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 > 经验 >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第一课,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朗诵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第一课,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朗诵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06 19:58:54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朗诵

《忆江南》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理解记忆,书读后再背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朗诵

2,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你问的是人教版吗?第一课是《古诗三首》。分别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刘禹锡的《望洞庭》,白居易的词《忆江南》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3,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课文是什么

不是课文,是古诗三首,第一首是:《独坐敬亭山》,第二首是:《望洞庭》,第一个词名牌是:《忆江南》。
古诗词三首
为三月谱曲
《走,我们去植树》
大地的话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课文是什么

4,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全文

一、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人教版的,希望能帮到你

5,4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 走我们去植树第四个问题植树有哪些好处

。三。可以提供氧气。二。可以净化空气。可以防止自然灾害。可以美化城市。四
可以净化空气。
,m,,,,,,,,,,,,,,,,,,,,,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净化空气
一。可以净化空气。二。可以提供氧气。三。可以美化城市。四。可以防止自然灾害!
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吐出氧气······

6,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是什么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学会“亭、庭、谭、螺、谙”五个生字,理解诗中词语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学重点:品味背诵诗句,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同学们,唐朝有一位大诗人,他喜欢游山玩水,几乎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人称游仙;他还喜欢喝酒,人称酒仙;他最喜欢的是写诗,流传至今的诗作将近千首,人称诗仙。他是谁呢?”(学生:李白)2李白一生诗作无数,你会背诵哪些呢?随着学生的背诵,引导学生说说这首诗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李白。如:《赠汪伦》写的是有情有义的李白,《静夜思》是乡愁满怀的李白,而《望庐山瀑布》中的李白则是浪漫悠闲的……3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自幼敏悟好学,曾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一生负志漫游,吟诗四方,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文学成就:唐代伟大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主要作品:《将进酒》《蜀道难》《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教学分析:读文贵入境,入境始与亲。本课的导入,从作者入手,使学生知道李白是个非常丰满的人物,这样既巩固了所学,又丰富了对李白的认识,也为学习李白的新诗《独坐敬亭山》定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二、初识“孤独”1读题,解题。(1)教师:谁知道敬亭山?(讲解: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诗篇,所以后来又叫做“诗山”。———让学生理解“江南诗山”的由来。)(2)教师: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该带着什么感情去读呢?(感受“独坐”,指导读出孤独。)2读诗歌。(1)自由练读。(2)指名读。(3)齐读。(4)质疑。教师:李白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独坐敬亭山》。(教学分析:这首古诗的题眼就是“独”。所以,学习这首古诗,应紧紧抓住“独”字,一步一步去深入体会作者那份孤独寂寞之情。本环节,首先通过交流大概了解敬亭山的知识,接着让学生用“独”组词,从而理解诗题的意思。继而利用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读熟,进而质疑,激发阅读期待。) 三、走进“孤独”1找:诗句里描写李白一个人看敬亭山的场景,哪些词语告诉你只有李白一个人呢?一句一句地读,一个一个地画。2交流:(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抓“飞尽”“独去”,体会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天空不见一朵白云……此时的孤独、死寂……(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教师:此时在李白的眼里有什么?(敬亭山)3体会孤独。(1)学生齐读前两句。教师:在自然界中,鸟飞云走是很正常的,为什么这时候在李白眼里却越发让他感到孤独了呢?学生交流。(2)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学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世态的炎凉。4配乐,教师范读,学生齐读。5写话练习:(1)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说:(2)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说:学生写,教师巡视,然后全班交流。(教学分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两句诗中写鸟飞云去,只有李白孤独一人坐在敬亭山上,在对比中越发显出作者的“独”。“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此时李白的眼里只有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此时能懂李白。教师适时补充背景资料,拉近了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时空距离,此时进行一个写话练习,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真正触摸到李白那孤寂的心灵。)四、拓展补充出示《秋浦歌》。1自由读,感受李白。教师:这首诗展示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呢?学生读。齐读,指名读。2交流。教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呢?(孤独,哀愁……)对这个孤独哀愁的李白,你想安慰安慰他吗?哪些人会想着他?教师小结:李白啊李白啊,你不孤独!再次吟诵《独坐敬亭山》。(教学分析:《独坐敬亭山》这首诗表达诗人遭贬流放后的孤寂、愁楚。在教学结束时,补充李白晚年的作品《秋浦歌》,以诗解诗,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孤寂心情。这里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同一诗人,同一主题对比。以李白诗导入教学,又以李白诗结束教学,首尾呼应,结构精致,给课堂教学画上完整的句号。)第二课时一、学习《望洞庭》1学生根据古诗学习方法自学古诗。2小组交流体会。3集体交流,不够具体的地方互相进行补充。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贞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文学成就: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与“刘白”。主要作品:《乌衣巷》《秋词》《陋室铭》等。全诗大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没有一点风,水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二、感悟诗境1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2反馈:第一、二句诗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平静无风的水潭比作未磨光的铜镜)3教师追问:诗中还把洞庭湖比作什么?(比作白银盘)4教师小结,齐读古诗。三、疑难探究,深入领会1诗人为什么称洞庭湖为“潭面”?说“潭面”,是因为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表现了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2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这两句诗中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山水风光。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突出表现了洞庭湖山水和谐之美。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说说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的好处?这一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着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显得格外美丽。四、课堂练习1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2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3练习说话: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4写字指导,强调“螺”的结构。五、作业1背诵两首古诗。2课后搜集整理描写山水景色的古诗进行阅读,开展古诗阅读交流会。第三课时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1)简介诗人——白居易。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苏杭的秀丽风景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到北方以后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品。文学成就: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主要作品:《卖炭翁》《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等。(2)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二、品词赏句,想象悟情“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一)忆景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2)红与绿的映衬之美,又该如何描绘?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灿烂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3)“风景旧曾谙”理解“谙”与“曾”的含义。2想象说话:曾经,诗人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二)忆人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卸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舍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三)浓浓的江南情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三、回归生活,珍惜现在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这一课的教学,我只是想改变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进行一些古诗词教学方面的尝试,没想到会收到这么好的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被学生的激情感染着,我不仅为与学生一起欣赏这些篇佳作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更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出色表现而感到高兴。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感触颇深:1.对于语文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感受作品的美,引导学生走进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去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而凸现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2.多读多品,读出情义,品出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范读作用。当朗读成诵时,仍不忘提醒学生注意语气与语调的把握,《独坐敬亭山》读出诗人与敬亭山的寂寞孤独;《望洞庭》读出月色笼罩下的洞庭湖的宁静;《忆江南》读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与热爱。朗读与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相结合,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诗与画相融,在读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3.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前提。有的教师说:“我也想进行教学尝试与改革,可是我的学生素质太差,跟不上。既费事又耽误时间,还不如按老一套进行来得稳当。”作为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其实,学生是很棒的,关键是看我们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要放手发动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学习。¥5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学会“亭、庭、谭、螺、谙”五个生字,理解诗中词语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学重点:第 1 页品味背诵诗句,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7,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里有哪些好词好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好词好句:  千山万水 、多姿多彩、 奔流不息 、连绵不断  江山如画 、大好河山 、 山山水水 、敬亭山  湖光 、 秋月 、 潭面 、 青螺  好句就是包含以上好词的句子。
奔流不息、潭面、连绵不断 江山如画、秋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青螺 好句就是包含以上好词的句子、多姿多彩、山山水水,好词好句、大好河山: 千山万水、敬亭山 湖光

8,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课的三首古诗词是哪三首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渔 家 傲(香山客) 江南荷色月光异,莲子生香花无几。十里八面秋声密。夜风稀,孤客不知归故里。 浊酒一杯思万里,芳草萋萋无倦意。笛声响过疑旧地。人不寐,华发早生为何起?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9,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教学内容

课题:1、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望洞庭》。 教学过程: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尽:完。独去闲: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四、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意。 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课题)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宋都,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镜子来比喻月光的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工艺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上的珍奇盆景了)四、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古诗。 3、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教学反思:
大地的话

10,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到21课所有课文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独坐敬庭山、望洞庭、忆江南)第二课:桂林山水第二课:桂林山水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第四课:七月的天山第五课:中彩那天第六课:万年牢第七课:尊严第八课:将心比心第九课:自然之道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第十二课: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人类的老师)第十三课:夜莺的歌声第十四课:小英雄雨来第十五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唤声第十六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第十七课:触摸春天第十八课:永生的眼睛第十九课:生命 生命第二十课:花的勇气第二十一课:乡下人家
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之一) 2 桂林山水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4* 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5 中彩那天 6* 万年牢 7 尊严 8* 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9 自然之道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 蝙蝠和雷达 12* 大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13 夜莺的歌声 14* 小英雄雨来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17 触摸春天 18* 永生的眼睛 19 生命 生命 20* 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21 乡下人家
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之一) 2 桂林山水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4* 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5 中彩那天 6* 万年牢 7 尊严 8* 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9 自然之道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 蝙蝠和雷达 12* 大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13 夜莺的歌声 14* 小英雄雨来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17 触摸春天 18* 永生的眼睛 19 生命 生命 20* 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21 乡下人家 (带“*”的为略读课文) 这是人教版的小学四年级课文
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之一) 2 桂林山水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4* 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5 中彩那天 6* 万年牢 7 尊严 8* 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9 自然之道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 蝙蝠和雷达 12* 大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13 夜莺的歌声 14* 小英雄雨来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17 触摸春天 18* 永生的眼睛 19 生命 生命 20* 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21 乡下人家 (带“*”的为略读课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第21课)二十一、乡下人家 1、大丽菊 瞧见 耸立 捣衣 鸡冠花 和谐 月明人静 2、长长 绿绿/青翠 鲜嫩 小小 绿绿 独特/迷人 3、(1)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2)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4、白杨树不论遇到风沙还是雪雨,它都傲然挺立在公园的一角。 今年“五一”节,我们还是照例放假三天。 5、(1)朴素 华丽 独特 (2)华丽 (3)门前 屋后 季节(一年四季) (4)我喜欢这样的农家风光,因为农村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很少,山清水秀,有很多绿色食品,蔬菜基本自给自足,水也是天然的比较多,牲畜都是家养的,吃起来比较美味,而且农家的空气非常新鲜,让人心旷神怡,好处真是太多了!
文章TAG:四年四年级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第一课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