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经验 > 有的人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有的人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26 05:40:16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本课以第一人称 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动,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的优秀教材。通过学习引|导同学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干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同学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编版如下一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3、了 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和与人类的关系。二 信息资料1、生字词语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2,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演讲词的基本特点。(2)理清文章层次,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2.过程与方法(1)通过范读、默读、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2)通过合作探究,弄清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的关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张思德的高过品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学习张思德同志精神,树立正确人生观。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视频《为了谁》导入课文《为人民服务》。二、演讲和演讲词在某一特定的、正式的场合,面对听众把自己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的看法较为系统全面地说出来,这就是演讲。演讲时所说的内容就是演讲词。在内容上,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物;在表达上,偏重于议论,说明,也不排斥必要的记叙、抒情,力求条理清楚不繁杂。演讲词特点:(一)要有针对性。要考虑演讲的场合,听众的年龄、文化程度,听众需要了解或解决些什么问题。(二)要有启发性。要通过充实的内容、严密的逻辑,晓之以理,让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演讲词需要阐明的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目标。(三)要有感染性。由于演讲词是说给听众听的,因此语言要明白晓畅、自然朴素;演讲者能够结合现实,与听众作情感上的交流,以情动人,无论议论、说明还是记叙,在字行间孝应该倾注作者的真情实感。三、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下午1时以后,毛主席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四、张思德简介张思德:小名谷娃子人,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加入红军。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1935年,他跟随红军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负过伤。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共产党,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张思德接受上级的烧炭工作。9月5日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中午时分,窑洞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三、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标注生字词。2.为下列生字词注音(课件出示)嬉.戏(xī)????遮蔽.(bì)?????参.天(cān)?????心弦.(xián)拯.救(zhěng)???愚.蠢(yú)?????樵.夫(qiáo)3.解释下列词语固有:本来有的。固:本来。泰山:山名,在山东省。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鸿毛:大雁的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五湖四海:本文指全国各地。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地方。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种事物上)。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追悼:怀念死者,表示哀悼。4.请同学朗读课文。思考:演讲的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听众是根据地的军民。围绕的中心是:为人民服务。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我们应该追悼他,学习他,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5.这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讲了哪些内容?(1)指出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2)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3)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指出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5)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四、合作探究1.指名读第1段,探究:第1段第二句话中的“这个”指代的是什么?本段前两句话有什么含意?“这个”指代“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两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是“革命的队伍”;二是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宗旨是“为着解放人民”“为人民的利益工作”。2.齐读第2段,探究:“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鸿毛还轻”这个句子论证了什么?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这个句子承接上文,进一步论证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判断一个人死得是否有意义的标准在于他是否为人民利益而死。这句话阐明了死的意义和价值,运用了对比论证法。3.齐读第3段,探究:第3段毛泽东同志举他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有什么作用?举例意在说明革命队伍要采纳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建议和批评。事实论据:增强了说服力,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4.指名读第4段,探究:怎样理解第4段中“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句话?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定会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的复兴,为了民族的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5.朗读第5段,探究:第5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感情?号召大家给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开追悼会,寄托哀思——不仅要在党和军队中这样做,还要将此方法介绍给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一做法表现了党的领袖对普通党员、战士和群众的无比关心和爱护之情。五、课堂小结了解本文严密的论证及逐层深入的结构特点1.严密的逻辑思路推理论证练习:根据逻辑思路,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板书)(1)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是队伍中的一员,所以——。(2)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所以张思德死比泰山还重。(3)仿照这样的逻辑推理写一段话。关联词语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2.用具有组织说服力的事实进行论证。从第三段中找出事实诊所并说说它的作用。第三段中举出李鼎铭精兵简政的建议被采纳的这一事例,证明我们能够做到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从而坚信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事实论证增强了说服力,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3.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学生讨论后归纳)首先提出论点: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接着论述论点:为人民服务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为人民的利益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最后发出号召:悼念烈士,寄托哀思,团结一致。本文的论证结构与一般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演讲思路十分清晰。六、课堂练习1.品味语言下列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1)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2)一切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排比句的应用会增强气势,增强演讲词的感染力。2.课后练习二、三七、课后作业1.?由语文课代表在班级组织召开一次“我为人人”的主题演讲,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2.阅读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想一想,同样是追悼会上的演讲,二者语气有何不同?教学反思毛主席这篇演讲词论点鲜明,论述缜密,采用了一系列的论证方法使语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因此教学中我主要抓住重点句体会。例如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黑板出示重点句。理解句意,引导学生体会两种人死的不同感情色彩,再通过对比朗读进一步体会句子蕴含的道理。第3自然段的教学主要是抓住关联词,采用填空的方式,通过关联词的咀嚼,揣摩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体会主席语言的严密性。第4、5自然段的教学是由扶到放,在“死的意义”、“不怕批评”的语段中感受了文本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体悟,体会毛主席语言的严密性.

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名师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名师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名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中,了解新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8个古代文人,会认10个生字。   3.积累本单元表示颜色的词语。   4.仿照例子写诗歌。   5.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词句段运用(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仿照例字写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中,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8个古代文人,会认10个生字。   导入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在这一单元里,我们感受到了诗歌中的美丽世界,大家是不是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很享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走进诗歌的乐园吧!【出示课件2】   _、交流平台   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现代新诗,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新诗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先来听听同学们有什么高见吧!【出示课件3】   小雨:我很喜欢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小博: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出示交流内容,找出表示现代诗歌特点的词句,学习和概括新诗的特点。   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雄”着新绿。   小如: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体会到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现代诗歌特点的词句用"”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出示课件4】   (1)现代诗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2)诗歌表达诗人独特感受,蕴含丰富的想象,语言表达独特。   (3)诗歌表达着真挚的感情。   (板书:新诗的特点:有节奏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真挚的感情)   4.小练习:   请同学们从本单元的几首新诗中,找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看看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示例:【出示课件5】   从《绿》中“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对“绿”的独特感受,表达了诗人喜爱春天,喜爱大甘海的思想感情。   A《白桦》的"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体会到作者对白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借生字读音,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前鼻音“渊、韩”,后鼻音“孟、仲、龚”。   2.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这些古代文人的了解。(板书:认识古代文人)   3.教师小结,指导:【出示课件   7、8、9、10、11、12、13、14】   屈原(公元前340年一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o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称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渊明:(352或365年一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混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o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龚自珍:龚自珍(1792—1841),字瑜(se)人,号定庵(an)o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群山馆,又号羽球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交流了解了现代诗歌的特点,认识了几个古代文人,认识了10个生字。请同学们课下再好好复习一下这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本单元表示颜色的词语。   2.仿照例子写诗歌。   3.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一、导入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来认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二、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板书:描写表示颜色的短语)   1.出示:【出示课件16】得更具体、生动。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   身雪花。   白雾与远天晴天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   苍,一碧万顷。   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   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2.读一读这些加点的部分。   3.说一说,这些部分分别描写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   这些词语都是表示颜色的短语。   4.这些描写颜色的短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把颜色描述得非常细致、具体、生动。)   5.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这样表示颜色的短语的句子?   示例: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中,闪着晶亮的雪花。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出示课件17]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写一写。   这些事一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春天的早晨,   是怎样的可爱呢!   融冶的风,   飘扬的衣袖,   静悄的心情。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   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加点的部分是结构相同的“的”字短语。   (板书:仿写新诗"的”字短语)   2.仿照加点的部分,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   这些事一   是永远不忘记的画面:   阳光下的花园,   浓浓的树荫下,   奶奶的故事。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出示课件19】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一朱光潜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   的勇气。——艾青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   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关于诗歌的名言)   4.小组内交流对这些名言的理解。   选代表展示自己对这些名句的理解。   (1)第一句,朱光潜是说诗歌的特点是“节奏”感很强。   (2)第二句,艾青说的是诗歌的`作用,能“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3)第三句,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的是诗歌能够表达情感,表达的是强烈的情感。   (板书:诗歌的作用、特点、表达情感)   5.把这些名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6.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解了描写颜色的短语,学会仿写新诗,积累理解了几句名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词句。   语文园地【出示课件20】   现代诗的特点:有节奏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真挚的感情认识古代文人,学习生字   描写表示颜色的短语:细致、具体、生动   仿写现代诗:“的”字短语   关于诗歌的名言:诗歌的作用、特点、表达情感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交流平台”交流展示了诗歌的特点:有节奏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真挚的感情。“识字加油站"了解古代文人,学习并积累生字。“词句段运用”栏目提供了两部分内容,其一积累表示颜色的短语,了解如何把复杂的颜色表达清楚,其二是根据片段仿写诗歌:让学生先感知,最后学生练习,这样学生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切实感受到这些诗歌片段的精妙。“日积月累”栏目让学生先感知名言,再讨论交流大意,这样记忆就深刻一些。趁此机会,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成效就会更鲜明。   不足之处: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美中不足的是只注意了部分优秀生的表现,忽略了学困生的困难,今后一定注意到这一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名师教案 篇2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难点: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名师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   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鸵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   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习 作   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二、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四、誊写作文底稿。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一、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二、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三、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三、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 展 示 台   一、课前准备   1. 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个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a)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或黑板报。   b)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c)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d)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   e)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f)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栏目。   2. 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各小组小组长的作用。   二、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名师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编小诗集和举办诗歌朗诵会。   2、了解诗人及其风格,并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3、正确区分词语意思,积累有关冬天的句子。   4、了解关于颜色的句子,并仿写。   5、积累关于诗的句子。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2、正确区分词语意思,积累有关冬天的句子。   3、了解关于颜色的句子,并仿写。   4、积累关于诗的句子。   教学难点   1、合作编小诗集。   2、了解诗人及其风格。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去品读吧!   1、回忆学过的古代诗歌,了解其内容,感受其情感。   2、朗读本单元现代诗歌,体会其与古诗的不同,感受他们的魅力所在。   二、合作编诗。   1、教师出示不同句子,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组句子,组内每人仿写一句。   如:妈妈是一片沃土,我是一棵小苗,沃土把我滋养,让我一天天长高。   妈妈是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让我________。   小组交流,组长收集整理组员仿写的句子,并汇报。   小组合作,将组员仿写的句子连在一起,加上开头和结尾并稍作修改,起名字,形成一首小诗。   2、小组合作把编写好的诗歌用更加形象的方法展示:配图、书法,加封面。   3、讨论如何编写一首小诗?   确定编写的内容:确定小诗要描绘的事物,确定主题。   编排角度:可从诗人、内容、形式等考虑。   小诗形成:起名字,配图或书法等让诗歌更形象。   三、诗歌朗诵比赛。   1、把小诗收集,集体讨论朗诵过程:   选定主持人——确定小诗顺序——汇报朗诵形式   2、朗诵诗歌。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名师教案

文章TAG:有的人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有的人人教教学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