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知识 > 幼儿园大班舞蹈,适合大班幼儿的最新舞蹈

幼儿园大班舞蹈,适合大班幼儿的最新舞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17 19:23:26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适合大班幼儿的最新舞蹈

适合大班幼儿的最新舞蹈如下:1、BB仔:BB仔,粤语,意思是婴儿。一个非常有趣的舞蹈,小朋友穿上可爱的连衫裤,模防刚出生的婴儿的种种动作,音乐及效果都很棒。2、爸爸的军帽:幼儿表演舞,歌颂海军的,适合在八一表演哦。3、板凳乐:比较有趣的汉族幼儿舞蹈。4、猜字童谣:类似于说唱舞蹈,适合大班以上的孩子表演。5、聪明宝贝:非常可爱的幼儿舞蹈,适合大班表演。6、咚巴啦:富有时代感的幼儿印度舞蹈,小家伙肚皮舞还跳得有点意思!7、动感早晨:孩子们模仿晨练的人们,非常可爱动感的舞蹈。8、嗨好样的:以足球训练为题材的幼儿舞蹈。9、好儿郎:表现一群娃娃学京剧的情景,可以借鉴。10、喝甜酒:舞蹈比较有童趣,效果也好,葫芦是用塑料泡沫粘贴打磨成的。11、花蝶:一群小蝴蝶,这个舞蹈也很容易模仿。12、花儿醒了:还有点可爱的幼儿舞蹈,服装做得有创意。13、擦玻璃:非常不错的男孩子舞蹈,简单易学,有效果,适合大班表演!14、欢乐小兵:很精神的幼儿群舞,动作简单有朝气。15、欢乐园:幼儿园里有各种各样的玩具,小朋友们玩得真高兴!

适合大班幼儿的最新舞蹈

2,适合幼儿园大班早操最动感的舞蹈有哪些

1、踮起脚尖向前走踮起脚尖向前走的练习是训练幼儿舞蹈时的良好姿态,也是为学习碎步打好基础。因为脚尖踮起(又称起踵,即把脚跟提起来)能抬头、挺胸、收腹,使身体有良好的姿态。练习时先在原位踮起脚尖,然后再向前走。由于幼儿的控制力差,容易疲劳,所以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长,向前走时速度不能太慢。一般双手叉腰,按音乐的节奏和走步相间隔来进行。踮起脚尖向前走,一般采用2/4或4/4拍音乐为合适,3/4拍音乐亦可用,但不宜多用。2、蹦跳步提起脚跟并脚跳又称蹦跳步。做动作时,两脚并立,身体稍向下蹲作准备,一拍或两拍跳一步,按音乐的性质和节奏轻轻跳起,落下时要用前脚掌着地,屈膝而有弹性。蹦跳步的音乐采用2/4、3/4、4/4拍皆可,但必须是带有跳音的乐曲。3、碎步走、小步跑碎步走的动作是两脚踮起用前脚掌轮流快速地向前走,膝盖稍弯曲。小步跑就是小跑步,半拍一步,每一拍的前半拍,左脚向前跑一小步,同时右脚离地,膝微屈;后半拍,右脚向前跑一小步,同时左脚离地,膝微屈,依次交替,连续向前。跑时双手叉腰或自然摆动,步子应小而轻快,速度要均匀。碎步动作不受音乐节拍的限制。而小跑步则必须一拍跑二步,所以小跑步一般常采用2/4、4/4拍的音乐。为了训练幼儿听音乐改变动作,可以把碎步走和小跑步放在同一乐曲中进行练习,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4、滑步滑步是一拍一步,向侧面进行。前半拍左脚向左擦地滑一步,后半拍左脚轻轻跳起,右脚急速向左脚并上。右脚动作同上,方向相反。滑步一般采用2/4、3/4、4/4拍音乐,但必须有滑的感觉。5、踏点和踏跳踏点和踏跳是幼儿舞蹈中常用的两个基本步法。它们都是两拍一步。踏点步的跳法是第一拍左脚踏一步;第二拍屈左膝,右脚尖在左脚跟后点地。第三、四拍,右脚开始,动作对称。踏点步一般向左侧或右侧踏(又称侧点步),也可以向前或退后踏。踏跳步有三种跳法:第一种跳法是第一拍右脚踏一步(向前、向侧、向后都可以);第二拍右脚跳起,同时左脚屈膝抬起,脚尖向下。第三、四拍左脚开始,动作对称。第二种跳法是,第一拍右脚踏一步,第二拍右脚跳起,同时左腿直膝后举。第三、四拍,左脚开始,动作对称。第三种跳法又称踏踢步,第一拍左脚踏一步,第二拍左脚跳起,同时右腿直膝向左前方踢起。第三、四拍,右脚开始,动作对称。踏点步和踏跳步一般采用2/4、4/4拍音乐。它们可以在同一曲调中进行练习。6、踵趾小跑步脚跟脚尖跑跑跑又称踵趾小跑步。这个步法四拍完成。第一拍右脚跟向右前方点地,同时左膝微屈,身体稍向右倾,脸向左前方,第二拍右脚尖向后点地,同时左腿伸直,身体稍仰,脸向右后方,第三、四拍右脚开始向前跑四小步。如果两脚交替进行,应向前跑三小步,以便换脚。左脚开始,动作对称。踵趾小跑步采用4/4拍音乐较为合适,练习时先两手叉腰,逐步加上采果子等手的动作,或两手搭在前面人的肩上成一行或搭成圆圈等进行练习。7、娃娃步摆动手臂拐拐脚就是娃娃步,是儿童舞中大头娃娃的动作。两拍一步(或一拍一步),第一拍(或前半拍),左腿屈膝向旁抬起,小腿向上翘,两手五指张开向左摆动,头和上体向左侧弯曲,第二拍(或后半拍),左脚落地。8、跑跳步跑跳步一拍一步,前半拍左脚向前轻跳,同时右腿屈膝自然提起,脚尖向下;后半拍右脚向前落地。右脚开始,动作对称。两脚连续做就是跑跳步行进。跑跳步2/4、4/4、6/8拍音乐都可以用,但3/4拍音乐用得比较少。9、跑马步跑马步一拍一步,前半拍左脚向前跑一步;后半拍,右脚跃至左脚处,同时左脚离地屈膝准备向前跑,连续起来象马跑的样子。右脚起步,动作相反。跑步时,身体稍前倾,两臂前伸稍屈,两手半握拳,做拉马缰绳状,或一手上举做挥鞭状。跑马步2/4、3/4、4/4、6/8拍音乐都可以用,但要能跳得起来的乐曲。10、交替步交替步是幼儿常用的抒情的舞蹈步法,动作节奏不均等,幼儿比较难掌握,必须反复练习,才能动作自如。交替步两拍一步。第一拍前半拍,左脚向前一小步,重心在左脚;右脚前掌在左脚跟后踮地,重心移到右脚,同时左脚离地。第二拍前半拍,左脚再向前一小步,重心移到左脚;后半拍停顿。右脚开始,左右脚相反。交替步一般采用2/4、4/4拍音乐,做交替步时可以两手叉腰;两臂向侧面摆动;一手叉腰,一臂向左右摆动;或两人并立交叉手等。11、进退步进退步是幼儿跳新疆舞的基本步法,实际上幼儿跳的进退步是一前一后的垫步。依次幼儿学习进退步必须在学会垫步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幼儿做的进退步都是右脚开始,一般在原位进行。进退步两拍一步,第一拍前半拍,右脚向前半步,前脚掌着地,左脚稍抬起;后半拍,左脚着地,右脚离地。第二拍前半拍,右脚后退半步,前脚掌着地,左脚稍抬起;后半拍,左脚踏地,右脚离地。进退步加上手臂的动作形成美妙的姿态,可以赏心悦目。进退步一般采用2/4、4/4拍音乐。

适合幼儿园大班早操最动感的舞蹈有哪些

3,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欢快的情绪与节奏特点。   2.能够有控制地用身体动作和乐器表现音乐的节奏及内容。   活动准备   打字机图片及视频、碰铃、《键盘的舞蹈》CD、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1.通过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的对比欣赏,初步感知《打字机》这首乐曲欢快活泼的风格。   2.完整欣赏,引导幼儿通过打自己图片和视频了解打字员的工作场景,理解音乐的内容。   3.尝试用动作表现乐曲情绪和节奏。   (1)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模仿打字员的动作并尝试用拍手表现出“叮”的声音,初步感知音乐的难点。   (2)出示节奏谱,借助语词准确感知并读出节奏。如:哒哒哒哒哒哒。   (3)边看图谱边听音乐,准确用拍腿、拍手的动作表现音乐节奏。如:拍腿拍腿拍腿拍腿,拍手,可反复进行练习。   4.尝试有控制地用乐器表现音乐。   (1)出示碰铃,引导幼儿控制乐器音色来表现“叮”处的节奏。   (2)幼儿听音乐边看节奏谱边尝试用碰铃的短音的表现音乐中的“叮”。尝试有控制地演奏乐器。   (3)加入键盘,幼儿分角色配合练习演奏:一组演奏碰铃,一组用键盘表现打字节奏。可交替演奏。   出示小鸟图片,引导幼儿送“小鸟”回家,教师和幼儿一起将小鸟图片粘贴在大树上。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艺术活动是一种以个体的感受和富有个性的表达为主要方式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的艺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韵律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形式,能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孩子到了大班,有了一定的“舞”的艺术表现能力。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有了较大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也在不断完善。特别喜欢自己探索、创造,并有一定的表演欲望。因此,我根据大班孩子的特点设计了这个以幼儿舞蹈为主的综合艺术活动。活动融合了手工、动作、舞蹈、即兴创编、画舞谱,还有本民族音乐、舞蹈的学习和体验的内容。对于大班的孩子,不要求舞姿,只要通过探索-发现、操作-尝试、感受-体验、即兴-创作等活动来品味“舞”的愉悦。   安排的活动流程为:准备活动——探索、发现——结伴创编——展现欣赏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彩纸表现的可能性,尝试“画”简单的舞谱。   2、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对合作表演产生兴趣。   3、体验飘逸和“舞”的愉悦。    二、材料及环境设计:   1、录有欢快本民族音乐的磁带一盘。   2、彩色皱纹纸、竹筷若干。   3、小脚图谱、小剪刀、胶布等。   4、为幼儿提供能自由活动的较宽松的空间。    三、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律动“会跳舞的小脚”   ① 幼儿和教师一起自由地随音乐节奏跳出各种舞步。如:   走、走、跳跳跳;蹦蹦蹦、扭、扭等。   ② 请个别幼儿表演刚才的舞步。   ③再听音乐让自己的小脚跳起来。   (评析:这一环节,不仅调动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充满激情地进入了“舞者”的角色,而且两次随乐让自己的小脚动起来,使幼儿熟悉了本次活动所用的本民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为下一环节的活动打下基础。)    2、探索、发现活动   师:“除了我们的小脚会跳舞,还有什么也会跳舞?”   (小手、眼睛、头、花、手绢等,鼓励幼儿边说边用动作表演。)   ① 出示彩色皱纹纸。   师;“它也会跳舞,试一试,怎样让它跳起来?”   幼儿讨论、尝试,同时播放音乐。   (评析:熟悉的音乐,增加了幼儿“舞”的兴致。)   ② :“你们的彩纸都会跳舞,试一试,怎样让它跳得更美。”   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想出各种办法把彩纸制作成更飘逸的彩带等。   ③ 放音乐,每位幼儿一或两根彩带,尝试在空中挥舞可以   画出多少种图形。   师:“听着音乐,快让你的彩带跳起来吧。”   (评析:教师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   境,使孩子通过自我尝试来解决问题,获得成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观察者、欣赏者。)   ④请幼儿在实物投影仪上画出彩带在空中挥舞的图形。   a.教师示范:“我的彩带刚才是这样跳舞的,你的彩带是怎样跳舞的?”   b.幼儿画舞谱。   ⑤集体边看舞谱边随音乐挥动彩带。    3、结伴创编   ①彩带与脚配合跳舞   “你的彩带会和好朋友小脚一块跳舞吗?”   ②幼儿自由组合,创编舞蹈   “找几个好朋友,一起用彩带编一个好看的舞蹈。”   (评析:教师把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   既尊重个体发展,又注重群体合作。使孩子学会分享合作的喜悦。)    4、展现欣赏   游戏“大舞台”。   (1)、幼儿到前面老师布置的舞台上,表演自由创编的舞蹈。   (2)、欣赏教师表演的手绢和扇舞,感受中国民族舞蹈的美。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踏跳步的基本舞步动作。   2、会根据歌词自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3、激发幼儿的舞蹈情趣。   重 点:学习踏跳步的基本舞步动作。   难 点:学会基本动作要领。    活动准备   星星装饰图片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一、音乐入场(活动前全身练习) 1 、 学大象(上肢运动) 2 、 学小 猫(体侧运动)3、 学青蛙(跳跃运动)4、 学小鸟(整理运动)教师导入:小朋友们,今天呀太空上的阿姨邀请我们去做客,但是她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要我们学小动物走上去( 随音乐进入布置好的太空),还有呀不能大声讲话,不然太空阿姨生气了下次就不请我们去玩了好吗?    二、谈话、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星星)都有些什么颜色的呢,(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小朋友们知道星星发亮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一闪一闪的,像眼睛)那小朋友们喜欢星星吗?这么漂亮的太空,我们一起来编个舞献给小星星怎么样(花仙子)    三、学习基本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自编动作 。(星星是怎样眨眼的,用动作表现等)2、教师组合部分动作。   3、学习踏跳步。   4、师生一起唱一遍歌曲。   5、教师将组合的动作示范一遍,幼儿随教师反复练习。    四、随音乐集体跳舞一遍。    五、游戏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捉星星)。玩了这么久,星星阿姨也累了,我们该回去了。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停顿的动作随着音乐的节奏表现木偶滑稽的样子。   2、探索身体会动的部位,体验动作的灵活变化。    活动准备:   一个玩具大木偶、红色标签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偶,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朋友(出示玩具木偶),谁?   幼:木偶……士兵……   师:是啊,是个木偶士兵。你们听说过有关木偶的故事吗?   幼:听过《木偶奇遇记》的故事……很好玩的,鼻子越来越长……后来他变成人了……    二、欣赏并感受木偶舞蹈的特点   1、欣赏舞蹈。   师:木偶的样子很有趣,动作也很特别,现在我表演一个木偶的舞蹈,看一看想一想,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教师表演木偶之舞中含有“招手、鞠躬、走路”的动作。在老师“喜欢就一起来啊”的鼓励下,幼儿纷纷围到了老师的身边学着和老师一起动作。   2、交流感受。   师:跳木偶的舞蹈,感觉是怎么样的?   幼:木偶的动作硬邦邦的,动一动,停一停……   3、一起来学一学,做一做。    三、感受人和木偶的不同特点   1、听音乐,做招手、鞠躬、走路动作。   招手动作,指:和大家打招呼(先做人的动作,再做木偶动作)。同时感受舞蹈动作的对称性。指:左面招招手,右面招招手。   鞠躬动作(同上)。   走路动作(同上)。   在比较中感受木偶的动作是一动一停的,人的动作可灵活地连起来。   2、观察木偶的身体,确定木偶身体会动的部位,用笔或粘纸表示出来,如:颈、肩、腰、膝、腕等。   3。听着音乐,随教师指点木偶的某一部位变化动作。    四、表现木偶的舞蹈动作两两合作,共同讨论确定小木偶在做什么。   跟着音乐编一编一个木偶的舞蹈动作。   交流:看谁的动作最像木偶。说说动作的意思,一起来学一学。选出“最佳小木偶”动作,连贯起来舞蹈。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旋律优美的意境,愿意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更倾向于幼儿的动作和感受音乐中节奏的快慢)   2、模仿小精灵的动作,尝试有节奏的舞蹈(“模仿”更多倾向于小班幼儿,并且对于大班幼儿和整堂活动的设计,教师关注的幼儿根据画面做动作,并进行表述)   变为:   1、聆听《森林狂想曲》乐曲,感受节奏和动作的快慢   2、观察图谱,尝试根据画面做动作,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森林狂想曲》片段、多媒体课件、小精灵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倾听乐曲,表达感受   1、在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幼:小鸟的叫声 师回应:小鸟是怎样唱的?   幼:小鸡 师回应:同样是叫声,但你们听到的叫声的动物是不一样的!   播放第二遍:师:这可能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幼:森林   幼:小河流旁   师:为什么是小河流 幼:我听到了河流的声音   2、借助游戏神奇的魔法棒,试着在音乐旋律中,有节奏的摆动身体   播放第三遍音乐,师:现在我们跟着魔法棒一起来摆动我们的身体吧,再次感受音乐有什么不一样?   3、说说乐曲带给自己的感受   幼:很开心 师:摆动身体时,你把自己想象成了什么?   幼:像小河流 师追问:你觉得你像一条怎样的小河流   小结:原来这一首好听的音乐,让我们想到小鸟在天空叽叽喳喳的叫着,小河潺潺的流动着,让我们听的人感觉到美妙。   4、介绍歌名   在第一环节中,教师的机智巧妙从容的回应幼儿的回答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但是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主要的目的在于让幼儿聆听音乐,让他们感受音乐的美妙及听后用身体做个简单的舞动,但是教师在这环节中给自己及幼儿兜了一个圈才回到用身体舞动,其实可以简单的设为:   改变后:   1、播放第一遍:带来一首乐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好听吗?   2、第二遍:听了乐曲后,你想做什么   3、第三遍:听了这首乐曲后,我们用我们的身体也随着音乐跟着跳舞吧,引导幼儿用身体进行简单的舞动   4、介绍歌名   二、 观察图谱,尝试表演   1. 播放音乐,美妙的音乐把精灵也吸引过来了,在看看他在干嘛?   幼:她在舞蹈   师回应:你怎么看出来他在舞蹈?教师“小步递进”的给予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仔细观察图谱中的动作   2、他们是怎样跳舞的?(鼓励幼儿学一学)   师:看看小精灵做了哪些动作?(让幼儿进行动作表演)   幼儿表演时,教师细化动作(在教师细化动作同时,教师并不是作为主导,而是一而三的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图谱,来总结动作的优美,这是我喜欢的一点,教师并没有高控,而是多次请幼儿进行上了表演,让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相互比较,作为总结出动作的优美化)   师:有些人动作是这样的,有些人动作是那样的!——引导幼儿动作统一   师:你们觉得图谱上哪个更像?   幼儿再次观察图谱   师:除了手臂不一样,还与刚才图谱上的哪里不一样?(让幼儿观察到小精灵的眼睛方向不一样,我无不感叹,教师在动作上尽然能细化到一个眼神的变化,更加培养了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   3、播放音乐,幼儿再次感受动作的变化   师:除了不同动作的变化,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后来慢慢的动作快了   追问:哪里变快了?你觉得哪个动作开始快了?引导幼儿知道动作快慢的节奏和倾听第一套动作过后的节奏开始逐渐变快   师回应:原来一样的动作能变成不一样的节奏   提升:不同的动作加上有节奏的变化,就会让舞蹈变得更加好看   三、 延伸,引发创造   1. 如果你也有个小精灵,你想让他跳出怎样的舞蹈?(自由创编)   教师在最后这个活动中,并没有开展,首先这堂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观察图谱,并将重难点放在了细化动作,将动作做的更加优美,如再次进行此环节,就觉得刚才的活动就显得毫无意思,因为创编是幼儿自由想象,并非要求幼儿将动作做的细化优美,而是进行种想象的创编,对上个环节来说没有实在的意义!教师在现场活动中改变了一定的策略,而是提供图谱,让幼儿在区角中操作,进行动作的设计   2. 提供图片,鼓励幼儿在区角图片进行探索和尝试   整堂教学活动教师在第二个环节上笔墨下的非常多,更加的关注了幼儿的动作,用四张简单的图谱动作,看似简单,但是在4张图谱中的细微变化,培养了幼儿的细微观察能力,把舞曲的节奏变化和四个简单动作相互结合,更好的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图谱中,用了许多策略:一是出示图谱,养成他们细致观察的习惯,二是用语言进行引导及提升:原来我们这些美丽的动作通过我们越仔细的观察出来的动作越好看!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

文章TAG:幼儿园大班舞蹈幼儿幼儿园大班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