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 > 经验 > 课程标准模块怎么填,参考文献为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格式如何写

课程标准模块怎么填,参考文献为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格式如何写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30 07:27:13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参考文献为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格式如何写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参考文献为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格式如何写

2,怎么填模块啊

你进入你的空间后,在“装饰空间”的旁边有一个“自定义”,点击那个就可以安模块了!!
上面的

怎么填模块啊

3,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标准如何写 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1 课程的名称 。等级 、招生对象 条件2 课程涉及的基础知识3 教学大纲4考试大纲5 鉴定标准 可以打我电话 我每天都是做这种东西 可以帮助你
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情感教育,让学生做你教育事业中的小助手共同进步,做到这点学生的人生观,事业观,价值观,爱情观都将改变

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标准如何写 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4,vb 如何 添加 标准模块 到自己的 工程里

标准模块就是指的模块。因为广义上窗体、类、用户定义控件都叫模块。故用“标准模块”来指代“模块”。======================================================菜单:“工程”=>“添加模块”=>“打开”这样就在工程里添加了一个标准模块。这时按“保存”按钮就可以保存为Bas文件。逐字逐句地看完这个帖子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工程 - 添加模块。

5,正在进行的高中新的课程标准包高中数学分为几个必修模块

五个必修
您好,看到您的问题将要被新提的问题从问题列表中挤出,问题无人回答过期后会被扣分并且悬赏分也将被没收!所以我给你提几条建议: 一,您可以选择在正确的分类下去提问或者到与您问题相关专业网站论坛里去看看,这样知道你问题答案的人才会多一些,回答的人也会多些。 二,您可以多认识一些知识丰富的网友,和曾经为你解答过问题的网友经常保持联系,遇到问题时可以直接向这些好友询问,他们会更加真诚热心为你寻找答案的。 三,该自己做的事还是必须由自己来做的,有的事还是须由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的,别人不可能代劳!只有自己做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别人只能给你提供指导和建议,最终靠自己。 您可以不采纳我的答案,但请你一定采纳我的建议哦!! 虽然我的答案很可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但一定可以使你更好地使用问问哦~~~

6,小学技术课程标准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 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四、课程教学内容 小学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 (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 (2)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1)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 (2)学会绘制图形 (3)学会给图形着色 (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 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 (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 (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 (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 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四、课程教学内容 小学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 (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 (2)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1)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 (2)学会绘制图形。 (3)学会给图形着色。 (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 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 (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 (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 (3)学会收发电子邮件。 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 (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 logo绘图 (1)学会用logo基本绘图命令绘制基本图形;添加颜色;并组成组合图形。 (2)学会用logo音乐命令演奏乐曲。 (3)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机器人的方法。 (4)了解logo简单编程。

7,初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2年版)word):http://wenku.baidu.com/view/e9d6da5777232f60ddcca1c3.html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http://wenku.baidu.com/view/7e147d2d915f804d2b16c1d9.html
这个东东年年都有,年年差不多,一般高三开学前或开学不多久就会出台下年的高考课程标准。基本没有什么大变化。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1 评价要点2 发现问题 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经常独立提出问题,具有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是否能有效地利用已有信息提出地理问题,能否补充问题的必须条件; 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即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是否新颖。 在各项探究活动中是否表现出下列情感与态度:兴趣、好奇心、探索欲、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创新精神等。 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能否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将已有的地理知识与问题相联系,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能否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能否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与途径; 是否具有独立思考与反思的习惯和质疑意识; 能否与他人合作解决地理问题。 表达、交流探究成果 能否条理清晰、完整地表达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否将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得出基本合理的解释; 能否用语言、文字、地理、图表等多各方式表达学习成果。 案例2:评价学生提出假设的能力 给出泥石流发生地的景观图片、泥石流发生地的各种资料,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泥石流?”学生探究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将各种信息加以筛选,并观察景观图片反映的地形条件、植被覆盖情况,查阅泥石流发生地的降水、地质资料,提出该地发生泥石流的假设原因。评价学生是否能提出假设。 4.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 建议评价时关注学生以下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否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是否具有地理审美情趣与鉴赏力。 (2)科学精神与态度: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评价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否初步具有了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是否养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观察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收集评价信息,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供依据。 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即在评价理论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试等调查手段,收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经过比较分析做出判断。 案例:运用多种手段评价学生的环境意识与态度 例如,在评价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与态度的过程中,教师给出“世界环境日”的资料: “1972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决定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确定世界环境日的目的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改善;呼吁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采取行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开展相应的活动,增强公众热爱地球的意识,规范保护环境的行为。自1994年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如下: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4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1995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96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1998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9年);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00年)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两个主题,自由讨论,讨论后写一篇小论文。评价者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分析小论文中表述的观点,以此来评价学生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持的态度。教师再结合观察的方法,留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形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5.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地理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具有现实意义。由于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特点不同,各种评价方式的适应范围不同,因此要求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地理学习评价形式,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达标程度,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有的则在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与发展状况等方面有独到价值。地理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 地理学习评价除了书面测验、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并分析等常用评价方式外,还要注意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实地观测、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评价结果建议采用评语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为了充分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教科书的多样化,使教科书成为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 在建立教科书的内容结构和时,需要理解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不同。课程标准给出的是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宏观框架、必学的内容和学习标准,在此基础上编写的教科书可以有不同的结构。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是否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否便于学生学习等方面考虑。 本课程标准将必修部分分为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个模块,每个模块相对独立。教科书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可对模块的学习顺序、模块中的内容进行组合,并注意体现各模块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因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以模块为基础的,所以编写教科书时要注意保持每个模块的相对独立。 2.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 教科书体现“培养现代公民学习民必备的地理素质”的基本理念,可以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的地理问题,对学生发展自己生存能力有启示、有帮助的地理素材等。联系学生实际还包括编写教科书时选用与使用对象的地区特点、学习条件相符的素材。 地理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教科书在选材时应注意体现这种时代性。例如,“桑基鱼塘”是与农业有关的经典素材,编入教科书时要考虑“桑基鱼塘”模式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 3.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空间 通过为教学提供必要空间的方法体现“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的基本理念。例如,适当安排学生的探究活动;课文可不直接提供问题的结论;把部分学生活动设计成学习新内容的过程等。 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具有层次和一定的弹性。例如,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选学、自学和阅读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4. 内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 教科书是学生的学习用书,为使教科书具有可读性、直观性、实用性,提倡用学生身边的或熟悉的地理事实引入教学内容;使用通俗、生动的文字;提倡呈现方式和活动设计的多样化;提倡多使用地图和主题鲜明的地理图像。 课程标准规定了三个模块的必修课程和七个模块的选修课程,每个模块的主题鲜明。教科书编写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使用具有特色的呈现方式。 5.引导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 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科书的编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以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等观念。例如,为学生提供对某个地区发展问题的不同观点;为某些有争议的地理问题保留开放式结果,不给出惟一答案;设计一些运用地理原理进行分析、判断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等。 6.重视教科书的系列化建设 可以考虑为教科书配备教学参考书、教学地理图册,有条件的地区可为教科书配备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1.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通过调查,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并逐步建设地理课程资源库。 教材以及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电教器材、教学实践场所等都是学校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其中,必需设备和教学用图有:地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幻灯机、投影仪、投影图片、天文望远镜、主要岩石和矿物标本;各种有关的政区图、自然地理图、经济地理图、专题要素图、景观图等。 此外,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注重地理课程资源的积累和更新。除添置必要的地理教学图书、设备以外,还应自制各种地理教具、学具,开发各种地理教学软件,不断扩大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容量。在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完善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备(空间定位系统接收机、遥感图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相关的硬件设备等),提高地理课程资源库的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2.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以及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师生自身的经历和体验。 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天文、气象、地质地貌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地理观测和观察活动;学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板报,布置地理橱窗;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地理节目。 要加强地理教学设施的建设,要求配置地理专用教室,同时要逐步建立地理实习基地。 应提倡校际间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3.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地理教育基地、图书馆、科技馆、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和主题公园,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政府部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信息媒体,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等等。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寻求多方合作,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邀请有关人士演讲和座谈。
初中地理主要考地理气候,地理方位,地理类型,高中地理主要考地理方面的形成,影响!
初中很简单,背的也不多,只是理解就可以考8十几,重点考在美洲。高中就不一样了,大都是要记得,所以都要记,加油哦!
文章TAG:课程标准模块怎么填课程课程标准标准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