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经验 > 小学古诗教案范文,古诗明日歌教案

小学古诗教案范文,古诗明日歌教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1-15 15:06:31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古诗明日歌教案

明日歌【作者】钱福 【朝代】明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古诗明日歌教案

2,小学语文四几年级下古诗词三首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2.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3.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4.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我会继续学习,争取下次回答你

小学语文四几年级下古诗词三首板书设计

3,古诗鹿柴教案应该怎么写

1,教案背景①面向学生:小学 ②学科:语文 ③课时:一课 2,学生课前准备 ①初读课文,了解诗文大意。②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诗句的意思。 ③准备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3,教学课题,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古诗《鹿柴》 ①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自然的美好。 ②会写4个字。 ③初步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4,教育方面①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②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自然的情感。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5,教材分析 ①《鹿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首古诗,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个别词语古今的不同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②教学难点是体会这首诗的意境。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鹿柴》这首诗的相关教学资料,下载了很多教案作参考,对诗中的“柴”与“景”进行了正音,并知道了王维的诗竟是这样的富有深意。

古诗鹿柴教案应该怎么写

4,求小学梅花魂教案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 分为五层:(一层一件事)。 第一层(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层(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第三层(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第四层(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层(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5)送梅花仇; 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5,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22古诗两首

22、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有感情地朗读。2、背诵古诗。二、学习《观书有感》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出示投影片:自学提纲:1、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2、交流自学情况。(1)、配乐范读。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准确理解一些词语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指方塘。如许:如此。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边读边理解边想象。质疑--------解疑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2)学生自由练读。(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3)指名读。(4)练习背诵。三、学习本课生字。1、记忆字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几个字的。2、正确书写: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3、练习书写。四、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1、分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提示:先读读古诗,说说作者是谁。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诗句和意思,最后和大家读一读。2、请二、三名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默写课文。
可以到凤凰语文上搜索,相信你会有重大发现

6,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两首教案怎样写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  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  3.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  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读。  2.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  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7,江雪完整教案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793年)进士。授校书郎,后调任蓝田尉,升任监察御史里行。唐顺宗继位(805),柳宗元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洲司马。十年后改任刺史。死于柳洲。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创作,有卓越的成就。他有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诗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抒写他被贬后的悲愤忧伤。风格清峻简洁,在平淡的语言中愈含深远的情思。有《柳河东集》。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象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http://www.zhaojiaoan.com/search.asp?word=%BD%AD%D1%A9&m=2&searchbtn2=%BF%AA%CA%BC%CB%D1%CB%F7 1、江雪课件 江雪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柳宗元(一)(七七三~八一九)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一起发起和领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柳宗元出身官吏家庭,21岁中进士,官监察御史... 类别:五年语文课件 大小:0 Bytes 日期:2010-01-05 [查看详细] 2、江雪教案 古诗《江雪》案例 [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2、体会古诗其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制作CAI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营造氛围1、同学们,课外我们班一直在坚持背诵,积累古诗词,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向大家展示... 类别:五年语文教案 大小:8.00 KB 日期:2010-01-05 [查看详细] 3、江雪教学反思 江雪教学反思《新课标》中对小学五、六年级古诗文的要求是这样的:“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江雪》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作为教... 类别:五年语文反思 大小:7.00 KB 日期:2010-01-05 [查看详细] 4、江雪说课稿 《江雪》说课设计一、把握联系,领悟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共有五篇课文,这组课文都是古诗。古诗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
文章TAG:小学古诗教案范文小学古诗教案范文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