业领域培养和选拔人才提供帮助。4、用于各种心理障碍的行为研究,为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提供指导。

应对方式问卷的应用价值

4,高中生身心健康调查问卷及分析 探究性学习

写分析就是根据你的数据来源以及具体的数据做一个数据报表,数据处理的话你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把它做成不同的图(如树状图、饼状图、曲线图……),最后是根据数据表得出结果。
想问什么? 我来帮你完成调查。
你好!高中生 都处于崩溃边缘 但是离崩溃远的很呢!只是没经历 很嫩 一点点就叫苦!打字不易,采纳哦!

5,研究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家庭问题、学习问题、安全问题、心理问题和品行问题日渐突出。这些问题的形成是农村家庭、学校、社会、经济体制与人口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关注儿童面对家庭环境变化适应的过程和更广泛的情景性因素,对于深入、真实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针对性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将十分有用。找出主要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以后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等工作奠定基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地学校“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特别关注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业成绩差异程度。通过比较,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以便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课题研究,给当地教师提供一些借鉴,使其更好的为以后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看《晨报》

6,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调查问卷设计

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有很多专业的量表可用。如SCL-90、CBCL等都是用来综合测量心理健康的经典量表。另外还有专门针对抑郁测试的BDI、SDS、DSI,专门针对焦虑测试的SAS、HAMA,专门针对孤独测试的UCLA,专门针对应激测试的LES、DSQ等。 总之,心理健康调查一般来说不是很随意就可以做的,即便使用现成的最科学的量表,也需要有心理学专业的人员(最好是心理测量专业的)来组织完成,否则效果的准确性基本无法保证。
做到,心平气和,与世无争
人生百年,不如意事常八九。所谓人比人气死人,人与人之间实在没有多大的可比性。这倒不是说自己一定比别人差多少,而是机会这东西总是偏心眼。有的人官运亨通、财源滚滚、美人拥簇、宝马香车,诸多好事得来全不费工夫。轮到自己就不同了,千辛万苦,百般努力,可还是可望而不可及。每当此时怎么办?怨天尤人?没用,抱怨命运不公,也无济于事,于事无补,撒泼骂街?也只能是丢人现眼。最好的办法,把功名利禄看得淡一点,知足者常乐,做一个乐观向上之人。生活中我们常常为种种烦恼所困扰。使一些人哀叹社会不公、时运不济,有一种“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失落感,在这种心态下,觉得失意、失落或气馁,感到活得很累,很苦,很烦,在哀叹中消沉下去,一蹶不振,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其原因就是缺乏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与心境。古人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自然和生命给予我们很多,已经足够我们走完生命的历程,应该知其足而后乐。你没有钱,要过穷日子,一天为吃穿发愁,所以,你做梦都想着怎么才能过上有钱人的生活。等你受尽了苦终于有钱了,你的身体却不行了,这时,你又会想,一生最幸福的莫过于拥有健康,人总是觉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这山看着那山高,所谓人心没底大概就是这样了!

7,有关学生健康的调查报告

【摘要】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格、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为了全面了解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对南通市虹桥二中七年级 218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七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处于一般的水平。中学阶段的身心健康状况对人的一生都有影响,因此,要保护好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引导,培育开阔的心胸、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 七年级 心理健康 一、引言   心理学家认为,中学阶段是个体发展的“危机期”或“心理断乳期”。这个阶段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方面,这个阶段是理想、信念迅速变化的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萌芽趋于形成的时期,是开始以道德意识、道德观念指导自己行为的时期。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又是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发育的青春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情绪、情感日渐发展,但两极性严重,自控性差,逆反、对抗心理容易出现。因此,中学阶段必然是学生心理发展两极分化严重的阶段。如果青少年自我处理不好,再加上其他外界因素,很容易导致社会适应不良和心理问题。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 被试   该调查是以虹桥二中七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的。 ? 测量工具   本次研究的测量工具是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一),本量表共有二十九个项目。该问卷分别包含了自信、适应性、学习、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家庭环境等多个维度来对七年级学生进行测量。适用于初中在读学生。测试结束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来初步统计数据。 ? 测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样本资料收集。避开了考试前后及紧张上课时间,选择班级在一般的自学时间内用一节课时间 ( 大约 40 分钟 ) 完成问卷调查。问卷及量表统一指导语和解释,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施测者能正确解答研究对象的疑问。学生自主完成问卷,不记名。全部问卷回收后统一进行统计学处理。 三、调查结果 1.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一般   七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信、刚步入中学的适应情况、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抑郁等。调查结果显示,虹桥二中七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一般。如上图在被调查的 218 名学生中,有 51.39% 的学生表现出自信, 44.9% 表现出不太自信,只有 3.7% 的学生常常感到自卑。 2.对学业成绩的评价是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根源   有 69.08% 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步入中学后的最大挫折是成绩不理想。 3. 学生在处理人际交往问题方面较差   有 17.76% 的学生认为自己上中学后最大的挫折是好朋友对自己的背弃,有 4.92% 的学生认为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4 .父母及老师对学生心理关注值得重视   73.76% 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被关心的,但也有 26.24% 的学生认为自己经常不被关心。 5 .初一学生的学习负担仍然存在   62.56% 的学生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只有 5.21% 的学生报告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 19.71% 的学生在学习中不感到学习负担很重, 52.40% 的学生偶尔感到学习负担重, 8.65% 的学生经常或总是感到学习负担很重。 6 .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存在差异   51.19% 的学生表现为偶尔讨厌考试, 21.37% 的学生经常或总是讨厌考试。 7 .对每一位学生关注需要引起重视   68.75% 的学生完全没有自杀的念头,但 2.40% 的学生总有自杀的念头,表现出较明显的抑郁症状。   总体而言,南通市虹桥二中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乐观。 四、分析与讨论 (一)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调查表明,处于初中这一阶段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然而本调查结果显示,有 26.24% 的学生认为自己经常不被关心,另有 2.40% 的学生总有自杀的念头,这说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二)在单一的考试评价机制下,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较差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能容人的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非常严重,这使得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多问题。不少学生既缺乏应有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又缺乏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所必需的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常常感受到人际交往上的巨大压力,一些学生陷入了人际危机。中学生中因为人际冲突感到苦恼的大有人在,由于同学关系紧张而患病,出走、耽误学业的情况屡有发生。因此加强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指导十分必要。调查中显示有 17.76% 的学生认为自己最大的挫折是好朋友对自己的背弃。也有 4.92% 的学生曾经都感受到别人不可信任,只有 20% 的学生觉得大多数人可信任。可以看出,学生在单一的考试评价机制下,人际关系紧张,需要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培养。 (三)家庭、师生社会的支持系统还不够完善   调查结果显示,有 44.96% 的学生对父母时而亲热时而冷淡,只有 9.26% 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情绪变化,而 42.86% 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父母只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当遇到困难时,只有 23.56% 的学生最愿意求助于父母;只有 0.96% 最愿意求助 于 老师,可以看出师生之间的关系有待改进,有 22.60% 中学生选择向同学、朋友求助。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青少年时期,生理上出现“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特别是性发育会引起青少年内心的情感体验和不适感,而心理上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强烈要求独立,但同时他们又要依赖成人,遇到问题时父母及老师应该是学生们的主要求助对象,但调查结果却与此相反,约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在心里憋着或向朋友、同学求助,显示了父母及老师指导功能的缺失。这可能与中学生社会阅历不深,情感波动较大。常常出现与父母或教师之间的矛盾且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所致。 (四)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学生在学习上仍有困难   这方面的表现年级越高情况严重,但目前也出现了向低年级、低年龄发展的趋势。一些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家长就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能否考高分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损带骂,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反而使他们视学习为畏途。调查结果显示有 90.78% 的家长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只有 9.22% 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可以说,与学习、升学相关的焦虑体验伴随着学生的整个中学时代,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中学生的厌学情绪、考试焦虑和逃学、出走等现象,都与此有密切关系。中学生阶段所遇到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学习,调查显示有 69.8% 的学生感觉自己最大的挫折是成绩不理想,关于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也是有 90% 的学生归因于自身。只有 19.7% 的学生一点都没有感受到学习负担的沉重。有 51.5% 的学生或多或少的讨厌上学。 五、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与对策 (一)让家庭充满爱,现代家庭教育更强调促进孩子基本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的养成、身心健康和智能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作为家长应该努力做到: 1 、给予适当的尊重与自尊,家长也应该多以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一些问题,尽量去理解孩子,要做到让孩子知道家长是尊重他们的。 2 、父母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持续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家长应以平等的心态来和孩子交流,使孩子愿意将自己的烦恼与家长分担,快乐与家长分享。 (二)让学校充满快乐,如在学校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还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让更多得学生参与其中,并能够从中有所感受,让学生在鲜活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健康的成长。 (三)除了家庭与学校的努力,中学生自身更应该全力以赴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初中学生自身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了解必需的生理、心理保健知识,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如积极的自我暗示及良好的情绪宣泄等;正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青少年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保持乐观的态度,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会与同龄人相处。因此,初中生要交一些益友和净友。在和他们交往过程中,学会真诚、宽容地对待他们,讲究褒贬的手段,保持人格完整并掌握一些交往的技巧也是十分必要的。 六、结语   在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中国,中学生心理问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值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心理问题不仅对青少年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对青少年的生活能力发展甚至身心健康都有影响。是否能够通过改善某些方式来达到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文章TAG:青少年青少年心理健康少年少年心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的意义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