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经验 > 幼儿园中班教育活动方案,中班教案 该怎么办 讲述活动

幼儿园中班教育活动方案,中班教案 该怎么办 讲述活动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1-20 02:14:27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1,中班教案 该怎么办 讲述活动

幼儿园中班教案:冬天是什么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丰富词汇:厚厚的、美美地、好多好多. 2、在观察图片和教师的提问中,尝试说出小动物的话语,并用简短的句子描述动物过冬的方式. 3、感受散文的优美. 【活动准备】 1、小熊、大雁、绵羊和小蚂蚁的图片各一张. 2、冬天景色的图片一张. 3、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教师朗诵散文,幼儿倾听并感受散文的优美. 1、教师出示冬天的景色图片,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季节? 2、教师边演示图片边朗读散文. 二、鼓励幼儿回忆散文中小动物说的话. 1、散文中有哪些小动物? 2、小熊说了什么?(依次向幼儿提问:大雁、绵羊、小蚂蚁各自说了什么?) 3、他们为什么会对冬天有这样的感觉呢? 三、幼儿跟随教师共同阅读散文,发现散文中的叠词. 1、边看挂图边念散文.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吧!(教师在有小动物说话的地方用留白、等待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尝试念散文.) 2、理解并用动作表现“美美地、厚厚的”. 小熊美美地睡一觉是什么样子的?(幼儿用动作表示.) 绵羊穿上厚厚的毛大衣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用动作表现.) 3、引导幼儿发现语言中的反复性. 你们发现小动物说的话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吗?(幼儿发现“冬天呀,就是……”的句式,并描述小动物说的话.) 四、体验散文的优美. 你们觉得这篇散文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你们觉得这个冬天很冷吗?.(更多教案:屈老师教案)

中班教案 该怎么办 讲述活动

2,幼儿园中班班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适宜性——班本化课程的追求  虞永平教授说:适宜性是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追求适宜性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价值指向。是的,只有适宜性的课程才能带给幼儿有效的发展。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班本化课程适宜性呢?  1、关注孩子的需要和学习愿望,使课程的内容具有教育价值。  “我们选择教材的时候,不但要问这种材料小孩能不能学,与他们的经验有没有衔接,我们还要问这种教材同他现在或将来的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影响。”正如陈老所说,我们选取课程内容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的兴趣需要为落点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看,幼儿的这种生活经验、兴趣需要是否具有发展价值和教育价值。所以,幼儿园适宜的课程实施就是一个不断满足孩子需要的过程,课程的每一项内容、每一个环节都是指向孩子的需要的,为着孩子的需要而安排的。  2、关注孩子的现有水平和挑战性,使课程的实施具有有效性。  主题活动内容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分课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已经完全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一个良好的课程实施者势必较好地关注着孩子的兴趣与需要,会选择与生成一些有价值的活动内容,这些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发展目标,考虑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即要求关注孩子的现有水平。关注了孩子的现有水平,我们还要求课程对幼儿是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课堂上就表现成真实富有个性的幼儿对教师精心组织的教学活动能够予以敏感的回应,能认真投入,积极动脑,不断想象判断推理甚至质疑、创新,表现出无穷的学习兴趣力。只有当课程内容对幼儿现有经验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孩子们需要跳一跳才够得着时,才会表现得异常专注与投入。所以观察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就是判断课程内容适宜性与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3、关注孩子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使课程的实施具有可行性。  在主题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一般选择孩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具体物体或事件进行主题教育实施,而一些抽象的孩子难以观察的内容很难吸收进主题,但当孩子生活的周围有大量的信息资源,环境作为支撑时,我们适当可纳入主题活动中来,随之这些活动也相应变得适宜。例如在《人们怎样传递消息》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有环境资源的支撑,主题活动进行得很是顺利。联想起十年前开展《太空》主题活动由于环境资源缺乏最终半途夭折。可见课程适宜性要求关注孩子学习的周围环境与教育资源,使课程的实施具有可行性。

幼儿园中班班本课程实施方案

3,中班第一学期吃饭前的常规教案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自己独立就餐的好习惯。2、让幼儿知道愉快就餐有益于身体健康。活动准备:餐具若干。活动过程:一、看幼儿读物,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教师: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的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吃饭)请你们看看这些小朋友进餐的时候有没有不对的地方呢?2、教师:贝贝是怎么样吃饭的呢?这样好不好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画面说一说。)小结:贝贝没有自己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还需要妈妈来喂,这样是不对的哦,小朋友应该要养成自己独立进餐的好习惯。3、教师:亮亮吃饭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这样做对吗?小结:亮亮吃饭的时候拿小勺和小碗的姿势不对,所以桌上总会洒出饭菜来。4、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红红是怎样吃饭的呢?她吃饭的时候对不对呢?小结:红红坐得很端正,会拿勺子和小碗。做得很好。5、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三位小朋友地,谁吃饭的习惯最好呢?谁做得最好,你们喜欢哪个小朋友呢?为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好的进餐习惯,并教育幼儿应该向红红学习,自己吃饭,并且能够坐得端正、吃得干净。)二、教幼儿学习正确的进餐方法,会使用勺子和小碗。1、教师:小朋友,你们在吃饭的时候是会和谁一样呢?你们自己有没有一个好的进餐习惯呢?2、教师:我们吃饭的时候应该要坐姿端正,左手扶碗,右手拿勺,一口饭,一口菜,细嚼慢咽,安安静静,不把饭菜洒在桌上、地上,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培养幼儿进餐的常规,能促进消化和吸收,保证供给幼儿充足的营养素;保证进食卫生,预防病从口入;养成文明的进餐习惯。  进餐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饭前洗手。  进餐前用肥皂泡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洗干净手。  洗净手后,不再干别的事,以免造成再次污染。  (2)吃饭时保持桌面、地面和衣服的清洁卫生。  吃饭时,不用手抓饭,不剩饭菜。  (3)学会正确使用餐具。  小班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勺子,中、大班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筷子。  (4)吃完饭后,能把碗、筷放在指定的地方,把椅子放入原位后离开餐桌。  (5)饭后用温水漱口,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嘴。  (6)中、大班幼儿可轮流担任餐前准备和餐后的整理工作,如饭前分碗、筷、小勺等。  二、饮水的常规  幼儿对水的需要量比成人大,在一日活动中应多次安排幼儿喝水,喝水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教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识别自己水杯的标识(在茶杯架的相应位置上粘贴上各种小动物、蔬菜、水果的图案,

中班第一学期吃饭前的常规教案

4,教案幼儿园中班我要更自信

【活动设计】 在幼儿园《纲要》中将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而在健康领域中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又是最重要的部分,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不良的坐、立、行姿势,很容易造成幼儿身体发育出现脊柱弯曲、歪肩等严重的问题,到成年以后难以纠正,因此为了让幼儿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本次活动中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以及游戏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形成“驼背”的原因,感知“驼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地调整的坐、立、行姿势,为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懂得姿势正确的重要性。 2、激发爱护自己身体的情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观察“驼背”人的姿态。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森林的图片,驼背人的照片,音乐磁带等,幼儿表演的服装(解放军服装、时装等)和道具。 情景创设:小舞台、超市、厨房等游戏场景。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森林的图片,说说:森林里的大树树干有什么不一样?(有的挺拔、有的弯曲)有的大树树干为什么会弯曲得象一个小驼背呢? 2、展示课件,请幼儿认真观看有关小树苗成长的过程。 思考: (1)哪些小树苗长大以后变成一个威武雄壮的解放军战士? (2)哪些小树苗长大以后变成了小驼背?为什么? 3、展示一些“驼背”人群的照片,让幼儿观察他们的姿态,说说他们美不美?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教育幼儿要爱惜自己美丽的身体,但不歧视有身体残疾的人) 4、出示人体脊柱图示,教师讲解形成“驼背”的原因:人体的脊柱就像小树苗的树干,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坐、立、行及睡觉的姿势就会造成脊柱弯曲,长大以后就变成小驼背了。 5、请幼儿观察教师在日常活动中拍摄的幼儿生活照片,讨论:哪些小朋友的坐、立、行及睡觉的姿势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6、请幼儿在创设的游戏场景中扮演“小驼背”,表演舞蹈、唱歌,到超市购物以及在厨房做家务等,感受驼背给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 7、展开讨论:小朋友应该怎样做长大以后才不会变成驼背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并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 8、大家轮流到小舞台上走秀和表演: (1)比一比谁坐、站、走得最美?教师用镜头将孩子们最美的瞬间拍摄保存下来。 (2)学做解放军进行正步走、齐步走、队列变化等的操练和演习。 【活动延伸】 生活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及睡觉的姿势,帮助个别幼儿矫正已形成的不良姿势。 (2)开展“谁最美”的评比活动。 游戏活动:以最美的姿势在“小舞台”上进行各种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通过小树的生长课件直观形象地让幼儿感知形成“驼背”的原因,以游戏让幼儿切身体验“驼背”的烦恼,使幼儿从心理上认识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及睡觉姿势的重要性。教师协同家长截取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照片,当孩子们看到自己不正确的的坐、立、行及睡觉姿势时,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孩子们明白了怎样的姿势是最美的,他们在舞台上,在老师的镜头前,愉快地展现自己最美的姿势,在集中活动之后,继续开展“比一比,谁最美”的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互相观察、欣赏和评价他人的坐、立、行姿势,相互督促和提醒,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巩固。(幼儿教育)
幼儿园中班教案8篇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树叶印画活动目标:  1、迁移手掌印画的经验,进行树叶印画。并从中感知色彩的丰富性。   2、通过用“树叶飘落到××地方,变成××颜色”,拓展想象,进一步认识颜色。   3、在活动中感受拓印画的特殊效果美,体验不同绘画形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   2.红、黄、蓝、绿、白颜料,颜料盘中放上水粉笔。   3.色或刷有黑色底的纸,每组两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幼儿收集的树叶,引出主题。   教师:秋天到了,树叶玩起了变颜色的魔术。有的树叶变黄了,有的树叶变红了,它们还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仔细看它们是怎么变的。   二、学习用树叶拓引画。   (1)用“树叶飘落到××地方,染上了×颜色”语句,拓展幼儿的想象,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教师:树叶飘落到了大海里,它被染成了兰色。(教师边说边用水粉将树叶的一面刷上兰色,然后将树叶放在纸上用手压印)瞧!变出一片兰色的书叶了。(可反复多次压印)树叶又飘到太阳身边,它被太阳染成了红色。以同样的方法示范拓印方法。   (2)知道中途可再次用笔刷上颜色后再印。换色时,必须用抹布将叶面上的颜色擦干净再刷其它颜色进行拓印,也可以换一片树叶在进行印画。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用笔在叶面上均匀地刷上颜色,笔用完要放回相应的盘中。  (2)压印时,要将叶子放好后,一只手放在叶子上轻轻低往下压。  (3)提醒幼儿换颜色时一定要先将叶面上擦干净。   四、展示幼儿作品,进行活动评价。   让幼儿说说自己把树叶变成什么颜色了。表扬画面整洁,印得清晰的幼儿。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5656630看着彩色的树叶,教师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片片飞来像蝴蝶》。
文章TAG:幼儿幼儿园中班教育幼儿园中班教育活动方案该怎么办讲述活动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