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 > 问答 > 50个简单的数学小实验,有什么很简单的数学实验吗求推荐一下顺便把怎么做的说清楚

50个简单的数学小实验,有什么很简单的数学实验吗求推荐一下顺便把怎么做的说清楚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1-03 09:20:25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有什么很简单的数学实验吗求推荐一下顺便把怎么做的说清楚

试验目的:2*5=10试验过程:让10个人出来,每2个人站一起,共5组,那么可以这样计算2*5=10
(1) 723-1.93=721.07米 ( 2) 1.005*4+752=756.02米

有什么很简单的数学实验吗求推荐一下顺便把怎么做的说清楚

2,跪求求10个简单的小学实验

1.在一杯里加糖,加的越多越甜(杯底没有糖粒前提下) 2.同学说话你能听到 3.看电视前要按动开关 4.蚯蚓的饲养 5.绘制一条食物链 6.开灯就有光 7.原本不动的足球,踢一脚后足球飞了起来 8.把鸡蛋放入水中,处于下沉状态,一直加盐到其上浮为止 9.月食的形成 10.跷跷板是一个等臂杠杆 11.鸡有乌鸡,家鸡,肉鸡等的分类

跪求求10个简单的小学实验

3,有哪些简便又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尺子在头发上摩擦,然后可以吸气撕碎的小纸屑,拿一个杯子里面放一团纸布也可以,然后倒扣在水池里可以拿一个脸盆或是其它东西装水,要比杯子大,然后可以发现杯子里的纸不会湿追答,拿个塑料袋像是面包店装面包的那种袋子效果更好,里面装水,然后用筷子迅速插过去,袋子不会漏水普通塑料袋可能效果不会很好,用纸叠一个碗一样的东西,可以在火上烧开水不要让侧壁被火烧到

有哪些简便又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4,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加减乘除只要做的出来就行

4 90 -1 410 -5 1记得采纳哦
8+5-9=44-3×4=4÷ × -3+2-1=4∥ ∥ ∥4 4 4
(9×9+9)÷(9+9) =90÷18 =5
11+2-9=4 5-1*1=4 4+4-4=4

5,用小学一二年级数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越简单越好有相关的小试

说实话,数学学了这么多年了,生活中可以用到的也就五年级以下的内容。买个东西什么的,不都要算账吗,必用数学。甲借了我60元钱,我又借了乙10元钱,为了好还钱,直接让甲还给乙10元,再还我50 。
第一题12x6+1680/40=42+72=114分钟 第二题(800-125)/(60+75)=5分钟
10根火柴,燃烧了5根,还剩几根

6,简单的科学小实验 很急很急很急

几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视频中老师们做的小实验都很引人入胜,我也有几个小实验跟大家分享★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著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1、将米倒满塑料杯。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带电的报纸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步骤: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说明: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2、用筷子搅拌均匀。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讲解: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创造: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带电的气球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操作:1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2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3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4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5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讲解:1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2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创造:你能用其它小实验说明气球带电吗?★可爱的浮水印思考:宣纸上漂亮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半盆)操作:1、在脸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轻轻碰触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扩展成一个圆形。2、拿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二、三下。3、然后轻碰墨汁圆形图案的圆心处,看看有什么现象。4、把书法用纸轻轻覆盖在水面上,然后缓缓拿起,纸上印出什么图案呢?讲解:1、棉花棒碰触时,墨汁会被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图形。2、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会影响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3、水印会呈现不规则的同心圆图形。创造:试试其他的方法,改变水面上墨汁的图形。★分合的水流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变成一股水流这是为什么呢?材料:铁罐盒一个、锥子、水操作:1、在空的铁罐盒底部用一根钉子在上面钻5个小孔(小孔间隔只在5毫米左右)。2、将罐内盛满水,水是分成5股从5个小孔中流出的。3、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4、手拿开后,5股水就会合成一股。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会重新变成5股。讲解: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流进行分、合。★漂浮的针思考: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材料:一碗水、针、*子、液体清洁剂操作: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2、用一个*子,小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2、慢慢地移出*子,针将会浮在水面上3、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讲解:1、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2、清洁剂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说明:针有危险,请家长帮助操作。
几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视频中老师们做的小实验都很引人入胜,我也有几个小实验跟大家分享★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著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1、将米倒满塑料杯。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带电的报纸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步骤: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说明: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2、用筷子搅拌均匀。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讲解: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创造: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带电的气球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操作:1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2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3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4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5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讲解:1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2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创造:你能用其它小实验说明气球带电吗?★可爱的浮水印思考:宣纸上漂亮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半盆)操作:1、在脸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轻轻碰触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扩展成一个圆形。2、拿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二、三下。3、然后轻碰墨汁圆形图案的圆心处,看看有什么现象。4、把书法用纸轻轻覆盖在水面上,然后缓缓拿起,纸上印出什么图案呢?讲解:1、棉花棒碰触时,墨汁会被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图形。2、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会影响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3、水印会呈现不规则的同心圆图形。创造:试试其他的方法,改变水面上墨汁的图形。★分合的水流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变成一股水流这是为什么呢?材料:铁罐盒一个、锥子、水操作:1、在空的铁罐盒底部用一根钉子在上面钻5个小孔(小孔间隔只在5毫米左右)。2、将罐内盛满水,水是分成5股从5个小孔中流出的。3、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4、手拿开后,5股水就会合成一股。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会重新变成5股。讲解: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流进行分、合。★漂浮的针思考: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材料:一碗水、针、*子、液体清洁剂操作: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2、用一个*子,小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2、慢慢地移出*子,针将会浮在水面上3、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讲解:1、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2、清洁剂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说明:针有危险,请家长帮助操作。

7,有趣的数学小故事50字数

1、蒲丰试验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2、数学魔术家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1、蒲丰试验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2、数学魔术家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3、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1、蒲丰试验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2、数学魔术家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3、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1、蒲丰试验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2、数学魔术家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3、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1、蒲丰试验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2、数学魔术家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3、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
文章TAG:简单简单的数学实验50个简单的数学小实验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