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问答 > 美术欣赏课观后感,美术鉴赏心得

美术欣赏课观后感,美术鉴赏心得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3-08 06:13:14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美术鉴赏心得

经过一学期《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欣赏到了许多东西方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绘画风格,对东西方美术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了东西方艺术的特点与异同。西方是以人作为艺术表现对象的主体,主体是人物,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因此,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的每一个时代的审美观点也不一样。比方从希腊、罗马时代到拉斐尔、提香、达?芬奇,这些人表现的人体是很古典的,很完整的。那么波提切利则不同了,他表现人体的韵律感、线、节奏,多方面地表现人体。因为时代不同,每个人的感受也不同:比方画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与凡高的《自画像》,都是肖像画,但两者就完全不一样了,同样的肖像,他们画得都很像,都达到了艺术的高峰,但是,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时代的差异很大很大。另外,西方古代绘画都是以人为主题,树木、风景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作为一种背景,是次要的,到后来获得了独立的发展,才有了风景画、花卉等独立的画种。西方的大师画人物,也画风景、静物、肖像,对象只是作为启发他感受的一个材料,什么东西都可以感受,都可以入画,都可以进入到他的感情。在这个问题上东西有很大的区别。西方早期的风景画,也不是实际的写生,而是在室内闭门造车,画一个大概,因而不是太生动。西方真正的风景画,是印象派油画,真正是对景写生,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每一种风景里面,早上、中午、晚上,即使同一个对象也不一样,这是很写实的。中国画的构图以山水风景为主,一般都是立幅的,山从下面开始,一层一层往上。它的构图比较雷同,可以归纳为四个字:起、承、转、合。“起”,往往都是从几棵树,或者一个沙坡,或者石头、水、亭子开始。“起” 之后,另外一个山来接过去,叫做“承”。“承”之后,因为很长,要适应这个画面,那么要变化,叫“转”,扭曲一下。转到最后,要“合”。这是中国山水画构图的四个字。我们看东西,远景、中景比较丰富??因为远了,形象丰富、重叠,而近的东西则单调。 ...

美术鉴赏心得

2,上中国美术欣赏课后的感想 1000字

首先说明一下,这一篇不是论文。对于总在身边出现却从未留心的中国美术,我自认为自己无论是对于中国美术的文化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是没有发言权的,在此仅仅是说下个人感想,所以本文只能叫做杂感而非论文。在学习“中国美术作品欣赏”公选课之前我从不觉得春联、年画、风筝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得东西也称得上是美术作品,但是现在我明白这些东西都有它的文化价值和美术价值。不仔细欣赏就会错过很多东西。我从没想过门神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精神寄托,小时候看到人们在门上贴一些古怪的人像,觉得很好玩;长大了,也许这是时代的原因,觉得把这些做工粗糙红红绿绿的东西贴到门上挺俗的。现在我才发现这个东西居然有这么多的历史来源与文化内涵,虽然身为一个中国人,但是在课上听老师讲这些门神之类的东西似乎是一种很新鲜的事情,才知道有哪几个人被人们敬为门神,真不知道是该欣喜还是该惭愧。不过通过学习,我对此有了一定得了解,也算是一种收获。“门神是我国年画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从公元前发展到十世纪的漫长时间里,一直把它当作“五祀”之首,不敢亵渎。岁首元旦,上至朝廷,下至庶民门上贴金鸡、斑虎、浑金门神,室内悬蓝袍、腰笏的钟馗习尚,新年如此装饰门户室内,自然显得金碧辉煌,鲜丽夺目,点缀出了春节之气氛。然而金鸡,画虎,门神,钟馗之出现,毕竟赋予了驱鬼魅、护佑平安的使命。汉应劭《风俗通义》:“ 谨按皇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仲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章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草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常以饯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追效于前事。如上所述,这类既有趋吉避凶,借以自安,又有装饰门户作用的门神年画,不断衍变,一直流传到今天。”——《中国民间美术解读》第62页。几个月之前,我去了趟湖北省博物馆,在那里看到了好多中国古代的东西,应该也称得上美术作品了吧。可惜的是我没有数码相机,只是将就着用手机拍了几张,时隔已久,也不记得拍的东西到底有什么来历了,图片也不怎么清晰,不过实物的确是很震撼的。其实我看这些东西先想到的真不是它的美术价值,我就是觉得做真么精细复杂的东西实在是个技术活,看样子一件东西要获得美学上的称赞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有几样东西,本来是很普通的花瓶,镜子,帽子,但是做工精细,很有美感,竟也能被后人冠以如此之高的荣誉,拍出这么高的价钱。但是正如老师所言,过去不值钱的东西现在也不值钱,这些东西,放在当年的生活中也应该是价值不菲的。且不谈这些东西是多久以前的,反正我是做不出这么复杂精致的东西的,而且就算是放在现在,要做出这样的东西,不下功夫,没有技术,也一样做不出来。把技术变成艺术,这才叫真正的水平吧。虽然在那次的省博物馆之行中我可能在理解中国美术的文化内涵和美术价值上并没有什么长足的进步,但至少我明白了,不管是怎样的美丽都是要以情感的注入与倾心的投入为代价的。当然,这些美术作品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同样值得我们注意的,毕竟它们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和那些人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些物品传达传统和价值观,以及现今包含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社会传统。只不过在没有经过这门公选课的学习之前,我对此并不是十分的重视。既然现在我学习并且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有责任也有义务继承中国特色的文化的精华,并保护这些作品所承载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我是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跟中国美术应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但是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艺术的形式越来越多样,说不定哪一天,我们的电子作品,也能登上美术的殿堂,搬入博物馆,供人们欣赏。我希望那时候,我们的技术能够打上中国的标签,也算是对中国文化,中国特色的一种传承和发扬。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历史。

上中国美术欣赏课后的感想 1000字

3,美术欣赏的感想

短暂的美术鉴赏课程就这么告一段落了,我仍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本学期,我选修了“美术鉴赏”这门艺术学科。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美术方面的东西,对这些看似神秘的艺术形态十分好奇,很想从这课程当中得到一些艺术的知识与熏陶。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不仅可以学到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对我们的性格、感情、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可以培养我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艺术素养以及人文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这几个星期的短暂学习,我收获良多。美术鉴赏使我开阔了眼界,也使我领略到了美术领域的独特魅力。人类生活的世界是极其广阔的,生活内容无比丰富,但对每个儿人来讲,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可能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却可以使我们形象地接触到许多人生与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在美术上,我国发展的尤为迅速,从古到今,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描写的是淋漓尽致,发展是非常值得我们骄傲的。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上海世博会上看到的《清明上河图》。由北宋的张择端费劲精力所作的一幅惊世之作。我驻足在这幅唯美的画前,被它的美丽与精致所深深得吸引住了。  回家后我在网上还有一些文献上查找了很多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资料,了解到《清明上河图》为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代风俗画,更继承了北宋前期历史风俗画的优良传统,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时期,首都清明时节郊区、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城内建筑和民生的繁华景象。  《清明上河图》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北宋年间的卞京,城内河流贯通,交通发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略的看一看,杂乱无。细细的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等。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景色的。河上来往的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快要撞到桥上了,这一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张择端将其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其生活气息。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第一、内容丰富。《清明上河图》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清明上河图》中画有八百一十五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各色人物从事的各种活动,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令观者看业,饶有无穷回味。第二、结构严谨,繁而不乱。可贵的是,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第三、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划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毛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我不得不佩服前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与经验,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生活和生产中发挥这种想象力与创造力,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并且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保护好这些绝无仅有的财富。几个星期的美术鉴赏课程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去发现我们身边的平凡的美丽。而这些东西显然是平时的课本上无法领悟到的。当我们都学会去欣赏身边的美丽时,我们的生活也必将如艺术品那般生动。

美术欣赏的感想

文章TAG:美术欣赏课观后感美术美术欣赏欣赏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