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经验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06 01:38:28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1,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学习从来无捷径。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主科之一,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知识点 1.直线、射线、角 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直线无端点。 射线:能像一个方向延伸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线段:不能延伸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 角: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角的特征 四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 1、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公顷、平方千米(km2)。 2、(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例如:鸟巢的占地面积约1公顷。400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5)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1)首先要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2)换算方法: ○1把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要用乘法计算,只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去乘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即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2把低级单位聚成高低级单位,要用除法计算,只要用低级单位前面的数去除以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即低化高,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a、把公顷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公顷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4个0。 b、把平方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4个0。 c、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2个0。 d、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6个0。 e、把平方米转化为平方千米,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6个0。 4、填写面积单位的规律: (1)国土面积、省份(含直辖市)面积、省会城市面积、州(市)面积、县、乡镇面积、村委会、村庄面积、一般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2)公园、院(校)园、体育场(馆)等,一般要用“公顷”作单位。 (3)房屋(建筑)面积、教室面积、校园绿化面积等,一般要用“平方米”作单位。 数学学习方法 技巧 1、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 我在教“正方形面积”一课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正方形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再自己动手画画一角是怎样的动手画画正方形,并想想它们的面积大小为什么不一样,如何求正方形的面积。在 总结 完正方形面积的求法后,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计算得快,最后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计算正方形物品的面积。 2、调动学生积极性,各抒己见,注重应用。 数学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以后,对于知识和应用,大多有各种想法。我们不能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此时,让学生多一点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会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不容忽视的帮助;同时我们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也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3、举一反三,培养创造能力。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以动脑思想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除了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举一反三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知识。如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通过把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的方法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同时,给学生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提示他们类似的求面积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体会不同图形,相同的求面积方法。同时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表演,如让两个同学扮演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或平行四边形,表演相遇后经过各种尝试组成一个长方形的经过。小小的活动却能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整个表演过程,学生必然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也必然得以提升。 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 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总结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2,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 )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200÷50想20÷5=4,所以200÷50=4。 2、两位数除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口算。注意结果用“≈”号。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几十五,再利用一位数的乘法直接确定商。 3、商一位数: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如:62÷30;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如:364÷70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如:90÷29(把29看做30来试商)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324÷81(把81看做80来试商)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104÷26(把26看做25来试商) (6)同头无除商八.九,如:404÷42(被除数的位和除数的位一样,即“同头”,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即“无除”,不是商8就是商9。) (7)除数折半商四五,如:252÷48(除数48的一半24,和被除数的前两位25很接近,不是商4就是商5。) 4、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前两位有余数,如:576÷18 (2)前两位没有余数,如:930÷31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7、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8、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3、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14、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5、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16、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数学学习方法 技巧 1、抓住课堂。数学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40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2、高质量完成作业。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数学十分重要;即使失败,这道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勤思考,多提问。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概念、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途径。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是数学。对于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有疑问应尽管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清除学习隐患的途径。 4、 总结 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个单元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以整理或在脑中过一遍,理顺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 (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我就有两本题集。一本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作业,考试出现的错题,有选择地记下来,并用红笔在一侧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红笔写的内容即可。我还把见到的一些极其巧妙或难度高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用方法和思想。时间长了,自己就可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终它们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5、认真地做课外练习。课余时间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在做课外练习时要准而精,只要每天认真地做三两页,天长日久,你的数学学习就可以做到“积沙成塔”,收获丰硕。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相关 文章 :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小学四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整理思维导图 ★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 ★ 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3,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数学是考试的重点考察科目,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 方法 的掌握,需要科学有效的 复习方法 ,同时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 平移与平行 知识点: 1、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线的画法。 (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沿一条直角边在画出另一条直线。 3、能够借助实物,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寻找出图中的平行线。 补充知识点 :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如:AB∥CD。 四年级上册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识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 )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200÷50想20÷5=4,所以200÷50=4。 2、两位数除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口算。注意结果用“≈”号。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几十五,再利用一位数的乘法直接确定商。 3、商一位数: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如:62÷30;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如:364÷70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如:90÷29(把29看做30来试商)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324÷81(把81看做80来试商)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104÷26(把26看做25来试商) (6)同头无除商八.九,如:404÷42(被除数的位和除数的位一样,即“同头”,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即“无除”,不是商8就是商9。) (7)除数折半商四五,如:252÷48(除数48的一半24,和被除数的前两位25很接近,不是商4就是商5。) 4、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前两位有余数,如:576÷18 (2)前两位没有余数,如:930÷31 5、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 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够除,商是两位数。 (三)商的变化规律 1、商变化: (1)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2、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四)简便计算:同时去掉同样多的0,如9100÷700=91÷7=13 如何提高四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 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 故事 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 中秋节 ,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相关 文章 :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2021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文章TAG: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人教人教版四年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