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 > 知识 > 2022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介绍

2022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介绍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13 02:49:37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介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2012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介绍

2,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期待怎样理解

我的理解是,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想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的。有的学生喜欢读散文,有的喜欢读小说,他们在老师的介绍下,更想早些读到作品。但有的学生在没有发现自己喜欢的作品时,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阅读的爱好,所以,老师还要注意去引导。尤其是理科班的学生。
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多年来人们提到 过基础性, 综合性等,事实上语文课程的性质不是单 一的,而是多重的,就语文课程的作用而言,长 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程的性质其核心 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并存及其统一,工具性与人 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必然的目标,突显的 目标和育人的目标,理解课标所定语文课 程性质就是这样,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的问题应该是一个长期 的话题,这是由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变化进 步所决定的,而且难以避免在某一历史社会阶段 的某种思想潮流影响下,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 是不合理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期待怎样理解

3,语文新课程标准新在何处

小学的主要是: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认字量及会写的字都有所减少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左右会写 会写的字数量减少400字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三学段(5-6年级) 删掉旧版“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com/question/90260631://zhidao.baidu://zhidao.html" target="_blank">http.com/question/90260631.baidu~参考资料:哪里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卖?pcangel|发布于2009-03-19 15:25评论

语文新课程标准新在何处

4,中学生必读的语文新课标有哪些

根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编选1. 成语故事2.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3. 中外神话传说4. 格林童话精选5. 安徒生童话精选6. 伊索寓言精选7. 克雷洛夫寓言精选8. 小学生古诗词必背9. 西游记10. 水浒传11. 朝花夕拾12. 鲁滨孙历险记13. 格列佛游记14. 童年1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6. 初中古诗文必背17. 中外历史故事18. 中国民间故事19. 外国民间故事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编选1. 论语译注2. 孟子译注3. 庄子选注4. 三国演义5. 红楼梦6. 西厢记7. 呐喊8. 鲁迅杂文选9. 朱自清散文精选10. 老人与海11. 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12. 堂吉诃德13. 歌德对话录14. 巴黎圣母院15. 欧叶尼·格朗台16. 匹克威克外传17. 复活18. 普希金诗选19. 泰戈尔诗选20.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21.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22.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23. 高中古诗文必背

5,如何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来分析案例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 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6,如何解读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

在《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其中有四条提出了阅读方法: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在(7—9)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出了朗读、默读、略读、浏览、诵读五种阅读方法。  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明确常用的阅读方法,并能深入了解各种阅读方法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合理、灵活的运用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朗读:主要作用领会情感,发展语感。  默读:主要用于思考问题。  浏览和略读:都是大致的读。但浏览主要用于提取信息,略读主要用于粗知文章大致内容。  诵读: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用于抒情散文、文言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诵读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更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各种阅读方法的不同作用设计相应的读书的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评价建议中指出:  1、对朗读、默读的评价。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2、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3、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4、评价精读,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5、评价略读、浏览。  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改革的“国家标准”,是广大教师使用新教材、新教法以及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依据。虽然自从《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各地都开展了各种培训学习活动,但对于广大的基层老师来说,系统深入地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全新教育理念,仍然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我刊组织有关专家、教科研人员以及优秀教师,根据老师们的实际需求,从“关键词点击”“理念解读”两个方面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关键词点击”是对与课程改革精神息息相关的一些重要语词的解释;“理念解读”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涉及的有关语文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理念解读”之后附录有关教学“案例”,为老师们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提供感性材料。有的条目因为过于概括笼统,无法提供“案例”,则“案例”从略。

7,结合实例谈谈如何理解小学语文新课标

二期课改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教师为上好一堂语文课,常常浏览大量资料,参阅多堂名师范例及教案,经过精心整合、预设,形成了一份几乎无瑕疵的多页详案,但实际执教起来并不如设想中那样顺利,往往出现量大超时,环节仓促,顾此失彼,束缚手脚等现象,形成低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备课呢?一、备课标课程标准、教材和参考书是教师备课前必须读的“三本书”。教师备课时,往往只读教材、参考书,照本宣科,忽视了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作用,这样的备课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远,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钻研深、钻研透。备课,先从读课程标准开始。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是源头、是方向,也是方法。读课程标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样,事半功倍。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他把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抄下来,贴在教案本的首页,每次备课时都要翻看。由此可见,备好课标是备好课的基础之步。二、备教材备教材是备课中的重要的一环。如何把握教材并创造性地加工教材呢?第一步:钻研文字。一篇课文摆在案头,先做什么?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第二步: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五遍。这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重要的环节。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赋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师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并超过老师。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第三步: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第四步: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教师要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教师要先努力去做。第五步:查阅资料。一是阅读《教师参考用书》,二是上网查阅许多相关的背景资料。三、备学生在传统的语文备课中,教案就是师案,是教师如何教课文的方案。这种教案往往是从教师的教学需求出发来进行设计的,教师在写教案时考虑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学生的学要服从于教师的教,它是只为教师准备的,是只为教师服务的。它从教案上第一个字的出现起就已把教师的教作为主动的活动,把学生的学作为被动的活动来对待。在这种教案指导下的语文课堂,学生要做的最要紧的事就是如何去适应教师的教案;教师最渴望的是学生与自己的教案亲密配合,最害怕发生的则是学生的学偏离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学效果不理想,那教师埋怨的往往是学生没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学生没有与自己备的教案好好配合。这样的课堂,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备课没有充分备学生。四、备教案1.教学目标设计——三维目标不能少2.教学过程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1)说好第一句话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2)提好一个问题“提问”或者“问题”是组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课堂教学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 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它们具有角度优美,形式多样,内涵深度,激发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上能够发挥出高质量的引领,激发,牵动作用。(3)用好一块黑板板书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练”艺术,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节省了教学时间。语文课的板书设计要从课文的教学目的出发,选取恰当的切入角度,对全文作鸟瞰式的综合,应力求结构上简明扼要,语言上精心锤炼,形式上新颖有趣,有审美价值,能寓教于乐,寓智于美,既有"三秋树"的简练,又有"二月花"的新颖。3.教态语言设计——富有魅力感化人一个气质高雅、精力充沛、神采飞扬的教师必定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小学生最善于模仿,我们的言谈举止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备课时,我们虽不可能把每句课堂语言都预设好,但比较重要的过渡语言和总结性语言还是可以预设的,这部分能预设的语言,一定要仔细推敲。要考虑到是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否能最直白地表述核心知识点?怎样呈现就更富有激情,具有“煽动性”,更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怎样做到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合二为一,相得益彰,从而一程一程地推进课堂教学甚至形成课堂的高潮。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场所,更是学生积淀文化、体验人生的空间,如何做好这个神圣空间的守望者、引领者,当好这人生课堂的首席,我觉得教师必须做好每一节课前的教学准备,扎扎实实备好每节课,使备课真正发挥实效。
文章TAG:2022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2022语文新课程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