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 > 经验 >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是怎样一门课程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是怎样一门课程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25 03:20:46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是怎样一门课程

应该是教授美术理论的吧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是怎样一门课程

2,美术教学方法有哪些

现在的高中美术提倡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助 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现在的小孩很懒 动手能力少 要适当的启发 激发他们的兴趣来教学 《高中美术新课程》总目标第一句就提出:“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就是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课上我们能给学生创设好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致。新课改提倡自主学习,我们在课上就应该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再加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呼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合作精神。

美术教学方法有哪些

3,师范生为什么学习中小学美术教学论

一)课程性质《中小学美术教学论》《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通过讲授美术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美术教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美术教学实践能力,为形成和完善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目标《中小学美术教学论》1.认识美术教学的基本涵义和特点,形成对本课程的认知框架。2.了解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内容,形成初步的课程编制能力。3.学习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能力。4.基于对课程的认识,逐步形成职业意识和终生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搜一下:师范生为什么学习中小学美术教学论

师范生为什么学习中小学美术教学论

4,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怎么做

天津教师资格高中美术考试要求:1.美术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美术创作和鉴赏的基本方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运用;美术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2.美术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方法,规范地撰写教案,准确地设定和表述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恰当地选择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3.美术教学实施能力。高中美术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准确地表述和呈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美术教学。4.美术教学评价能力。美术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

5,如何理解课堂教学中的美术学科知识

1.美术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美术创作和欣赏的基本方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运用;掌握美术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美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运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导教学。  2.美术教学设计能力。了解教学设计方法,规范地撰写教案,准确地设定和表述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恰当地选择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美术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美术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准确地表述和呈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美术教学。  4.美术教学评价能力。了解美术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伴随人类对人自身和社会的认识和深入,目前美术教育在国际教育界正日益受到重视。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艺术教育已成为小学至高中的核心科目。在我国,《美术课程标准》规定了美术课程的地位和性质: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能提供其他学科所不能提供的教育价值,这些价值是构成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部分,也是帮助他们认识生活,享受生活的关键因素。美术教学应能够有效地带领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学会从美的感受中去创造生活。既然美术教育有如此特殊的地位,那么,作为美术教师把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当作己任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认为,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课堂是一种静态美的感受,也是最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期待的求知欲望,这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6,关于美术教学理论的书籍或杂志

书名: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ISBN:704016219 作者:钱初熹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定价:30 页数:321 出版日期:2005-2-1 版次: 开本:16开 包装: 简介:本书是一本凝聚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美术教学理论教材,全书分三编。第一编美术教学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美术教学的前提、理论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演变及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第二编美术教学方法,主要论述了美术教学设计、内容及方法、评价和研究;第三编美术教学研究,主要阐述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研究及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本书汇集了大量国内外美术教学理论及方法方面的素材,力求呈现美术教学的多元化面貌及发展趋势,给美术教师进行新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很大的启示。本书使用范围广泛,除作师范院校本、专科,美术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外,亦可为爱好美术教育的广大社会读者选用。目录: 引言 站在新旧百年的交界线上参考文献第一编美术教学理论基础第1章 美术教学的前提§1三个命题1.1美·艺术·美术1.2未完成的人1.3多元智能理论§2美育、艺术教育与美术教育2.1美育2.2艺术教育2.3美术教育§3社会与美术教育的发展3.1全球化趋势3.2我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3.3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小结参考文献第2章 美术教学理论的基础§1教学理论的发展1.1教学的定义1.2教学理论演变的慨述1.3后现代教学理论§2美术观念的演变2.1现代主义美术2.2后现代主义美术§3视觉认知与美术能力发展的研究3.1视觉认知研究的进展3.2儿童美术发展研究的进展§4儿童世界的变化4.1儿童生活环境的变化4.2“视觉文化”时代3.3“绘画·雕塑”系列的教学内容及方法3.4“设计·工艺”系列的教学内容及方法3.5“书法·篆刻”系列的教学内容及方法3.6“现代媒体艺术”系列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小结参考文献第7章 美术教育评价§1美术教育评价概述1.1教育评价1.2美术课程的评价建议及特征§2美术教育评价方式2.1多样化评价2.2表现性评价§3美术教学评价案例3.1我国的美术教学评价案例3.2日本的美术教学评价案例3.3美术教育评价展望小结参考文献第三编美术教学研究第8章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1美术教育改革与课程资源开发1.1后现代教育思潮与美术教育改革1.2课程资源与课程扩展1.3外国学校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1.4我国学校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2美术课程的新资源2.1美术课程的资源2.2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和方法2.3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发展方向§3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案例3.1我国美术课程资源_开发的案例3.2外国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案例3.3两国共同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的案例小结参考文献第9章 美术教学研究§1美术教育研究1.1美术教育研究1.2美术教育研究的范围与原则1.3美术教育研究组织§2美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2.1美术教育研究的分类2.2调查研究(又称描述研究法DescriptiveResearch)2.3实验研究(ExperimentalResearch)2.4历史研究(HistoricalResearch)2.5理论研究(TheoreticalResearch)2.6比较研究(ComparativeResearch)2.7质的探究方法的提出§3学校美术教学研究3.1学校美术教学研究3.2确定研究课题3.3文献检索3.4研究计划的设计和制订3.5研究方法的实施3.6研究结果分析§4美术教学研究成果表述4.1研究成果表述的意义、类型与原则4.2研究成果表述的步骤4.3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小结参考文献第10章 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1美术师资培育课程与教学1.1美术师资培育的现状1.2中小学美术师资培育的发展前景§2美术教育实习的意义与方法2.1美术教育实习的意义2.2美术教育实习的过程2.3微格教学2.4美术教育实习展望§3迎接挑战的美术教师3.1来自新课程的挑战3.2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小结参考文献结束语 新的视野与新的起点参考文献附录 美术教育文献索引后记

7,如何实现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如何实现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兴趣是美术课的前提要求,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兴趣是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开学生心扉、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但是处在心智发展特殊期的初中生对美术课缺乏兴趣,一小部分学生甚至有厌烦情绪,致使教育的预期目的难以实现。面对初中阶段美术教学的两难境地,如何做到既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新要求又符合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规律,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高昂的情绪,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应注意几个环节。一、把握学生心智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首先教学内容、方法、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是一个人对事物感觉喜爱的一种情绪。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所以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内容,适当增添校本教材内容。寻找新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相合”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选用方面要灵活多变,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满足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乐于接受。其次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给学生以希望。初中学生的情感丰富而且易外露,当他们看到自己绘制的作品被老师和同学们赞美时,情绪就会振奋,并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发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与信心。在教学安排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再次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作为美术教师,要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发展方向,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营造一个愉快、宽松又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采取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联系生活实际中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紧扣新课标,美术教师必须对以往的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教学组织形式重新审视,立足美术色彩冲击力、渲染力和愉悦身心的独特魅力,探索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艺术本身是充满想象力的,创造力的。老师不应该以灌输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发挥潜能。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可以调节学生兴趣、气氛的内容、手段溶入课程教育中。如多媒体教育、意境的创造、各种工具的使用。教学组织形式不能采取“填鸭式”的灌输,眼光也不能只盯住课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新学期伊始的第一节美术课对那些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充满着新鲜感,而课本中的第一课全是理论,很是枯燥。如何把这些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最真切的感受呢?在第一堂课上我没有讲授理论的知识,而是在画室举办一个小型画展, 作品都是历届学生的优秀习作, 包括教师作品,内容题材什么都有.学生非常新鲜和好奇。教师在对这些作品一一讲解的同时,把书中的知识点巧妙地穿插进去。对这一教学形式,学生的兴致特别高,收到的效果也特别好,既增长了学生见识,又学到了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审美想象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一旦脱离现实生活,也就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与意义。这一点对中学美术教学尤为重要,这也要求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地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生活中的美,积极投身于审美体验。如在讲图案设计时,可把它与民族服饰上的图案、家中的沙发靠垫图案、床单上的图案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讲解,还可以穿插讲一些关于颜色的搭配、服装色彩与个人气质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三、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美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学的各科教材中,有许多需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仅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而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着美的教育。因此,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科教学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是有效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致的教学途径。如有机结合初中语文课的景物描写文章绘制插图,教师通过文与画密切配合,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在平面构图设计中有效利用电脑技术,有效地加强了两个学科间的知识沟通。综上所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贵任感。在现代美术的基础教育中,教师应当以主人翁的姿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钻研教材,备好课,教好课。在常规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尽可能把握好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调动一切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和谐的教学气氛的形成,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审美的良好教学气氛和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文章TAG:美术美术教学教学教学理论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