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 > 问答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小学北师大出版社四年数学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小学北师大出版社四年数学上册教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0-01 21:55:24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小学北师大出版社四年数学上册教案

http://www.osjyw.com/html/kejianxiazai/jiaoan/shuxue/beishida这里有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全册教案。

小学北师大出版社四年数学上册教案

2,20142015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mXgRblKIGLNk3k6UhKsFaCnqJdzwd0cHLUTncfSWu5g6VOOFif1Tt2LGIobR-cIT0ztRTwrk3voNqfwe-71X3SpXVtZivoLxsMej02Hh5n3收费的可以下载
一般人都没书的,你好歹传个照片上来啊
这里有http://www.lejiaoyun.com/subjectresource/l2/b243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学期教案,还有课件、习题等。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jcPfccZ7Uw9m3rVlZF-o_cJpYTRq6U4hu2zLjeBED4ZRDLWn9PRrXFOYh6TXSYHDAsGPLchCJ_7uednbSBRrplN57sQFqvGqbNrE2lbLxH7
孩子教案好像是老师用的
题目题目......

20142015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3、有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沙滩小学 周晓燕 [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5、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1、认识周长。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4,急需几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 年月日 一天的时间的教案谢谢

《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1天有24小时,理解24小时记时法和12小时记时法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两者之间的转化。 2、会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 3、让学生认识珍惜时间和守时是生活的好习惯,并能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点: 1、知道1天有24小时,理解24小时记时法和12小时记时法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两者之间的转化。 2、会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 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记录下一天活动的时间;书本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1.排一排。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哪些常用的时间单位?你能把它们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吗?(配合学生回答板书) 2.说一说。 问:1时是多少分?1分是几秒?1年里有多少个月?1个月有多少天?1年有多少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问:那你们知道1天有几小时吗? 生:一天有24小时。 3.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天的时间”。(板书:一天的时间——24小时记时法)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1)出示情境图(电视节目预告表),让学生观察时间的书写特征。 (2)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说出对应的常用12小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 (3)写几个24小时记时法记时的时间让学生用12小时记时法叙述。 5:00 7:10 9:50 12:30 17:20 19:00 2.想一想,填一填。 (1)15:00是下午几时? (2)晚上11时30分也就是 时 分。 3.填一填。(课件出示) (1)取信时间: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2)阅览时间:分别推算出上午和下午的开放时间在合起来。 4.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一说推算的方法。 三、实践练习,拓展延伸。 1.画一画。(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在书本的钟表上画出指针的位置。 (2)集体反馈,纠正错误。(集合情境,教育学生要计划和遵守时间) 2.练一练。(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 (1)第1题:先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集体交流,说说转化的方法。 (2)第2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说说自己思考的方法。(指导学生找出中间整时,然后逐步计算) (3)第3题: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再思考。(请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收获吗?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一天的教案?
“千教网”上边有, (具体网址忘了,你搜下“千教网”3个字就行) 各个年级的课件,教案全部都有的,都是免费免注册的 我们学校很多老师经常在上边下载资料 你去“免费课件试题教案网”或者“更多分类”那里找找

5,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有几只小鸟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只小鸟》教案及板书设计有几只小鸟 总第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同学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加法算式, 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使同学能够提高计算能力。教学内容 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教学准备 :课件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和10的加法,谁能说出,计算方法。 (2)开火车,快速说出结果。二、新授(一)、出示主题图1、学生观察,列式,计算,。2、说出计算方法。(把其中一个数分开,使其中一个数与另一个加数的和为10,,然后再与另一个数相加。)7 + 6 =13 7 + 6 = 133 3 3 4 3、做一做,说一说。 凑10法4、圈一圈,算一算。先圈出10,再把剩下的加上。5、练习。接着往下算三、巩固练习1、 84页第1题先看图,观察,在列式。用方法计算结果。2、第2题,学生自己做,汇报结果。全班交流。3、看谁算得又快又准。84页第3题。4、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7 + 6 =13 7 + 6 = 133 3 3 4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2、 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3、 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3加几,掌握口算方法。教学难点 培养迁移能力,会举一反三。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法。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上有9只小鸟,瞧!又飞来了6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呢?谁能算出来?生 :???(回答算式,并说说计算方法。)(2)如果树上有8只小鸟,又飞来6只,一共有多少只呢?这次谁又会算?(学生根据创设的故事情境,继续思考并回答。)(3)请你们继续接受挑战:如果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呢?怎么提问?怎样计算?(4)小结:今天我们将用前几天学习的计算方法继续学习7、6、5、4、3加几。(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共同学习7+6.(1)同桌之间动手摆小棒,说一说可以怎样想?(2)指名汇报。(指名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讲解,师点拨)(3)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2、做一做,说一说。(能看懂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阐释出的算理。)3、圈一圈,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过程。4、 想一想,填一填。( 意图:(1)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2)通过计算,观察、继续填写算式,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之间的规律)。四、 巩固练习,加深体验。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习题。(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探究,开拓思维。)如: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圈的?那种方法最简便?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做完的,有什么巧办法?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五、 课堂小结,优化算法。今天我们发现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计算7、6、5、4、3、2加几,你能说一说这些方法吗?你觉得那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 有几只小鸟(7、6、5、4、3加几)7 + 6 = 13 7 + 6 = 13

6,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的: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教学重点: 体验1千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米尺、表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二.玩中学 1. 走一走。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 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 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 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 (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 想一想。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 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文化大楼道光陆电影院、商业城、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4. 读一读。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 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 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板演 5. 填一填。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完成数中42页填一填。 (2)(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到中街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i. 公路边的里程碑 ii. 摩拖车的速度表 iii. 限速标志 iv. 指路标志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 估一估。 (1) 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 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三、学中做:完成43页的第1题、第2题。

7,有五年级北师大版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吗

《倒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概括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趣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互为”。 师:当碰到好朋友的时候,美国人会热情的拥抱,我们中国人一般会怎样做呢? 生:握手。 师:现在谁愿意来前面和老师握握手,他就会成为老师最好的朋友。 (师生共同表演握手的动作。) 师:握手是几个人的事情呢? 生:两个人。 师:新的学期我成了咱们班的班主任,经过这几天的相处,我们都互相成了朋友。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理解“互相成了朋友”这句话的? 生:“互相成了朋友”就是说我们是老师的朋友,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 二、游戏激趣,突破难点。 师: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1、游戏规则:师说“1、2”,生说“2、1”;师说“1、2、3”,生说“3、2、1”;师说“老师爱我们”,生说“我们爱老师”。 2、通过探讨游戏规则,使学生初步感知“倒”的含义。 3、谈话导入新知。 师:在数学中这种现象也存在,比如,“三分之七”倒过来说就是“七分之三”。 (师生继续做“分数倒说”的游戏。师板书四组这样的数。) 三、观察比较,抽象概念。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主动探究这四组数的特点。 生:分子分母倒过来了。 师:那么我们就给这样的数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倒数) 师:继续观察这几组数,看看还有什么特点? 生: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都为1。 (如学生不能找出这个特点,则可以引导学生做计算比赛。) 2、请学生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行观察。 3、概括“倒数”的意义,板书。(强调“两个数”——“互为”;“乘积为1”——“倒数”。) 四、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1、举例观察,讨论。(2/5的倒数) 师: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呢? 生: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师生共同总结: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2、小组讨论,探究求整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2的倒数怎么求呢? 生:把2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即2=2/1,所以2的倒数是1/2。 (师生共同总结:整数的倒数是用1做分子,用这个整数做分母。) 五、巩固练习,拓展外延。 1、出示“1/5,3/4,5/9,1,3/7,9/5,4/3,7/3”八个数,请学生移动数的位置,找出几组互为倒数的数。 2、剩下“1/5和1”,分别求出1/5的倒数和1的倒数。 3、1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1。)你是怎样计算的? (1)整数的倒数是用1做分子,用这个整数做分母。所以1的倒数为1。 (2)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为1。 4、0也是整数,0的倒数是几呢? (1)出示0×( )=1。谁上来填一填?(没人举手) 师:0乘任何数都不得1,这说明了什么? 生:0没有倒数。 (2)如果把0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即为0/1,那么它的倒数应是1/0。 师:这样说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0不以做分母。 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那么带分数呢? (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求它的倒数。) 6、小数有倒数吗? (1)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求它的倒数。 (2)举例说明:因0.25×4=1,所以说0.25和4互为倒数。 六、深化练习,巩固提高。 1、填空。 (1)乘积是(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的倒数是它本身,( )没有倒数。 (3)27/100的倒数是( ),25/16的倒数是( )。 (4)0.7的倒数是( )。 2、判断。 (1)2/9是倒数。( ) (2)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原来小。( ) (3)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 (4)a是整数,所以a的倒数是1/a。( ) (5)因为0.2×5=1,所以0.2和5互为倒数。( ) 3、开放题。 3/4×( )=( )×6=1×( )=0.5×( )=( )×( )
文章TAG:北师大小学小学数学数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