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经验 > 生产工艺流程范本,制作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生产工艺流程范本,制作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13 12:52:31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制作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拌面→膨化→冷却输送→切断→调味→包装入库

制作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2,新产品工艺制作流程有哪些步骤

通常模切压痕工艺是把模切刀和压线刀组合在同一个模板内,在模切机上同时进行模切和压痕加工的工艺,简称为模切。工艺介绍模切压痕的主要工艺过程为:上版→调整压力→确定规矩→粘贴橡皮条→试压模切→正式模切压痕→清废→成品检查→点数包装。

新产品工艺制作流程有哪些步骤

3,mp3生产流程

MP3是Internet上最流行的音乐格式,最早起源于1987年德国一家公司的EU147数字传输计划,它利用MPEGAudioLayer3的技术,将声音文件用1∶12左右的压缩率压缩,变成容量较小的音乐文件,使传输和储存更为便捷,更利于互联网用户在网上试听或下载到个人计算机。同时,MP3格式音乐的流行也带动了MP3专用播放装置的出现,并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市场上流行的MP3设备从功能和性能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来"播放器"的范畴,逐步发展成为集音频播放(包括MP3之外的音乐格式)、录音复读、文本阅读、移动存储、FM收音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媒体掌上设备。有的高端MP3设备甚至还集成了音频编辑处理、电影播放等功能。MP3的优点MP3的优点有许多,主要有三点:一是由于大大压缩了文件的体积,所以相同的空间能存储更多的信息;二是由于没有机械元件,全部是电子元件,所以不存在防震问题,更加适合运动时欣赏音乐;三是可以随心所欲编辑自己喜爱的歌。MP3的缺点有一利便有一弊,MP3也有一些缺点。MP3音频压缩技术是一种失真压缩,因为人耳只能听到一定频段内的声音,而其他更高或更低频率的声音对人耳是没有用处的,所以MP3技术就把这部分声音去掉了,从而使得文件体积大为缩小。虽然听上去MP3音乐仍旧具有接近CD的音质,但毕竟要比CD稍逊一些。mp3播放器的生产流程 买芯片 组装
海商王3 材料生产流程图 自己查资料 自己做的图!适合城市选择、贸易线路优化、工厂建设........图中已经分类了 原材料生产-半成品加工-成品(工厂 和 原材料 流程)

mp3生产流程

4,氧化铝生产工艺流程

拜耳法氧化铝制取工艺从处理低硅铝土矿到上产出氧化铝,整个流程主要有以下工序组成:1. 矿浆制备(拜耳法氧化铝工艺原料工序)选矿、配矿。2. 溶出工序(拜耳法氧化铝工艺溶出工序)负责对原料配好的矿石进行高压或低压溶出。3. 沉降(拜耳法氧化铝工艺沉降工序)负责对上一工序处理的物料进行杂质分离。4. 分解工序。5. 焙烧工序(将分解来的料浆进行液固分离得到氢氧化铝、最终将氢氧化铝进行高温焙烧得到氧化铝。6. 蒸发工序负责对整个工艺流程所用水、碱的处理。7. 煤气站:负责对拜耳法氧化铝工艺最后一道工序焙烧工序所用燃气的供给。拓展资料:拜耳法是一种工业上广泛使用的从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化工过程。1887年由奥地利工程师卡尔·约瑟夫·拜耳发明。拜耳法基本原理是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将氢氧化铝转化为铝酸钠,通过稀释和添加氢氧化铝晶种使氢氧化铝重新析出,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重新用于处理下一批铝土矿,实现了连续化生产。今日,世界上95%的铝业公司都在使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拜耳法
氧化铝的生产工艺流程从矿石提取氧化铝有多种方法:拜耳法、碱石灰烧结法、拜耳-烧结联合法等。拜耳法一直是生产氧化铝的主要方法,其产量约占全世界氧化铝总产量的95%左右。1.拜耳法原理是用苛性钠(NaOH)溶液加温溶出铝土矿中的氧化铝,得到铝酸钠溶液,溶液与残渣(赤泥)分离后,降低温度,加入氢氧化铝作晶种,经长时间搅拌,铝酸钠分解析出氢氧化铝,洗净,并在950~1200℃温度下煅烧,便得氧化铝成品。析出氢氧化铝后的溶液称为母液,蒸发浓缩后可循环使用。拜耳法的简要化学反应如下:现代拜耳法的主要进展:①设备的大型化和连续操作;②生产过程的自动化;③节省能量,如高压强化溶出和流态化焙烧;④生产砂状氧化铝以满足铝电解和烟气干式净化的需要。拜耳法的工艺流程见下图。拜耳法的优点主要是流程简单、投资省和能耗较低。拜耳法生产的经济效果决定于铝土矿的质量,主要是矿石中的SiO2含量,通常以矿石的铝硅比,即矿石中的Al2O3与SiO2含量的重量比来表示。因为在拜耳法的溶出过程中,SiO2转变成方钠石型的水合铝硅酸钠(Na2O·Al2O3·1.7SiO2·nH2O),随同赤泥排出。2.碱石灰烧结法用于处理高硅的铝土矿,将铝土矿、碳酸钠和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配料,在回转窑内烧结成由铝酸钠(Na2O·Al2O3)、铁酸钠(Na2O·Fe2O3、原硅酸钙(2CaO·SiO2)和钛酸钠(CaO·TiO2)成的熟料。然后用稀碱溶液溶出熟料中的铝酸钠。此时铁酸钠水解得到的NaOH也进入溶液。如果溶出条件控制适当,原硅酸钙就不会大量地与铝酸钠溶液发生反应,而与钛酸钙、Fe2O3·H2O 等组成赤泥排出。溶出熟料得到的铝酸钠溶液经过专门的脱硅过程,SiO2O形成水合铝硅酸钠(称为钠硅渣)或水化石榴石3CaO·Al2O3·xSiO2·(6-2x)H2O沉淀(其中x≈0.1),使溶液提纯。把CO2气体通入精制铝酸钠溶液,和加入晶种搅拌,得到氢氧化铝沉淀物和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的母液。氢氧化铝经煅烧成为氧化铝成品。水化石榴石中的Al2O3可以再用含Na2CO3母液提取回收。碱石灰烧结法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碱石灰烧结法生产氧化铝的主要技术成就是:在熟料烧成中采用低碱比配方,在熟料溶出工艺中采用二段磨料和低分子比溶液,以抑制溶出时的副反应损失,使熟料中Na2O和Al2O3的溶出率分别达到94~96%和92~94%。Al2O3的总回收率约90%,每吨氧化铝的Na2CO3的消耗量约95公斤。碱石灰烧结法可以处理拜耳法不能经济地利用的低品位矿石,其铝硅比可低至3.5,原料的综合利用较好,有其特色。3.拜耳-烧结联合法可充分发挥两法优点,取长补短,利用铝硅比较低的铝土矿,求得更好的经济效果。联合法有多种形式,均以拜耳法为主,而辅以烧结法。按联合法的目的和流程连接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串联法、并联法和混联法三种工艺流程。① 串联法是用烧结法回收拜耳法赤泥中的Na2O和Al2O3,于处理拜耳法不能经济利用的三水铝石型铝土矿。扩大了原料资源,减少碱耗,用较廉价的纯碱代替烧碱,而且Al2O3的回收率也较高。② 并联法是拜耳法与烧结法平行作业,分别处理铝土矿,但烧结法只占总生产能力的10~15%,用烧结法流程转化产生的NaOH补充拜耳法流程中NaOH的消耗。③ 混联法是前两种联合法的综合。此法中的烧结法除了处理拜耳法赤泥外,还处理一部分低品位矿石。根据物理特性的不同,电解用氧化铝可分为三类:砂状、粉状和中间状(表1)。目前铝工业正研制和采用砂状氧化铝,因为这种氧化铝具有较高的活性,容易在冰晶石溶液中溶解,且能够较好地吸收电解槽烟气中的氟化氢,有利于烟气净化。炼铝用氧化铝的化学组成一般如下: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特点拜耳法的优点主要是流程简单、投资省和能耗较低。拜耳法生产的经济效果决定于铝土矿的质量,主要是矿石中的SiO2含量,在拜耳法的溶出过程中,SiO2转变成方钠石型的水合铝硅酸钠,随同赤泥排出,通常以矿石的铝硅比来表示。拓展资料碱石灰烧结法用于处理高硅的铝土矿,将铝土矿、碳酸钠和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配料,在回转窑内烧结成由铝酸钠、铁酸钠、原硅酸钙和钛酸钠成的熟料,然后用稀碱溶液溶出熟料中的铝酸钠。此时铁酸钠水解得到的NaOH也进入溶液。溶出熟料得到的铝酸钠溶液经过专门的脱硅过程,SiO2O形成水化石榴石沉淀,使溶液提纯,把CO2气体通入精制铝酸钠溶液,和加入晶种搅拌,得到氢氧化铝沉淀物和母液,氢氧化铝经煅烧成为氧化铝成品。
见图。

5,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很多了,我说点大概的吧。如,布料和辅料,布料就不用我说了,辅料要看你的服装需要什么效果,如:钮扣、纸朴、拉链、里布(袋布)、你需要的颜色的线,如果你想做得时尚点,你得买些如:各式花样的铁扣或胶扣、蕾丝花边料或棉花边料、丝带等数不胜数。工具有:剪刀、熨斗、平车、锁边车、冚车等
服装生产企业的生产流程  服装厂的生产流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前期操作  第一步的操作并不是从选料或裁剪开始,收到原样品先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首先要分析款样以及订单操作中的注意点,确认尺码,整理各颜色主辅料的使用。  首先是规格表,规格表可以分为款样规格表、批办样规格表、产前规格表。其中款式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设计师看款式效果及生产的用料计算。一般情况下用同类布料打样,允许辅料代用。对生产工厂来讲,此规格表仅仅是供报价用,以便争取得到真正的定单,在运用这个表格时应注意每个项目内容与规格,因为这些内容与规格往往同成本直接相关联,任何有利于降低成本而又不改变原有服装的基本要求的方法和建议都可以采讷。所有在此规格表中变化的内容,都必须做出注释,以便下一步工作开展的时候前后对应。此外,批办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打批办样。批办样制作前,根据提供的款式样和样品规格表中具体要求逐项进行操作,检查样品的织物组织、结构规格、测量所有的尺寸,确信各个点的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把款式样和规格表给相关的技术人员,审查各疑点难点,以便全面了解样衣的情况。原则上,打批办样用正式主料和辅料。另外,产前表此规格表主要是批办样被客户批准后客户才提供的表格。只有这个产品规格表才是供工厂大货生产用。如果用以前的规格表代替,经常会发生差错,因为经过打样后,客户常更改原有的尺寸,而这个尺寸的更改又往往是不起眼的,在大批生产经营之前,还须打一次样,叫做产前样,在制作这个样衣中,所有的主料和辅料都必须用以后生产中要用的料,客户完全认可后方可大批开裁。  二、服装生产具体操作:  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布料物料进厂检验、排料、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等八个工序。  材料的检验与测试:包括色差的检验,维斜和疵点的检验。布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物料检验包括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物料不予投产使用。  接下来就是技术准备: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合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排料:先进行1:10的预缩排料,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  裁剪:每辅料与裁剪一次称之为一床或一刀,裁床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相对的节约原材料,比手工裁剪更能确保质量,一般裁剪的层数越少成本越高。(上页图为工厂中的裁剪单)  缝制:缝迹和缝型是缝合的基本要素,服装的缝制根据款式、工艺风格等可分为机器缝制和手工缝制两种。在缝制加工过程实行流水作业。 缝制时有制程分析图表。  三、后期工序:  锁眼钉扣:服装中的锁眼和钉扣通常由机器加工而成,扣眼根据其形状分为平型和眼型孔两种,俗称睡孔和鸽眼孔。睡孔多用于衬衣、裙子、裤等薄型衣料的产品上。鸽眼孔多用于上衣、西装等厚型面料的外衣上。  服装整烫:整烫的作用是用喷雾整烫使服装得到预缩,使衣服外形美观,改变材料的伸缩度,进行塑型。熨烫时在衣内套入衬板使产品保持一定的形状和规格,衬板的尺寸比成衣所要求的略大些,以防回缩后规格过小,熨烫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80℃~200℃之间较为安全,不易烫黄、焦化。  服装检验:服装即将直接面对消费者,因此出厂前的检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影响成衣检验质量的因素有许多方面,因而,成衣检验是服装企业管理链中重要的环节。正确的检验观至关重要,质量检验是指用某种方法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度量,并将这些测定结果与评定标准加以比较,以确定每个产品或服务的优劣,以及整批产品或服务的批量合格与否。与所要求的质量相比,生产出的产品性质会参差不齐,有一定的差距。对于这种差距,检验人员需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定产品合格与否。通常执行的标准是:属于允许范围内的差距判定为合格品;超出允许范围内的差距判定为不合格品。  成品包装:服装的包装可分挂装和箱装两种。箱装一般又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之分。内包装指一件或数件服装入一胶袋,服装的款号、尺码应与胶袋上标明的一致,包装要求平整美观,一些特别款式的服装在包装时要进行特别处理。例如扭皱类服装要以绞卷形式包装,以保持其造型风格。外包装一般用纸箱包装,根据客户要求或工艺单指令进行尺码颜色搭配。包装形式一般有混色混码、独色独码、独色混码、混色独码四种。
设计,制版,裁剪,大量生产<小烫 缝纫>,大烫,包装,打包材料有布,辅料,机器设备<裁剪设备和缝纫设备>小一点的加工厂3万左右就全搞定了不包含房子

6,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组件线又叫封装线,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多好的电池也生产不出好的组件板。电池的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寿命是赢得可客户满意的关键,所以组件板的封装质量非常重要。工艺流程如下:1、电池检测——2、正面焊接—检验—3、背面串接—检验—4、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5、层压——6、去毛边(去边、清洗)——7、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8、焊接接线盒——9、高压测试——10、组件测试—外观检验—11、包装入库;1.2工艺简介:在这里只简单的介绍一下工艺的作用,给大家一个感性的认识,具体内容后面再详细介绍: 1、电池测试: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2、 正面焊接: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的铜带,我们使用的焊接机可以将焊带以多点的形式点焊在主栅线上。焊接用的热源为一个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我们公司采用的是手工焊接)3、背面串接:背面焊接是将36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我们目前采用的工艺是手动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36个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设计好,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将“前面电池”的正面电极(负极)焊接到“后面电池”的背面电极(正极)上,这样依次将36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引线。4、层压敷设: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组件串、玻璃和切割好的EVA 、玻璃纤维、背板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准备层压。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primer)以增加玻璃和EVA的粘接强度。敷设时保证电池串与玻璃等材料的相对位置,调整好电池间的距离,为层压打好基础。(敷设层次:由下向上:玻璃、EVA、电池、EVA、玻璃纤维、背板)。5、组件层压:将敷设好的电池放入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EVA熔化将电池、玻璃和背板粘接在一起;最后冷却取出组件。层压工艺是组件生产的关键一步,层压温度层压时间根据EVA的性质决定。我们使用快速固化EVA时,层压循环时间约为25分钟。固化温度为150℃。6、修边:层压时EVA熔化后由于压力而向外延伸固化形成毛边,所以层压完毕应将其切除。7、 装框:类似与给玻璃装一个镜框;给玻璃组件装铝框,增加组件的强度,进一步的密封电池组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边框和玻璃组件的缝隙用硅酮树脂填充。各边框间用角键连接。8、焊接接线盒:在组件背面引线处焊接一个盒子,以利于电池与其他设备或电池间的连接。9、高压测试:高压测试是指在组件边框和电极引线间施加一定的电压,测试组件的耐压性和绝缘强度,以保证组件在恶劣的自然条件(雷击等)下不被损坏。10、组件测试:测试的目的是对电池的输出功率进行标定,测试其输出特性,确定组件的质量等级。
现在一般都是到上海或杭州拿电池片回来自己分选,切割,然后焊接排版,再成压,组框就成了。不过我说的只是流程名称,细分还有别的了/
一、硅片检测 硅片是太阳能电池片的载体,硅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太阳能电池片转换效率的高低,因此需要对来料硅片进行检测。该工序主要用来对硅片的一些技术参数进行在线测量,这些参数主要包括硅片表面不平整度、少子寿命、电阻率、p/n型和微裂纹等。该组设备分自动上下料、硅片传输、系统整合部分和四个检测模块。其中,光伏硅片检测仪对硅片表面不平整度进行检测,同时检测硅片的尺寸和对角线等外观参数;微裂纹检测模块用来检测硅片的内部微裂纹;另外还有两个检测模组,其中一个在线测试[url=]模组[/url]主要测试硅片体电阻率和硅片类型,另一个模块用于检测硅片的少子寿命。在进行少子寿命和电阻率检测之前,需要先对硅片的对角线、微裂纹进行检测,并自动剔除破损硅片。硅片检测设备能够自动装片和卸片,并且能够将不合格品放到固定位置,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 二、表面制绒 单晶硅绒面的制备是利用硅的各向异性腐蚀,在每平方厘米硅表面形成几百万个四面方锥体也即金字塔结构。由于入射光在表面的多次反射和折射,增加了光的吸收,提高了电池的短路电流和转换效率。硅的各向异性腐蚀液通常用热的碱性溶液,可用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和乙二胺等。大多使用廉价的浓度约为1%的氢氧化钠稀溶液来制备绒面硅,腐蚀温度为70-85℃。为了获得均匀的绒面,还应在溶液中酌量添加醇类如乙醇和异丙醇等作为络合剂,以加快硅的腐蚀。制备绒面前,硅片须先进行初步表面腐蚀,用碱性或酸性腐蚀液蚀去约20~25μm,在腐蚀绒面后,进行一般的化学清洗。经过表面准备的硅片都不宜在水中久存,以防沾污,应尽快扩散制结。 三、扩散制结 太阳能电池需要一个大面积的pn结以实现光能到电能的转换,而扩散炉即为制造太阳能电池pn结的专用设备。管式扩散炉主要由石英舟的上下载部分、废气室、炉体部分和气柜部分等四大部分组成。扩散一般用三氯氧磷液态源作为扩散源。把p型硅片放在管式扩散炉的石英容器内,在850---900摄氏度高温下使用氮气将三氯氧磷带入石英容器,通过三氯氧磷和硅片进行反应,得到磷原子。经过一定时间,磷原子从四周进入硅片的表面层,并且通过硅原子之间的空隙向硅片内部渗透扩散,形成了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交界面,也就是pn结。这种方法制出的pn结均匀性好,方块电阻的不均匀性小于百分之十,少子寿命可大于10ms。制造pn结是太阳电池生产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工序。因为正是pn结的形成,才使电子和空穴在流动后不再回到原处,这样就形成了电流,用导线将电流引出,就是直流电。 四、去磷硅玻璃 该工艺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制造过程中,通过化学腐蚀法也即把硅片放在氢氟酸溶液中浸泡,使其产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络和物六氟硅酸,以去除扩散制结后在硅片表面形成的一层磷硅玻璃。在扩散过程中,pocl3与o2反应生成p2o5淀积在硅片表面。p2o5与si反应又生成sio2和磷原子,这样就在硅片表面形成一层含有磷元素的sio2,称之为磷硅玻璃。去磷硅玻璃的设备一般由本体、清洗槽、伺服驱动系统、机械臂、电气控制系统和自动配酸系统等部分组成,主要动力源有氢氟酸、氮气、压缩空气、纯水,热排风和废水。氢氟酸能够溶解二氧化硅是因为氢氟酸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易挥发的四氟化硅气体。若氢氟酸过量,反应生成的四氟化硅会进一步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络和物六氟硅酸。 五、等离子刻蚀 由于在扩散过程中,即使采用背靠背扩散,硅片的所有表面包括边缘都将不可避免地扩散上磷。pn结的正面所收集到的光生电子会沿着边缘扩散有磷的区域流到pn结的背面,而造成短路。因此,必须对太阳能电池周边的掺杂硅进行刻蚀,以去除电池边缘的pn结。通常采用等离子刻蚀技术完成这一工艺。等离子刻蚀是在低压状态下,反应气体cf4的母体分子在射频功率的激发下,产生电离并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是由带电的电子和离子组成,反应腔体中的气体在电子的撞击下,除了转变成离子外,还能吸收能量并形成大量的活性基团。活性反应基团由于扩散或者在电场作用下到达sio2表面,在那里与被刻蚀材料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挥发性的反应生成物脱离被刻蚀物质表面,被真空系统抽出腔体。

7,服装生产企业的基本生产流程

1.服装制作基本工作程序  1.1 定单用规格表(款式样、批办样、产前样)  梭织服装在制作前要先填写好定单规格表,按照制作服装的不同样办,定单规格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1.1 报价用规格表------款式样  款式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设计师看款式效果及生产的用料计算。一般情况下用同类布料打样,允许辅料代用。对生产工厂来讲,此规格表仅仅是供报价用,以便争取得到真正的定单,在运用这个表格时应注意每个项目内容与规格,因为这些内容与规格往往同成本直接相关联,任何有利于降低成本而又不改变原有服装的基本要求的方法和建议都可以采讷。所有在此规格表中变化的内容,都必须做出注释,以便下一步工作开展的时候前后对应。  1.1.2样品规格表------批办样  批办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打批办样。批办样制作前,根据提供的款式样和样品规格表中具体要求逐项进行操作,检查样品的织物组织、结构规格、测量所有的尺寸,确信各个点的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把款式样和规格表给相关的技术人员,审查各疑点难点,以便全面了解样衣的情况。原则上,打批办样用正式主料和辅料。  1.1.3大货生产规格表------产前样  产前表此规格表主要是批办样被客户批准后客户才提供的表格。只有这个产品规格表才是供工厂大货生产用。如果用以前的规格表代替,经常会发生差错,因为经过打样后,客户常更改原有的尺寸,而这个尺寸的更改又往往是不起眼的,在大批生产经营之前,还须打一次样,叫做产前样,在制作这个样衣中,所有的主料和辅料都必须用以后生产中要用的料,客户完全认可后方可大批开裁。  1.2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  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布料物料进厂检验、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等八个工序。  1.2.1布料物料进厂检验  布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物料检验包括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物料不予投产使用。  1.2.2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合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  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1.2.3裁剪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  1.2.4缝制  缝制是服装加工的中心工序,服装的缝制根据款式、工艺风格等可分为机器缝制和手工缝制两种。在缝制加工过程实行流水作业。  1.2.5锁眼钉扣  服装中的锁眼和钉扣通常由机器加工而成,扣眼根据其形状分为平型和眼型孔两种,俗称睡孔和鸽眼孔。睡孔多用于衬衣、裙子、裤等薄型衣料的产品上。鸽眼孔多用于上衣、西装等厚型面料的外衣上。  1.2.6整烫  服装通过整烫使其外观平整、尺寸准足。熨烫时在衣内套入衬板使产品保持一定的形状和规格,衬板的尺寸比成衣所要求的略大些,以防回缩后规格过小,熨烫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80℃~200℃之间较为安全,不易烫黄、焦化。  1.2.7成衣检验  成衣检验是服装进入销售市场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在服装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影响成衣检验质量的因素有许多方面,因而,成衣检验是服装企业管理链中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检验观至关重要,质量检验是指用某种方法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度量,并将这些测定结果与评定标准加以比较,以确定每个产品或服务的优劣,以及整批产品或服务的批量合格与否。与所要求的质量相比,生产出的产品性质会参差不齐,有一定的差距。对于这种差距,检验人员需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定产品合格与否。通常执行的标准是:属于允许范围内的差距判定为合格品;超出允许范围内的差距判定为不合格品。  1.2.8包装入库  服装的包装可分挂装和箱装两种。箱装一般又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之分。内包装指一件或数件服装入一胶袋,服装的款号、尺码应与胶袋上标明的一致,包装要求平整美观,一些特别款式的服装在包装时要进行特别处理。例如扭皱类服装要以绞卷形式包装,以保持其造型风格。外包装一般用纸箱包装,根据客户要求或工艺单指令进行尺码颜色搭配。包装形式一般有混色混码、独色独码、独色混码、混色独码四种。装箱时应注意数量完整,颜色尺寸搭配准备无误。外箱上刷上箱唛,标明客户、指运港、箱号、数量、原产地等、内容与实际货物相符。
1.服装制作基本工作程序  1.1 定单用规格表(款式样、批办样、产前样)  梭织服装在制作前要先填写好定单规格表,按照制作服装的不同样办,定单规格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1.1 报价用规格表------款式样  款式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设计师看款式效果及生产的用料计算。一般情况下用同类布料打样,允许辅料代用。对生产工厂来讲,此规格表仅仅是供报价用,以便争取得到真正的定单,在运用这个表格时应注意每个项目内容与规格,因为这些内容与规格往往同成本直接相关联,任何有利于降低成本而又不改变原有服装的基本要求的方法和建议都可以采讷。所有在此规格表中变化的内容,都必须做出注释,以便下一步工作开展的时候前后对应。  1.1.2样品规格表------批办样  批办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打批办样。批办样制作前,根据提供的款式样和样品规格表中具体要求逐项进行操作,检查样品的织物组织、结构规格、测量所有的尺寸,确信各个点的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把款式样和规格表给相关的技术人员,审查各疑点难点,以便全面了解样衣的情况。原则上,打批办样用正式主料和辅料。  1.1.3大货生产规格表------产前样  产前表此规格表主要是批办样被客户批准后客户才提供的表格。只有这个产品规格表才是供工厂大货生产用。如果用以前的规格表代替,经常会发生差错,因为经过打样后,客户常更改原有的尺寸,而这个尺寸的更改又往往是不起眼的,在大批生产经营之前,还须打一次样,叫做产前样,在制作这个样衣中,所有的主料和辅料都必须用以后生产中要用的料,客户完全认可后方可大批开裁。  1.2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  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布料物料进厂检验、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等八个工序。  1.2.1布料物料进厂检验  布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物料检验包括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物料不予投产使用。  1.2.2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合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  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1.2.3裁剪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  1.2.4缝制  缝制是服装加工的中心工序,服装的缝制根据款式、工艺风格等可分为机器缝制和手工缝制两种。在缝制加工过程实行流水作业。  1.2.5锁眼钉扣  服装中的锁眼和钉扣通常由机器加工而成,扣眼根据其形状分为平型和眼型孔两种,俗称睡孔和鸽眼孔。睡孔多用于衬衣、裙子、裤等薄型衣料的产品上。鸽眼孔多用于上衣、西装等厚型面料的外衣上。  1.2.6整烫  服装通过整烫使其外观平整、尺寸准足。熨烫时在衣内套入衬板使产品保持一定的形状和规格,衬板的尺寸比成衣所要求的略大些,以防回缩后规格过小,熨烫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80℃~200℃之间较为安全,不易烫黄、焦化。  1.2.7成衣检验  成衣检验是服装进入销售市场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在服装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影响成衣检验质量的因素有许多方面,因而,成衣检验是服装企业管理链中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检验观至关重要,质量检验是指用某种方法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度量,并将这些测定结果与评定标准加以比较,以确定每个产品或服务的优劣,以及整批产品或服务的批量合格与否。与所要求的质量相比,生产出的产品性质会参差不齐,有一定的差距。对于这种差距,检验人员需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定产品合格与否。通常执行的标准是:属于允许范围内的差距判定为合格品;超出允许范围内的差距判定为不合格品。  1.2.8包装入库  服装的包装可分挂装和箱装两种。箱装一般又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之分。内包装指一件或数件服装入一胶袋,服装的款号、尺码应与胶袋上标明的一致,包装要求平整美观,一些特别款式的服装在包装时要进行特别处理。例如扭皱类服装要以绞卷形式包装,以保持其造型风格。外包装一般用纸箱包装,根据客户要求或工艺单指令进行尺码颜色搭配。包装形式一般有混色混码、独色独码、独色混码、混色独码四种。装箱时应注意数量完整,颜色尺寸搭配准备无误。外箱上刷上箱唛,标明客户、指运港、箱号、数量、原产地等、内容与实际货物相符。
文章TAG:生产生产工艺工艺工艺流程生产工艺流程范本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