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知识 >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模板生物,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模板生物,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单元教学设计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0-29 22:47:54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单元教学设计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单元教学设计

2,如何设计生物教学分层学案

要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分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你需要对高于初中生物的大学生物,最好是研究生,博士专业和至少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大学化学的知识相当熟悉和了解。然后讲解得非常详细,讲清楚最基础的理论要细化到生物构成的原子级别

如何设计生物教学分层学案

3,生物教学案例怎么写

课题名称、课时、授课地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具等)教学过程小结作业课后反思
资料较多,参考如下http://toutiao.com/i6196884659843580417/

生物教学案例怎么写

4,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17课《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教材简析:本课通过引导学生研究蜜蜂、蚂蚁是如何将信息传递给其它同伴的,了解其它生物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除了人类之外的各种生物群体的生存、生活及传递信息的方式,初步知道。

5,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教案范文-初中教学案例、课件与试题等 初中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您的位置: 公文易 初中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感谢您选择我站的服务,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您的工作带来方便,并让您满意,如果您有意见或建议或需要额外帮助,请 初中生物教案技术文章-免费教案中心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教案站 -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教案 - 文章内容, 退出登录 用户管理 新课程教学案例“血量、输血和血型”-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北师大-生物教案, 11-02, 466 教学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教学教案,教案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课堂实录,试卷,教学论文,计划总结,班主任,评语初中生物人教初中生物栏目征集人教版初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与案例、课堂实录、课件、教学随笔、视频课例、达标测评、学生作品等文章。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http://www.google.com/bookmarks/url?url=//tyfj.23%0ddian.c%0dom/m/kw/52219/1617392.html
书店有

6,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如:①引导学生自我定向。思考如何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程序,制定学习计划,为自主学习定向。②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思考如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和习惯,水平和能力,去读、想、做、说、议、画,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科学结论。③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基于对自己的认识,依据学习目标和自身的评价指标和准则,对自身的学习目标、策略、方法、计划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进而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④引导学生自我调控。思考如何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寻找学习差距,考虑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目标的达成。⑤引导学生自我激励。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二、革新教育行为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是主要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在明确教学目标和实验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基础上,以实验组织教学,用探究方法展开教学。探究教学(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难易程度、学生能力水平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问题的来源:学生提出;教师情境诱导学生提出;教师提出;教材提出。数据来源:学生实验、观察亲自收集;教师给出,学生分析解释。例如“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教学中,提出问题:发高烧时,人为什么不想吃食物?低温为什么有利于保鲜?胃蛋白酶为什么能在胃中起消化作用却在小肠不能呢?学生讨论教师提示,提出假设:酶催化作用最适的温度(37℃),最适PH值(中性)。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酶催化作用最适的温度(37℃),最适PH值(中性)。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过程。理解实验方法:单因子法;比较实验法及实验时间、温度、PH值的控制。最后提出问题:所有酶都在PH值(中性)时起作用吗?给材料学生再次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报告,构建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学会了探究,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三、更新教学手段教师、教材、教案、粉笔、黑板的传统组合已难以将生物学里的抽象知识进行形象、直观、生动的表达出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组合模型、录像、录音、投影机、电脑)能收到难以预料的效果。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演示过程、定格、放大等是常规教具所无法实现的。另外,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需要在教学手段上作进一步的拓展。总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积极地、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以学习兴趣为主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平台,打造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取得最理想的教育教学成绩。
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不做或不会做笔记,从而影响学习效果。1.严格要求,形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对于做笔记,学生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认为书上有,懒得做;二是想做笔记,但由于上课速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跟不上,有些学生半学期过后仍没做任何笔记,甚至在书本上连记号都没有,这样给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学业成绩也往往很差。因此,在绪论课上就要介绍生物学笔记的作用、方法、要求,在以后教学中更进一步指导和督促检查,促使学生形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2.加强指导,提高记笔记的水平笔记是一项具一定技巧性的活动。学习记笔记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书写、绘图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提炼笔记内容的能力。刚一开始学生可能跟不上,可适当放慢教学速度,提醒学生记笔记的内容,每节课可留适量时间让学生整理补充笔记。尤其要避免学生将笔记记为教师上课的流水帐,不加选择地全部记下,也要避免将笔记记成教师板书的翻版。上课是紧张的脑力劳动过程。生物课是理科课程,理解思维是上课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教学生处理好听课、思考和记笔记的关系。如果思考与记笔记发生矛盾,要先跟随老师思路思考,避免因记笔记而使后继内容无法理解,对于笔记可写标题留空课后补充。对于新课要安排学生预习,先对内容有一个粗浅、大致的了解后,就可减少上课时听课的压力,记笔记时更有针对性。

7,帮忙设计一节生物课

一节生物探究实验课的教案设计与分析 ——关于“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溧水县永阳中学 任良保   第一部分 教案设计与教学过程: 一、探究实验目标 1、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结论。 2、通过实验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用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及其探究能力。。 二、探究实验准备 1、实验材料准备 新鲜馒头、淀粉、麦芽糖、碘液、烧杯、试管、温度计、三角架、石棉网、清水、火柴、标签纸、消毒棉、镊子、刀片等。 2、实验安排 全班56人,2人一组,共分28组。 3、课时安排:l课时。 三、探究实验方法: 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过程,运用观察、交流和讨论进行探究活动。 四、探究实验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一胖一瘦两名学生谈一谈平时自己的饮食情况,其他同学参与讨论分析两人出现胖瘦的原因,以引起学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胖瘦关系的思考:探究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变化过程。 (二)探究实验的设计 1、提出假设: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吗? 2、提出问题: 细嚼馒头,说说能尝出什么味道?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馒头在口腔中,牙齿、舌和唾液各起什么作用?馒头变甜说明馒头中的淀粉变成了什么物质? 3、制定计划: ①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3小块。 ②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一种对照。 ③取唾液分泌物: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④取3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a、将A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里,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b、将B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的搅拌。c、将C馒头块放入3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d、另加4号和5号试内分别放入淀粉和麦芽粉,并各加入2毫升清水。 ⑤将这5支试管—起放入37℃的温水中。 ⑥5—10分后取出这5支试管,各滴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 4、得出结论: 2、3、4号试管中变蓝。说明2、3、4号试管中馒头(淀粉)没有被消化;1、5号试管中没有变蓝。说明1号试管中馒头(淀粉)被消化成麦牙糖。 5、交流讨论: 1、2、3号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从全班28组中抽出8个小组,由学生把自己实验中得到的颜色结论汇总并交流: ①你的实验结论与其他组学生一样吗?如不一样请分析原因? ②食物与牙齿、舌和唾液有什么关系? ③为什么要放在37℃的温水中? ④根据1,2、3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证明:馒头消化需要哪些条件? ⑤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在什么条件下出现的? 6、课堂评议: ①学生自主性探究实验设计是否正确? ②实验结果和假设与观察是否一致? ③学生在操作中是否有问题? 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究了哪些知识? ⑤学生在实验中有无改进的设计? 第二部分 总结与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陶行知也有一首著名的诗:“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能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能力。 在本节实验教学中,我突出了探究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采用探究思维方式来进行实验,通过反向探求、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方法,来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 二、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自主性探究实验。 探究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来根据实验要求,自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亦由学生相互进行论讨交流,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三、教师的指导,不能够束缚学生的主动性。 实验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指导时,重点应放在怎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上,要在不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前提下,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对有问题的小组作个别指导,以帮助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实验目标。 四、实验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各种能力培养。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地注意到学生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1、发挥学生自主动手实践的能力;2、细心观察的能力;3、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善于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五、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创造性的应用和发挥。 让学生自主性设计实验计划,其目的就是鼓励学生们要敢于创新。学生实验活动不是一种接受性学习,而是一种发现性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创造性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由此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实验教学实践性强、动手动脑的教学实验机会也多,如何创设更多更好的实验课,使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学会研究并获得探究学习的能力,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所要努力的方向。
文章TAG:教学教学设计设计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模板生物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