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经验 >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100例,圆柱的体积案例分析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100例,圆柱的体积案例分析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10 08:10:42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1,圆柱的体积案例分析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仙人指路圆柱的体积 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任务是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在已掌握了圆柱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已初步理解长(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圆柱体积的基础。 教材通过让学生回忆求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再提出把圆柱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正)方体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使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通过教具、媒体的演示,学生实践操作拼摆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v =sh,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4、 培养学生好学善问的良好习惯; 激发学生勇于探究的热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由复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用字母

圆柱的体积案例分析

2,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4*6=24(4*10^m)*(6*10^n)=4*6*10^(m+n)=24*10^(m+n)
像这样的么?1、[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②5.8×2.5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4×6=2440×600可以看成4×10×6×100=4×6×1000=24000,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3,小学数学教学叙事和案例

记得在教学《一位数乘两、三位数》时,我曾安排学生完成一道看似平常的改错题,(即如下几题)12 52 476 × 7 × 2 × 8 74 104 3808由于班上的学生非常活泼外向,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我顺势将话锋一转:“今天,有几个数学病人怀疑自己生病了,来到我们班求医,看看哪位数学医生的医术高,为他们解决病痛?”话音一落,课堂气氛一下子进入了新的高潮,学生们纷纷埋头认真分析,并很快地一一举手,嘴里喊着:“老师,我知道该怎么给他们治病了,让我来吧!”有的坐在前排的学生甚至都离开座位,把手举到我的面前来了,一副惟恐我不让他们“治病”似的。于是,我叫了其中一名学生,名叫张晓丹:“张医生,请你上来为第一个病人看看。” 张晓丹同学一听到我这么称呼她,刚开始一楞,后来马上领悟了我这么称呼她的用意,非常高兴地上台,开始分析“病情”:“这个病人的病因出在忘记在这里进位了。”一边说,一边还拿着红色粉笔指着个位和十位之间的位置,并补上“1”,接着就在积的十位上将“7”改成“8”,说:“这样就治好了。”这时,还没等我讲话,下面的学生已经纷纷说道:“对了,对了,和我的看法一样。”既然学生们都已经发表了看法,并且这个“病人” 的确治好了病,我就趁势表扬:“看来我们班有许多和张医生一样医术高明的医生,谢谢张医生。” 张晓丹同学十分高兴地回到座位,其他同学这时居然也一个个都称呼她为“张医生”,弄得张晓丹同学一副“英雄凯旋归来”的模样,气氛既热烈又有趣。 到了第二题时,由于刚才那题营造的氛围还笼罩着学生们,学生们举手更积极了。这一次我叫了一名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现在有请郭凯凯医生上来为第二个病人瞧瞧。” 郭凯凯同学显然很意外我会请他上来,但马上就配合我,十分开心地上台“看病”了。他十分认真地再看了看题目,肯定地告诉我:“这个病人其实没有生病。”于是,我故作惊讶地问台下学生:“郭医生诊断得对吗?” 台下的方正同学马上站起来说道:“他诊断得没错,这道题确实没错。”其他学生也纷纷点头称是。我高兴地说道:“有了方医生和郭医生以及这么多的医生一块诊断,确定这个病人确实没问题,我想他应该放心了。谢谢郭医生。”第三题也和第一题一样,请了一个学生“看病、治病”。 最后,做总结时,我对学生说道:“其实我们在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时难免会出错,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数学医生,及时地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避免小病变成大病,也避免下次再生同样的病。当然,是否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与我们的检查习惯有关。对于那些没有做错的题目,我们就当作给他免费体检一次吧!同学们,希望大家不仅能做好别人的数学医生,更能做好自己的医生,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声音响亮,但其中那种坚定而又自信的语气更令我感动。 其实,我只是将该错的题目设置“数学医院”的纠错情境,没想到孩子们表现出如此高的积极性,如此跳跃的思维能力,让我深深为之惊讶和感动。是的,在数学学习中,很多练习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学生们常常有淹没在题海里的感觉,十分被动。即使做对了,也没有太大的成功喜悦感。这时就要求我们教师多注意练习设计的形式,只要形式多样了,有趣了,贴近学生生活了,学生自然就愿意做练习,并能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学习兴趣也将大大地提高
http://www.pep.com.cn/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和案例

4,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案例

情境:通过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伴随着美丽的秋景引入蚂蚁围绕树叶跑步形象直观的情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古诗、美景引入,多媒体课件,动态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树叶一周的含义”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为下面学习什么是周长做好了必要的铺垫,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了树叶的一周的长度,就是从起点开始还要回到起点,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二)组织实践活动,探索新知识。活动一:描一描,画一画,引出周长的含义。“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从你收集到的树叶中选出一片,在一张纸上用一笔描出它一周的边线,行吗?”在学生独立活动之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描树叶边线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在看、描、说等活动中,理解“什么是周长”,从而建立平面图形周长的描述性的概念。活动二;摸一摸,说一说,理解周长。在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后,摸一摸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让学生懂得:平面图形都有周长。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什么是周长”,而且感受到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三;量一量,算一算,测量周长。在学生亲身感受到物体周长的基础上,如何求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测量中学会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多样性。点评: 1、创设情境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无论是描树叶、量腰围还是让学生在自己周围找周长,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立刻就能感受到今天学习的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动手操作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有很强的实践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量规则图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圆形、月亮形、腰围)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无限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技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玩数学的经历、丰富学生做数学的经历、丰富学生用数学的经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教学重点]1、认识周长。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它呀个子小小的,力气却大大的,能举起自身重量一百倍的物品,被称为是动物界的大力士。谁知道它是谁?(出示课件)师:哎,它就是小蚂蚁豆豆,快跟小豆豆打声招呼吧.(豆豆好)师:这节课豆豆就想和我们一起在这堂数学课当中一起研究数学问题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豆豆出去散步了,(出示课件)你说它看到了什么?师:小豆豆非常顽皮,想要围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圈,你能不能画出他的路线呀?能不能?那老师呢一变就把树叶变到你们的题卡上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题卡上有两片叶子,先看第一片叶子,拿出你的水彩笔,用水彩笔来描一描第一片叶子的边线.(学生操作)1. 展

5,高中数学如何教学案例分析

首先写教学目标,现在是课改阶段上课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然后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 三 教具 四 教学方法 五 教学过程,可分详案和简案,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 六 板书提纲 七 教学反馈 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也能及时地总结问题。 我认为写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确立教学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万不能小看了这部分,否则上课就会漫无目的,效果比较差。
《正弦定理》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构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实验猜想发现正弦定理,并从理论上加以证实,最后进行简单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a版)第一章中,是在高二学生学习了三角等知识之后安排的,显然是对三角知识的应用;同时,作为三角形中的一个定理,也是对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伸,而定理本身的应用(定理应用放在下一节专门研究)又十分广泛,因此做好该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对任意三角形中正弦定理的探索、发现和证实,感受“类比--猜想--证实”的科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会由“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这种数学地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思想,养成大胆猜想、善于思考的品质和勇于求真的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正弦定理的发现和证实;难点是三角形外接圆法证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正弦定理,理解证实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数学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不畏艰辛的创新品质,增强学习的成功心理,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 (2)通过实例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祖国努力学习的责任心。 四、教学设想: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四周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深入探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设计思路如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课前放映一些有关军事题材的图片,并在课首给出引例:一天,我核潜艇a正在某海域执行巡逻任务,忽然发现其正东处有一敌艇b正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朝北偏西40°方向航行。经研究,决定向其发射鱼雷给以威慑性打击。已知鱼雷的速度为60海里/小时,问怎样确定发射角度可击中敌舰? [设计一个学生比较感爱好的实际问题,吸引学生注重力,使其马上进入到研究者的角色中来!](二)启发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用几何画板模拟演示鱼雷及敌舰行踪,在探讨鱼雷发射角度的过程中,抽象出一个解三角形问题: 1、考察角a的范围,回忆“大边对大角”的性质 2、让学生猜测角a的准确角度,由ac=2bc,从而b=2a从而抽象出一个雏形:3、测量角a的实际角度,与猜测有误差,从而产生矛盾:定性研究如何转化为定量研究?4、进一步修正雏形中的公式,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以及等 [直觉先行,思辨引路,在矛盾冲突中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三)引导学生用“特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猜想数学规律。 提出问题:1、如何对以上等式进行检验呢?激发学生思维,从自身熟悉的特例(直角三角形)入手进行研究,筛选出能成立的等式2、那这一结论对任意三角形都适用吗?指导学生用刻度尺、圆规、计算器等工具对一般三角形进行验证。 3、让学生总坚固验结果,得出猜想: 在三角形中,角与所对的边满足关系[“特例→类比→猜想”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的研究思路!](四)让学生进行各种尝试,探寻理论证实的方法。 提出问题:1、如何把猜想变成定理呢?使学生注重到猜想和定理的区别,强化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怎样进行理论证实呢?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通过作高转化为熟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实。 3、你能找出它们的比值吗?借以检验学生是否把握了以上的研究思路。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找到比值,突破难点。 4、将猜想变为定理,并用以解决课首提出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 [学生成为发现者,成为创造者!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五)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1、正弦定理具有对称和谐美 2、“类比→实验→猜想→证实”是一种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课下思考:三角形中还有其它的边角定量关系吗? 六、板书设计: 正弦定理

6,谁能帮忙找一份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正弦定理》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构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实验猜想发现正弦定理,并从理论上加以证实,最后进行简单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A版)第一章中,是在高二学生学习了三角等知识之后安排的,显然是对三角知识的应用;同时,作为三角形中的一个定理,也是对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伸,而定理本身的应用(定理应用放在下一节专门研究)又十分广泛,因此做好该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对任意三角形中正弦定理的探索、发现和证实,感受“类比--猜想--证实”的科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会由“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这种数学地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思想,养成大胆猜想、善于思考的品质和勇于求真的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正弦定理的发现和证实;难点是三角形外接圆法证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正弦定理,理解证实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数学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不畏艰辛的创新品质,增强学习的成功心理,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 (2)通过实例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祖国努力学习的责任心。 四、教学设想: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四周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深入探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设计思路如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课前放映一些有关军事题材的图片,并在课首给出引例:一天,我核潜艇A正在某海域执行巡逻任务,忽然发现其正东处有一敌艇B正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朝北偏西40°方向航行。经研究,决定向其发射鱼雷给以威慑性打击。已知鱼雷的速度为60海里/小时,问怎样确定发射角度可击中敌舰? [设计一个学生比较感爱好的实际问题,吸引学生注重力,使其马上进入到研究者的角色中来!](二)启发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用几何画板模拟演示鱼雷及敌舰行踪,在探讨鱼雷发射角度的过程中,抽象出一个解三角形问题: 1、考察角A的范围,回忆“大边对大角”的性质 2、让学生猜测角A的准确角度,由AC=2BC,从而B=2A从而抽象出一个雏形:3、测量角A的实际角度,与猜测有误差,从而产生矛盾:定性研究如何转化为定量研究?4、进一步修正雏形中的公式,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以及等 [直觉先行,思辨引路,在矛盾冲突中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三)引导学生用“特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猜想数学规律。 提出问题:1、如何对以上等式进行检验呢?激发学生思维,从自身熟悉的特例(直角三角形)入手进行研究,筛选出能成立的等式2、那这一结论对任意三角形都适用吗?指导学生用刻度尺、圆规、计算器等工具对一般三角形进行验证。 3、让学生总坚固验结果,得出猜想: 在三角形中,角与所对的边满足关系[“特例→类比→猜想”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的研究思路!](四)让学生进行各种尝试,探寻理论证实的方法。 提出问题:1、如何把猜想变成定理呢?使学生注重到猜想和定理的区别,强化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怎样进行理论证实呢?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通过作高转化为熟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实。 3、你能找出它们的比值吗?借以检验学生是否把握了以上的研究思路。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找到比值,突破难点。 4、将猜想变为定理,并用以解决课首提出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 [学生成为发现者,成为创造者!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五)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1、正弦定理具有对称和谐美 2、“类比→实验→猜想→证实”是一种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课下思考:三角形中还有其它的边角定量关系吗? 六、板书设计: 正弦定理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直线的方程.  (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  (5)通过直线方程特殊式与一般式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斜率的意义和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  由直线方程的概念和直线斜率的概念导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分别导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两点式;再由两点式导出截距式;最后都可以转化归结为直线的一般式;同时一般式也可以转化成特殊式.

7,小学数学优秀案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与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倍”的概念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并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1、教师的主观分析:对于初次接触“倍”的学生来说“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此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决》后的一个学习内容,而学习理解“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础就是乘法,为此应将乘法作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来展开教学,以旧引新,化难为简。 3、学生认知障碍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倍”这一新概念,在理解“倍”的时候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 综上所述,本节课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直观的方式构建新知,以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做的过程,体验“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自然地探究出并接受新的知识,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设置情境,复习旧知,引出新知。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一、在本节课中结合教材分析学生的认知现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展开教学,通过实践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小学数学中大部分学习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基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学学习的素材,使他们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感知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活动。通过摆小木棍的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了做的过程,学生对倍这个概念不仅认识了结果,而且借着直观教具,在做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倍,创造了倍,自然就理解了倍。还培养了学生操作、观察的能力。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数学,以旧引新。在教学时让学生结合情境图形以旧知乘法作为学习基础来学习,达到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简的效果。 4、让学生说,关注学生过程性经验的积累。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所摆图形描述倍的关系,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数学地思考,积累经验。培养了学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5、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教学倍的概念时不急于引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而是先进行概念的巩固,让学生在掌握了倍的概念后再去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新知识就会比较扎实。 6、巧设凝问。在本次教学中,故意让学生手中的小木棍不够用,让问题自然产生,让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兴趣,为探究新知解决问题而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7、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中,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引发思维碰撞,进而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新知得到不断更正与整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还须改进的一些地方。 1、在第3个环节中,由于只让学生针对一个相同的例子来说“倍”的关系,只要有一个学生说出来了,那么有些学生就不去思考了,这样的锻炼面是狭窄的。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后来的练习中便暴露出了这个问题。如果再上一次,那么我想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让每位学生根据身边“倍”的现象来说说“倍”的关系。 2、在摆一摆的活动中,由于有些学生对于正方形比较熟悉,所以不是很感兴趣,积极性不高。如果能让学生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因为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的空间思维得以发展。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倍”的概念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并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1、教师的主观分析:对于初次接触“倍”的学生来说“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此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决》后的一个学习内容,而学习理解“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础就是乘法,为此应将乘法作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来展开教学,以旧引新,化难为简。3、学生认知障碍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倍”这一新概念,在理解“倍”的时候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综上所述,本节课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直观的方式构建新知,以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做的过程,体验“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自然地探究出并接受新的知识,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设置情境,复习旧知,引出新知。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文章TAG:数学数学教学教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案例分析100例

最近更新

  • 幼儿园数学题10以内加减法视频,幼儿十以内的加减法幼儿园数学题10以内加减法视频,幼儿十以内的加减法

    幼儿十以内的加减法2,10以内加减法wps演示3,郑老师的手指算视频怎样教中班小朋友用手指算10以内的加法4,大家好谁有10以内的加减法算题孩子上幼儿园用的非常感谢5,幼小衔接的数学题十以内.....

    经验 日期:2023-05-10

  • 营销策划方案模板,营销策划书的格式营销策划方案模板,营销策划书的格式

    营销策划书的格式2,营销策划方案模板3,市场营销策划书范文有哪些4,营销策划方案5,怎么样写一份完整的营销策划方案6,营销策划方案7,营销策划书怎么写8,市场营销策划的方案模板9,谁能告诉我营销.....

    经验 日期:2023-05-10

  • 幼儿学古诗舞蹈简单教学视频,读梁祝的舞蹈教学视频幼儿学古诗舞蹈简单教学视频,读梁祝的舞蹈教学视频

    读梁祝的舞蹈教学视频http://player.56.com/v_MzQyNjYzODg.swf2,nobody教学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0MDMxNjg=.html这里有你可以到电驴上搜搜,那上面教程比较多3,求中文版.....

    经验 日期:2023-05-10

  • 免费下载PPT的网站,哪里有ppt的免费下载地址免费下载PPT的网站,哪里有ppt的免费下载地址

    哪里有ppt的免费下载地址wpsoffice个人版终身免费,包括wps文字wps表格wps演示(你所说的ppt,PPT只是文件格式,不是软件)wps官方网站http://www.wps.cn/http://down1.tech.sina.com.cn/down.....

    经验 日期:2023-05-10

  • 课程表怎么画好看简单 一年级,小学一年级手抄表怎么做课程表怎么画好看简单 一年级,小学一年级手抄表怎么做

    小学一年级手抄表怎么做2,怎么才能画出一张美丽的课程表EXCEL里有模板,你可以参考下,都很漂亮你说呢...3,小学生的课程表如何制作用excel吧,制表多让孩子进行些体育活动,好的身体是革命的本.....

    经验 日期:2023-05-10

  • 人教版秋天教案,人教版中文春天教材让你过目不忘人教版秋天教案,人教版中文春天教材让你过目不忘

    文章通过一些小事,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歌颂伟大无私的母爱,它们耀眼夺目,令人过目不忘,秋天是色彩斑斓的季节,是硕果累累的季节,是欣欣向荣的季节,Memoriesof秋天.....

    经验 日期:2023-05-10

  • 护理带教ppt授课大赛,如何提高护理教学质量ppt护理带教ppt授课大赛,如何提高护理教学质量ppt

    如何提高护理教学质量ppt2,护理实习生带教计划3,护理PPT讲课时注意什么4,上海专业正规的化妆学校在哪5,护理小讲课教案如何写6,如何对年轻护士进行带教ppt7,护理小讲课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护理.....

    经验 日期:2023-05-10

  • 空中课堂网课平台小学三年级,怎样进空中课堂空中课堂网课平台小学三年级,怎样进空中课堂

    怎样进空中课堂打电话或网上交款就可以进去了.2,abc教育网免费课件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件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件小学三年级>语文>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

    经验 日期:2023-05-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