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 > 经验 > 语文教学设计题答题模板,语文教师招考的教学设计题该怎么答

语文教学设计题答题模板,语文教师招考的教学设计题该怎么答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4-25 11:31:29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语文教师招考的教学设计题该怎么答

今天这节课中来了3 位客人,他们是冬冬小刺猬和蚕宝宝,他们来和我们一块儿学习,我们欢迎不欢迎?(三)教学声母z c s的读音和字形(1)看图说话引出z: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z.教学z的发音示范发音注意发音时牙齿不能舌尖咬住顺口溜记形:冬冬写字z z z,像个2字z z z(2)看图说话引出c:图上画着什么?刺猬的刺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c. 教学c的发音示范发音z和c,说说有什么不同?(z要用力,要送气)顺口溜记形:小小刺猬c c c,半个圆圈c c c(3)看图说话引出s:图上画着什么?吐丝的丝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s, 教学s的发音(教师领读,学生模仿)顺口溜记形:蚕儿吐丝s s s,半个8字s s s
语文教学设计可以分详案和大纲,如果你只是为了让自己记住教学内容,可以直接写大纲。如果要上交你的讲课内容,我认为还是要详案。把你的教学环节写的详细些,包括你设计的导入语,你需要提出的问题(有时也可以写出学生将要回答的内容),过程(写出你每个段落的详细讲解过程,需要提出的问题),板书设计。如果你要选择一个段落来讲的话,也是要写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一般来讲,要讲一个段落,也是本课的重点段落,你的教学设计也要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来讲解,抓住本课的重难点详细讲解,其他的段落略讲。一般来说,讲课也要遵循总分总,即使是讲课文的一个段落,也要把课文其他的内容带一带。详略得当。

语文教师招考的教学设计题该怎么答

2,我想知道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的解题技巧谢谢

一、材料分析题的答题结构:1、总起:①这位老师(材料中)遵循了(违背了)、体现了、指出??,这种做法有利于、不利于、促使、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②或者直接用知识原理进行阐释。2、分析:结合材料分点解析(知识点+材料解析,如材料体现几个知识点则分点作答)。 3、总结:对于整个分析进行一两句话的总结。(不做硬性要求)二、教学设计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试类型,从历年真题分析情况看,共有九种出题角度。1.文本写作特点(文本解读)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教学重、难点4.教学过程(导入、新授、巩固、小结、作业)5.设计导入+理由6.设计教学过程中三道题+理由7.设计三组课堂提问+理由8.设计板书+理由9.写作评语在复习中主要学会写整个教学过程并能够正确写出每部分的设计理由即可。比如语文,一般来说,主要设计识字课、阅读课和写作课三个课型。其中,识字课和阅读课比较相近,写作课比较特殊。
1.看问题。在拿到一道材料分析题,我们首先要要做的就是看问题。很多同学在做这类题时,往往先看材料,然后再看题目。这可能是个人习惯问题,但当你看完材料再看题目然后还得回过头来再看材料,这样就浪费了时间,殊不知在考试中时间就是分数。所以再做材料分析题时要先看问题,只有清楚了问题,才能知道题干要求我们用哪个知识点作答,这样在阅读材料时就会带着知识点进行分析。2.联系相关知识点。当看完问题后,就要想一下相关知识点有哪些?如“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在这个题中,答题要点就是教育观的相关内容。那么对于教育观,主要知识点就是素质教育五点内涵和新课改的教学观(四点),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这九点来回答。如果大家在做题时容易忘这九点,可以先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它写在稿纸上,或用铅笔标记在题目旁。3.阅读材料,匹配知识点。知道了用什么知识点来回答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到材料,找一下材料中具体体现了哪些知识点。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材料分析题而言,结论的得出必须要结合材料,不能无中生有,有的同学可能存有侥幸心理:我把这所以的知识点都写上肯定有对的,这种做法是不行的,考官不会每个点挨着看,所以对待这种题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4.呈现答案。分析过后就要把答案呈现在答题纸上。这里大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知识点回答要全面;二是对于自己最有把握的要写在最前面;三是注意条理清楚、字迹工整。具体的作答结构你还可以参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我想知道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的解题技巧谢谢

3,语文阅读题回答格式

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什么景物或人物心情),从侧面/正面 写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突出/反衬了什么,表达出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这种东西多做题就练出来了)如果是写景,就要注意其的写作手法和词的运用,因为大部分这种题都会暗示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恰好就是全文的重点....
先阅读理解文章大意,然后按分值的大小答出相应的几点答案,注意按点答分
1、这段文字中有*****修辞,生动/形象/幽默……地描写了*****/抒发了******情感,让全文*****(星号地方的内容需要结合语境自己填) 2、(无修辞时)文段中********(特殊词性的词:形容、动……)这几个词生动准确地描写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3、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答:文章通过xxxxxxxx(事例)写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多一褒义为主,极少有贬义,即使有也不过是后悔、惭愧等) 4、根据所给材料/选择所给材料中有用的内容,说他对你理解文章的帮助 答(1)如果是选择的话一定要先选,如果不要求选择,则对所有材料进行 分析 (2)即使以下材料上的内容 (3)把材料还原到文章中去(用***的方法/用****的名人名言等,揭示了文章中*****内容) 这些都要在文章中去总结,即使给了你所有的回答方程式不练也是不行的,去自己找找感觉。 参考资料:课堂上最重要
说明文阅读正常思路是:定位——核对——判断。解题时要将选择枝与原文作比较进行判断。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在题目中划出要求你回答的对象;(2)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所以要特别注意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故意夸大缩小,混淆先后,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文言文阅读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文章内容。 2、再读原文,凭感觉进行理解。阅读过程中见到加点字时要到题目中进行理解。 3、解题。题目设计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2)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先翻译每组中高中学过的那个句子中的虚词意思,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3)性格表现题: 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张冠李戴这种错误。 (4)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判断时要明确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时间是否准确等。 等。

语文阅读题回答格式

4,语文答题模式

高考语文简答题有答题模式,按照模板答题,更加合规范。下面以古典诗歌的答题模式为例,加以说明。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模式:图景特点+图景概括+思想感情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没有定式,应灵活机动回答问题,必须读懂题干的要求,找到答题的切入点,对号入座不要答非所问,在做题中摸索出自己的答题模式。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找一些大本的复习资料,里面很多的

5,语文答题格式

语文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 二十四、其他:  (一) 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 (二) 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三)  句子含义的解答: 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 (四) 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 (五) 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 (六)  段意的归纳 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自己也总结勒很多,不过没打,要是需要以后有时间打出来给你发

6,语文答题格式

【记叙文】 做记叙文的时候先把文章大致看一遍 再看一遍题目后继续通读文章 这遍要很仔细 才能确定文章的中心 读的时候适当划出一些中心句 1.插叙 内容上,写了_____,对主要情节起补充拓展并深化主旨的作用,揭示__(品质、形象)___。 结构上,属插叙,充实内容,升华并突出中心。呼应了_____,为下文_____做铺垫。 2.修辞 ①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________,表现了作者(主人公)______的情感或品质 ②拟人:将_____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生动形象表现作者(主人公)对____的感情 ③夸张:描写____,表达了作者_____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先把反问的句子变成陈述句。增强语气,表现了_________的特点或情感 ⑤排比:增强句式,集中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情感。 3.人物描写 ①肖像 作用: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格式:描写了_______的样子,表现了__________的品质或情感 ②语言 作用: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格式:____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_________内心,表现了_________ ③动作 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格式:用动词,生动准确地刻画了____________ ④心理 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心态,刻画了精神世界 公式:描绘了________的内心想法,表现了_____________ 4.环境描写 1.)出了__________环境,渲染了______气氛 2.)烘托了人物______的性格和品质 3.)表现人物_________的性格和精神 4.)为下文______情节作铺垫 5.句子/段在文中的作用 ①内容上,写出了__(概括事例)__ ②结构上,点明中心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的品质或情感,升华中心(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6.标题的作用 内容上:①浅层:概括文章的事件 ②深层:联系文章的中心 结构上:①总结全文 ②呼应了开头或结尾 7.句子含义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8.引号的作用 ①引用 ②特定称谓 ③讽刺意味、否定 ④强调
排比句: .....的句式加强了.....的语气(气势)更好的表氦涪份皇莓郝逢酮抚捆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升华了.....情感!!! 在想想哦
语文解题方法归类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自己也总结勒很多,不过没打,要是需要以后有时间打出来给你发

7,语文阅读答题格式 多一点更多方面或问题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格式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一、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 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2.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公式: ①简略式:人物+事件 ②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本文中的中心句是什么? 一般在开篇,或结尾,一般是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 4.文段中的某一句话的作用?表达效果如何?若换成另一句的效果不好,为什么? 一、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答题术语) (1)开头:总领全文(总括全文),引出下文(开启下文),开篇设疑 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2)中间:承上启下(过渡) 为后文埋伏笔、作铺垫 (3)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点明中心,揭示主题,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结尾照题,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二、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思路) (1)看看句子写的是什么? (2)其中表现了什么? (3)和上下文有何联系? (4)和中心有何联系? 般要是问那句写得好,就是文中采纳的那句好!所以问题就变成了:这句话为什么好,为什么比那句好。 你可以试用以下几个答题要点: 1发现这句话语上下文的联系(比如承上启下、画龙点睛、首尾照应)从而发现它的重要性 2观察词句所用的修辞:拟人、排比(使句子更有力度、更恢宏)、对偶、夸张~~等等 这句话突出说明了什么:就是要联系上下文分析,最重要的是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他总不会哪一句无关紧要的话来考你吧?!)所以问题就变成了:这句话是怎样体现中心的? 修辞手法:一般无非是比喻(更生动,贴近读者)、拟人(是所描写物更生动,或者是借物喻人!)、排比(突出表现重要性,气势恢宏)http://wenku.baidu.com/view/65a1ab6baf1ffc4ffe47ac9f.html
简单的说就是三步:第一,使用了什么手法第二,写出了什么内容第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修辞加表达效果加体现了什么,(表达效果在比喻拟人中通常是生动形象,鲜明,吸引读者)
文章TAG:语文教学设计题答题模板语文语文教学教学

最近更新

  • 幼儿园寒假安全ppt课件免费,求冬季安全班会PPT 急用 最好是高中的 谢谢幼儿园寒假安全ppt课件免费,求冬季安全班会PPT 急用 最好是高中的 谢谢

    求冬季安全班会PPT急用最好是高中的谢谢防火,教室通风,用消毒水拖地,防骨折,宿舍不能合铺,水壶质量。防烫伤。2,幼儿园如何防雷电安全教育ppt幼儿园如何防雷电安全教育ppt分享如下:活动目标:1.....

    经验 日期:2023-05-06

  • 免费初中课程网课,免费的初中教学资源网免费初中课程网课,免费的初中教学资源网

    免费的初中教学资源网2,哪有免费的初中英语网上课堂啊3,求个好的学习网站可以学习初中课程要免费的4,免费的中学在线课堂5,火星学习网有初中的免费视频吗6,初中网课平台哪个好7,初中生免费学.....

    经验 日期:2023-05-06

  • 颜色大全色卡,24色标准色卡名称是什么颜色大全色卡,24色标准色卡名称是什么

    24色标准色卡名称是什么24色标准色卡名称是标准24色卡。24色标准色卡,包含六级灰度色块,加色三原色(红、绿、蓝),减色三原色(黄、品、红),以及肤色和模拟自然物体的真实颜色,色卡共有24个色块。.....

    经验 日期:2023-05-06

  • ps教案基本工具课后反思,如何安装ps并使用ps修复图片?ps教案基本工具课后反思,如何安装ps并使用ps修复图片?

    凭借其众多的编辑和绘图工具,您可以有效地编辑图片,如果你真的想成为一个ps大师,那也用不了几年,还是希望你能学好ps,只能短时间使用ps,3.“修复刷工具”应与“涂抹工具”和“模糊工具”.....

    经验 日期:2023-05-06

  • 教学设计要写设计意图吗,化学教案如何写里面包括设计意图吗教学设计要写设计意图吗,化学教案如何写里面包括设计意图吗

    化学教案如何写里面包括设计意图吗课题名称、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设计意图可以不写,若写出来更好。教案格式并不死板,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需而异。2,教案.....

    经验 日期:2023-05-04

  • word表格导入到excel,如何将word里面的表格导入到excel中去word表格导入到excel,如何将word里面的表格导入到excel中去

    如何将word里面的表格导入到excel中去2,word表格怎么导入Excel3,怎样将word中的表格成功导入到excel中4,如何把word里面的表格直接导入或者复制到excel里面5,怎样将WORD中的表格导入EXCEL6.....

    经验 日期:2023-05-04

  • 怎么制作微课视频教程,怎样制作微课视频怎么制作微课视频教程,怎样制作微课视频

    怎样制作微课视频2,怎么制作微课3,如何制作微课视频4,高中数学微课视频怎么制作5,如何用camtasiastudio制作微课6,如何设计微课7,如何制作和上传微课1,怎样制作微课视频现在很多人用Focusky这.....

    经验 日期:2023-05-04

  • 小班教案汽车大聚会教后记,小学教案1小班教案汽车大聚会教后记,小学教案1

    今天,一些小动物将作为客人来到我们班,(播放火车的声音)是什么车,那么优秀的教案喜欢的是什么呢,作为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需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这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具.....

    经验 日期:2023-05-0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