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经验 > 数学教案图片,求小学数学教案的基本格式内容最好能附上一张书写的照片感谢 搜

数学教案图片,求小学数学教案的基本格式内容最好能附上一张书写的照片感谢 搜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20 15:03:53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求小学数学教案的基本格式内容最好能附上一张书写的照片感谢 搜

你好,小学数学教案一般分为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导入、探究新知、巩固和反馈练习、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模板可参照如下:http://www.teachercn.com/Jxal/XXYnjsxja/2006-1/1/20060110181041926.html
不明白啊 = =!

求小学数学教案的基本格式内容最好能附上一张书写的照片感谢  搜

2,20142015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mXgRblKIGLNk3k6UhKsFaCnqJdzwd0cHLUTncfSWu5g6VOOFif1Tt2LGIobR-cIT0ztRTwrk3voNqfwe-71X3SpXVtZivoLxsMej02Hh5n3收费的可以下载
一般人都没书的,你好歹传个照片上来啊
这里有http://www.lejiaoyun.com/subjectresource/l2/b243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学期教案,还有课件、习题等。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jcPfccZ7Uw9m3rVlZF-o_cJpYTRq6U4hu2zLjeBED4ZRDLWn9PRrXFOYh6TXSYHDAsGPLchCJ_7uednbSBRrplN57sQFqvGqbNrE2lbLxH7
孩子教案好像是老师用的
题目题目......

20142015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比较先后学前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学习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出序列,感知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1、种子发芽、早晚的变化、洗手、脱衣服睡觉等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导入课题,讲一讲生活中的先后事件,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早上起床了先要做什么?后要做什么呢?  幼:先要洗脸、刷牙,后吃早餐2、师: 去上幼儿园,来到幼儿园里我们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幼:先向老师问好,去区角玩游戏、收玩具、最后跟老师去做早操。  3、师:吃点心了我们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幼:先洗手、后吃点心。  小结:小朋友刚刚我们说了很多平时做事情的先后顺序,知道我们做事都有先后顺序。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先后。  二、幼儿分组操作活动,巩固幼儿对时间与事件先后的理解。  1、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  师: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是有先后顺序。  种子发芽长出两片叶子长出许多叶子2、幼儿分组操作,根据图片内容的先后排序。  师: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准备了一些生活及自然变化的图片,请小朋友给图片排序。  3、 分享交流,教师评价。  师:小朋友为故事图片排好了序列,来看看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师:这组的小朋友你们是怎样给洗手的顺序排序的?  幼:我们是根据老师教我们的洗手方法来排序的。  师:这组的是从早到晚的变化排序,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幼:我们是看从太阳到月亮来排序。  师:这组的小朋友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幼:我们是先起床再穿衣服排序。  4、教师小结:在这次活动中都学会了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会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序。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可见的先后顺序,请你说说还有那些?  妈妈炒菜的时候是先洗菜、切菜最后拿去炒好的。

比较先后学前班数学教案

4,小班春天的照片数学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9以内的数量,能按数量将实物卡归类。  2.认识数字8、9,并知道数字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3.愿意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述。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带领幼儿观察春天的景象,了解春天里有什么。  2.教具:5_9的数字卡片、小动物。  3.学具:幼儿用书第三页,第16页、第17页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春姑娘睡了一个冬天,终于醒来了。她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她许久没见面的好朋友,她每见到一个朋友就给它拍张照片。你知道春姑娘都给谁拍了照片?  1.幼儿相互交流:春姑娘可能会碰到谁?会给谁拍照片?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季节的特点进行思考。  2.教师出示动物片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是春姑娘给朋友拍的照片,你们看看,上面都有谁?  (二)引导幼儿正确判断9以内的数量。  1.教师:每张照片上的朋友各有多少呢?  2.幼儿每说一样物品的数量,教师就引导全体幼儿进行检查。  3.教师哪些卡片上的物体的数量是一样 多的?把一样 多的物品放在一起。  4.请个别幼儿进行操作。  (三)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1.教师:春姑娘不了拍了这么多照片,想请小朋友帮忙整理一下。哪张照片上的朋友 的数量最少,哪张照片就排在第一;哪张照片上的朋友最多哪张照片就排在最后。你们觉得这些照片应该怎样排队呢?  教师请个别幼儿操作,并给卡片匹配数字。  2.教师引导幼儿关注操作后的结果,并集体按顺序读一读。  3.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教师:8除了可以表示8朵花、8只蜜蜂,还能表示什么?9 还能表示什么?  (四)幼儿操作。  1.按序插点子卡片,匹配数字。、教师:按顺序将点子卡片插在分类盒上。然后送玩具给点子卡片,让点子和玩具的数量一样多。  2.小猫钓鱼。  老师:小猫要沿着1_9的顺序走才能吃到鱼,请小朋友也来试一试。  3.给小动物喂食。

5,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微型教案怎样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9~71例1、例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  1.CAI课件;  2.把圆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纸板若干个;  3.剪刀若干把。  【教学过程】  一、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预设: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是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再想想,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2.尝试“转化”。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请大家看屏幕(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提示。  师:(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如果我们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16份(如图三),其中的每一份(如图四,课件闪烁其中1份)都是这个样子的。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像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是的,其中的每一份都是一个近似三角形。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个近似三角形这一条边(教师指示) 跟圆形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这个近似三角形的两条边其实都是圆的半径。  师:如果我们用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它图形了。同学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已经等分好了的圆形,请你们动手拼一拼,把这个圆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开始吧!  预设:  学生利用这种近似三角形拼组图形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鼓励学生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又要引导他们拼出最简单、最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拼出如下几种图形(如图五、图六、图七)
数学教案格式 课 题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四、教学准备:五、教学时间: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探究新知(三)练习巩固七、作业设计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

6,小班全景数学我的活动顺序教案

一、说教材:  《纲要细则》中指出:"教师要利用儿童感兴趣的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 小班的幼儿对图形和色彩非常感兴趣。设计这个活动,是以运用身体拼摆图形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幼儿对学过的图形有进一步的了解。进而通过欣赏图片、拼图形等来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大胆的思考和积极的创作欲望。  二、活动目标:  1、在认识圆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组合。  2、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身体演变圆形和三角形,巩固幼儿对圆形和三角形特征的感知。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圆形、三角形小图形若干,白纸若干;拼图纸、彩笔若干。  四、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演变出圆形和三角形。  解决方式:幼儿对圆形和三角形特征的感知。  活动难点:尝试用圆形和三角形进行图形组合。  解决方式:通过愉悦的故事情节,  五、活动过程:  1、"图形王国"故事导入,引导幼儿感知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1)出示圆形和三角形,引导幼儿说说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2)教师小结:圆形有一条边、没有角,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2、引导幼儿用身体演变图形:  (1)"图形王国"里的三角形和圆形想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请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藏在老师的身体上的图形宝宝,并说出它是三角形还是圆形。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演变图形,找一找藏在小朋友的身上的三角形和圆形。  3、欣赏圆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拼图:  (1)依次出示由圆形和三角形组合拼成的不同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哪些是圆形,哪些是三角形。并点数圆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  (2)教师小结:图形王国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由三角形和圆形组成的。三角形和圆形可以组成鱼、小鸡、花、房子等等好多东西。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1)第一组,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和三角形拼图形。  (2)第二组,找出画中的圆形和三角形根据提示涂上不同的颜色。  5、结束:  让幼儿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拼出来的或者是涂颜色的是什么图形,让他们都加入到图形王国里面去。
【活动目标】  1、学习估计10-3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尝试、学习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对3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算并正确总数。  3、认真观察、判断同伴的估数,关注和学习同伴计数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自备红、黄、绿、蓝四色托盘一个,盘中分别装有数量为10颗(红盘)、15颗(黄盘)、20颗(绿盘)、30颗(蓝盘)的同种糖果;表示10颗糖果的标记卡1张;记录单;水彩笔1套。  学具:铅笔人手1支;第一、二组人手1册幼儿用书(第25页);第三、四组人手1串数量为15-20的串珠,记录单;第五、六组人手1盘数量为25-30颗的蚕豆,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估的准”。  教师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四盘糖果,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红盘里有多少颗糖果?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数字、数的)谁能依据红盘里所装糖果的数量,估计出黄盘、绿盘和蓝盘中各装有多少颗糖果呢?  请一名幼儿说出自己估计的各盘糖果数。  教师出示记录单并提问。  师:**小朋友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你们认为应该记录在记录单的什么位置?(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上的标记和空格,以帮助幼儿明确估数记录的相应位置——即“黄、绿、蓝三色托盘标记”下面、“眼睛观察标记”后面的三个空格里面)  教师将该名幼儿的估数记录下来。  师:还有谁愿意说出你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可请多名幼儿回答,及时记录幼儿的估数,如遇相同的数目则可不记)  师幼讨论:大家估计的这些数目,究竟谁的正确?谁的更接近?我们怎样验证呢?(数一数)  教师先后请3名幼儿上来,带领大家数出每盘糖果的实际数目,并将正确答案记录在记录单第三行“动手数标记”后面空格的对应位置。(幼儿在数糖果时,教师应引导大家观察每个幼儿采用的不同计数策略)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对比估数与(jy幼儿教育   师:哪个估数正确?哪个估数与实际数目最接近?(对估数正确或最接近的幼儿给予鼓励)  二、幼儿分组操作游戏。  师:哇,看来我们大三班对估数掌握的特别好,那么我要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1)串珠有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串珠上有多少颗珠子,请在记录单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串珠实际有多少颗,想想一串珠子应该怎么样数?从哪儿开始数?怎么样才能做到不重复数、不漏数?数好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  (2)蚕豆有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盘子里有多少颗蚕豆,请在记录单的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实际有多少颗蚕豆,想想可以用哪种数数方法数的又对又快,数完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的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  (3)糖果有多少。  师:请小朋友完成幼儿用书第25页的活动,要求是根据左边每只糖袋里有的10颗糖,估计一下右边每只糖袋里各装了多少颗糖,并在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上打“〇”表示;再数一数实际装有多少,如果答案一致就为自己画个“√“。  三、活动评价。  展示个别幼儿分组操作游戏的记录单。  师幼共同观察其估算的数目;再检查实际的数目是否正确,并运用幼儿提出的各种数数方法进行集体验证,如两个两个数的方法,三个三个数的方法,五个五个数的方法,让幼儿感受按计数的快捷;最后对其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是否接近或一致进行判断。

7,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2种答案:1.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种10+5=15棵 40/15=2对师生……10棵 10/5=2人,剩下的用2个学生, 老师2人,学生2+2=4人. 2.假设在老师是1人的条件下 (40-10)/5=6 6+1=7 假设成立,老师1人,学生6人
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种10+5=15棵40/15=2对师生……10棵10/5=2人,剩下的用2个学生,老师2人,学生2+2=4人.
答:老师2人 学生4人即 老师2人每人10棵 学生4人每人4棵
1个老师+1个学生=151个老师+2个学生=201个老师+3个学生=251个老师+4个学生=301个老师+5个学生=351个老师+6个学生=40假设在老师是1人的条件下(40-10)/5=66+1=7假设成立,老师1人,学生6人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共63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百度搜索“飞翔教学资源网”就可以到我们网站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7课时)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二、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三、教学时间:7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二、新知: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出示例1挂图:*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完成“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南宁市的东西南北方向?(琅东、西乡塘、江南区、城北区)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四、小结。课外作业:认方向。第2课时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过程:一、复习: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3、玩“认方向”的游戏。二、新课:(一)例2: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2、学生同桌合作画。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二)例3: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4、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三、巩固练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完成问题。四、总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第3课时教学内容:综合练习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东西南北方向的认识。2、进一步熟练根据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过程:一、练习:1、谁来说说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2、老师给知一个方向(邮局在百货大楼的东面),学生说出其他的3个方向。
10+5=15(棵) 40%15=2(对)。。。。。。10棵 5+5=10棵2+2=4(人)答:
文章TAG:数学教案图片小学数学教案图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